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7398|回复: 69

[江城资讯] 2015年10月23日武汉新闻(包含武汉前三季度经济情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3 08: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落飞 于 2015-10-23 08:34 编辑

前三季度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第五项是工业招商)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工业战线面对更为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倍增计划,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强服务,工业经济总体实现平稳增长,生产增速持续保持同类城市前列,但经济超预期下行的压力不断加深,稳增长保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一、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一)工业生产稳中有升。月度产值规模,上半年月均水平为934.72亿元,7、8月份产值分别上升到957.88亿元、966.9亿元,9月份提升到1050.54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月份增长8.5%,前三季度增长8.1%,比1-8月加快0.1个百分点。我市累计工业生产增速高于全国水平1.9个百分点,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继续仅次于南京排第2位。
(二)增长结构持续改善。轻工业产值增长9.8%,快于重工业5.4个百分点,轻重结构继续优化。符合消费升级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增长较快,运动型乘用车(SUV)、锂离子电池、电视机顶盒、集成电路圆片、化学药品原药、环境污染防治设备、光缆产量分别增长73.1%、53.8%、44.9%、21.2%、20%、17.3%、14.7%。高能耗的原材料工业产值下降8.4%,占规上工业比重下降2.7个百分点。非公有工业产值增长12.9%,快于国有控股企业13.4个百分点,经济活力继续增强。
(三)产销衔接平顺稳定。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8424.5亿元,增长6.7%,增速快于产值1个百分点。累计产销率97.6%,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产销率98.5%,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在扩销成效初步显现的积极作用下,企业去库存化加快,库存压力逐月缓解。一季度、上半年规上工业产成品分别上升22.7%、17.7%,7、8月末逐步放缓到12.8%、7.8%。
(四)新城区增长有所加快。1-9月,5个新城区完成产值3316.35亿元,总量占规上工业的38.4%,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6.2%,增速同比加快2.9个百分点。其中,江夏区、新洲区、东西湖区产值分别增长27.2%、16.2%、14.1%,同比分别加快13.8、3.4、1.2个百分点。
(五)工业招商取得新进展。前三季度,全市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9项,协议投资额748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7项(9月份新增上汽通用涡轮增压发动机项目),与去年同期持平;10-50亿元项目16项(9月份新增航天电工电缆生产项目、盈创建筑3D打印产业基地项目、上汽通用混合动力技改项目),同比增长33.3%。
(六)工业用电转降为升。1-9月,全社会用电353.78亿千瓦时,增长5.2%,增速高出全省水平4.5个百分点。累计工业用电191.33亿千瓦时,由近4个月持续下降转为增长0.8%,增速高于全省水平4.3个百分点。产业用电呈现“七升四降”态势。其中,汽车、生物医药等3个产业用电保持两位数增长;钢铁产业用电仍为下降,同比少用电6.18亿千瓦时,拉低工业用电增速3.26个百分点。
二、重点产业发展明显分化
11个重点产业中,汽车、食品烟草、纺织服装3个产业产值增速到两位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日用轻工等6个产业为个位数增长,钢铁、石化2个产业仍呈下降局面。
(一)装备类工业增长加快。累计产值增长12.6%,较上半年和去年同期均加快2个百分点。汽车产业在新投产项目拉动下完成产值增长16.1%,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别加快4.3、2.3个百分点。汽车产量96.4万辆,增长16.1%,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9个百分点。企业之间分化加剧:通用汽车7月份以来产量逐月攀升,9月份创纪录达3.22万辆;东风乘用车在AX7车型带动下,累计产量增长19.2%;东风本田产量降幅逐月收窄,1-9月转为增长6.8%;神龙产量由上半年的增长10.1%转为下降7.9%。机械装备产业受制于投资需求放缓,累计产值增长7.4%,比上半年回落1.2个百分点。民用钢质船舶、机床、铁路货车产量分别下降41.6%、31.8%、19.1%。
(二)消费品工业稳中趋缓。累计产值增长8.6%,比去年同期放缓2.5个百分点。食品烟草产业在刚性消费和烟草结构升级等拉动下,完成产值增长12.9%,比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别加快0.6、2.2个百分点。乳制品、植物油、软饮料、啤酒分别增长63.4%、40.1%、28.1%、4.1%,卷烟产量下降5.3%,但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2个百分点。纺织服装产业在内需支撑下实现两位数增长,累计产值增长10.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生物医药产业由于统计口径调整,增长有所放缓,累计产值增长2.8%,比上半年放缓8.8个百分点。日用轻工产业受制于房地产市场总体仍然低迷,累计产值增长1.7%,同比回落8.2个百分点。
