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angguo

[时讯] [2013.12.10]--[合肥时讯新闻专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0 14: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会呼吸的绿飘带”两年后见






来源: 合肥晚报http://www.ah.xinhuanet.com/2013-12/09/c_118481319.htm





   淝河生态公园今冬启动建设 40余种花卉植物或将安家合肥

    五色草、三角梅、天竺葵……今后市民将可欣赏更多新奇的苗木花卉。昨天,包河区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上传出好消息,牛角大圩正在打造面向华东、华中市场的花木培育基地。

    今冬明春试种引种花卉40种

    “云南是植物王国。浙江、上海绿化做得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从云南引进了大量的种苗资源。”包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何将云南的花卉植物引进合肥,并且成功安家包河,是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针对此,包河在牛角大圩打造花卉培育基地,建成后,将面向华东、华中市场。目前,已经初步筛选出40余种花卉植物准备今冬明春试种引种。

    据悉,这40余种花卉植物分为引种、试种和驯化三类。其中,适合在合肥种植的有四季海棠、虞美人、矮蒲苇、五色草等13个品种,将直接引进;三角梅、黄花决明等12种植物准备试种;而秋海棠、天竺葵等19种植物,基地也想研究改良,让其扎根合肥。

    淝河生态公园建设今冬启动

    除了欣赏到更多的花卉植物,明年,市民还将在包河看见更多的翠绿公园。

    “明年,我们将加快淝河公园、丝绸公园等节点建设进度,推进‘三大圩’建设各项工程,加速启动滨湖湿地森林公园三期建设。”相关负责人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淝河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合肥独具特色的交通走廊下的景观廊道。

    简单来说,淝河公园就是利用高铁高速之间的狭长空地,高水准规划建设,如同一条“会呼吸的绿飘带”。公园建设将从今冬开始,预计需2年时间。建成后的公园,还将为市民提供自行车等服务项目,便于市民与景观产生互动。届时,“绿飘带”会成为包河区又一个天然大氧吧。(黎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0 14: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不断破题土地制度改革





来源: 合肥日报http://www.ah.xinhuanet.com/2013-12/09/c_118468316.htm





   编者按 继承发扬合肥改革开放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勇气——11月30日至12月3日,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召开,全面吹响了合肥深化改革开放的冲锋号。

    合肥大地,不乏改革开放的优良传统和先进做法。从经济体制、城镇化体制到行政管理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再到党的建设体制,合肥在多领域屡有先行先试之举,成就世所瞩目;庐州儿女,不乏推进改革开放的昂扬斗志,正是由于始终不渝地推进改革开放,合肥才能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困难,化解来自各方面的一个个挑战,取得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项项成就。

    今天的合肥,正以永不止步、敢闯敢试的精神,勇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营造体制机制新优势。今天起,本报开辟专栏,精彩呈现合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展望美好未来。

    “人到哪里去”、“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出”,是快速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普遍面临的三大核心问题,合肥概莫能外。

    作为“美丽合肥”乃至“美好安徽”、“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征程中,不断推动土地制度改革,这些处处闪耀的经验之光,则不断为合肥任重道远的新型城镇化辟出新路。

    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包河区文明村村民上世纪80年代基本以种菜、卖菜为生。后来,该城中村启动拆迁,其原址之上,包河区首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现代化的江南·新里程小区巍然崛起。

    实施改造后,该小区创新举措,以安置总面积的一定比例在沿街配建门面房,门面房出租或经营收益用来支付村民搬进新居后的物业管理费用,回迁居民无需额外交钱就能享受周到的物业服务。

    回迁小区物业费以回迁房商业配套收益来补贴,在合肥已成通行的做法。千方百计为农民考虑,合肥进行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实践。

    对新桥机场周边、董铺和大房郢水库水源地、庐江汤池三个区域进行的土地整治项目,是合肥土地整治的三个重头项目,对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促进意义。“我们搬进了政府建设的回迁房,生活环境极大改善,同时,我们把原有土地流转给企业种植苗木,定期收到土地流转费用,而且还能去企业里打工挣钱,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一名因董铺和大房郢水库水源地土地整治项目变为城里人的农民,说出了广大群众的心声。

    挥别原有生产方式,但拥有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样的例子在合肥的土地改革进程中不胜枚举。

    “始终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提升群众满意度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地利共享,协调好土地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据介绍,落实好群众的利益,仍是合肥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土地价值深入挖潜

