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6538|回复: 13

[历史文化] 磁州疆域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5 11: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磁县,古称“磁州”,位于京畿之南陲,处晋、冀、鲁、豫四省之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历经千年发展变革,磁县疆域也经历了多次调整,身为磁县人,您可知道从明代到现在磁县的疆域有何变化吗?



明 代

据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磁州志》记载:

磁州疆域东至直隶广平府成安县界五十五里(界在二祖镇);南至彰德府安阳县界三十里(界在丰乐镇);西至涉县界一百二十里(界在御路岭);北至邯郸县界五十里(界在北张庄)。

疆域东西长一百七十余里,南北宽八十余里。



清 代
据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磁州志》记载:
磁州疆域东至临漳县四十里(以县治所为中心,下同);南至安阳县七十里;西至涉县一百八十里;北至邯郸县七十里。
疆域东西长一百七十里,南北宽一百里。

民 国
据民国《增修磁县县志》记载:
“……至其四界及与邻县县城之距离,由磁县县城起算,约略计之,则为:东十里与临漳县交界,至其县城四十里;南二十里与安阳县交界,至其县城七十里;西南八十里与林县交界,至其县城一百四十里;西一百二十里与涉县交界,至其县城一百八十里;西北五十里与武安县交界,至其县城九十里;北五十里与邯郸县交界,至其县城七十里;东北五十里与成安县交界,至其县城六十五里”。


建国后
看 点 一
据建国后《磁县志》记载:建国后,磁县行政区划屡有变更。1950年5月,峰峰矿区成立,磁县将34个村庄划入峰峰矿区。之后又屡经变迁,磁县、临漳、成安三县合并和恢复,至1965年4月,全县共设35个人民公社,全县总面积1035平方公里。
磁县东西横距较宽,最长处55公里;南北纵距最长处38公里
看 点 二
1984年4月,改公社为乡建制,全县成立34个乡政府和1个镇政府(城关镇)。同年5月,又将高臾、林坛、白土、岳城、观台5个乡改为镇。
1996年1月,全县35个乡(镇)合并为19个乡(镇)。
1998年12月,西光禄、黄沙、讲武城3个乡撤乡设镇。全县共辖9镇10乡、390个行政村。

看 点 三
2003年10月,磁县14个行政村划归邯郸市马头工业城托管(磁县行政区划不变)。其中包括辛庄营乡大狼营、小狼营、徐庄、辛庄营、王庄、小马庄,西光禄镇东黄鼠、西黄鼠、中黄鼠、杜村、杏园,高臾镇南西村、中马头南街、中马头北街。
看 点 四
2014年4月,原西固义乡9个村划归峰峰矿区托管,有南留旺、西固义、东固义、西河、韩庄、西赵庄、韦武庄、谷驼、北神岗;原西固义乡陈家沟、侯家沟、徐家沟、西驸马沟、东驸马沟、大盆沟、西窑头等12个行政村归磁州镇管辖。
磁县实际所辖面积为994.6平方公里,东西南北四至不变(磁县行政区划不变)。

看 点 五
2016年9月,邯郸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将磁县的高臾镇、西光禄镇、辛庄营乡、花官营乡、台城乡划归邯郸市邯山区管辖,将磁县的林坛镇、南城乡划归邯郸市复兴区管辖,涉及磁县7个乡(镇)123个行政村。
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共有11个乡(镇),18个居委会、249个行政村。全县实际所辖面积为695.08平方公里。东与成安县、临漳县接壤,北部、西部分别和邯山区、复兴区、武安市、涉县、峰峰矿区相连接,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河南省安阳县、林州市毗邻。