(三)电子信息产业增幅回落。由于部分百亿级企业生产水平下滑以及去年同期基数抬高,累计产值增长5.6%,增速比上半年放缓5.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大幅放缓25.7个百分点。重点企业中,联想由于产品占有率下降以及企业业务调整,累计产值下降1.5%,比上半年回落19.1个百分点;富士康由于台式机产品市场萎缩生产延续下滑态势,累计产值下降5.3%;邮科院、华工科技、长飞在信息消费拉动下产值分别增长20.6%、17.1%、11.6%。
(四)原材料工业呈下滑态势。累计产值下降8.4%,降幅较上半年扩大2.3个百分点。石化产业尽管产量略有增长、盈利大幅增加,但由于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累计产值由去年同期的高速增长57.5%转为大幅下降18.9%,回落76.4个百分点。钢铁产业延续低位震荡格局,钢材产量下降10%,累计产值下降5.4%,降幅同比扩大1.9个百分点。建材产业受房地产投资回落影响出现明显减速,累计产值增长7.3%,同比放缓9.5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下降11.2%,水泥仅增长3.2%。
三、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深
(一)需求低迷,下行压力增大。宏观经济紧缩状况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先行指标持续偏弱。9月份,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8.8%,其中进口下降17.7%,连续11个月负增长。全国制造业PMI指数49.8,连续两个月处于临界点下方。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连续43个月同比下降,7月份以来连续3个月降幅超过5%。9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5.7%,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次低水平。从15个副省级城市看,1-8月增加值增速全部比去年同期放缓,平均下降幅度4.4个百分点。从我市看,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连续40个月下降,工业出厂价格指数连续23个月下降,且今年以来降幅不断扩大。
(二)成本刚性上升,效益出现回落。1-8月,规上工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82.29元,比上半年增加0.57元,比去年同期增加0.21元。受成本过快上升、产品价格深度下跌以及部分重点企业效益大幅下滑等因素影响,工业经济效益出现较大回落。1-8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316.56亿元,增长2.6%,增幅比上半年回落13.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80.96亿元,由上半年下降转为上升58.3%。
(三)多数区域增长放慢,距离目标差距较大。“3+5+3”共11个区中,6个区累计增加值增速比上半年放缓,其中,东湖开发区、青山区、武汉化工区、蔡甸区分别放缓6.2、2.8、2.3、1.3个百分点。与全年目标对比,11个区均未达目标,差距较大的分别为:武汉化工区差44.6个百分点、东湖开发区差11.8个百分点、青山区差10.3个百分点、武汉开发区差8.2个百分点。
若四季度宏观经济环境偏紧的压力未有改变,预计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如果全市各区、开发区进一步加大协调服务与综合调度工作力度,各相关市直部门加强指导落实政策,重点企业克难奋进保目标抓生产,力争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0%增长是有可能的。当前,要加强工业运行目标调度,坚持开展工业运行动态专项督办,市政府领导带队各区、开发区开展工业发展目标进度情况专项督查,强化工作措施,力争完成全年目标;加强跟踪监测,做好生产要素协调,深化企业服务,积极落实“1+5”惠企政策,激励企业加快发展;做好工业统计工作,客观反映运行成果,切实抓好全年收盘;加快武汉制造2025、十三五规划和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编制,强化顶层战略设计,积极推动转型升级;加大调研摸排力度,及时把握明年工业增长发展走势,为拟定明年工业增长预期目标做好准备。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3 08: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前三季度洪山区工业经济增速在跨三环城区中排名第一 全市中心城区排名第二
      洪山区紧盯经济发展目标,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狠抓项目建设,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两化深度融合、鼓励信息消费的战略机遇,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全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带动了全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传统产业普遍下滑的情况下,新兴产业保持了高速增长,特别是光电子信息产业1-9月份达到了26.01%的高速增长,昱升光器件、烽火信息集成等企业增速都超过1倍,为全区工业经济的增长、质量的提高、效益的增长提供了强劲的支撑。1-9月份洪山区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33.02亿元,同比增长9.5%,总产值增速在跨三环的城区中排名第一,全市中心城区排名第二;实现工业增加值34.08亿元,同比增长9.3%,增加值增速在跨三环的城区中排名第一,全市中心城区排名第二,实现了全区工业经济的平稳增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3 08: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洪山区拟出资1亿元人民币打造烽火科技创新谷
