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蛟矶烟浪

[大江南北] 跨江发展 聚焦江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11: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简言之,经营城市(跨江发展)就是利用土地国有制度,征地拆迁,为财政谋取最大利益,同时给开发商分一杯羹。在利益博弈的同时改变城市面貌。经营城市的核心概念是土地出让金,其实质是土地财政,又称第二财政。

芜湖经营城市必须找城市好的卖点:一是老城区;二是优质的长江岸线


长江边的商品房叫江景房,长江边的酒店叫观景酒店,长江边的工厂自建码头,水自给。“借景生财”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又繁荣市场,增加经济收益;并提高城市的品位,显示出太平盛世的社会效果;同时还扩大了城市的知名度。

最重要是做强做大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11: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悉,24日的2宗土地挂牌为2013年江北产业集中区的首宗土地使用权出让,总地块面积达到180030㎡。江北产业集中区作为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家示范平台,位于芜湖市鸠江区境内,截止201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9亿元。此次2宗地块使用权的出让,又将会为江北新城面貌带来怎样的改变?我们拭目以待。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1 10: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江南、江北产业集中区“降级”调查
21世纪经济报道 何苗 2013-04-24 16:10:18  评论(3)条 随时随地看新闻核心提示:近日,本报记者独家获悉,作为安徽省落实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一国家战略的最大举措之一的安徽江南产业集中区和江北产业集中区已从“省直管”变为地级市“代管”。
遍布全国各地的国家区域振兴战略带动了地方的发展,而缺乏先例可循的大规模振兴模式也让个别省份的“试点”一波三折。

近日,本报记者独家获悉,作为安徽省落实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一国家战略的最大举措之一的安徽江南产业集中区和江北产业集中区已从“省直管”变为地级市“代管”。

所谓江南集中区和江北集中区是指此前安徽省政府决定在安庆、池州、铜陵三市建立的安池铜产业集中区(江南集中区),在芜湖、马鞍山、巢湖三市建立的芜马巢产业集中区(江北集中区),以期推动皖江主要城市跨江联动发展。

这一切发生在10月,彼时彼刻,安徽方面政府高层密集调研皖江城市带主要城市,先后视察了芜湖、池州等,而他们此行调研的重要内容,就是体制调整后的江北、江南集中区。

本报记者进一步获悉,一直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亮点的江南、江北两个集中区建设,已经在今年年初安徽省的一次人事调整后悄然生变。

2012年2月,曾任安徽江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的毕晓彬调任中共六安市委副书记;曾任安徽江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的张祥安调任滁州市委副书记。两人均不再担任两个集中区内职务。

与此同时,池州市委书记陈强、芜湖市委书记高登榜分别兼任江南、江北产业集中区党工委第一书记,领导集中区全面工作。

这显然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地方人事调整,其背后是代表着皖江城市带先行先试的省直管集中区已悄然放权,变为所在地市“代管”,由集中区核心“起步区”所在地市(池州、芜湖)一把手出任集中区管委会第一书记,统领工作。

对此,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处处长凌宏彬认为,省直管和市代管首先是人员的变动,其次是集中区在发展过程中会更多地融入到地方发展。至于此番调整的原因,凌宏彬表示可能是为了厘清省市和集中区的关系,为了集中区更好地发展。

集中区遭遇尴尬

在安徽省高层的讲话中,此番体制调整被称作“完善”。

2010年1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安徽省社科院城乡所所长吕连生是当时参与规划编制的专家之一。

据吕连生介绍,当时他给国家发改委和安徽省发改委的规划建议是,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应该一个放在合肥市,一个放在芜湖市,“这两个城市是皖江城市带的‘双核’,这样有利于核心城市的建设,它们也有这个能力和实力去做大集中区,否则交给其他地方,是搞不好的”,吕连生说。

后来决定跨地区设立江南和江北集中区,这两个集中区建设,一直以来被视为安徽省皖江示范区获批以来建设工作的最大亮点之一,不仅因为这两个集中区将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集中区域,更为主要的是,它是皖江示范区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突破行政区域,在体制机制改革上的重要尝试。

事实上,按照安徽省政府一开始的设想,设立省直管的正厅级集中区管委会。“所谓‘省直管’,那就是‘空降部队’,结果这两个集中区最大的成果也就是提拔了一批厅级干部”,一位不愿具名安徽学者如是表示。

