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25-11-14 01: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轨道交通圈到湾区都市圈 广州深化广深“双城联动” 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广清高质量一体化
2025-11-13 07:01 来源:大洋网
分享到:
地理“多城”生活“同城”
1小时同城化圈,2小时协同发展圈——广州都市圈正越变越“小”,地理上的“多城”日益成为生活上的“同城”。
2024年,广佛南环、佛莞城际相继通车,与佛肇、莞惠城际实现“四线贯通”、公交化运营。一条258公里的城际大动脉,串联起惠州、东莞、广州、佛山、肇庆五市。佛山、东莞中心区纳入广州半小时通勤圈,肇庆、惠州中心区纳入广州一小时通勤圈,区域经济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更为深刻的变化发生在日常体验中。旅客如今搭乘城际如同乘坐地铁,随到随走,无须提前购票。乘客在佛山、惠州、东莞、肇庆,无须换乘即可快速到达广州琶洲会展核心区、国际金融城及广州白云机场。今年9月,粤港澳大湾区又有3条(段)城际铁路和2条(段)地铁开通运营。据介绍,新线路开通后,从广州琶洲站出发,30分钟内可达白云机场、佛山及东莞中心城区,60分钟可达深圳机场、肇庆及惠州中心城区,90分钟可达清远中心城区。
“轨道上的大湾区”仍在加速。据介绍,广州地铁集团年底前还将开工建设佛穗莞城际,同时接管运营穗莞深城际,开通广清城际铁路南延段、地铁二十二号线后通段。届时,广州地铁运营的“地铁+城际+有轨电车”总里程将突破1300公里。一个以轨道为血脉、高度整合的超级城市体正加速成型,都市圈在飞驰的列车中,联系越来越紧密。
半径扩展成绩亮眼
通勤时间在缩短,发展半径却在扩展。广州都市圈的“大”,是格局之大、动能之大。
2023年,《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以广州为中心,以广佛核心区为引领,以肇庆、清远中心城区为发展极,依托主要交通廊道,构建“一核两极四轴”的总体发展格局,深化与深圳都市圈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合作联动,形成核心引领、轴带支撑的发展态势。
广佛一体,交出亮眼答卷。作为全国同城化发展的先行区,2024年,广州与佛山两市GDP总量达4.44万亿元,占全省三成以上;常住人口规模2867.7万,以全省6%的土地和22%的人口,贡献了32%的经济总量。
广清协同,不断取得新成效。两地携手深化广清一体化建设,截至2025年9月,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已累计引进强链扩链型、龙头配套型项目超800个,总投资超2000亿元;“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落户企业超500家。
依托广深港高铁、广汕高铁、广深铁路等,广州深入推进与深圳的“双城联动”,推动广州南沙与深圳前海两大平台联动发展,推进广州东部中心与东莞水乡地区深度融合,促进广州科学城、南沙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等重大创新平台紧密合作。2025年,“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跃居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首位,标志着广深区域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创新高地。
广佛“半小时生活圈”走进现实
在区域一体化的叙事中,交通通勤大数据如同一把尺子,精准丈量着城市间融合的深度与广度。
今年8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下广州都市圈通勤空间报告2024》(简称《报告》)揭示,粤港澳大湾区跨城通勤规模已达129万人次,其中广州跨城通勤人口达61万,核心引擎作用显著。
2021年
南沙科学城被省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
2022年
广州实验室、鹏城实验室在广深两市互设基地。广佛环线佛山西至广州北段开工。
2023年
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和广佛全域同城化、广清一体化规划分工方案印发实施,城市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2024年
广佛南环、佛莞城际开通运营,实现与佛肇、莞惠城际“四线贯通”。佛清从高速北段、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工程(广州段)建成通车。
2025年
广州东环城际(番禺—白云机场北)、琶莲城际和广惠城际北延段(小金口—惠州北)开通。
数说
截至今年10月,广州地铁集团运营的城际铁路达420公里,连接广州、佛山、东莞、惠州、肇庆、清远6城,串联10个枢纽,与14条地铁线共17座地铁站便捷换乘,构建起“轨道上的大湾区”核心骨架。
2024年,广州与佛山两市以全省6%的土地和22%的人口,贡献了32%的经济总量。
截至2025年8月,广清产业园累计签约项目357个、已培育规上企业108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近1200亿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