从发展史上可以看到 磁县自从把观台镇 从峰峰划过来以后,就一直在缩小,  最后这张图上的挨着峰峰的那个西固义实际上已经是峰峰的了,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12: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一直在认为我的家乡是什么情况,我就给大家说一下,观台镇,历史上 磁州窑是磁山文化的继承者,但是地域上一直属于魏地,说话类似林州话和临漳, 没有冶子大桥之前和河北靠摆渡,观台古城其实位于那片蓝色的水库中央和黄沙隔河挨着,现有观台镇的镇区是1960年后的移民地区,  境内尚有安阳矿务局 的住宅区棚户区,  1945年后和峰峰一起为峰峰市,为峰峰市观台区,换句话说观台是峰峰的飞区,

观台很多重要的历史遗产在这个时候也被峰峰继承, 、
如1.
六河沟煤矿的 铁路轨道被用于邯郸涉县铁路和邯郸馆陶铁路修建,(邯长 邯济铁路前身的地方小铁路)
六河沟煤矿医院 现在是峰峰矿务局总医院
在观台中学旧址创建的华北矿业学院 现在是中国矿业大学
创建于观台中学旧址的  峰焦潞煤矿子弟学校是峰峰一中(13中,春光中学)前身,(中国矿业大学第一任校长郭育光在此就读,网上有回忆录佐证)
观台六河沟煤矿的机修厂,是现在的峰峰集团 天铎重工
峰峰铁路以北的 清流 保障等地区是观台水库移民,约1万人, 包括后来的清泉村其实是清流人新建的村庄,

峰峰矿区王家大院的设计师为魏矿师, 叫魏子屯,父亲叫魏瀚,中国近代舰艇专家,他们家就在观台镇,

六河沟煤矿股份公司收购的武汉扬子六河沟铁厂,是重庆钢铁集团前身,

地图上,水库最南挨着大坝的那一片地方叫清流, 历史上叫伯阳城,是曹操墓的定位村庄,也是历史上记载煤炭较早使用的地区,在历史地图上,磁县叫番吾,在漳河附近另有5座城,伯阳城,讲武城,宁新中(安阳)  ,邺城,和平阳城(临漳)
黄沙镇历史上是片黄土坡,没有申家庄煤矿就不会成为镇,

都党乡是近代革命摇篮,刘少奇故居,就在琦寶山上,同义村,同义村刚被定义为国家保护古村,

磁县历史是兵甲之地, 所以磁县地区的地方多以营为名,如 时村营  花官营, 路村营,等,岳飞满江红所述 踏破贺兰山缺,指代的是林坛镇的 荷兰山,

之前我上传过一张民国军用地图 上面可以看到建国前的铁路走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12: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12: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两醉清风 于 2018-5-15 12:28 编辑



