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1-18 11: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被称之为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的宁波,在七十年代初我对它有了第一次的了解。
当时的宁波城区不大,被和义路,永丰路,望京路,长春路,灵桥路围成一圈。加上轮船码头一小片的江北区和当时曙光路宁穿路段汽车东站和百丈路一片的江东区,市区人口三十来万。
当时的宁波三江口的奉化江上只有20世纪三十年代宁波商人集资由德国建造的一座铁桥,就是现在的灵桥。
从海曙到江东除了这桥。只能依托现江厦桥的位置和段塘周宿渡两处靠木船来回摆渡。
海曙到江北有两条路,现在的解放桥是一路,当时河中央放置着十来条小船搭成的浮桥供人步行过江,还有一路是69年建成的引为骄傲的老江桥。桥上两车道可行汽车,从汽车东站和永宁桥下的汽车总站可经此桥过三官塘进入去慈溪的329国道去杭州方向。
江东曙光路宁穿路口有个汽车长途东站,与宁穿路并行的有条大河一直向西延伸,经过彩虹路时原来有座古桥用棕红石筑成,有牌坊写着张斌桥雄厚的三个大字,桥为拱式,桥面有台阶供行人上下,两旁的扶板上画有图案和雕有狮子柱头。
海曙区的灵桥路上的宁波报社集团地址原先有个叫浩河的河埠,尽是妇女洗涤,淘米洗菜的场所,浩河经过南大路南端的永宁桥和三市南郊路旁南塘河相通又与铁路南站共青桥下的河道和附近的月湖成一水系,经长春路旁的环形河道出板桥,入海曙公园前的北斗河向北面的姚江流去。河水从板桥西去有大卿桥,望春桥,和高桥.南塘河南郊公园处是宁波自来水的采集点,经加工后的自来水供全城需求.
灵桥边的浩河有小火轮乘上可一直通向宁波的郊外各个乡镇。是农村到城市的一大交通,到了70代未期,江东的大河路的河道,和灵桥路旁的浩河及现今的南苑饭店一段河道都填埋后建成高楼和商店。(南苑饭店的位置就是原先的河道。)
江东外滩轮船码头是宁波与外界联系的交通重要枢纽,每日开往上海的客轮就有两班多者三到四班。早四、五点钟轮船靠码头的汽笛就传遍大半个宁波城区,我们刚来宁波时就是乘坐的民主三号轮,早上4点半就早早停靠在码头边,出口处是熙熙嚷嚷的人群,人头攒动,左顾右盼的一大群人象欢迎的人群挤在两边,外边是躁杂按着气瓤不时发出难听的噶咭声音的三轮车.(当时没有出租车)。沿着中马路,杨善路,人民路向南走就是老江桥,桥下两侧热闹非凡尽是鱼鲞是当时宁波最大的干货大买场,再向南走四百米就是宁波最繁化地段—东门口。东门口的主街就是现在的中山路向西的尽头是长春路和望京路的交接处结束,再往下三四百米处有个半园黄色门洞那就是西门。
现今的中山路当时被称着东方红大街;南边的一侧有大名鼎鼎的东福园饭店,店内分上下两层,楼下放着七八张黄色方桌,周围是一圈方凳。门前放着两个桶还配有称杆,主要用于没有粮票的农村户带粮换饭。他们随身所带的米粮经称后折成同等的米饭用餐,再往西是新华书店,邮局,四明大药房,容光理发店和百年老店升阳泰。北面一侧的店面有一个江南旅社,再过去是百年老店宁波钟表店,源康布店,寿全斋补品店,老三进鞋店,一百和稍有名气的一家照相馆,当时的店铺都为两层楼高,后来南边翻新重建后,北面的直到九三年才全部完成,由此衍生了,美乐门,长发。中农信。七十年代中山路一过解放路商店就稀数起来特别是晚间灯光也暗淡了许多。
