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5-28 02: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onestjohn 于 2012-5-28 02:58 编辑
当初就只是北洋园,那时天南大新校园各找各的地,不在一起,也都不如现在的位置好。后来海河中游的规划提升,北洋园也升级成海河教育园,成为未来天津发展的重点地区,才把天南大迁来的。
这样做也并非没有道理。师大、理工、工大、财大等与天南大的专业学科设置很大部分是重叠的,只是学术水平上的差距。这样的配置能合作的项目其实并不多,你能做的我也能做,没必要两个人一起做。高职专与天南大的主要区别并不在于水平高低,而在于专业学科是不同的,是一个项目上下游的关系,双方合作的机会更多一些。再加上将来的高研园,整个海河教育区可以形成产、学、研完整的科研产业布局。
过去理工科大学都配有校办工厂,就是为了给科研项目配套,这个高职园可以看做是校办工厂的升级版。我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里的车间还有上百台机床,学生实习的时间也比较多。其实过去的大学对科研是很重视的,大学生在校内就有许多动手锻炼的机会。那时的大学生对工人师傅都很尊重,也没有什么985和职专之分。那时的工人不要说职专,有高中文文凭就算不错了。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paper就成了大学科研的代名词,大学生也和工人、工厂越来越远,不单是物理上的距离,尤其是心理上的距离。
现在的大学生,paper越写越多,产品越出越少,毕了业也没什么能力,到工作岗位还都要重学。如果能利用好985和职专放在一起的优势,让大学生在学校里多参与实际项目,这样到毕业的时候,简历上写着“参与过某某项目”、"某某产品投入实用“,比起“发过某某paper”找工作要容易得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