      洪山区拟出资1亿元人民币打造烽火科技创新谷。该项目坐落于邮科院东区,占地106亩,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目前洪山区已与烽火科技集团签订了《共建“烽火科技创新谷”战略合作协议》,组建1.6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以培育和发展软件应用、信息安全、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等战略新兴产业,建设一流的创业园和创新基地。烽火科技创新谷主要聚焦智慧城市领域,重点关注平安城市、智慧旅游、智慧教育三大板块。项目实施后,5年内园区可实现产值20亿元,税收4000万元以上,企业总数过50家,新增高层次就业人口3000人以上,十年翻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3 08: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尔斯道夫高管团队来蔡甸区拜访
     近日,拜尔斯道夫东北亚董事总经理Thomas Grunzke (古德龙,德国人)率高管团队一行来蔡甸区拜访,进一步加强与蔡甸区的联系沟通,增进彼此了解,促进企业在蔡甸区更好更快发展。蔡甸区委书记刘子清、区长彭巧娣亲切会见了古德龙一行。刘子清向古德龙一行介绍了蔡甸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历史典故、地理位置,以及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规划建设发展前景,衷心感谢拜尔斯道夫对蔡甸区所作的重要贡献。拜尔斯道夫集团是首家在蔡甸区投资发展的欧洲企业,刘子清希望拜尔斯道夫借助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建设的契机,进一步加强与蔡甸区合作,加大在蔡甸的投资力度,共同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和合作模式,力争成为首批进驻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的欧洲企业,为更多欧洲企业来蔡甸区发展树立榜样。古德龙十分感谢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来对拜尔斯道夫发展的支持,他表示,拜尔斯道夫一直秉承合法守法经营的原则,在当前行业竞争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企业仍保持增长的发展态势,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对未来充满信心,下一步,拜尔斯道夫将组织专业团队,针对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常福工业倍增发展区的发展态势,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深入开展考察评估,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力争在商贸等领域有新的合作。区长彭巧娣向古德龙赠送了礼物,副区长黄厚光参加会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3 0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忠会见新松机器人公司高管(考察华中区总部)
         10月15日,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李正刚、市场总监张进带队来我区就新松华中区域总部项目考察投资环境。
    武汉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汉南区区长李忠会见了考察团一行,并介绍了我区产业发展、城市规划、区位优势等情况。双方就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新松华中区域总部项目发展思路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品牌产品线最全的机器人企业,也是全球机器人上市公司市值前三强。公司市场总监张进十分看好武汉开发区投资环境和发展前景。他说,武汉开发区作为新松的产业客户群集聚地,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区位优势和人才优势。公司将把武汉作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用开放合作的思维方式来打造华中区域最大最好的国内机器人制造基地。
    李忠指出,武汉开发区是新松华中区域总部的最佳布局点。开发区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强大的工业基础、优秀的人才资源优势、广泛的市场辐射力以及完善的城市配套,为新松提供一流的投资环境;同时,利用新松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产业上的优势,推动开发区企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两化高度融合。
    委领导李林参加会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3 08: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地铁机场线常终区间与二号线成功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肖秀珠)10月21日上午,由中铁十一局集团四公司机场BT1工区施工的武汉地铁机场线常终区间顺利贯通,实现了与武汉地铁2号线起点车站金银潭站预留线的成功对接。该区间的顺利贯通,标志着机场BT1工区各项重难点工程已全部攻克,全管段已全部拉通。
