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3-10 10: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1. 统计归属:必然归南通市
地理边界:机场选址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位于南通市行政辖区内,按中国统计规则法定归属南通。
合作模式:虽由上海与南通联合建设(服务上海航空溢出需求),但不改变行政归属。参考类似案例:
苏南硕放机场:位于无锡,服务苏州,统计仍归无锡;
北京大兴机场:位于河北廊坊,但统计归北京(因跨省特殊政策调整),但南通无此类特殊授权。
2. 项目停滞的核心原因
(1)政策协调难题
利益分配争议:上海希望主导机场功能定位(如国际航线分配),而南通要求保障本地产业利益(如物流、临空经济)。
管理权博弈:上海要求“托管模式”(类似虹桥机场与苏州的虚拟航站楼),南通坚持本地主导运营。
(2)环评与土地争议
生态红线冲突:通州区选址涉及长江口湿地保护,环评多次修改仍未达标。
拆迁成本高:二甲镇人口密集,拆迁安置费用超预算,地方财政压力大。
(3)上海内部优先级调整
浦东机场扩容:上海优先扩建浦东机场第五跑道(2027年完工),缓解饱和问题,降低对南通机场的紧迫性。
长三角多机场竞争:嘉兴、苏州等地也在争取上海资源,分散了政策注意力。
(4)资金分摊分歧
上海主张按航空流量比例分摊(上海占70%),南通要求固定比例共担(各50%),谈判僵持。
3. 未来走向预测
短期难落地:2024-2025年仍以规划研究为主,实质性开工需沪苏省级协议突破。
潜在妥协方案:
统计归南通,流量数据共享:上海将部分国际航线计入南通机场,但税收和GDP归属南通;
成立合资公司:沪苏按比例出资,上海主导航线分配,南通控制土地开发。
总结:行政归南通,但上海影响力难绕过
南通新机场的统计归属毫无争议属于南通,但项目停滞的本质是上海与江苏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深层博弈——上海需外溢资源但不愿放权,江苏想借机场提升地位但缺乏主导能力。最终进展取决于两地能否找到“名义归南通,实利共享”的平衡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