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6395|回复: 12

[泉城风貌] 济南新东站工地挖出东周大墓!编钟、鼎等宝贝见天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6 09: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d.dzwww.com/sdnews/201608/t20160816_14778871.htm

  15日,有济南市民报料:济南新东站片区梁王庄二村工地在施工时挖出了一堆青铜器。记者闻讯赶到现场并了解到,挖出青铜器的地方是一座济南范围内规模少见的东周时期大型墓葬,文物部门现场接收残缺青铜器十来件,同时对该工地下达停工通知,接下来将进行考古发掘。
  济南新东站片区梁王庄二村工地挖出东周大墓,还出土了编钟、鼎等宝贝?15日下午,记者闻讯赶到位于梁王庄二村的新东站片区安置房项目施工现场。只见整个新东站片区安置房项目被划分为多个区片,同时开工建设。几经打听,记者在一座尚未拆迁的二层小楼东北方基坑中,找到了文物出土现场。


  记者远远看到,基坑之中有一处被绿色防尘网覆盖的区域,距离地面大约有6米深,在满是黏土的基坑中,散布着数块大型青石。被覆盖区域的基坑边上,站着几位来自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和历城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四五名工地人员,防尘网下也有三四名考古人员正对现场进行勘查。


  “那个有石头的地方就是挖出宝贝的墓室!”一位看热闹的工人告诉记者,这个工地是14日晚上进行土方作业时发现文物的,都是青铜器,有鼎和编钟,总共一二十件。“挖出的东西被包工头拿走了,我也就知道这么多,这不今天来了考古专家了嘛。”另一位貌似颇晓内情的人则悄悄说,不是14日晚上,是13日就挖出宝贝来了。
  记者在基坑内的古墓区域看到,相较南侧相邻基坑的土质,古墓所在区域的土质颜色明显较深。现场考古工作人员介绍,这说明该区域的土是回填的墓土。“这里应该是一个长墓道,逐渐斜着通往墓室。”现场一位文物工作者指着墓室南面的区域分析说。记者看到,古墓壁被大量类似鹅卵石的石子布满,被挖开的古墓壁下,则散落着大量石子。“这个已挖开的应该是其中一个墓室,东西长约五六米,周围应该还有其他墓室。”一位考古人员推断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6 10: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济南是历史文化名称,一定要好好对待啊,别匆忙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6 10: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东西可以以后直接就在新东站展出。单独搞一个历史展出区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6 10: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挖出的东西被包工头拿走了,我也就知道这么多,这不今天来了考古专家了嘛。”

要是真的话,一定要追回啊。这可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力见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6 10:34: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党为什么不去死一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6 10: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off112 发表于 2016-8-16 10:27
“挖出的东西被包工头拿走了,我也就知道这么多,这不今天来了考古专家了嘛。”

要是真的话,一定要追回啊 ...

必须彻查。这是倒卖国家文物。真把自己当成摸金校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6 10: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太影响进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6 13: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有平陵城 后有济南府”弱爆了!当地传说“先有梁王城 后有平陵城”
  “先有平陵城,后有济南府”——这是很多济南人都知道的典故,章丘人至今引以为豪。西汉初年,济南郡最初设立的时候,郡治就设在平陵县(今章丘龙山街道)。西晋“永嘉之乱”发生后,因匈奴大举南侵致使平陵城荒废,济南郡的政府办公地才迁址到历城县城。
  而在梁王庄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先有平陵城,后有济南府”这句俗话原来弱爆了。当地的俗话是“先有梁王城,后有平陵城。灭了平陵城,才有济南府。”
  梁王庄村民李人田曾在1990年受王舍人政府的委托,搞地名资料普查,并对村里老人进行走访,以调查梁王庄的历史。“有一老者说,梁王庄是古城,城址在东梁王庄东……在20世纪五十年代,还有古城墙的地基残存。”当时,梁王庄二村李绍礼老人曾说,“原梁王城有城墙,现有旧址,从梁王向东至四十里地,先有城角巷庄,城角巷村民就来于此”。

  “唱筹量沙”的故事就发生在梁王庄
  虽然历史悠久,但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所诞生的成语并不是很多,包括能和济南或济南人沾上边的传说在内,仍然屈指可数,只有“灭此朝食、余勇可贾、唱筹量沙、坐怀不乱、两肋插刀”等少数。很多人不知道,“唱筹量沙”这个成语是二十四史中明确记载的,其发生地就是如今的济南市历城区鲍山街道梁王庄村。
  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南北朝时期的元嘉八年(431),宋文帝刘裕派大将檀道济与入侵的北魏军作战。檀道济神勇无敌,屡战屡胜。但他进驻历城梁王庄时,粮草被北魏军截断,导致军心浮动,处境非常危险。
  此时军中有个逃兵将此事通报了魏军,魏军于是派探子乘着月色前来刺探宋军虚实。檀道济知道后不慌不忙,让运粮的士兵以沙充粮,在夜间高声喊着筹码过秤,“一斗、二斗、三斗……”并把仅存的粮食撒在称量后的“沙堆”上,在月光下看似米山。此举一石二鸟,既蒙住了敌军探子,又稳定了自家军心。魏军误以为宋军粮草充足,未敢贸然进攻,而檀道济乘机率军安全撤离。这个故事被称为“唱筹量沙”,可谓诸葛亮空城计的另一个现实版。《南史·檀道济传》对此曾记载:“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
  为了纪念檀道济“唱筹量沙”的故事,在梁王庄村东南古时候曾修有檀公庙,此庙在“文革”期间被毁。2006年,梁王庄四村农民企业家李秋生个人出资,在原址附近重建檀公祠。“原来庙前有清代重修的石碑,建庙时间应该更早。新东站片区建设中,希望能把这个庙永远留下来,让人们记住‘唱筹量沙’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李秋生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6 13: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的见证,希望政府处理与文物保护与工程建设的关系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6 13: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党 ......  明明是东站片区的安置房区域挖粗来文物  距离新东站还很远呢    跟新东站毛线关系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6 13: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啊,要是能拿回家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7 12: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保护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7 13: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安置区的话应该不会影响新东站的进度,文物要保护,东站也要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8 11:31 , Processed in 0.04871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