    初冬的巢湖市昂集山,依然随处可见生机。这座山是巢湖著名的废弃矿山,开矿后在山体上留下的“伤疤”,曾使这里寸草不生。

    然而,经过复垦,去年起,10亩山地被种上了玉米等农作物,今秋带给了农民丰收的喜悦。像昂集山这样,今年,巢湖市完成了60座废弃矿山的复垦,昔日荒山摇身一变成“粮仓”。

    地从哪里来?这是一个横亘在无数渴望发展的城市面前难以逾越的门槛,生动的合肥实践则给出了诸多可贵经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就是其中之一。

    据介绍,全市共有19736.12亩工矿废弃地,通过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将对加快推进我市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耕地起到积极作用。

    据了解,2008年10月8日,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合肥成为全国唯一的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近年来,合肥一直坚持铁腕清理低效利用和闲置土地,加大工矿废弃地复垦力度,强化建设项目用地预核定,严把亩均税收、投资强度关,鼓励工业项目进驻标准化厂房,努力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扩大节约集约用地试点成果,通过一系列制度、机制、技术、措施等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成效显著。

    强化制度和规划力量

    土地利用,制度保障和规划指导不可或缺。

    “一个证明人”是合肥土地执法人员进行执法巡查时必备的要素之一,意思是在开展国土资源执法动态巡查后,要将巡查情况告知被巡查单位,并要求被巡查单位负责人签字证实,作为见证人。“一个证明人”也是合肥土地执法人员进行用地巡查的“四个一”(一张巡查路线图、一份巡查职责、一份巡查记录、一个证明人)之一,这项制度执行以来,土地执法行动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土地制度改革目的之一是突破制约发展的土地瓶颈,为发展提供合理的用地保障。同时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始终把严格保护耕地作为改革的前提,继续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不动摇,实行耕地数量、质量和环境并重保护,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据介绍,这些都需要相应的制度配套和前瞻性规划。

    据了解,“1331”市域规划为合肥的土地规划利用指明了大方向。未来,合肥将在扩大农村土地权能、完善征地制度和健全城乡一体化机制等方面力争取得新突破,对土地合理布局利用,推动新型城市化建设,构建环境友好、景观优美、生态和谐的美丽合肥、宜居合肥。 (赵登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0 14: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轨道线网运营图首次亮相 2020年遍布主城区





来源: 江淮晨报http://www.ah.xinhuanet.com/2013-12/09/c_118471808.htm





  7条合肥轨道交通线网,一百多个初步规划的地铁站首次全公布。12月5日,在肥省人大代表集中视察合肥地铁1号线调研点,合肥市轨道办主任姚凯首次向代表们展示了合肥轨道线网建成后的运营图,图上合肥轨道交通所有线路的初步规划站点也清晰展现。

    2020年,轨道线网遍布主城区

    目前正在建设的地铁1号线、2号线将计划于2016年、2017年通车。

    不过,姚凯昨天算了一笔账,按照合肥一年开工一条轨道线路的建设进度,明年2014年3号线就会开工。近期建设规划中的3、4、5号线都已经过专家评审。

    “这也意味着,预计到2020年,合肥将有不少于170公里、150个车站投入运营。”姚凯说,按照进度,届时轨道交通大部分线路可能都已经投入运营。到那时轨道交通线路将基本覆盖新站、瑶海、庐阳、包河、滨湖、经开、政务、高新区,“也就是说,主城区所有范围都有轨道交通抵达”。

    1号线已“请”到6台盾构机

    “目前正在建设的1号线,23个车站里面有8个车站基本完成了主体结构施工,还有15个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隧道建设方面,明年1号线沿线将有16台盾构机同时掘进。”经过16台盾构机的合力“啃食”,姚凯说,预计2015年2月,整个隧道完成挖建。

    姚凯透露,目前合肥地铁1号线已经“请”到6台盾构机了。

    记者从合肥市轨道办具体了解到。现在,有2台盾构机正在繁华大道站与高铁站之间挖建隧道;火车站地铁站已有1台盾构机下井,1台盾构机正在运往合肥的路上;5标段望湖城站,已有1台盾构机下井,正在进行出发前的调试工作,将由南向北进行掘进隧道;而在6标段,1台盾构机正在运抵合肥的路上。

    另外,位于10标段的湖南路站也将有1台盾构机启动挖建工作,“大家伙”也快要来合肥了。

    “钻地龙”盾构机,凿石啃土,每天能够挖建十几米地铁隧道,这样的“利器”真是为地铁建设省了不少事儿。

    不过昨天姚凯透露,合肥地铁1号线36公里长的地铁隧道,80%的隧道可以用盾构机完成,但是还有大约20%的隧道还是需要人工挖建的。

    “因为有的区间很短,有的条件上有特殊性,所以还是有不少隧道段需要人工明挖、或者暗挖。”

