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1907927579

黄浦江前身——东江(三泖)入海故道遗迹踏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3 21: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友人推介的浙江省地理信息网天地图历史航拍服务,1962年版本的覆盖了沪郊西南部的金山全境及松江、青浦、奉贤各一部分,当时地表情况,如路网水系,尚未大幅度改变,基本上与古代差不多,真是研究历史地理的绝佳资料。


   古代太湖南排入海的大河“东江”,是今天黄浦江的前身。其在今青浦拦路港到平湖广陈之间的河段,从大蒸港以北,是带状的开阔水面,称为“圆泖”,今天的泖河、太阳岛等即为其历经萎缩后残存的痕迹;从大蒸港以南到金山朱泾镇以西、亭枫公路以北今乐高乐园东侧的泖桥,则根据史料记载为一个河道中继型的大湖泊叫“大泖”(在今松江五厍、泖港镇境内),在唐代、五代十国直到宋代前期一直是烟波浩渺,类似今日淀山湖的情景,到宋代后期则不断被新定居的农户开垦缩小,已经呈现出干涸、淤塞的状态,明代中后期这里即不再有大河径流经过,直至清代乾隆后期彻底淤塞为河网散乱的水荡草滩田;解放后1958年开始,经过六七十年代的全面整顿,修建笔直的网格化水网和电气控制系统,将昔日的“大泖”整顿为良田;而自金山区泖桥以南(泖桥为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古代文献记载的长度合今制190米、宽度约3米的梁式古石桥,横跨大泖与长泖的分界处水面,是宋代以前杭州、秀洲即嘉兴到松江府的唯一陆路干道,明代中期左右因桥下古泖河水面淤平失去作用而坍塌),古代的湖泊状“大泖”又归于一条均宽约150至200余米不等的大河“长泖”,分散经广陈以南的独山、平湖县城以东的当湖到澉浦、金山的横浦转到金山卫等多分支流入大海,目前除了自沪浙交界处的横泖头到平湖城区以东的当湖流经的“广陈塘”(当地沿线农户仍然称为“泖河”、“长泖河”)依然作为干流河道外,其余自泖桥到横泖头一段陆续淤积为带状湿地和断续的水塘,但两岸古代的岸堤则因为长泖古河床处在省界线上,牵涉到管辖产权而基本痕迹不动,因此幸运地将这条黄浦江前身的古代大河的痕迹保留了下来。

  这次通过对1962年卫星航拍的图上作业分析,在清代前期基本上已经稳定为低荡田的“大泖”四周,均有较为规则的人工开掘痕迹的水网和村落居民点,而“大泖”古水面区域则沟渠散乱,无任何居民点(地势低洼无法造房子,容易受淹)。这一古湖泊水体,南自泖桥、北到北石港(古大泖部分地段越过了后来的茹塘河床),南北最大距离约7公里;东西方向,自叶新支路松林养猪场至东厍公路,平均宽度约2.5-2.7公里。整个湖面推算下来的面积,约在12平方公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9 13: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1907927579 发表于 2025-9-13 21:28
经过友人推介的浙江省地理信息网天地图历史航拍服务,1962年版本的覆盖了沪郊西南部的金山全境及松江、青 ...

另外幸得松江、青浦当地文史工作者帮助,帮助我指明、绘制了自北石港更往北的,略呈“西北-东南”方向的古代“圆泖”与“大泖”连接段水道走向的示意图。这两位文史工作者在七十年代亲自参加了今石湖荡镇泖新村和练塘镇章浜村之间的“青松港”地域古泖河河床洼地的围垦。今G60高速路的石湖荡收费站、沪昆铁路的石湖荡桥(大蒸港桥),即是古泖河南流经过之地;再向东南,则经过洙桥村,至西茹路桥附近与再往南的古“大泖”湖泊相连。图上比例实测,这一段古代泖河的宽度,在1.2-1.8公里不等,是很典型的一条宽阔的带状湖泊。自青松交界的今拦路港中图漕荒岛斜向东南去“浦江之首”、横潦泾方向的拦路港现状河道,是宋末以后随着东江水流趋向东,逐渐发育分流改道而成的,即中图漕以东就不是古代“三泖”水面了。当时人工开凿的松江至嘉兴的重要古代运河秀州塘,即自今“浦江之首”处(宋以前是平陆)南北向穿越,之后被水流改道发育的横潦泾分解为两段,横潦泾北今为“牛脚壳江”、横潦泾南今为“黄桥港”。


至于太阳岛再以西北的圆泖起始点,他们分析是在今朱枫公路拦路港大桥(东方红大桥)以西约500米的山泾、拦路港、南横港(金门口港)三水交汇处开始的,因为古代这三条水道自淀山湖南岸各自汇入“三泖”水体。淀山湖本身在今沪青平公路一线的南岸一直是稳定的,其东岸今东方绿洲、朱家角、三分荡直至天恩桥一带今大片陆地在宋代以前曾经是淀山湖水体的一部分,后来逐渐消退。淀山湖古代从形成发育到消退萎缩的过程,也是与自隋唐到明清之间吴淞江、东江此消彼长的流向、淤积滞留等密切相关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10 13: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浦江之首北面的拦路港和南面的红旗塘是天然河道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2 08: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2080战略 发表于 2025-10-10 13:04
浦江之首北面的拦路港和南面的红旗塘是天然河道吗?

拦路港西段(自淀山湖至青松港段)即古代东江的干流河道,其中太阳岛一段曾经是大型的圆形湖泊叫圆泖(周庄商榻一段的急水港-白蚬江也是东江主河道),青松港至竖潦泾段的斜塘-拦路港是唐代到宋代随着原泖河南下改为东进而逐渐改道冲出的。

红旗塘浙江段和上海衔接段的朱枫公路以西河身是1958和1992年两次人工开挖而成,朱枫公路以东古称悬星泾,今则多称为大蒸港,是嘉善北部和枫泾一带范塘等河道延伸的天然汇水河,古代即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2 08: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1907927579 发表于 2025-10-9 13:37
另外幸得松江、青浦当地文史工作者帮助,帮助我指明、绘制了自北石港更往北的,略呈“西北-东南”方向的 ...

国庆期间,到金山区兴塔镇兴坊路东侧的贵泾村委会、下坊村委会院墙东的古东江河道残迹洼地拍摄,现状已经围成鱼塘,仍然保持着这条大河古代130-210米不等的河身宽度。四周一片待秋收的晚稻田。

  这一段长泖残迹,原本北面与泖桥一段相连,2004年建设兴塔工业小区后,S36高速公路以北的古河身被填没已经无痕迹。

  当地老人均告知,他们世代都知道“古代的泖河、黄浦江就是这里流过,去平湖入大海”。其中一位老农还开玩笑:“如果这条老泖河没有改道,我们这里就好比是陆家嘴、外滩的滨江,是市中心高档地方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17 08: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1907927579 发表于 2025-10-12 08:26
国庆期间,到金山区兴塔镇兴坊路东侧的贵泾村委会、下坊村委会院墙东的古东江河道残迹洼地拍摄,现状已经 ...

所以  其实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17 0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条河或者一条铁路改变整座城市的例子在全世界比比皆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1-5 12:31 , Processed in 0.039050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