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9-28 08: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济南会展接轨国际多产互动杠杆效应日益显现
今年6月12日,“第二届中国(济南)韩国商品博览会”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6家国内外韩资企业参展,堪称韩国企业参与国内展会之最。展会吸引了国内进出口贸易公司、大型商场超市等流通企业代表500多人到会洽谈合作。
据了解,此次博览会汇聚了上千种最前沿、最具活力的韩国高端时尚精品,包括食品饮品、美容护肤、电子电器等众多韩国比较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商品,展会吸引了5万多名观众参观,现场领略韩国最新时尚潮流。济南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说,这届博览会旨在搭建鲁韩经贸交流合作桥梁,打造国内最权威、最专业、最具针对性的韩国商品采购洽谈平台。在此次展会上,现场达成合作意向1.7亿元。显而易见,会展业渐成济南与韩经贸发展新引擎。
作为东部经济大省的省会,济南有着发展会展业的独特优势。而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济南也拥有举办展览的产业和市场优势。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石油化工、机械设备、食品药品六大主导产业为济南发展会展业提供了产业基础,同时,这些产业想要走出去,扩大影响力也需要借助展会的力量。
近年来,济南市提出了打造区域性商贸会展中心城市的目标,通过联合高水平办展机构、提高主办单位层次、增扩境内外知名参展企业数量等举措,促进了品牌展会档次和会展企业办展实力不断提升。2012年,全市21个1000个展位以上的品牌展会占全年办展总数的13.5%,总展览面积56万平方米,参观人数177万人次,分别占总数的25.4%和21.2%,拉动相关行业增收38亿元。
为提升会展业国际化水平,济南市一方面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主动与国内外著名展会主办机构联系沟通,通过邀请冠名、项目合作等办法,邀请他们来济考察展会,商谈展会合作事宜;另一方面与招商引资工作紧密结合,积极与国外著名展会、品牌企业联络沟通,在提高展会国际化合作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上狠下工夫,全市展会国际化水平得到较好提升。
据济南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引进更多的规模大、档次高、效益好的国字号展会始终是济南市会展业的发展重点。据了解,2012年,济南市先后成功举办“2012全国年货会”、“中华全国重症监护大会暨医药器械展览会”、“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粮油及设备技术展览会”、“第85届全国劳保用品交易会”、“2012中国国际食品酒饮茶博览会”等12个国字号展会和3个全国性会议论坛。上述国字号展会无论是规模档次,还是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同行业展会中均居首位。同时济南市还不断加大文博会、信博会、茶博会、医博会等现有自主品牌的支持力度,力求将其打造成全国知名的自主品牌展会。
多举措营造宜商环境世界500强企业注目济南
成为“一圈”的核心区,济南就要有领先于其他周边城市的产业架构和产业龙头,纷至沓来的世界500强企业正在让济南成为外资企业的聚集地。
多项利好举措营造的宜商宜居的好环境是吸引外资企业扎根济南的关键所在。今年年初,济南市出台实施的《关于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的实施方案》,推出新举措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投资兴业的好环境。“重点吸引国内外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知名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在济投资设立总部、区域运营中心、后台服务中心或结算中心及研发中心,使济南成为国际市场服务中心,服务和拓展山东及周边市场的‘桥头堡’。”济南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济南市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境外跨国公司在济南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鼓励开拓国际市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凡在济南新设立境外跨国公司省级(含)以上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的,均可享受鼓励总部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对规模较大、贡献突出的,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政策扶持。
打造便利企业的软环境。去年7月,济南市商务局在全市率先启动了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包括商贸流通、外贸、外资、外经审批、审核、备案等49个事项,全部实行网上集中办理。截至目前,已有150多项业务通过网上审批并办结,审批时限也把过去的10-15天压缩了2/3,成为现在的3-5天。在今年全市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中,济南市商务局审批工作是51个政府部门中惟一一个获得满分的行政服务事项。
今年3月,山东汇赢实业有限公司与外商达成意向,计划总投资2.6亿美元,在长清建设一处养老项目。“合资企业审批要走哪些程序,一点头绪都没有。我们就把投资意向告诉商务局,没想到他们主动上门与我们对接,帮我们准备材料和审批手续。”该公司行管部经理刘亚超告诉笔者,前期准备材料时,为了减少企业从长清到济南的往来,济南商务局负责审批的工作人员每周都会主动打电话了解进程,“正式提交申报,拿到商务审批许可,只用了两天时间。”