宁波当时的马路没几条,除了中山路,灵桥的东西分别的百丈街和药行街,柳汀街.百丈路的尽头是宁波城区唯一的佛教圣地七塔寺。百丈路上的商铺多为五金,板金,家俱,弹簧锣丝。桥的西侧是药行街,多为药铺和棕棚店,走到开明街口就能看到黄白色,七层高度砖砌的天封塔,塔间还长着令乱的杂草在微风中轻轻的摆动,塔下不远便是城隍庙,尽是小吃,缸阿狗宁波汤团店就在这里历史悠久的风光了近百年。在不远处有一处看似再普通不过的平房是宁波的民光电影院。开明街的一头是药行街,另一头与中山路相接,城隍庙西面沿南大路向北在药行街和中山路之间还有一条叫县学街,沿街往西五百米便是宁波第一医院,是当时最有名气的综合医院之—,医院门口红漆园木支撑的色彩华丽的牌楼气势宏伟的矗立着。宁波当时除了庄市康宁医院和庄桥精神病医院外,市里的三大医院是永丰路西郊路飞檐翘角宫殿式的外科署长的宁波第二医院(现在叫广慈医院),沿着姚江顺西郊路下行三里路便是宁波唯一的传染病医院。
宁波市南北走向的马路也不多,主要有解放路从南门到现在的解放桥畔。解放路中段与中山路相交处东北不远处便是宁波市府。与解放路平行的还有镇明路,孝闻街。镇明路南边到苍桥,北面到中山路,与鼓楼相呼应,进入鼓楼通道,沿公园路到底是中山公园,绿树成荫,凉庭九曲,花香飘悠,园内还陈列着几具那时正兴的革命样板戏的造形,再往里走便是宁波最早的动物园,有各种动物几十种:老虎,狮,狼,狗熊和飞禽走兽,猴山上无数调皮的玩猴正在尽情的戏要。公园的后面有一个体育场,是公判各类罪犯和群众集会的场地,有一个足球场面积,周围是四百米跑道,也是开展体育竞赛的好去处。
沿镇明路往南,冷静街西;碧波荡漾的一片就是历代文人墨客为之吟诗作兴的去处—月湖,两座小岛象荷花叶漂浮在中央,坐上四角钱一小时的租船,便可游览全境。月湖的东面还有一个儿童喜欢的去处儿童公园,里面的浪木,铁索桥,攀爬、可以说兴奋了几代人。
镇明路的南段过长春路经铁路涵洞,不远处的空地就是宁波市民物品交换和另售的三市.每逢阴历的三、八,人们接锺而来,三市的地摊上陈放着,各种农资谷物,菜秧,竹器,家禽,米糠,杂木,化肥,五金,电器,旧衣,摆得林廊满目应有尽有.三市与现在的南塘河比邻,过河有一条相行的南郊路,外侧是鄞奉路也是去奉化方向的必经之路,当时的路面都为砂石铺成,沿路有不少厂家,如宁波印染织厂,以及后来的新乐洗衣机厂,不锈钢铸钢总厂.黑碳衬衫厂,都有当时段塘稍有名气的企业.在三市周围还有一座叫南郊公园,是海曙居民常去休闲的地方.从三市出来沿长春路向西到共青桥边向南一座黑瓦,红檐,黄墙象礼堂一样的建筑.四周围有半人高的冬青,门前的两侧两株松栢挺立象卫士一样守卫着,这就是宁波火车南站,容量很小,站内停着绿皮车箱,里面是用木头做成的靠背椅.那时的人们外出都是挑着扁担,旅行包手不空的进入车箱,连活鸡也与人共存,车箱内香烟呛得直流眼泪模糊一片.火车开十多分钟就是一站,早上六点开车到上海也要下午五点才到.受尽苦难.
70年代的宁波青年喜欢穿绿色的衣装.或是工作服,年纪大点都是一色的灰.,男青年穿中山装的总爱留着拉碴的胡须.男女青年的长裤都爱将里面的棉毛球裤长出一寸的露着这是当时的范儿,也有在裤的中缝制作白宽条赶时髦的.当时的女青年多为园脸,长长的留海遮掩着额头,梳着长短不一的麻花辫.辫尾多系有一条红线.天冷但衣服穿得很单薄,走起路来都是雄纠纠的样子.不知为什以象这样妙令女子当时都有一套全黑的春秋装.而中妇女不少还穿着大襟布衫.偶尔象春节佳节也会去烫发改变一下短发的装饰.
