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5540|回复: 13

[经济] 再过三年,河西将成焕然新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3: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辰在线 记者 潘昭晖 张芳圆    “我们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一定要注重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4月9日,在由梅溪湖投资(长沙)有限公司、方兴地产(长沙)公司主办的新型城镇化(长沙)高峰论坛现场,长沙市委常委、大河西先导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文彬说。在国家近期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背景下,如何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各地都在进行探索。                  
      而以梅溪湖为代表的先导区开发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样本,已经为多数专家所认同。梅溪湖或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模式。论坛当天,本报记者就新型城镇化之路对赵文彬进行了专访,他对城市所保有的热情观点让记者耳目一新。
   
     A 如果你热爱自然,请住在城市中间来,
  如果你关爱自然,请住在高楼大厦中间去
  长沙晚报:过去我们常常讲要推进工业化,现在为什么我们到了要走城市化的一步?
  赵文彬:社会和经济都有其发展规律,对于这种规律我们要保持应有的谦卑。人类去挑战规律,必然会在规律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我们上个世纪高举工业化的旗帜,以工业化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进入21世纪,我们一定要高举城市化的旗帜,这是我们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
  长沙晚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为什么我们必然要走城市化的道路?您能不能谈一下人与城市的关系?
  赵文彬:首先,城市化是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动力。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对城市的依赖程度不高。东莞在城市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一样可以发展工业。我们工业面临转型升级,必然要求依靠科技创新和人才的投入。而人才要有精神文化生活,只能由城市提供。我们城市化发展是滞后了,已经制约了工业的转型和升级。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就是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进程。
  城市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路径。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在其著作《城市的胜利》中讲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如果你热爱自然,请住在城市中间来,如果你关爱自然,请住在高楼大厦中间去。集中居住减轻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负荷,让大自然有自我修复的能力,是对自然最好的保护。城市化最大的功能是把人集聚。
  城市化是发展农业农村的必然选择。中国农村的不发达,根源在于农业生产率太低,提高农业生产率有两个途径:一是把农业单位产出提高,像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把单产提高。二是减少农业劳动力人口。降低农业劳动人口,才能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可以迅速较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率。
  四是城市化是提高人民福祉的需要。绝大部分人是向往城市的。城市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越是大城市,越是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城市,对人的吸引力越大。
  格莱泽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城市永远有贫民窟,但贫民窟不是城市带来的,我们要认识到并非是城市让人们变得更加贫困,而是城市改变生活的机会吸引了贫困人口的聚集。城市给了穷人以希望和未来。
  B 不能再走以工厂为核心的城市化老路,
  必须走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这条新路
  长沙晚报:新型城镇化强调要以人为核心,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您也多次提到了这个观点,城市化过程中如何践行这一理念?
  赵文彬:我们要的城市化必须是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新型城市化新在哪里?上个世纪的城市化是以工厂为核心的城市化,但到今天,我们工业面临的形势是70%~80%的产能过剩,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我们不能再走以工厂为核心的城市化老路,必须走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新路。
  城市发展的历史是先有市,再有城。市就是人的交易,人的交易活动产生城市,这就是城市的源。我们一定要佩服莎士比亚的眼界,莎士比亚说城市即人。一是人的集聚产生分工,分工产生效率。农村只有男耕女织的简单分工。在城市可以有360行,现在远不止360行。人的聚集越多,分工越细,必然带来效率。
  二是人的集聚带来消费,消费派生需求,需求催生市场。在城市,人不可能像在乡村自给自足,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成果交换别人的劳动产品,在城市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点的实现就是通过以货币为纽带的交易。
  三是人的集聚带来规模,规模产生效益。在一定限度内,城市聚集的人口越多,规模越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单位成本越低,需求市场越大,比如小集镇建污水处理厂肯定亏,大城市建污水处理厂效益就可观。城市的效益好于集镇,大城市好于小城市,特大城市好于大城市,这是我们睁眼能看到的事实。
  四是人的集聚带来交流,交流产生思想,思想触发创新。农村社会静止的原因是封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推动我们社会发展的创新都是在城市中产生的,创新是社会发展动力。
  正是从这四个方面的意义上来说,人聚则财兴,人聚则业旺,不是有产业才有人,是有人才有产业。人集聚后不愁没有产业。
  当时我在开福区的时候建设四方新城和金霞新区,区里的人都问我,今后土地开发完了,财政税收从哪里来?我说,只要把人集聚到这里来了,必然有经济活动,必然会有税收。10年过去了,现在这两个地方都是车水马龙,商业门店过去10~20元/平方米没人租,现在200元/平方米还租不到。光讲发展产业是不够的,要明白怎么发展产业。
  C 围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主题,做好五篇“文章”,
  这个城市就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城市
  长沙晚报:按照您的观点,有人就自然会有第三产业的兴旺,那么,如何为新区集聚人气?