        武汉地铁机场线是《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 “十二五”建设规划》中重要的一条,是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的延长线,全长19。8公里。建成后,市民可搭乘2号线一期工程和机场线直达天河机场。地铁机场线的建设,对提高机场周边的交通疏解功能、促进武汉临空区发展,拉动周边经济增长有着重大意义。
          中铁十一局集团四公司机场BT1工区管段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将军路街办事处,辖一站(常青车辆段站)两区间(宏常区间:宏图大道站至常青车辆段站;常终区间:常青车辆段站至终点)以及常青车辆段东咽喉段的土建工程,正线全长约2531米。
        常终区间位于一段明渠之上,该段明渠为当地两条河道交汇之处,是当地使用多年的排污泄洪河道,淤泥深达15米以上,而基坑开挖最深处达20多米,安全风险大,不确定因素多。施工初期,该段右线还有一处变压器及跨河道电力线需要迁改。此区间是一工区管段施工的拦路虎,既是施工的难点区域,又是安全工作重点防护区域。自2014年11月17日常终区间打下第一根围护桩始,中铁十一局集团四公司机场BT1工区全体参建员工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工作,他们精心组织,科学施工,战炎寒酷暑,抗梅雨洪水,终于于10月21日打通常终区间,顺利与2号线安全对接,实现了全管段顺利贯通,提前完成了业主及集团指下达的节点计划。
      据中铁十一局集团四公司机场BT1经理周刚介绍,上场伊始,项目领导一班人针对该标段工区结构物多、施工工艺复杂、工程进度极难保证等特点,把加快进度作为项目头号重点工作来抓,未雨绸缪,超前谋划,保障到位,使该工区的施工生产一直处于全线领先地位。2014年10月8日,他们在常青车辆段站灌注全线第一根围护桩;2015年2月13日在常青车辆段站浇筑第一块底板;2015年8月28日又在常青车辆段站成功进行全线第一个车站地面封顶。目前,他们负责施工的宏常区间已于今年10月7 日顺利移交给轨道分部;地下通道已打通并做好了向轨道分部移交的准备;常青车辆段站地上三层框架结构正在加班加点地施工,预计11月中旬完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3 08: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市机动车保有量5年翻番 武汉人每5人拥有一辆车
     昨日上午10时21分,竹叶山汽车市场3楼的车辆购置税纳税申报窗口前人潮涌动,20余位市民正排队办理新车购置税手续,距离该窗口不到10米的车辆证照办理窗口前,不少新车主正拿着号码牌等候办理。
      车辆证照办理窗口工作人员张娟说:“每天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有220多位,其中有160位左右都是来办理新车上牌业务的市民。”江岸区交通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5年前,前来办理车辆证照的市民“远没有这么多”。
      据车管所数据显示,2010年9月至今,武汉机动车保有量从100万辆增加到205万辆,翻了一番。继成都、郑州、西安之后,武汉成为又一个机动车突破200万辆的省会城市,平均5个人就拥有一辆车。
   资料记载,1903年,我市出现第一辆机动车;1949年,全市机动车数量为1044辆。
       2000年后,武汉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2010年突破100万辆。
“十二五”期间,江城机动车数量增长进入井喷期,5年时间,从100万辆到205万辆。
       2011年底,何先生为方便夫妻二人上下班,购置了一辆1.6升排量的小轿车,“我当时想着这辈子能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就无憾了,根本不敢奢望还能再买一辆。”5年的变化很多,何先生在公司当上部门主管,一家三口的小日子越过越火红。但妻子要照顾儿子,何先生平时又要经常加班,一辆车已不能满足全家的出行需求。
     “准备给家里再添置一台SUV汽车,平时能方便我上下班,周末或者节假日还可以带着家人去郊游。”正在汽车市场内比较车辆的何先生笑着说,“这放在5年前,我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武汉鑫鸿兴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沈国玮从事汽车销售工作已有十余年。他介绍,2011年至今,汽车市场活跃度一直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一辆或者两辆汽车。“10月以来,倡导节能减排,实施小排量汽车减免购置税政策,小排量汽车的销售又上升了”。
      市国税局车购税分局统计,今年1至8月,武汉市新增车辆251789辆,武汉人为这些新车掏了385.78亿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3 08: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落飞 于 2015-10-23 08:35 编辑

中建三局投资99亿建设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詹荻 王高)10月20日,中建三局与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签署汉口滨江商务区基础设施及地下空间投资建设项目合作框架协议,项目总投资约99.2亿元。
       作为武汉“两江四岸”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规划的重点功能区,汉口滨江商务区核心区定位为聚集国际企业总部、地区企业总部,规划面积约250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总面积123万平米。项目开发主要涉及公铁隧道、地下环路、地面道路以及3.7公里有轨电车的建设,核心区经过SOM、AECOM、日建、CBRE等国际知名设计机构联合深化设计后,采用土地深度储备整理方式,通过整体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和地下空间的方式,提高片区土地价值和建设品质,集约节约土地和资金。
