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080|回复: 11

[时尚生活] 新吉庆街百日探访:老店不入新街 新街"熬"人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1 17: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楚天金报消息(记者陈卉 徐玲玲 图/本报记者刘蔚丹 实习生潘亚芳)红、白、黑三色为主色调,屋顶全部由瓦片铺盖而成,灰色水磨石墙面,弧形屋顶,走廊配宝瓶柱造型——2011年12月22日,历时一年多的封闭改造,带着典型的老汉口建筑风格,新吉庆街揭开面纱。

    开街已近4个月,记者重走吉庆街。曾经,这条街上规模最大的餐饮店——芳芳菜馆挂出停业转让的招牌;最具代表的草根艺人,“四大天王”中的“一撮毛”、“莫尼卡”已退出吉庆街的舞台;名气大、客流不足,让新吉庆街部分商户抱团出击……致力于将老汉口特色融入现代商业的新街,“变脸”过后,迎来一场重新适应“水土”的挑战。

  提档升级 只有一家老店铺进驻新街

    “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街”,是武汉流传在外的美食传说。

    30年,短短170米,吉庆街用排档和民间艺人,演绎了一段武汉的民俗传奇,经由作家的艺术加工,游客的口口相传,成为武汉民间文化的一个符号。与武汉许多具有市井气息的地方一样,吉庆街的杂乱、喧闹,终究与现代大都市的发展相矛盾。“2009年3月,江岸区采用了易地重建的办法,按照现代商业和文化的要求,重新设计规划吉庆街的建筑形态和商业布局,以提档升级为目标对吉庆街进行改造。”江岸区文化局一位姓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沉淀着武汉乡俗市井文化的吉庆街“升级”了,驻守在这里的商户是否还是原班人马?新吉庆街运营方同丰公司部门经理桂丽透露,2011年3月,新街启动招商时,专门邀请了老吉庆街的商户,但最终进驻新街的只有一家,并且“改头换面”,从夜市排档转做时尚风情餐厅。而其余的老商户,近水楼台面前,却无意“揽月”。

    据一位负责新吉庆街招商的人士透露,租金方面对餐饮企业给予一定优惠,每月约120元/平方米,但就是如此,这个价格和老街相比,也翻了几倍。“新吉庆街的租金是原来的4-5倍,谁还进去?就是进去了,难道还卖热干面、鸭脖子之类的武汉特色餐饮?”老吉庆街最大的餐饮店,芳芳菜馆的高老板谈及放弃入驻新街,用了一个字:难。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作为最早在吉庆街生根的一批商户,高老板从在自家竹床上摆花生摊,一步一步扩张成为老吉庆街上最大的餐馆,对这里的商业氛围,他再熟悉不过。“高,高不得;低,低不得。像以前一样做排档肯定行不通了。走高档次?周边的环境不配套,而且做了这么多年夜市,大多数老商户,也不具备做高层次餐饮的水平。”

  歇业撤退 老街标志餐饮店不再坚守

    “吉庆街最热闹的时候,一天要翻台四五百桌,最好的时候,一个月我们可以卖100万。”今年2月底,作为老吉庆街的标志餐饮店,芳芳菜馆挂出了“歇业转让”的牌子,高老板对此很无奈,“撑了五年多,我尽力了。”

    早在新街还在建设时,老街两头,就只有三四个铺子“撑”着。到今年3月,记者围着老街走了一圈,除了一两家还在“煎熬”,大多数老街店铺都呈现歇业状态:店里的红色桌椅,还是往日排档的“阵势”,令“转让”字样更加打眼。

    聊及现状,高老板只有苦笑,从一天可以卖几万元跌落到几千元的销售额,如此“惨淡”的光景,他“守”了五年。“从2006年开始,生意就因店附近长江隧道等市政建设的开建,受到极大影响,基本上都是亏损,之所以选择守,也是因为对这里有感情,第一桶金也是在这里赚到的,回报也是应该的。”

    去年底新街开业前夕,高老板还为筹备新街开业忙乎过一阵,因为当时相信“新街开了后会有一些新变化”,如今看来,高老板表示,一个新市场,总有一段磨合期,“我们熬了这么久,是时候退了。”

    靠大智路一侧的吉庆街路口上,卖烧饼的河南小伙子趁着这里生意低谷“抢占”了这个市场。他告诉记者,“来吃饭的人不多了”。吉庆街上的住户赵女士更是直言不讳:“因为生意不好,原先在这里的民间艺人走了不少,没了他们的吹拉弹唱,吉庆街就有点不像吉庆街了。”

    据悉,吉庆街曾经有各类餐饮和露天摊点30余家、各类街头艺人300多人。但现在,辉煌时期的草根艺人走了不少;老商户,则基本都撤退了。

  入驻老店 换新颜走精致路线战新街

    白天,门庭冷落车马稀;晚上,则是越夜越美丽。老吉庆街主打的是晚餐、消夜生意,新街“改头换面”,还能照搬老路子吗?