宁波人多居住在用碎瓦做蕊,外用青砖包装,再用石灰涮的净白的围墙之内.大多为矮平房,也有混砖板木造成的楼舍.街面房也有这样的建筑.墙门内住着多户人家,不大的天井放着数只硕大的陶缸用它来接天落水,园内还种着不少的花木随着季节的不同争相斗艳的开着.有时会从某墙内飘来蜡梅的清香,远远的传开,沁人肺腑.温暖的阳光在冬日向园内射来时,人们坐在各家门口幸福的沐浴着,大家相处融合,小孩们都在一起做着各种游戏,追逐着快乐.也有高墙内整日闭着的,苍桥有一株其大的广玉兰高高的向空中伸去,开着白花,围墙内是座西洋楼房,听说住着一位从不露面的老红军听说身体不好,在里面享受着晚年.宁波人的居住地的街面都是用石板垒成,显示着历史的久远.有些上年代留下的大宅院则当了卫生院.南门卫生院就是一例,里面宽大无比,气势有余,房壁还有不少的泥雕,看来早期肯定是位做官人家,殷实而墩厚.定是那个朝庭为其建造的.
宁波人喜欢吃海鲜,遇到便宜时买下腌制起来留之以后食用.宁波人能把鱼做成各式花样,什么黄鱼羹,萝卜丝带鱼,最拿手还算咸齑黄鱼特鲜.宁波人吃鱼喜欢放上生姜,老酒清蒸如蟃筒,喜欢吃海里的贝类象蛏子,海瓜子,毛蚶,蜊黄,海蜇皮,龙头烤,,喜欢吃咸货象红膏枪蟹,蟹酱,黄泥螺,红旗蟹.,以现在营养师来判定,宁波人的下饭也很有营养成份,比如青苔炒花生米,红烧牛肉,白切羊肉.白斩鹅.宁波人多用高脚浅碗盛菜,喜欢吃鸭蛋而不喜鸡蛋.喜欢吃鹅而很少买鸡,据说是合算,说是出量多,这也和当时人们的收入有关.宁波人喜欢烤菜就是先放盐,锅热后再放上天菜或是菜蕻,味道也极佳.更不能理解的是他们更爱吃那些臭冬瓜,臭豆腐,海菜姑之类,总之他们的口味有些偏重.宁波人在那个年代家里都有个叫饭来苕箕用来装剩饭的竹编篮,将其用铁钩吊在灶间以便下餐之用.宁波人喜欢冬喝黄酒,夏喝白酒和啤酒的习惯,遇到亲朋好友喝到兴头时免不了要猜拳敬酒一醉方休.直到现在,“拗金筷”,“哥俩好”的唱叫声还响在耳边.宁波男士大都都与香烟有缘.时不时的会看到他们造云吐雾的表演,真安闲自得,他们喜欢宁波自产的烟,象上游,五一,新安江,大头雄师,大红鹰,当时的大红鹰只有1角3分一包.
宁波人的小吃最有名气的当数城隍庙缸阿狗的汤园.还有赵大有的油包,金团,糕店当时占据了宁波城的半边江山,让人留恋往返.在当时那个年代,走亲戚带上用粗黄纸做成三角包装盛的桂圆.再带上三北市盛产的豆酥糖也算不错的礼尚往来..但有一点不明的是那天轮船到达的凌晨,步行走到城隍开明街,店面尚早大都还没开门,很失望,都是些极其普通的门面,只见几位店员在做包子,很薄的皮内装着肉馅,但出笼后,只见面皮黑黑的,整个皮子塌拉地萎缩成一团还被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子水晶包.原来这就是仿上海南翔的小笼包宁波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