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平汉线,在观台镇附近拐了一个大湾, 铁路线的走向还是可以看到的 ,就是所谓曹操墓的那个西高穴和下七垣 组成的那条乡道,在谷歌地图上安阳叫018县道
在现在的百度地图上还留者建国后的地方铁路,是通向观台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12: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从1876年中国大地上出现第一条铁路开始,我国的铁路建设就伴随着国运昌衰而坎坷起伏。早期,由于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所建铁路的规格五花八门,有米轨,有不足一米轨,还有超过一米轨,显得很凌乱。随着铁路建设数量的增加,逐渐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准轨铁路”的标准。准轨铁路是指轨距为1435毫米的铁路,大于这个轨距的铁路称为宽轨铁路,小于这个轨距的铁路称为窄轨铁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铁路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铁路的建设绝大部分采用准轨标准,只有一小部分地方铁路采用窄轨建设。邯郸的地方铁路就是轨距为762毫米的窄轨小铁路。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邯郸地方小铁路的建设达到高峰,其范围覆盖邯郸大部分县市,为当时邯郸的经济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建设明显加快、国力显著增强,高等级公路和新型车辆不断出现,与地方小铁路相比,公路运输逐步占据优势。到20世纪九十年代初,邯郸地方小铁路的运营渐渐衰落,至邯济准轨铁路修通前夕,彻底完成它的使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邯郸地方小铁路的出现是在中国特定历史的大背景下,结合邯郸实际,所产生的特殊产物。
一、历史沿革
在现今邯郸这块版图上,第一条地方铁路的出现要追溯到1908年,这一年,由六河沟煤矿出资修建的一段窄轨铁路建成,次年通车。这段窄轨铁路长32.5公里、轨距600毫米,起点为河北磁县的六河沟煤矿,终点为河南安阳的丰乐镇,被称为“丰六铁路”,是一条运煤专线。抗日战争前夕,六和沟煤矿是全国有数的大型煤矿之一,是中国重要的焦煤生产基地。随着六河沟煤矿生产规模的扩大,煤炭产量不断增加,所产煤炭的外运成为当务之急。1919年,六河沟至丰乐镇这条运煤专线又被改造为准轨铁路,并与平汉铁路衔接。1921年,这条铁路线又北延至磁县台寨村,延伸部分是轨距为600毫米的窄轨铁路。
    第二条地方铁路称为“西马铁路”,由民族资本开办的怡立煤矿公司出资于1919年修建。该路西起峰峰矿区西佐村,东至邯郸马头镇,全长20.5公里,轨距610毫米,也是一条运煤专用窄轨铁路。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峰峰矿区,控制了铁路,对煤炭资源进行了疯狂的掠夺。为了使峰峰的煤炭源源不断地外运,日军于1940年将西马窄轨铁路扩建为准轨铁路,使之在马头镇与平汉铁路对接通运,同时,又将铁路从西佐南延至峰峰村南。这样,西马铁路就变成了“峰马铁路”。由于峰马铁路向南延伸,1923年由中和煤矿公司出资修建的峰峰至光录的人力罐车窄轨铁路被迫同期拆除。抗战胜利后,考虑到战争需要,峰马准轨铁路又被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改回原轨距窄轨铁路。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在规模空前的“备战”运动中,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将这两条铁路拆除,所拆钢轨连同其他机器设备一并运到太行山革命根据地。
    解放战争期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领导边区人民修建了“邯涉铁路”。该路东起邯郸市,西止涉县城北关,动工于1947年2月6日,竣工于1948年10月20日,全长103公里,轨距610毫米,是一条窄轨铁路。修建这条铁路的主要目的是方便转运枪炮弹药等备战物资,如果战争朝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就保留这条铁路;如果朝不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就拆除这条铁路。实践证明,这条铁路对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和形势的变化,1949年9月,为解京汉铁路恢复通车用轨之急,邯涉铁路的磁山至涉县段被迫拆除。1950年至1951年间邯郸至磁山修建准轨铁路,原窄轨铁路全部被拆除。至此,邯涉铁路完成历史使命。该线仅存在不足4年时间,纯运营2年余。
    此外,由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组织修建的邯郸至馆陶准轨铁路,因1948年5月战争形势的急速变化和肥乡白阳古教叛乱等原因被迫停建,没能变成现实。