  赵文彬: 我们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一定要注重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有哪些需求?一是交通便利的需求。我们先导区致力于发展交通,一开始就把交通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五年,先导区建成了400公里的道路,而且今后将进一步致力于按照3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构建完整的交通体系。二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先导区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环境的优势,我们最大的着力点就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三是满足对教育文化的需求。我们投资30亿元建设梅溪湖文化艺术中心,每年举办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节、元宵灯会等,都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梅溪湖一开始就把教育作为重点,已有一所小学、一所中学开学,今年又将有一所中学、一所小学建成开学。人们还有医疗的需求,现在梅溪湖有两所医院同时建设。四是满足人们对商业服务的需求。我们要创造出一流的购物环境,像正在建设的梅溪湖国际广场绝对是一流的环境,正在建设的60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步步高新天地,是中南地区最大的商业综合体,计划明年9月份开业。五是安全法制的需求。梅溪湖国际新城是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实行数字化管理,让人们感觉到文明、有序、安全。我们所有的工作就算围绕一个主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围绕这个主题,做好五篇“文章”,我相信这个城市就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城市。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已经坚持了6年,再坚持3年,总体上用9年左右的时间,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惊喜。对此,我充满信心,在长沙“建设三市、实施三倍”这样一个大合奏中,先导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D 长沙建设先导区,既是城市的胜利,也体现了市场的力量
  长沙晚报:您说过,长沙建设先导区,既是城市的胜利,也体现了市场的力量。政府在建设新区的过程中应起到什么作用?什么事情应该由市场来做?
  赵文彬:我觉得中国的城市化道路,第一,不能走计划经济的道路,一定要走市场化的道路。这几年先导区、梅溪湖的成功既是城市的胜利,也是市场的胜利。只有政府单打独斗,没有社会投资者、市场主体的参与和跟进,是不可持续的。先导区的投资每年有1000多亿元,政府性投资只有100多亿元,主要靠社会投资。第二,我们也不能完全靠市场的自然发育。在中国现有体制下,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必须通过规划和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科学配置,发挥引导和引领作用。政府在发挥作用时,关键是要精准发力,千万不能发生资源错配,不要去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和形式主义的东西。不要去追求短期利益,一定要以效益为中心,实现投入产出平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5 14: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梅溪湖有两所医院同时建设  哪2所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5 14: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溪湖投资自己建一家,另外一家估计是论坛里另外一个帖子讨论的那家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5 17: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吹牛谁不会,做点实在的事情吧
河西公交免费,河西无轨电车,河西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
天天吹吹,能当饭吃?
到现在,都不知道河西中心城区在哪里?连个大点的旧货市场都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5 23: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光说有什么用?要有大建设的声势和行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7 17: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湘雅的,一个市里的估计是妇幼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8 1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河西天天吹说要成为新城,到现在为止,没有看到一个像样的城区,到处乱七八糟
这个市委常委还好意思整天拿这个说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1 13: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河西需要大力发展交通和商业,特别是需要充分发挥枫林路的作用,不要让五一商圈的人流到枫林路给截止了。西湖文化公园到底是怎么了,就是不见开园,以前那个剑飞市长说话就像放屁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8 20: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河西太缺商业了。。。。。。。还有初级教育、医疗、公交系统。。。。。。。尤其是市府北,一片片的住宅楼,公交、的士都没有,节奏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8 20: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来,还有三年。他的大道理讲的挺好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9 08: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沙先导区于2008年6月成立,当时的口号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今年是2014年,已经两个“三年”了,现在河西确实有变化,但也只集中在梅溪湖,其次是洋湖和滨江。

再过三年,也就是自2008年起的第十个年头,河西会焕然一新?在信贷政策不断收紧、房地产逐步下行、本届政府倡导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要创造就业为核心内容的城镇化之大环境下,会大变样吗?怎么变?能怎么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9 09: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滨江新城应该建设配套,路网还不全,学校也少,医院没有,公园?地铁4号线?城际铁路至今这个样,还谈变化。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9 11: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河西,要多预留和修建一些“绿道”。
以后,节假日,可以骑着单车,从 滨江新城,到梅溪湖、西湖、荣湾镇、橘子洲、岳麓山、洋湖、大王山。

一方面,方便了市民。
另一方面,长沙的高校,几十万的大学生,能够丰富了生活、锻炼了身体。少流连于网络。
高校学生,毕业后留在长沙,是今后长沙拓增人口的一个重要渠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9 18: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沙先导区于2008年6月成立,当时的口号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今年是2014年,已经两个“三年”了, ...
yinglong 发表于 2014-4-29 08:47



    关键还是看产业,河西这十年真产生实效的还是麓谷和市府带来的活力。滨江梅溪湖等可能还要个五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3 22:08 , Processed in 0.04398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