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万万先森 于 2014-11-18 00:59 编辑
一、从国家层面来说:
首先,国家已发布相关政策文件,济南东部是包括在国家21个试点搬迁政策里的,两厂有国家层面政策上的支持。
其次,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就政策主句逐字落实到每个部门,一对一的研究政策,要政策。
第三,积极申请更高层次的国家级试点区域,参考东北城市相关经验将济南东部新城打造成老工业区转型综改区。
二、从省级层面来说:
首先,省里最近出台的几个文件也支持济南东部工业搬迁。
其次,还是研究省里的政策,要政策,关键是要盯着省直部门落实政策,还要尽量争取落实到位。
第三,必须明确两厂一个是省属企业一个是央企,央企且不说,就省属企业来说,他现在因为污染空气,而且多次且非常多次的超标排放污染物,严重危害周边乃至东部几十万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省里有责任也有义务代表人民群众消灭它,不能说收了钱大部分都归省里,吸尘器都让附近的人民群众担当,这要是无耻、无理不要脸的流氓行为,省政府当然不能当损人(东部群众)利己的流氓无赖。
三、从本市层面来说:
首先,两家企业都不是市属企业,济南管理起来有难度。而且济南可以多做些眼前的让步,毕竟长远来看搬迁肯定开始利大于弊的,不能只盯着眼前的搬迁费和一时的问题,相对于长远地块开发和东部几十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来说,这些都足以成为任何问题,有什么问题比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还重要呢?至少中央政府、省政府、市政府包括两厂本身绝对不敢公开说有什么比这个还重要的。所以政府要坚信两厂搬迁绝大部分市民是支持的,更何况国家和省里的政策文件也是支持的,对于搬迁问题应该逐步强硬起来。要明确主权问题是没有商量的,人民群众的健康也是没有商量的。
其次,济南市可以考虑放弃对两个厂区土地的收益,虽说两厂的土地当年八成是政府无偿划拨的,但是可以考虑将两厂卖地收入全部返还两厂,用于两厂搬迁和妥善处理职工安置等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不能短视,眼光要放长远,而且要做长期的计划,10年20年都要做,要像国家投资的几个大工程那样大投资和大收益的长期计划。
第三,济南市可以在其他土地收益里拿出些钱,甚至从财政里每年都拿出一些财政资金专项来支持两厂搬迁,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参照华山模式和北湖模式来运行这个问题,这样政府和企业先期投资的资金今后是可以收回来的,甚至是以后是可以有收益的,而且还是政府和企业都有收益的,是有分成的,这个长期的收益分成政府的部分完全可以拿出一部分比例来给两厂,用来处理一部分两厂搬迁的后续问题,对于这么大的一片区域来说又在东部,将来开发出来后续的税收肯定是不少的,收益分成自然也都是客观的,当然这是长期投资后的收益,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多做工作。
第四,两厂搬迁优先考虑去莱芜,体现济莱一体化建设成果,炼油厂也可以去商河,那里离着油田和海港都近。另外,不要认为把重工业搬迁到某个地方就是把污染带到某个地方,这个思想是现代大跃进的思想。诚然每个地方都希望一步跨入共产主义,但是也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总要有个过程。我们国家当年一步跨入了社会主义,现在不是还要退回来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济南到是也想要北京天津的那些大型公司和四通八达的地铁,但是也得有钱有实力吸引和建设啊。何况现在的建设技术已经跟几十年前两厂在济南建厂的时候的技术不可同日而语了,完全可以高标准建设。
第五,最终思想还是要落实到人民群众的健康上来,把这个问题视为一切问题的核心来考虑,钱是推动解决问题的力量,解决人民群众健康长期受到损害问题才是根本目的,不能狭隘的只认为这是城市地块开发的问题,这样就脱离了群众,是无水之源,无木之本了。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