     二、兴建高峰
    1960年到1975年的16年,是邯郸地方铁路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期间,“王苏铁路”、“邯常铁路”、“辛成支线铁路”、“岸上支线铁路”、“磁涉铁路”、“邯野铁路”、“广馆铁路”、“肥曲铁路”和一批连接沿途主要工矿企业的专用铁路先后得以建设,形成了以邯郸为中心辐射周边各县的铁路交通网。
    王苏铁路是一条短途窄轨铁路,全长6公里,轨距762毫米,从邯郸县境内的王化堡镇通往本县的苏里村。王化堡镇即今日之黄粱梦镇,该铁路于1960年9月18日动工,27日建成通车,总共用了10天时间。这条临时性小铁路把京广铁路与滏阳河航运连在了一起,修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抢运救灾煤炭。这是建国后邯郸修建的第一条小铁路,该路1961年4月被拆除。
    邯常铁路是继王苏铁路后,邯郸修建的第二条小铁路。这条铁路全长76公里,分两期建成。第一期从邯郸市经肥乡县、广平县到魏县的东风渠大闸处,全长66公里,1960年10月5日动工,12月5日建成通车;第二期从魏县的东风渠大闸处到大名县常马庄村,全长10公里,1963年12月动工,次年1月建成通车。邯常铁路全线连接一体,穿越邯郸东部6县,是一条重要交通线。这条线路为以后陆续修建的辛成支线铁路、岸上支线铁路、广馆铁路、肥曲铁路提供了母线支撑。
    辛成支线铁路原为辛临铁路,是由邯常线上的辛安镇到临漳县的一条小铁路,其中,辛安镇到成安县段于1961年10月15日动工,12月8日竣工通车,全长18公里;成安县到临漳县段于1963年12月开建,1964年1月7日建成通车,全长9公里。成安县到临漳县段的建设是在1963年8月水灾后,为抢运救灾物资而修建的,灾情过后的1964年秋,该段铁路被封闭,两年后拆除。1965年2月辛临线改为辛成线。
    岸上支线铁路,亦称魏岸铁路,是由邯常线上的魏县东风渠大闸附近到本县的大王庄村的一条小铁路,全长8公里,1964年1月14日至30日建成,1966年10月拆除。这条短线也是为抢运救灾物资而临时修建的。
    广馆铁路,是由邯常线上的广平县到馆陶县的一条小铁路,1970年2月破土动工,中间经过2年多停工,于1973年9月复工,1974年7月建成通车,全长33公里。1991年,为了能把邯郸西部的煤炭通过铁路运往山东,山东省将广馆铁路从馆陶延伸至聊城。
    肥曲铁路,是由邯常线上的肥乡县到曲周县止于邯临公路的一条小铁路,1974年11月开工建设,1975年12月14日建成通车,全长32公里。
    磁涉铁路是邯郸修建的惟一的一条地方准轨铁路,起点磁山,终点涉县,全长53公里。这条铁路由两段组成,第一段为磁山到涉县的西戌,全长31公里,1959年由国家投资建设,建成后正值国民经济困难时期,被迫封闭。封闭的10余年间,因无日常养护,线路自然损坏较重。1964年底,这段封闭的铁路由邯郸地方铁路管理处接管,次年3月该处对其进行了修复。第二段为涉县的西戌到涉县县城,全长22公里,1965年3月11日开工建设,5月20日建成通车,属于新建路段。磁涉铁路由地方管理和经营10年后,应铁道部要求,经河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刘子厚同意,1975年9月30日,无偿移交给铁道部,结束了邯郸管理和经营准轨铁路的历史。
    邯野铁路是一条小铁路,起点邯郸,终点武安县的野河公社,全长31公里,1971年9月开始兴建,1972年10月建成通车。1975年10月至1977年12月邯野铁路线从野河向前延伸至周庄,延伸里程6公里。这条小铁路主要是为解决武安西部山区小煤矿因煤炭长期积压,得不到及时外运而专门修建的。
三、发挥作用
20世纪初,在邯郸辖区内建成的丰六、西马等地方铁路作为运煤专线,是邯郸地方铁路从无到有的重要标志,标志着邯郸运输史上的一大进步。它们的出现客观上为解决地方交通困难和运力不足开辟了新的途径,可说是既解放了生产力,又繁荣了地方经济,还活跃了市场,对后来邯郸地方铁路建设有积极的影响。
    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修建的邯涉铁路,主要目的是转运枪炮弹药等备战物资,虽然存在时间短,但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它不但有力地支持了解放战争,而且还通过铁路的修建培养了一支既懂业务又会管理的专业队伍,为建国后邯郸地方铁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建国后的六、七十年代,邯郸地方铁路取得了飞速发展,其范围覆盖本辖区大部分县市。从1960年到1975年的16年间,建设铁路总里程达235公里以上,为沟通城乡交往、东西部物资交流以及人员往来提供了运输保证。在货运方面,运送的大宗货物主要是煤炭和建材,也有少量的农副产品,货物的流向基本上是自西向东,反之极少;在客运方面,出现了广大旅客争坐火车的场面,许多人为能坐上火车而感到满足。据不完全统计:从1961年到1985年的25年间,运送的物资总量2044万吨以上,运送的旅客总量在818万人次以上,有力地支援了邯郸各地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在1963年水灾后的抗洪抢险中,地方铁路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日运救灾物资量达2000吨以上,月运量突破了60000吨,给灾后人民重建家园提供了必要的物资保障。