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1907927579

黄浦江前身——东江(三泖)入海故道遗迹踏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友人推介的浙江省地理信息网天地图历史航拍服务,1962年版本的覆盖了沪郊西南部的金山全境及松江、青浦、奉贤各一部分,当时地表情况,如路网水系,尚未大幅度改变,基本上与古代差不多,真是研究历史地理的绝佳资料。


   古代太湖南排入海的大河“东江”,是今天黄浦江的前身。其在今青浦拦路港到平湖广陈之间的河段,从大蒸港以北,是带状的开阔水面,称为“圆泖”,今天的泖河、太阳岛等即为其历经萎缩后残存的痕迹;从大蒸港以南到金山朱泾镇以西、亭枫公路以北今乐高乐园东侧的泖桥,则根据史料记载为一个河道中继型的大湖泊叫“大泖”(在今松江五厍、泖港镇境内),在唐代、五代十国直到宋代前期一直是烟波浩渺,类似今日淀山湖的情景,到宋代后期则不断被新定居的农户开垦缩小,已经呈现出干涸、淤塞的状态,明代中后期这里即不再有大河径流经过,直至清代乾隆后期彻底淤塞为河网散乱的水荡草滩田;解放后1958年开始,经过六七十年代的全面整顿,修建笔直的网格化水网和电气控制系统,将昔日的“大泖”整顿为良田;而自金山区泖桥以南(泖桥为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古代文献记载的长度合今制190米、宽度约3米的梁式古石桥,横跨大泖与长泖的分界处水面,是宋代以前杭州、秀洲即嘉兴到松江府的唯一陆路干道,明代中期左右因桥下古泖河水面淤平失去作用而坍塌),古代的湖泊状“大泖”又归于一条均宽约150至200余米不等的大河“长泖”,分散经广陈以南的独山、平湖县城以东的当湖到澉浦、金山的横浦转到金山卫等多分支流入大海,目前除了自沪浙交界处的横泖头到平湖城区以东的当湖流经的“广陈塘”(当地沿线农户仍然称为“泖河”、“长泖河”)依然作为干流河道外,其余自泖桥到横泖头一段陆续淤积为带状湿地和断续的水塘,但两岸古代的岸堤则因为长泖古河床处在省界线上,牵涉到管辖产权而基本痕迹不动,因此幸运地将这条黄浦江前身的古代大河的痕迹保留了下来。

  这次通过对1962年卫星航拍的图上作业分析,在清代前期基本上已经稳定为低荡田的“大泖”四周,均有较为规则的人工开掘痕迹的水网和村落居民点,而“大泖”古水面区域则沟渠散乱,无任何居民点(地势低洼无法造房子,容易受淹)。这一古湖泊水体,南自泖桥、北到北石港(古大泖部分地段越过了后来的茹塘河床),南北最大距离约7公里;东西方向,自叶新支路松林养猪场至东厍公路,平均宽度约2.5-2.7公里。整个湖面推算下来的面积,约在12平方公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9-18 16:09 , Processed in 0.032230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