       武汉市国土规划局局长盛洪涛指出,作为2014年12月与中建三局签订150亿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落地项目,汉口滨江商务区基础设施及地下空间投资建设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的成功签订意义重大。他对中建三局的高度重视、热情参与表示感谢,作为国际高端商务区的建设,他要求项目设计、开发和施工做到无缝对接,要联合各大型专业设计院组成设计联盟,打造出高品质项目,快速启动推动各项工作,充分节约开发工期、资金成本,他相信,中建三局的加入,将使项目建设高效启动、快速落地、高品质实现,为武汉滨江商务区开发发挥典范作用,为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打造靓丽名片。
       中建三局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华元表示,中建三局“十二五”期间投资突破520亿,其中在汉投资380亿元。作为央企驻鄂企业,经过50年激情争先、蓬勃发展,理应承担了更大社会责任、使命担当。他首先非常感谢武汉市规划局及各设计单位在项目发展、工作方向、实施路径上提供的指导支持,他指出,汉口滨江商务区是根据武汉“2049”规划应运而生重大项目,是一件非常值得探索的伟大工程。他对汉口滨江商务区开发充满信心、充满期待,指出此次会议既是一次签约会、准备会,又是一个动员会、启动会。下一步,中建三局将组建强有力支撑机构、工作专班,将其作为全局重点投资建设项目,全力参与地下空间与地上地块开发建设,为提升武汉城市品质做出新的贡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3 08: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委常委会要求增强发展信心、应急谋远兼顾
抢抓机遇实现全市 转型发展加快发展

    本报讯(记者李晓萌)昨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阮成发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总结分析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形势,部署第四季度经济工作。阮成发要求,增强发展信心,加大工作力度,应急与谋远兼顾,抢抓当前与经济下行压力并存的诸多重大历史性机遇,奋力实现全市加快发展、转型发展。
    今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态势总体稳中有快、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呈现出“四稳两好”:经济增速稳中有升,投资增速趋稳回升,工业生产有所回稳,服务业增速稳中加快,新兴产业态势向好,趋势性指标逐步走好。据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对我市百余家企业的调查显示,八成以上企业对未来3个月的生产经营保持乐观。
    阮成发说,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与副省级城市相比稳中有升,成绩来之不易。这充分说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不动摇,始终坚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和服务业升级计划不动摇,始终坚持大规模城市有机更新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动摇,这一系列决策部署都是科学有效的。
    落实省委、省政府对于当前全省经济工作提出的“决战第四季度、奋力完成今年目标任务”的要求,阮成发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重点从三方面着力:增强发展信心;加大工作力度;应急与谋远兼顾。
    阮成发指出,面对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既不能看不到压力、盲目乐观,也不能只看到压力、盲目悲观气馁。他以“应接不暇”来评价当前经济运行中的诸多机遇:不仅有中央接连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还有长江经济带、全面创新改革实验区、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在武汉的叠加,抓好这些重大的历史性机遇,我们不仅能有效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还能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他强调,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期,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聚精会神、竭尽全力,正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善环境、再上项目、加快发展。
    他同时强调,要应急与谋远兼顾。要遵循经济规律,坚持经济工作“两手抓”,近期靠投资,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勇于干事创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长远靠创新,使我市推进落实全面创新改革实验方案的过程不仅成为出经验的过程,更成为武汉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的过程;要继续大规模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抓紧谋划储备一批关系城市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要全面深化改革,改善发展环境,让投资者对未来的投资回报有明确预期,增强在汉投资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3 08: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落飞 于 2015-10-23 08:22 编辑

武汉前三季度GDP增长8.8%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类城市排第一