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省江北江南产业集中区财政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集中区建立一级财政,2011年1月1日后在集中区内新设立的企业(包括原企业分立、合并、重组后设立的企业),其提供的税收收入全部作为集中区收入,按现行体制规定,属于地方收入的,全部作为省级收入。支出划分上,集中区享受市级人民政府经济管理权限。

正如安徽经济界学者所言,集中区实际上是省政府从区域所在地市划出的一块“飞地”,厘清省市和集中区的关系成为开展工作的前提。一是集中区所跨地市之间的协调机制,其次是管委会的权威。

比如,拿江南集中区来说,其跨安庆、池州、铜陵三市,核心起步区位于池州境内,作为核心区域的池州能在集中区建设中得到什么实际的利益?池铜三市的协调机制以及三市与集中区管委会的协调机制如何建立?成为摆在眼前的问题,而集中区实际的招商引资成果也暴露了集中区的部分尴尬。

安徽省发改委数据显示,2011年1-6月安徽各市和集中区1亿元以上利用省外资金项目及实际到位资金情况中,江南集中区实际到位0.2亿元,江北集中区则为零,1亿元以上利用省外资金项目分别为4个和2个。

这样的数据,无论和全省最高的合肥市的716.2亿元相比,还是和安徽全省最低的池州市的58.3亿元相比,集中区都彻底“失语”。

“原来期望在皖江示范区政府可以大规模有组织地承接产业转移,规划时最期望的这个大动作三年间收效甚微;其次是制度建设不足,比照14个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包括土地、金融、工商管理、质量管理等制度上都可以有所创新,若按照常规的来,转移力度就小了,这与原来规划的预期差距也很大;最后是我们在操作上的一些问题,耽误了时间,如今可以说是‘回头’了。”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城乡经济研究所所长吕连生说。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三年来,大量长三角产业转移到皖江地区,使得安徽成为中部地区GDP增速较为靠前的省份。

集中区“降级”

鉴于集中区体制问题带来的这种尴尬局面,2012年初,安徽省高层决定进行改革,即改变集中区管理体制。

“(集中区)实在是做不下去了没有办法,不然领导也不愿做这个事”,一位接近高层的安徽官员说。

“不存在谁‘管’的问题,因为集中区本身位于相关地市范围内,所以是‘共建’。”安徽省皖江办专职副主任华克思说。但他同时承认,今年年初集中区的大调整不仅仅是人事上的变动。

另一位皖江办工作人员则称:“集中区仍然保留,但是划归所在地市管理,人权、财权和相应的事权都已经放到市里了,由所在市直接领导。”

“应该是经过实际操作,发现这种方式根本很难运作,土地、基础设施各种资源在所在地市,管理权在省,什么事都要县、镇、市、管委会几方会谈,这种模式效率太低。”

2月29日,江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会议宣布安徽省委任免决定:芜湖市委书记高登榜任省江北产业集中区党工委第一书记,原江北集中区党工委书记毕小彬不再担任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

这意味着,在收获“三分巢湖”的无为县及和县沈巷镇刚好半年的时间点上,芜湖将位于沈巷镇的江北集中区核心起步区基础建设成果收入囊中。“芜湖收割的非常及时,江北裕溪口和沈巷周边的区位本身就很好,不管归谁管,都是地方政府开发的热点,这算是意外收获了。”安徽经济界一位学者称。

与此同时,以池州为中心的江南集中区也进行了类似的人事调整,池州市委书记陈强出任江南产业集中区党工委第一书记。

“管理体制的调整有利于调动省、市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共同推动集中区建设的整体合力。”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在10月23日调研池州时如是表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1 14: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的铿锵脚步,回荡在皖江崛起的征途上:
  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来皖视察,要求安徽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高水平建设产业集中区是《规划》的最大亮点,江北产业集中区成为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家示范平台。

  2010年6月,江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进驻沈巷镇正式运转。

  2010年10月,集中区路网、安置房等基础设施启动建设。

  2012年2月29日,集中区由原“省市共建,以省为主”调整为安徽省与芜湖市“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省委省政府认为,集中区管理体制的调整完善,是我省实现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有利于集中区科学发展、加速崛起;有利于调动多方面积极性,充分放大集中区的政策效应;有利于芜湖跨江发展、建设现代化大城市,进而辐射带动皖江示范区乃至全省加快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2 08: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是国家级的示范平台,就得有国家级的产业政策相匹配。lz资料很详细,有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2 13:32 , Processed in 0.068017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