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4-20 18: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牡丹花开助增收
浏览次数:89 作者: 朱沛国 戴成胜 苏强 信息来源: 淮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6-04-19 字号:[大 中 小]
——谢家集区孙庙乡发展现代农业速记
日前,记者慕名来到位于谢家集区孙庙乡的小春家庭农场采访,步入场区,阵阵花香让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
“我们种植的牡丹不是用来观赏的,它是一种新兴的经济作物,叫做油用牡丹。”小春农场负责人李春向记者介绍说:“我们小春家庭农场注册成立于2014年5月,起初只是种植了30多亩的梨、大棚油桃和瓜果蔬菜,后来看到油用牡丹很有发展前景,当年9月份,我们便流转了200余亩土地开始试种油用牡丹,油用牡丹不仅雍容华贵,而且全身都是宝,叶子、花瓣、花蕊可加工成牡丹花蕊茶,牡丹籽可榨成牡丹籽油、加工成牡丹精油化妆品等系列产品。”
李春现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我们的牡丹籽亩产量只有40公斤左右,牡丹籽市场价为24元/公斤,一般种植到第四、第五年的时候,油用牡丹才能达到丰产期,每亩可产出牡丹籽250公斤以上,每亩收益能达到七八千元。”
“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是我们国家积极倡导和重点支持的优势产业项目,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新路子,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益。”采访中,孙庙乡农办的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说:“作为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油用牡丹具备‘高产出、高含油率、高品质、低成本’等特点,该品种的牡丹耐旱耐寒耐贫瘠,种植成功后,收益期可长达30多年。因此,国务院和安徽省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下文推广种植油用牡丹,目前,在山东、安徽的亳州、铜陵等地都在推广油用牡丹种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孙庙乡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开展规模种植,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步伐。围绕市场需求,依托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该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精品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等现代农业,目前,全乡流转土达地6000余亩,努力打造了经济果林培育、良种畜禽繁育、苗木花卉基地、有机蔬菜栽培、优质稻麦种植等特色农产品生产体系,实现了特色农业带动效应的不断扩大,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