    昨悉,9月,武汉单月工业总产值再破千亿,达到1050亿元。这是继6月后,今年工业总产值第2次踏上千亿台阶。
    前三季度,武汉工业增加值增长8.1%,高于全国水平1.9个百分点,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继续仅次于南京排第2位。
    工业用电量一扫连续4个月以来的低迷态势,逆势转降为升,引人注目。数字显示,今年1-9月,武汉累计工业用电191.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增速高于全省水平4.3个百分点。汽车、生物医药等3个产业用电保持两位数增长。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解释,用电量是工业生产实实在在的“风向标”,用电增长,直观地说明武汉工业生产向好。他解释,今年4月,我市工业用电量曾一度出现正增长,5月一直到8月,转呈下跌态势,其中相当重要的原因,是钢铁行业的低迷。据悉,钢铁行业用电量占我市工业用电总量的40%以上,而前3季度,我市钢材产量下降了10%,拉低工业用电增速3.26个百分点。
    尽管从5月到8月,武汉工业用电量在下降,但工业产值却仍保持了8%左右的增长,他解释,这是产业结构优化的结果,说明我市耗能低的产业增长有力,冲抵了高耗能产业下跌带来的影响。
    7到9月,我市工业生产增长有力,力转颓势。特别是汽车产业,前三季度,武汉汽车产量已达96.4万辆,而去年全年的产量是112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武汉汽车产量增长16.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6.9个百分点。
    锂离子电池、集成电路圆片等工业品,电视机顶盒、精武鸭脖、百威啤酒等消费品增长也十分有力。
    前三季度,全市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9项,协议投资额748亿元。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的投资,就是未来的产出。今后一段时间,我市工业增长仍后劲十足。”
    链接>>>
    本报讯(记者张隽玮)昨日,长江日报记者获悉,武汉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8%,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加快0.4和0.1个百分点。其中投资增速趋稳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第一位,其中工业投资排第三位。
    数据显示,武汉1-9月固定资产投资绝对值5517.66亿元,增长10.1%,连续两个月恢复两位数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前提保证,该指标反映的是各种资金完成的用价值体现的实物工作量,也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在15个同类城市中排名第一,表明今年以来武汉加大开放力度,携手中部城市群冲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级”上效果明显,经济形势趋稳向好。
    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988.59亿元,增长9.2%;房地产投资连续3个月回升完成1837.76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199.36亿元。
    市发改委收集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速度仍处于中高速增长区间,总体形势好于同类城市,部分指标在同类城市中排名靠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杭州、南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第二,南京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第二,次于广州;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居第4位。
    具体数据来看,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2.07亿元,增幅11.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0.24亿元,增幅10.6%。
    三大产业中农业运行保持稳定,增速5%;服务业增速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建筑业、规上工业则同比回落0.3和3.1个百分点。
    武汉百家非制造业企业调查
    八成企业看好四季度生产经营
    近日,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披露对我市104家非制造业企业的监测调查,80.8%的企业对未来3个月的生产经营保持乐观。
    104家企业中,预计年内业务活动上升的企业有31家,预计变化不大的企业有53家,预计下降的有21家。
    乐观源自8月份这些样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业务总量和新订单情况。77.8%的样本企业业务总量比上月增加或持平,新订单数量比上月增加的企业有23家;8月国(境)外新订单的企业有9家,与7月持平。部分企业在接受抽样时表示,业务总量和新订单量总体略有上升,和季节性因素有关。
    这104家企业的另一特点,是订单完成情况较好,存货数量稳定。调查结果显示,8月有未完成订单(业务)并可以统计数量的企业有62家,比上月减少3家。存货数量比上月基本持平或减少的企业共有74家,占比71.15%;没有存货的企业有18家,占比17.4%。
    而从104家企业购买的主要商品/服务平均价格和人员变动情况看,绝大多数样本企业价格水平和从业人员数量稳定。
    不使用原材料加工或制造的企业被称为非制造业企业,涉及物流、商贸、金融等行业。
