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7-31 20: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公山豆腐的制作技术自西汉流传于世后,历史以来经劳动人民不断继承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选料、浸泡、磨浆、挤浆、煮浆、点膏、蹲脑、压单等八项流程。选料取自八公山地区蜘蛛湖和西湖黄大豆,因两湖所处淮、淝低洼地,土壤肥沃,蛋白质含量和油脂含量较其他地方出产的大豆高出2—5%,是生产八公山豆腐的首选原料;浸泡取八公山大泉(位于寿县北门外中国豆腐村——大泉村)、玛瑙泉(中国豆腐村——大泉村)和珍珠泉水,用这种水磨制的豆腐,既无北豆腐的苦味,又无南豆腐的涩味,口感好。清代吴育《珍珠泉记》载:“珍珠泉……而造豆腐者其资焉,色白而质良,风味尤胜”。用传统工艺制作出的八公山豆腐晶莹光泽、洁白细腻、清爽滑利、鲜嫩味美。水晶晶、亮晃晃、颤巍巍,棱角分明,不散不碎,凉拌滑溜爽口,煎炸烹煮咸宜。常食用豆腐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减少动脉硬化的机会。嫩豆腐还含有大量的磷脂,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细胞的正常活动和新陈代谢起着重要作用。豆腐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物美价廉,目前已经被全球公认为“国际性保健食品”。
由于过去宣传的不够,西方一些国家以为豆腐是日本的发明。为了弘扬民族文化,由原商业部和台湾省豆腐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分别于1990年9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台北举办了首届中国豆腐文化节,同时将9月15日淮南王刘安诞辰日定为中国豆腐文化节。由于第二届中国豆腐文化节在淮南举办得非常成功,原商业部和省人民政府商定并由安徽省原副省长张润霞在第二届中国豆腐文化节闭幕式上宣布:中国豆腐文化节今后每年9月15日都在淮南举办。已在淮南成功举办了十九届中国豆腐文化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