    作为老吉庆街上唯一进驻新街的老店铺“湘味人家”——现在已经改名为“慢生活”,而且可以说是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改造。记者在新店看到,水晶吊灯颇具浪漫情调,地面有很多玻璃隔出来的镂空,里面“盛开”着荷花;墙面上,挂满了老照片,很有点复古文艺范儿的味道。除了在装修上花尽心思,服务员的服装也开始统一。不仅如此,和以前相比,这家店改走精致路线。当然,价格也同步升级,但涨幅不超过10元。老汉口莲藕汤38元,油闷大虾88元,都是地道的武汉特色。“以前一到夏天,大家穿着蛮随意,男的光膀子,女的穿睡衣,都蛮常见。”在该店服务了几年,“慢生活”的一名老员工告诉记者,现在来店里消费的客人,穿着打扮正式多了,嗓门也没那么大,“和店里的装修氛围也有关系吧。”

    眼下正值踏青旺季,不少外地来汉的旅游团,都慕名来吉庆街吃饭。“以前我们是以周边客人为主,现在是以游客为主。”该店员告诉记者,近日,他们便接待了不少来自广州的旅游团。“以前老店一般营业到凌晨三四点钟,现在新店也会营业到凌晨两点以后。”店员告诉记者,新街的人气暂时还不能和老街高峰时期相提并论,但节假日时,也有叫号的情况。

    新吉庆街运营公司的部门经理桂丽透露,吉庆街改造时,留下来的老店并不多,主要考虑可能是与这里的氛围不兼容,不过事实证明,有些改变之后,他们也能挖掘出新的生存之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17: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自发形成,历经三十多年商场风雨的洗礼,吉庆街,从短短170米的街面,变身为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中式建筑群,新的吉庆街顺应时代潮流而生。

    走在这条新街上,既有周黑鸭、精益这样的本土“老字号”,也不乏DQ、85度C等一批外地“新军”。但是,新鲜的事物被接纳需要一个周期,对吉庆街而言也是如此。

  定位时尚 500个品牌“面试”签约34家

    洗去大排档的市井气息后,新的吉庆街转型走的是时尚与文化结合的路线。在招商前期就定下了“时尚”的基调。从源头上,将新引进的品牌定位为“情调”型。记者了解到,目前开街的新吉庆街一期定位为餐饮生活区,但因为考虑到均衡人气的问题,最终餐饮占到八成,生活类占两成。

    招商之初,为了避免因经营不善导致闭店的情况,招商工作人员甚至拒绝了不少初次创业者。“毕竟吉庆街是武汉的一张旅游名片,若初次创业者因为经营不善把店做死了,也影响吉庆街的形象。”新吉庆街运营方同丰公司部门经理桂丽告诉记者。

    挑选时尚品牌,而且还要在全国有一定的认知度,并不容易。记者了解到,刚开始时,招商团队接触了四五百个有意向进驻新街区的品牌,但经过层层沟通,最后只选择让34个品牌入驻,而且这34家中,有的还是招商部员工上门去主动邀请的。

    一家西餐厅老板本来是陪一个朋友来新吉庆街咨询门面的,此前,她丝毫没有想过让自己的品牌进驻这个在她印象里全是大排档的地方。结果来新街一看,该老板的朋友觉得新街不适合自己餐厅的定位,但该老板却非常喜欢,顿时当场拍板:“我也要个门面”。这个故事成为招商部同事间的谈资。

    本地老板接受尚且有一个过程,要让外地品牌接受更是有难度。招商之初,招商部员工主动向台湾一家国际连锁品牌抛出橄榄枝,对方还吓了一跳:“你们武汉的吉庆街我有听说过,可是那里不是吃夜宵的地方吗?我们怎么去?”但最终,多次沟通下,对方在经过实地考察后同意进驻。

    记者了解到,吉庆街一期的品牌布局上看,武汉本地的餐饮品牌占到九成。但从口味上看,除了本帮菜外,几乎全国各大菜系都有涉及。

  生意难做 “老餐饮”延长止损预期时间

    记者采访新吉庆街时恰逢周末时间,新吉庆街里只有稀稀拉拉的人流,因为离成熟的江汉路商圈还有一站路的距离,导致该地除了吃饭外,并无太多可以逛的店面,也直接影响人气。而人流量的不足,也直接影响到餐饮的经营。

    一家餐饮商户告诉记者,新吉庆街从去年12月份开街以来,餐厅已经持续亏损高达20多万元。而这个成绩还不算太坏的,有的商户每月亏损高达十几万元。

    一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开店之前,去几家餐厅考察过,有几家的生意最清淡时,中餐、晚餐加起来的客人不足十桌。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左右的餐厅,每年的租金得100万元左右,还不包括人工、水电等运营成本,但目前的人流量,显然很难支撑如此高额的支出。所以目前除了零星的几个品牌外,几乎每家都在亏损。