    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相关人士表示,抽样样本数量决定以上数据并不能反映武汉非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方向,但作为可靠参考依据可短期判断企业状况。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3 08: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落飞


    还差3个50亿项目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3 08: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土地含金量持续提升
住宅用地楼面地价较去年增七成
    江城土地市场“含金量”在不断提高。长江日报记者昨悉,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出让土地呈现量减价增格局,住宅用地平均楼面地价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七成。
    土地市场出现第三波热潮
    昨日,最新市场统计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土地招拍挂成交共280宗地块(包括工业、住宅、商办等),合计成交用地规划建筑面积3170万平方米,较去年减少12.3%,土地出让金却高达465.7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24.9%。其中,住宅用地(含综合用地)平均楼面地价3620元/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上涨74.6%。
    今年土地市场为何会出现面积减少成交金额却大幅上涨的情况?多名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情况与今年出现的多宗热门地块密不可分,同时反映出武汉土地“含金量”的快速提升。例如二七滨江地块今年以13388元/平方米创出武汉单价新地王;电建地产、华润等品牌房企联合体,拿下关山长动两宗地块,创出8831元/平方米的武昌单价地王;首都机场地产集团在后湖以5996元/平方米的价格拿下了区域单价地王。
    对于这样的土地市场行情,中国指数研究院分析师指出,最近几年,除了在汉投资的百强企业外,来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的中小房企也在不断登陆武汉,如朗诗、旭辉、上海农工商、越秀、珠海华发、北辰、当代置业等,并且绿城、龙湖、融创等企业都在择机进入武汉市场,2015年已成为武汉又一个“地王年”,这也是继2005至2007年、2013年之后,武汉土地市场的第三波热潮。
    江城房价不会因此出现暴涨
    对于今年武汉市场频出的“地王”,多名开发商人士表示,地产大鳄追求高总价或高单价的地王,一方面是出于直接的市场效益考虑,另一方面也是提高房企品牌知名度的捷径。例如今年一举拿下青岛路和二七滨江两块地王的珠海华发,实际上2013年就已经进入武汉市场,却一直显得默默无闻,不少开发商也是在其拿下地王后才开始关注这家“黑马”。
    业内人士称,虽然与住宅销售市场紧密相连,土地价格传导到楼市仍有一定滞后性,而且地王毕竟不是普遍显现,高地价直接带来的是对应个别房产项目后期价格的上升。
    湖北房地产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李国政说,目前全市范围内住宅用地(含综合用地)楼面地价3620元/平方米,虽然涨幅较大,但去年主城区范围内就已达到这个水平,由于今年地王项目较多,而且今年囊括部分商业服务用地在内的综合性质地块占比较大,所以拉高整体价格,“后期个别楼盘项目肯定会水涨船高,但不会带来房价大面积上涨,近期来看,武汉房地产市场将呈现出量价齐稳的局面”。
    李国政还表示,从2009年起,武汉每年投入上千亿实施“城建攻坚”,仅以轨道交通建设为例,目前就有9条地铁在建,城市价值一直处于快速上升通道,这是土地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持续向好的内在动力,因此土地市场供需两旺的格局也还将持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3 08: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高端船舶用上“中国心”

    本报青岛讯(记者王刚 通讯员李作莉 张慧娟)昨日,在青岛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船电技术峰会上,来自武汉的中船重工第七一二研究所(简称712所)与山东海诺利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就“采用自主品牌电力推进核心设备的200吨海洋工程起重船动力系统总包”项目合同签约。以此为标志,我国在海洋工程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的实船应用领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开启了“中国造”批量接单制造新时代。
    类似于汽车的发动机,船舶动力推进系统就是船舶的“心脏”。相比传统的柴油机、汽轮机、燃汽轮机等为动力,直接驱动螺旋桨的船舶机械推动系统,以电力为动力的船舶推进系统,具有减排节能环保、减声降噪、安全舒适、操控性能更高、复杂工作状况适应性更强等多项显著优点,也更符合以海洋工程船、科考船、新型渔业船舶、豪华邮轮等为代表的高端船舶的“苛刻”需求。
    专家介绍,长期以来,高端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技术及实船应用一直都是被国外垄断,国内高端船舶的电力推进系统基本都是依赖进口。船舶电力推进装备的国产化率不足,已成为我国迈向世界造船强国之列的发展瓶颈。
    昨日签约的200吨海洋工程起重船采用的电力推进系统及核心设备,系我国海洋工程船舶中首次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力推进设备。该套设备包括功率管理系统、移相变压器、变频器、推进电动机等,且所有设备均为通过中国船级社系列化产品型式认可的标准产品。
