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7509|回复: 55

历史文化是城市重要资源 上海现存1900多条里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4 13: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04-14 07:42新闻晨报
上海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里弄、工厂、仓库变高楼,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风貌已呈现出碎片化,并具有拼贴型的马赛克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现存的法定保护的历史空间规模总量(历史文化风貌区和文物保护单位)占内环内(浦西地区)城区面积比例不到30%。

  大都市需要“历史空间”

  巴黎中心城区现存的历史空间占70%左右。诸多的老建筑、历史路网和总体控制在32米以下的城市建筑构成了巴黎中心城区基本的空间格局。这样独特的历史环境,塑造了独具人文精神的空间品质和生活品质,社区中的小街小巷和街角老房子里的咖啡馆形成了巴黎城市的魅力。

  纽约受保护的街区和建筑很多,仅曼哈顿地区法定保护的建筑遗产占曼哈顿地区用地面积的34%左右。特别是曼哈顿地区矩阵式的路网框架两百多年来没什么变化,与大尺度的纽约中央公园和超高层集聚的CBD天际线共同形成了纽约城市大疏大密的典型空间特征。

  为此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上海要建设一个国际化文化大都市,应该塑造怎样的城市空间?历史空间在上海应该具有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保护利用模式各有不同

  对于城市规划而言,一是需要对上海历史空间的总量进行研究判断,比如上海的石库门里弄需要保护多少?还有多少可以拆除改造?上海的历史空间和城市新空间已形成的高层、低层建筑相互交错的马赛克空间结构,那些历史街区所形成的城市空隙应不应该继续被高层建筑填满?经初步调研估算,上海现存的1900多条里弄占地面积仅有6平方公里左右,用地总规模只占了内环内(浦西地区)用地面积的7%左右。加上具有保护价值的工业遗产、工人新村、大专院校、历史公园,以及已纳入保护范围的9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环以内),总规模约32平方公里左右。这说明上海能够保护利用的历史空间的总量也仅仅只有内环内(浦西地区)城区面积的40%左右。上海是不是应该以整体的视角来重新建立一种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理念?

  二是探讨上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能性。作为全球城市指标之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巴黎和伦敦均有4处,纽约1处,上海的外滩、江南水乡古镇群落、里弄建筑、近代工业遗产以及提篮桥犹太难民隔离区是否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是否均可以纳入研究范围?

  三是里弄保护与利用机制的研究。里弄是上海最具地方特征的历史文化空间。面向上海全球城市的建设,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它的独特贡献和未来价值。新天地、田子坊模式有成功之处,但对上海1900多条里弄的保护与利用,现有的模式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必须有一种新的思考。上海的里弄曾经吸引了很多国际化移民,静安、黄浦、徐汇区一直以来都是外籍人士择居青睐的地区。因此,探讨和实验里弄的多样化、宜居性的利用路径十分必要。里弄的保护与利用应该重新从文化、社会、环境和经济四方面对每条里弄进行综合评估,在政策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机制设计。希望到2040年,上海现存的1900多条里弄80%以上能够保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4 13: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风起兮云飞扬 于 2015-4-14 13:50 编辑

这文是矫枉过正,上海现存的旧式里弄有不少是没有保存价值。
所以得具体内容具体分析,不是笼统的保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4 13: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sk 于 2015-4-14 13:51 编辑

很有道理,该保护的地方就是要好好保护,这些东西一旦没有了,就不可重来

就好比我们如果去外地或者外国旅游,吸引我们的肯定是当地的特色文化,风俗一类的,不可能为了去欣赏到处都是的高楼大厦

就好比老外被上海的里弄文化吸引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4 13: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上海开始拓宽马路时,里弄的肌理已被破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4 13: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wask


    摘引一下田念慈2010年博客中的一段话,我觉得有代表性

“对于石库门这样一种独特的民居样式,大多数热爱上海的市民都会喜爱。这种建筑形态和居住文化的传存,同改善上海现有部分石库门居住环境脏乱差,拆除那些没有保留价值的石库门是两个范畴的问题。
目前上海的问题是,没有下大力气着力解决后者,倒是将许多有保留价值的石库门及其片区拆除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4 15: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大风起兮云飞扬


   什么是该保护的,什么是不该保护,谁来界定?你看到很多石库门好像不怎么样,是因为有的被居民该的有点面目全非了。但是就这样你说他不该保护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4 15: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水的防御物

所以上海有几十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但大部分集中在法租界这里,别的地方也有少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4 15: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这些里弄能像新天地那般改造就好了,政府也许没那么大财力,但可以每年改造两到三条啊,这是上海区别于其他的城市的肌理,如果慢慢消失了,上海的城市文化也会慢慢破坏,千城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4 15: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拿历史和保护当政治正确的万金油,给人扣破坏的帽子

上海内环内很多老里弄真的没有保留价值。。。居民上厕所都要去公厕,各种脏乱差,房屋年久失修,一味地要保留,不许动迁,结果呢,老居民根本没有改善居住条件的指望了,接着受罪。。。

保留精华,改造普通。。。没什么好心疼的。。。香港岛今天的摩天群都是在无数晚清时期英殖民地洋房上建起来的,1840-1945的殖民地老建筑基本拆光,谁会骂香港拆旧建新?!

别跟巴黎比,那是人家的首都,保留本国特色建筑有政治文化需要。。。上海,未来的世界经济金融中心,要向前进。。。保留精华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4 15: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那些有卫生设施的新式里弄可以大面积保留,但对那些没有卫生设施的旧式里弄,保留几片具有代表性并且有审美价值的就可以了。有些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自己住着现代化的洋房、别墅,却以保护历史文化的名义宣扬不能拆掉那些还要使用马桶的破烂旧式里弄,如果让他们搬去长期居住,会愿意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4 15: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rchixy 于 2015-4-14 19:21 编辑

“站一个制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街道和楼房凸现在它之上,是一些点和线,而它则是中国画中称为皴法的那类笔触,是将空白填满的。”

这是王安忆小说里关于上海城市肌理的描写 弄堂是上海的背景和留白 如今被毫无节制的开发弄成了马赛克 甚为可惜

在我看来 无论是ART DECO和新古典主义的建筑还是现代的摩天楼都不能代表上海这个城市 唯有石库门这种产生于上海根植于上海的独特住宅形式才能代表上海 而且 新式里弄并不是完全跟现代城市生活不相容的中国传统民居 它实际上就是一种西方现代集合住宅的中国版本 其空间形式完全可以复制 甚至比现在住宅小区更加人性化且高密度 欧洲几百年的住宅 北京的四合院都可以继续改造使用 上海的里弄比它们的空间形式更加适应现代生活 什么抽水马桶之类的根本就不是问题 问题是人们有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 不要像北京那样等到拆的差不多了才后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4 15: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摩天圣城


    那只是年久失修而已。。。 改造后的里弄 尤其是位于市中心的 经济价值不比什么郊区别墅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4 16: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cystal1986


    全改造成新天地其实也挺可悲的 田子坊的模式比新天地更好 但更多数的里弄还是应该以住宅的形式保存下来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4 16: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文是矫枉过正,上海现存的旧式里弄有不少是没有保存价值。
所以得具体内容具体分析,不是笼统的保护。
大风起兮云飞扬 发表于 2015-4-14 13:48


{:5_111:}先保护再谈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4 16: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摩天圣城


    那只是年久失修而已。。。 改造后的里弄 尤其是位于市中心的 经济价值不比什么郊 ...
archixy 发表于 2015-4-14 15:58

经济价值比原法租界那些花园洋房高?居住环境比现代化的洋房、别墅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5 19:29 , Processed in 0.05323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