当然,处在那个年代的中国,无论技术水平,还是经济力量都相对比较落后,就当时而言,小铁路的确是地方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之一。因此,在那特定时期,地方铁路具有任何其它交通设施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换句话说,修建地方铁路是邯郸历史的必然选择。它是经济绝对欠发达到经济相对发达之间过渡的一个产物,也是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转变期间的一个产物,还是经济总量积蓄过程中不可逾越阶段的一个产物。它的存在对改革开放后邯郸经济的大步跨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整体上来说,地方铁路对邯郸经济建设发挥的巨大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邯郸在地方铁路的建设过程中也走了不少弯路,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这些都是不科学决策和逆客观规律办事的结果。例如:岸上支线铁路的修建,是在1963年8月邯郸地区遭受特大洪灾后,决策人员面对灾情,救灾心切,没有进行实事求是的运量调查和摸底,盲目上马,在该线建成后的3年间,通车数量不足3列,不得不结束其使命,造成了大量人力、资金和物料的浪费;肥曲铁路的建设,原计划这条铁路是从肥乡县经邢台地区修到衡水地区,先期的桥梁工程已把邯临公路以北的袁庄、芦王庄、巩村三地大桥修通,待铁路修到曲周县邯临公路以南时,铁路工程停建,所修的肥曲铁路在投入运营半年后,因无货源,便被迫封闭,同样造成了大量人力、资金和物料的浪费。等等。
四、退出舞台
建国初期,邯郸的交通条件十分落后,运力严重不足,造成城乡物资交流不畅,部分工厂停工待料现象时有发生;农村所需生产、生活用品短缺,发展缓慢。譬如,1960年邯郸全年的物资运输计划为4300万吨,公路运输能力仅为2400万吨,尚有1900万吨的缺口不能完成。鉴于此,并考虑到修建地方铁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运量大、成本低和风雨无阻的特点,铁路运输便成为人们的理想选择。
    地方铁路初步建成后,人们开始被这个新生事物所吸引,铁路运输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普通货物运价为吨公里0.12元,农业机械、排灌机械等货物的运价为吨公里0.09元,石碴、片石、石灰石等货物的运价为吨公里0.06元,客运票价为人公里0.02元,学生、小孩、伤残军人票价减半。这个时期是地方铁路发展的黄金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进入改革、开放、搞活阶段,交通运输市场出现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并存的激烈竞争场面,随着高等级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出现和各种运输工具的迅猛增多,地铁运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地铁运输只能按铁路线行走,初期的行车速度为20公里每小时,技术改造后也只达到40公里每小时,由于存在这些不够灵活和运速较慢的先天缺点,致使地铁运输在竞争中出现了货源和客源双双不足的局面。1979年至1982年地铁运输连续4年亏损,经多方努力,在随后的几年里虽有所营利,但衰落的迹象已尽显露。到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邯济准轨铁路修通前,地方铁路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终结了其使命。
邯郸地方小铁路退出历史舞台,充分说明其已跟不上时代步伐和适应不了社会形势变化了,是优胜劣汰自然规律的体现,也是历史的必然。它的退出,不但标志着一个经济相对落后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崭新时代的开始。如今,那被遗弃在广袤田野上已锈迹斑斑的铁轨,似乎还在述说着当年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地铁的辉煌已化作历史。我们不应忘记那段历史,今天是昨天的延续,也是明天的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5 19:59: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之古韵,水墨之磁州。磁县其实还是很不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21: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两醉清风 于 2018-5-15 21:18 编辑