    据悉,在海洋工程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中,712所自主研发生产的设备,已完全可替代国外同类产品,性价比更高。同时设备后期维修服务的周期极大缩短,设备备品、备件价格也是大为降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3 08: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来鄂调研科技创新工作
    昨日,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一行来鄂就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区域创新发展等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会见了王志刚一行。副省长郭生练,省政协副主席、科技厅厅长郭跃进,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路钢,省政府秘书长王祥喜,分别参加调研座谈或陪同调研。
    座谈会上,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岱家山科技企业孵化器、湖北鼎龙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相关领导分别汇报了坚持创新驱动、促进成果转化、推进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工作和成效。
    王志刚一行先后考察了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武汉大学科技园、高投众创-梦想集装箱、东湖高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地质大学可持续能源实验室,听取了集成电路生产、光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能源开发利用、创业服务链条等相关工作汇报。
    王志刚对湖北科技创新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要求湖北进一步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进一步抓好抓实创新创业,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新动能。他强调,要做好以上这些需要大家一起来营造环境,构建服务体系。他指出,科技管理工作者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国家科技工作治理格局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将为湖北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高新区,孵化器等做好服务,使湖北的创新驱动,特别是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水平,并由此而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使湖北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变成核心竞争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3 08: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降低创业门槛 五年实现倍增
全省市场主体达435万居全国第五
    湖北日报讯 (记者张茜、新闻研修班学员严俊杰、通讯员彭为红、程喆)“昨天才提交的资料,今天就拿到了新证。”21日,湖北中南勘察基础有限公司负责人何宁拿着“三证合一”的新证惊讶不已。他说,放在前几年,办证少则三五天,多则一两周,而“三证合一”改革后最快可实现当天办结。
    “三证合一”的改革是全省工商改革的一个缩影。得益于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降低准入门槛,优化注册流程,全省市场主体呈蓬勃发展态势。截至9月底,全省市场主体达435.43万户,而这一数字是2010年末的2.3倍。目前位居全国第五,中部第一。
    市场活,经济活。2010年起,省委、省政府明确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增量行动”,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2011年3月,省工商局出台“38条”,服务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2014年,湖北全面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放宽注册资本限制、出台住所(经营场所)暂行规定、实行先照后证、“三证合一”等举措,大幅度降低创业者负担,激发了民间投资兴业的活力。
    187.7万户,219.1万户,255.2万户,334.6万户,401.4万户。2010年底至2014年底,这组跳跃的数字,清晰描绘出湖北市场主体数量的增长轨迹,也彰显了湖北经济的活力。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以来,激增的个体私营市场主体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共提供近200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也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全省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中,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发展加快,零售业、批发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排名前五名的行业合计占新登记企业总数的七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7 01:35 , Processed in 0.069851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