济南市还通过实施“飞地招商”机制和财政激励政策为招商引资注入更多活力,吸引各类企业落地生根。“按照产业布局和区域规划功能,济南市将研究制定招商引资大项目异地流转办法,统筹协调重大项目引进和落地,促进区域招商引资协调有序开展,引导产业集聚和错位发展。”济南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飞地招商能够破解无序竞争,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近年来,济南已成为外商在大陆投资的重要目的地。截至目前,在济投资的外商企业已1000余家,微软、沃尔玛、西门子、沃尔沃等50个世界500强项目也相继落户济南。去年一年完成合同外资16.2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12.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6%和10.9%。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45.9亿美元,占山东省的52%,居山东省第1位;完成营业额24亿美元,居山东省第2位。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园区正在成为产业聚集洼地
满载砂石和水泥的货车停靠在路边,工人们正忙碌着进行道路施工,宽敞的路面上,各种工程机械不时发出嗡嗡的轰鸣声……在济南综合保税区,忙碌是每一天的主题。在具有口岸作业、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贸易服务四大功能区的济南综合保税区里,80多家企业享有国家规定的一系列税收、监管、外汇以及济南市推出的特殊优惠政策。
据了解,济南市综合保税区的前身是济南出口加工区。2009年,济南出口加工区拓展了保税物流功能,中国重汽、力诺等一些本地大型企业纷纷入区开展保税物流业务。与此同时,济南周边地区许多企业也选择在此进行进出口货物“中转”,园区保税物流业务量和进出区货值实现大幅增长,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也在日益增强,并逐渐成为济南乃至山东省中西部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平台。相对于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在功能上更加丰富,在引导外向型经济发展以及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方面更具优势。
济南综合保税区负责人告诉笔者,区内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国际贸易、口岸直通四大功能于一体,园区被赋予最大的开放度,相当于“境内关外”。而更为重要的是,济南综合保税区特殊的产业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此落地生根。
在产业方面,济南市是国家批准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优势明显。同时,济南拥有十分优质的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和机械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也已崛起成为优势产业。一批优势产业支撑着综合保税区的发展,而综合保税区的建设也将助于拉动产业的提升。据了解,今后,济南综合保税区将重点发展光机电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物流产业、服务外包产业、总部基地配套产业五大产业,加大招商力度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进驻。
同综合保税区一样,作为济南首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打造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方面也表现突出,发展起高端、高质产业,优化了产业结构,培育和壮大了一批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成为济南重点产业转移和工业经济发展的集聚地。
目前,济南的各个经济开发区正在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数据显示,济南全市开发区以1.3%的土地,创造了近50%的规模工业增加值和主营业务收入。济南市商务局的负责人介绍说,济南在发展园区经济时不只盯着投资规模,更注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聚集重组,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形成层次递进、产业互补、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开发区发展新格局。
据介绍,济南目前拥有国家级的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济南综合保税区和明水经济开发区,拥有省级的济南经济开发区、济北开发区、济南槐荫工业园区、山东平阴工业园区、山东商河经济开发区、济南化工产业园区、临港经济开发区。其中,明水开发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汽车工业)”,济北经济开发区是“山东省食品工业基地”,并设立了“山东省(济北)台湾工业园”、“山东省(济北)韩国工业园”、“山东华侨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临港经济开发区设立了“欧洲工业园”,济南经济开发区成为了“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园区”。事实证明,开发区不仅成为济南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也成为了带动“一圈”强劲发展的新高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