    线路最终方案要等“可研报告”

    地铁线路的确定要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即便看到了环评公示、专家评审资料,也未必是“板上钉钉”的“终极版”。

    合肥市轨道办工作人员告诉晨报记者,地铁线路的审批经过很多程序,直到一条轨道线路开建前的可研报告编制完成,才能算是最终敲定。

    在这里,晨报记者想说明的是:此次公布的地铁站点明细图是目前的初步规划,具体地铁线路的走向和站点,肯定还要待到地铁线路开建前才能算是敲定。

    另外,此次公布的所有轨道站点的名称都是路名,而且有些还有“重名”。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些站名都是施工需要而起的临时名称。当地铁建成后即将开通运营之前,还会起专门的正式名称。也就是说,现在起的轨道站名称都是临时“小名”,几乎所有轨道站都将重新命名,用上合肥的景点、地标名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0 15: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省市相关部门联合中科院解析合肥雾霾源头







2013-12-10 来源: 新安晚报http://www.ah.xinhuanet.com/2013-12/10/c_118486310.htm






   合肥上空的雾霾到底含有哪些成分,哪种污染物占大头,其污染源头又是哪里?为了解开这些谜团,省市环境监测站正联合中科院、南开科研人员进行合肥雾霾源解析。记者昨天了解到,课题将于明年底结题,合肥雾霾罪魁祸首届时将一目了然。

    盘踞合肥上空多日的雾霾或将被冷空气吹走,但空气污染阴霾仍挥之不去。市民一方面关注应急预案何时出台,一方面想了解合肥雾霾的源头究竟是什么。记者昨天了解到,安徽省环境监测站、合肥市环境监测站已经联合科学岛上的安光所,以及南开大学的雾霾源解析技术团队,开展了这项课题研究。不过,合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李菁告诉记者,课题一直会持续到明年底,所以各种污染成分占多数,其来源又是哪里,可能要到那时才能搞清楚。


    记者昨天从中科院安光所了解到,目前该所也正加快合肥雾霾的研究进度。据介绍,该所已经在科学岛上选择部分大气样品进行分析,从中检测出硫酸盐、硝酸盐等污染物。据介绍,这些污染物的来源包括电厂等一些企业以及汽车尾气,在空气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污染物。不过,安光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分析结果并不能代表合肥的整体情况。(江文澜项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0 16: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一湖清水 建美丽合肥






合肥在线  2013-12-10 04:28   稿源: 合肥在线-合肥日报 http://news.hf365.com/system/2013/12/10/013614141.shtml





 合肥日报讯昨天,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臧世凯率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来肥,调研环巢湖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其间,举行合肥市汇报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陪同调研并主持汇报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卫国参加调研、出席汇报会并讲话。市长张庆军出席汇报会并汇报我市环巢湖生态环境建设情况;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熊建辉陪同调研、出席汇报会并汇报今年以来市人大工作情况。

  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朱读稳,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建环资工委主任余焰炉;省水利厅厅长纪冰等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参加调研并出席汇报会。有关市领导陪同调研或出席汇报会。

  臧世凯一行先后来到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塘西河藻水分离港项目现场、滨湖湿地森林公园、烔炀河口湿地公园,实地了解建设情况,对环巢湖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臧世凯说,治理巢湖,是合肥的大事,也是省里的大事。通过这次调研,触动很大,收获很多,对合肥有了新的认识,对巢湖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有了新的感受。

  汇报会上,吴存荣说,在合肥的建设与发展中,我们始终坚持生态环保优先,以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全面开工一、二期工程,同步实行“河长制”等新举措,乘势启动“四大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坚持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条件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推进环境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人大常委会的关心支持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努力把巢湖治理好,打造美丽合肥,为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希望省人大常委会以及省直有关部门一如既往地支持合肥,指导我们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吴存荣指出,换届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在过去的良好基础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在此过程中,市委大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开展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好人大的优势,全面发挥好人大的作用,奋力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臧世凯说,近年来,合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领域都有突破性发展。特别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巢湖治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成效有目共睹。我们为合肥的发展进步由衷高兴,对合肥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省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省直有关部门要继续积极主动地帮助合肥推动各项工作。

  臧世凯指出,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依法履职,求实务实,创新开拓,各方面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希望合肥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为合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沈卫国说,合肥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强劲势头,为全省作出了贡献;在巢湖治理上,市委市政府认识高、决心大,大手笔推进。希望合肥市深刻认识巢湖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反复性,强化立法保障,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更大支持,并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宗合吴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0 19: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1 04:06 , Processed in 0.074784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