|
受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江苏省环科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徐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要求,徐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接近完成,报告书送审前需要向公众公告如下内容:
1、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2号线一期工程(新台子河站~新区东站)快速串联了九里山片区、老城区、徐州新区,衔接了客运北站等交通枢纽以及彭城广场、徐州新区商务与金融中心等重要功能中心。沿线主要经过华润路、中山北路、彭城路、解放路、解放南路、梨园路、南三环、昆仑大道等。2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均为地下线。2号线一期工程里程范围线路长23.9km,均为地下线,设站19座,5座换乘站,平均站间距1.30km,设新台子河停车场1处,新区东车辆段与综合基地1处,控制中心利用1号线一号路控制中心。
工程计划2015年12月开工建设,2020年12月建成,总工期5年。
2、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
本工程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为占用城市道路、施工噪声、施工振动、扬尘、污水、生态景观等方面。
运营期环境影响主要为风亭、冷却塔噪声影响,地下线振动影响,以及车站、车辆基地、停车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风亭异味等方面。
3、污染防治措施
(一)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加强施工管理,控制大气扬尘污染。对地下车站风亭异味影响防治措施建议为:对周围涉及敏感目标的风亭区建议优化设计,排风亭和活塞风亭风口背对敏感目标,开口朝向道路一侧;对风亭进行绿化覆盖;地下车站应采用符合国家环境标准的装修材料,既有利于保护人群身体健康,又可减轻运营初期风亭排气异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地表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做好施工场地排水体系设计,施工场地内设置截水沟、沉淀池和排水管道,各类污废水处理后部分回用于物料冲洗及洒水降尘,其余部分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施工人员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盾构施工泥浆水经泥水分离系统处理后污水经盾构机自带的循环系统设施全部回用,污泥经干化后与工程弃渣一并外运至指定地点由市渣土管理部门统一处置。施工中应做到井然有序地实施施工组织设计,严禁暴雨时进行挖方和填方施工。雨天时必须在临时弃土、堆料表面覆盖篷布等覆盖物,以防止弃土在暴雨的冲刷下,进入附近水体,对水体造成污染。
(三)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在基坑开挖和隧道掘进中保证施工机械的清洁,并严格文明、规范施工,避免油脂、油污等跑冒滴漏进而污染地下水。避免过量抽排地下水。施工降水过程中应随时观察量测地下水位,避免过多过深排降地下水。做好地下连续墙和钻孔灌注桩等基坑支护和基坑围护止水;采用基坑内降水,可以较好减弱基坑内外地下水的水力联系,有效减少抽排地下水量和控制基坑外的水位下降。在满足降水要求的前提下,降水管井优先选用细目过滤器,可以有效减少抽排水中的细径沙粒,对控制地面沉降也有一定效果。加强对开挖地段周围的地下水水位观测和地面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观测。设置固定监测点,定期对地面沉降进行观测,及时取得数据,发生较大沉降时,应马上采取措施,停止降水,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时处理。
(四)振动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采取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
营运期:
(1)在本工程车辆选型中,除考虑车辆的动力和机械性能外,还应重点考虑其振动防护措施及振动指标,优先选择噪声、振动值低、结构优良的车辆。
(2)工程设计采用的60kg/m钢轨无缝线路,对预防振动污染具有积极作用。
(3)运营单位要加强轮轨的维护、保养,定期旋轮和打磨钢轨,对小半径曲线段涂油防护,以保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附加振动。
(4)对超标的振动敏感目标,根据超标量分别采取高、中、低档减振措施。
(5)为预防地铁振动的影响,根据《地铁设计规范》的规定及本工程实际情况,对于沿线所处“混合区、商业中心区”及“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地下段和地面段振动达标控制距离内不宜规划建设居民区、学校和医院等振动敏感建筑。
(五)噪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采取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选择噪声低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应尽可能放置于对周围居民造成影响最小的地点;设置临时隔声围墙或吸声屏障;避免多台高噪声设备同时作业等措施。
营运期:
(1)工程措施
在满足工程通风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低噪声、声学性能优良的风机。选择低噪声或超低噪声型冷却塔。使风口背向敏感点。充分利用车站设备、出入口及管理用房等非噪声敏感建筑的屏障作用,将其设置在敏感建筑物与风亭或冷却塔之间。尽量选用低噪、自冷型变压器以及低噪声风机。
(2)城市规划及建筑物合理布局
对于新开发区,规划部门应根据噪声防护距离,限制在轨道交通噪声影响范围内新建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点,否则应按《噪声法》规定提高其建筑隔声要求,使室内环境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科学规划建筑物的布局,临噪声源的第一排建筑宜规划为商业、办公用房等非噪声敏感建筑。
(3)敏感点措施
建议对风亭区采取加强消声处理的降噪措施,风亭排风口背对敏感建筑物。建议对冷却塔针对性的采用超低噪声横流式冷却塔、设隔音罩等措施。
(4)车场噪声治理措施
车辆段检修用设备及配套设施设备尽量选用低噪声产品;车场内禁止夜间进行试车作业和高噪声车间的生产作业;车辆段咽喉区处的曲线钢轨涂油;洗车库设置通风隔声窗;试车线旁设实体围墙。
(六)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本工程以隧道形式经过环城国家森林公园、云龙湖风景名胜区,区间线路加大埋深。
通过设置钢弹簧浮置板等严格的减振措施,消除2号线对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的振动影响。
2号线在穿越彭城广场地下文物埋藏区时,线路应加大埋深,选择合适的施工方式。
根据景观美学分析及类比调查分析,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徐州市独特城市性质以及土地利用格局,充分运用融合法、隐蔽法设计,使本工程的车站进出口与风亭等地面建筑物与周边环境和景观保持协调。
4、本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徐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徐州市中心城区的交通状况,有利于徐州市整体交通结构的完善,有利于城市改造、开发和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轨道交通是一种先进的城市快速交通系统,它以电力驱动,沿线无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并由于能替代部分公交汽车而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有利于改善城市的大气环境,可以说轨道交通是一种绿色交通工具。由于工程沿线大都为城市中心区,居民住宅集中,并有医院、学校等重要环境敏感点,工程施工、运营期列车运行等将产生一定程度和范围的噪声、振动、污水等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设计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本报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只要这些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实现“三同时”,同时加强监控管理,本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得到控制和减缓。综上所述,本工程符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5、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本次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是建设项目所在地周围的、关注本项目建设的公众。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征求公众意见主要包括:
(1)您对环境质量现状是否满意(如不满意请说明主要原因)?
(2)您是否知道/了解在该地区建设的轨道交通项目?
(3)根据您所掌握的情况,您认为本工程建设对当地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4)根据您掌握的情况,您认为本工程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危害如何?
(5)从环保角度出发,您对该项目持何种态度(如反对请说明主要原因)?
(6)您对该项目建设有关环境保护方面有何种建议和要求?
(7)您对环保部门审批该项目有何建议和要求?
6、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起至时间
本公示10个工作日之内,公众可以通过邮件、电话、信件或现场填写问卷调查表等方式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反馈意见。
7、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地址:徐州市吉田商务广场E栋
联系人:甘工
电话:0516-80805213
传真:0516-80805200
8、承担环评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江苏省环科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东北路176号(210036)
联系人:王工
联系电话:025-58527745 传真:025-86619260
电子邮件:njdwxp@163.com
环境影响报告书见简本附件。
江苏环保公众网联系电话:025-58527307。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