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shaoyene

什么是杭州的颜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3-4 09: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aoyene 于 2025-3-4 18:24 编辑

一个很大的认知错误“中国历史中的动荡是因为底层人民吃不饱饭”
其实吃不饱饭都已经没力气了,哪还有力气搞事

社会动荡真正的原因只在于雄性荷尔蒙过剩
南方人的古惑仔北方人的红乱实质都是十几岁的愣头青(其实都是男性,从来就不存在女同志搞农民起义,历史上最著名的武将霍去病岳飞都是二三十岁就去世,成名都是十几岁)
中国传统婚配制度下,毫无长处的男性客观上是没有婚姻机会的
都是青年光棍造成了历史上激烈的社会动荡
这就更加证明了特种行业的必要性,而不是相反
特种行业是为底层男性服务的,而不是有钱人的娱乐

当代婚配西化实质就是崇洋矫枉过正,牺牲很大部分女性给没有条件成家的男性硬凑配偶
在北半球普遍的战后生育潮中孕育了一批规模骇人的不合格国民,这个就动摇了民族的根基
我们这个民族还是应该有基本荣辱观的

近年婚育率低只不过是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后,自发责任心增强的现实表现
鼓励生育是鼓励有能力教育子女的适龄青年生育
仍应回归传统婚配,而不是继续拉低民族档次的作为

另外一方面高中阶段男女分校也是性别教育的关键
高中男女混校也是内地教育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代zf喜欢搞大学城把青年人圈在高校里与世隔绝避免祸害也纯属笨办法
大多数青年智力水平其实不适合高等教育
早接触社会早挣钱也是出路
高校不是监预,不是用来关荷尔蒙的
一定基数的男女是因为上了野鸡大学浪费青春错过了婚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6 13: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aoyene 于 2025-3-6 13:52 编辑

社会上都是娘舅在管特种行业,这个就管不好,特种行业应该是物价部门和卫生部门或者复联管。核心是物价部门

比方我们社会是打压农产品价格以保障底层人民吃得起粮食,因为zf打压,农业这行很难挣钱,所以农民越来越少,人往高处走,都是往挣钱的行当去
特种行业的逻辑同样如此,物价部门要坚定地打压价格水平,一方面是为底层男性提供社会关怀,另一方面挣不到钱,当然没人想干这行

莫名其妙地不允许富人讨老婆,当然富人都在外面游荡了。特种行业很挣钱,当然很多人都争着干了
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都是价格。不能动不动就靠娘舅

反过来打压农产品价格是不对的,农业是应该鼓励的行业,根本不会因为农产品价格高,农民吃不起饭
做事情如果都是和客观规律反着干,想要有好的结果显然是不可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1 14: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aoyene 于 2025-3-11 14:42 编辑

武林门渡口旧称武津,当代称轮船码头,是杭州城主要水路枢纽,武林门到钱塘江段水路其实早就淤积断流,以前听邻居说过70年代学生也不怎么上学,杭一中学生就去挖已经不通的运河之类
皇帝京官来杭都是武林门渡口上岸,大轿子走延龄街中间
现在乌镇成了江南遗迹的代表,轮船码头还是应该开一条乌镇线,以江南方式打开江南
清明也可以开个扫墓专线,传统上都是坐船扫墓的,南山钱江陵园都有条件开码头

武津已经没人叫了,天津还保留旧称,清末浙江人很多去天津发展的,也有天津回来的,浙江兴业银行在天津也都有著名的分号。早年李叔同,陈省身,当代天大南开仍有冯骥才等等,张学友也称母亲是嘉兴人算半个浙江人
天津的高教资源本质上还是江南底子,在杭州被越漂越淡的年代里,也就只能从外面找回杭州本来的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6 13: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城市面貌的巨变源于民初,那时候洋务运动已经很久,社会上媚外思想满溢,影响方方面面。也是国际主义兴起,横行霸道

过去江南道路包括水路,遵循的是汉字“門”样式,上紧下宽,道理也很简单,雨水多
胡雪岩有名句“为人撑伞”江南路上要是到处人撑伞,大致是到处互戳眼的惨状,避雨主要是靠建筑



欧洲城市道路大体是基于罗马斗兽场的梯台式,然后崇洋背景下的一个世纪,把杭州也搞成这种怪胎
这个玩意儿不是风格的选择,就是建筑功能性的错误

所以杭州的城市改造是一个大方向的拨 乱反正,不是鸡毛蒜皮的小改

未来的杭城建筑应大体呈现倒三角的样式,或者叫乔木形态,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搞出跟金字塔式的洋泾浜可笑形式

这个叫功能性正确

包括路面铺装的渗水性,路边台阶的避雨功能

现在是什么车都往路边台阶上,一心在人行道上埋水雷,这个就是法治社会下路权的问题,脚踏车电瓶车机动车有这个权力上人行道吗,默认允许让人无路可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6 14: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aoyene 于 2025-3-26 16:19 编辑

城市规划中最大的逻辑陷阱是西方惯用“日照”标准——但是,欧美人的追求就是啥事不干裸晒,中国人没有这个传统,中文讲有房叫“有瓦遮头”,中国女性晴天打伞,欧美人看呆了
中国人形容人福气好说祖“荫”庇佑。杭州人追求“阴凉”。杭州最受欢迎的路杨公堤遮天蔽日
结果搞城规的时候直接用西方的日照标准

这种怪胎式的审美,导致杭州的土地出让问题很大,单元地块面积大得莫名其妙,建筑规模很小,没几年把地都出完了,城市却稀稀拉拉空空荡荡

尤其是当下及未来建筑的窗墙比相比传统建筑高了不止一倍
像总部基地这种成片开发的地块要塑造都市感,首先还是地块网格应该重构加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5-9 23:19 , Processed in 0.031782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