    新吉庆街一期的一家时尚餐厅的老板,曾在餐饮行业打拼了十几年,对这个门道“玩得熟”的他,在开店前也做好了充足准备,在他看来,做餐饮品牌起码要支撑六个月以上的时间,如果六个月能打开知名度算是比较理想的成绩。此前,他预计自己的这家新店需要六个月的亏本才能“烧”得起来,但现在来看,他已将这个预期调整为九个月以上。“目前的经营不旺,除了人流量外,也有很多自身的因素,比如对自身的定位不明,开始做的准备不充足等。”一家餐厅老板告诉记者。

    而对于商户目前经营不理想的状况,桂丽告诉记者,新吉庆街开街到现在还不足半年时间,况且开街时处在淡季,很多家餐厅连服务员都招不到,有的商户开业到现在,菜式还在进行调整。人气的积累也需要一个过程,希望外界不要太苛刻,给一点市场培育时间。

  抱团共救 花心思下手段一起拉升人气

    “武汉市江岸区中山大道679号三楼”,这是32岁的渝尚煌火锅店股东王丹身份证上的地址,32年前,他就出生在这个现在被外地人统称为吉庆街的地方。而巧合的是,他现在所开的火锅店也正是这个地址。这个在吉庆街长大的伢,走出大学校门后,经过多年的打拼,并在武大MBA班进行过学习。所以,有多年商战经验的他在“老家”创业时,也带来了活力和全新理念,为这条老街注入了新鲜血液。

    开业到现在,虽然生意并不好做,王丹的店在入驻新街前两个月里一直稳居销售榜首,直到天气转暖生意才慢慢变淡。

    为给新店聚集人气,他采用了新颖的营销模式:微博营销,靠此吸引几千位网友的关注,并投放出租车广告,还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并制作了“美女双胞胎教你吃火锅”的微电影等。生意不好时,他们几个股东会在一起商量各种措施来争取止损。“好在我们资金流还比较充足,能够在前期有大手笔投入,但也希望能尽快止损。”王丹告诉记者。

    除了像王丹这样的“自救”行为外,还有更多的商户是抱团在一起“共救”。记者了解到,有13家商户自愿成立吉庆街商会,推出百家宴,每个商户拿出两三道招牌菜,按每桌15个菜的标准,组合成1000元、1800元、3000元等价位的百家宴。最开始会免费让市民品尝,最后将百家宴做成通用菜单,让市民来到吉庆街任何一家门店,均可品尝。

    对于新吉庆街的管理,桂丽告诉记者,目前运营公司考虑了各种手段,希望拉升吉庆街的人气,首先请了形象设计公司对新吉庆街的包装进行设计调整,再就是通过各种民俗类活动来增加人流量。前不久,新吉庆街也开放了消夜,餐厅可营业到凌晨两点。“我们也希望尽最大的努力提升新吉庆街的知名度,拉升人气,希望后面的二期、三期起来后,对整个吉庆街的人气有一个带动作用。”桂丽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1 17: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吉庆街要点时间才能把人气给聚集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1 21: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AmJoshua 于 2012-4-11 21:45 编辑

切,他们这样搞,大家肯定玩不开啊。
还有保安守着门口,自行车都不让进,说就看看表演都不让,不就是修了个假洋楼嘛,跟汉街一个样,还比汉街差不少
你要说武汉天地汉街之类不让进自行车也就算了,个吉庆街夏天光膀子的地方也不让进
还奢谈莫斯人气,有人气那才是出了鬼了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1 21: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保安真是蛮差火 不仅不让进 你骑自行车离商铺近了都不行 反正我没去过里面 后面那条路的小饭馆还可以 晚上很多旅游团都在那里订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1 22: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據說只有85都稀這一家在賺錢,其餘都在賠本經營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2 00: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Kingloo


    克吉庆街我也只吃85度~再就是团购滴papa罗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2 11: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一到夏天,大家穿着蛮随意,男的光膀子,女的穿睡衣,都蛮常见。”

这样的场面也作为旅游品牌给游客看的话,武汉的形象真是太亲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2 13: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songliang0502


    这样很好啊,武汉的特点啊
当然愿意加入一起光膀子喝啤酒的话那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2 16: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一到夏天,大家穿着蛮随意,男的光膀子,女的穿睡衣,都蛮常见。”

这样的场面也作为旅游品牌给游 ...
songliang0502 发表于 2012-4-12 11:03


台湾脚逛大陆武汉那一集里面那个主持人就说,武汉和广州一样是个庶民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2 16: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吉庆街已经变味了,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吉庆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2 17: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予置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5 12:18 , Processed in 0.10150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