磁县县城老建筑里除了鼓楼属于恢复以外,有一个有名的建筑就是崔府君庙,有机会我写一下他的故事,
还有几个人物和故事

兰陵王
岳飞
曹操
蔺相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21: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溢泉和泥河村的来源与 罗成有关,马踏溢泉,身陷泥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6 12: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因为太多所以看不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6 13:16: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7 03: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峰峰矿区于1950年6月正式成立。由邯郸专署直接领导。1952年6月峰峰矿区归河北省直属领导。1955年2月,峰峰矿区改建成峰峰市,直属河北省。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39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撤销河北省峰峰市的决定》(56)国曾字第84号决定指出:“撤销峰峰市,将峰峰市所属行政区域归邯郸市领导。”1956年12月15日完成了合并交接工作事宜。
峰峰矿区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1日正式办公。下设5个区公所,辖57个镇村。5个区为峰峰区、彭城区、和村区、胡峪区、南大峪区。同年8月,撤销了胡峪区和南大峪区,两区所辖村庄划归峰峰区。
1952年6月23日,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民字第4号令,峰峰矿区归河北省直辖,并升彭城镇为峰峰矿区直辖镇,56个村庄仍按原区划不变。即:峰峰矿区下设一、二、三区,一个直辖镇(彭城镇)。
1953年1月12日,由河南省安阳县划入峰峰矿区15个村,即:观台一、二、三街、轮子坡、柏家庄、东艾口、西艾口、岗子窑、前岭、后岭、东保障、西保障、乞伏、东清流、西清流。组成第四区公所。区公所设在观台镇。
1953年5月,进行划乡工作,将全区72个村划为3个镇28个乡。3个镇为:彭城镇、和村镇、观台镇。28个乡中,有5个乡为职工家属乡。
1954年5月,由磁县划入峰峰矿区上官庄等15个村,即:上官庄、牛儿庄、袁家洼、霍庄、羊渠河、东泉头、西泉头、北留旺、南留旺、石桥、仁义、东沟、郭家庄、黑龙洞、南头村。将峰峰矿区的胡峪、流泉划归武安县;南李庄、姬庄划归邯郸县。时升和村镇为峰峰矿区直辖镇。
1955年1月27日,河北省人民政府遵照国务院电示,在(55)民字第3号令中发出通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决定自2月1日起,将峰峰矿区改为峰峰市,(丁等市)……希遵照执行。"峰峰市建立后,原峰峰矿区区划重新调整,3月11日从磁县划入29个村,即:韩家庄、东固义、西固义、西河、吝家庄、韦武庄、上脑子、下脑子、马家庄、北羊台、南羊台、街王庄、羊角铺、常范、刘起沟、炉上村、沙果园、小河沟、双河山、北界侯城、南界侯城、孙庄、何庄、柳条、老鸦峪、苏村、关东洼、车骑关。由成安县划入矿区的有:马头镇、流西村、刘庄、马头车站。
是年2月20日至27日,峰峰市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了王福禄等20人组成的峰峰市人民委员会,大会还选举了市长、副市长、人民法院院长。

1955年5月20日,峰峰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将所辖一、二、三、四区改为区公所所在地称呼,即:峰峰市下辖四区二镇一办事处:峰峰区、彭城区、和村区、观台区;彭城镇、和村镇;马头办事处。
1956年5月21日,峰峰市人民委员会决定,撤销峰峰区,其所辖村庄并入彭城区,称为"峰峰彭城区",区公所设在彭城。并将彭城区所属的义井、马家庄、脑子、六合4个乡,划归和村区。
1956年9月11日,峰峰市撤区并乡,全市划为20个乡镇办事处。即:峰峰乡、太安乡、牛儿庄乡、通顺乡、临水乡、南大峪乡、磁山乡、岗头乡、苑城乡、胡村乡、上脑子乡、义井乡、北界城乡、刘起沟乡、乞伏乡、清流乡、和村镇、彭城镇、观台镇、马头办事处。
1956年10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9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撤销河北省峰峰市的决定》(56)国曾字第84号)指出:撤销峰峰市,其所辖行政区域全部划归邯郸市领导,12月15日完成了交接合并事宜,并将所属的马头办事处所辖村镇划归邯郸市郊区领导。从此,峰峰矿区就延续至今。2014年4月,西固义乡的回归,为峰峰增添了新的成员和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7 09: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zbtao 于 2018-5-17 17:26 编辑
两醉清风 发表于 2018-5-15 12:03
你们一直在认为我的家乡是什么情况,我就给大家说一下,观台镇,历史上 磁州窑是磁山文化的继承者,但是地 ...


观台镇,距离同义村4公里,处于岳城水库上游,1959年因为修建岳城水库,10个村子进行移民,搬迁到山上,没有了可以糊口的耕地,每人约3分(0.3亩)耕地,而且都是山坡梯田,没有浇地水源,靠天吃饭,岳城水库库区虽然也有非耕地,但是因为水库存水,随时都有淹没的可能,好不容易改革开放,观台因为有煤炭和耐火材料资源,很快发展成为磁县的经济支柱与模范乡镇,为磁县政府创造了可观的利润与税收,为磁县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现在的观台镇,被国家圈界在了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之内,为了防止水源污染,企业被砍光光,一个镇子,12000口人,就有5000口人在外打工,到那条破破烂烂的唯一的一条街上看看,真的是行人凋零,屈指可数,何谈繁华。水库为邯郸、安阳人民供给饮用水源,保证了两市的平稳发展,观台人民为了这个水库付出了很多,回报是什么,观台人民是不是就应该饿死在山坡上,国家发展了很多地方,可曾看看这个曾经的十亿元镇,到现在也没有一条通向外面的路,1983年修建的路走到了现在,山坡上的梯田依然是没有水可以浇地,没有一条下水道,垃圾遍地,没有一个像样的学校,12000口人,只有老弱病残在家留守。
    繁华的时候曾经是十亿元镇,换了几届书记镇长,就什么都没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7 09: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台镇,距离同义村4公里,处于岳城水库上游,1959年因为修建岳城水库,10个村子进行移民,搬迁到山上,没有了可以糊口的耕地,每人约3分(0.3亩)耕地,而且都是山坡梯田,没有浇地水源,靠天吃饭,岳城水库库区虽然也有非耕地,但是因为水库存水,随时都有淹没的可能,好不容易改革开放,观台因为有煤炭和耐火材料资源,很快发展成为磁县的经济支柱与模范乡镇,为磁县政府创造了可观的利润与税收,为磁县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现在的观台镇,被国家圈界在了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之内,为了防止水源污染,企业被砍光光,一个镇子,12000口人,就有5000口人在外打工,到那条破破烂烂的唯一的一条街上看看,真的是行人凋零,屈指可数,何谈繁华。水库为邯郸、安阳人民供给饮用水源,保证了两市的平稳发展,观台人民为了这个水库付出了很多,回报是什么,观台人民是不是就应该饿死在山坡上,国家发展了很多地方,可曾看看这个曾经的十亿元镇,到现在也没有一条通向外面的路,1983年修建的路走到了现在,山坡上的梯田依然是没有水可以浇地,没有一条下水道,垃圾遍地,没有一个像样的学校,12000口人,只有老弱病残在家留守。
    繁华的时候曾经是十亿元镇,换了几届书记镇长,就什么都没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7 12:29: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固义乡的回归,回归两个字看的有点膈应,分家就分家,叫什么回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8 22:31 , Processed in 0.04629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