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4-13 19: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旧小区巧“梳妆”已“蝶变” 你的幸福感是否瞬间升温
不买房不搬家,小区转眼换新貌。
”近日,田家庵区泉山街道建工大院小区和农金大院小区的居民乐开了怀,大家都说要为小区改造点“赞”,感谢政府为市民办了件大好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两个小区可是田家庵地区响当当的花园小区。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建工大院和农金大院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基础设施严重老化,道路坑洼、排水不畅,路灯常年得不到维修,私设小菜园随处可见,乱堆杂物、乱停乱放更让小区显得混乱无序。现在好了,小区里不仅新建了停车位,还为居民安装了休闲木椅,真是大有改观。”建工大院居民王李霞连声称赞。
4月8日,在田家庵区又一轮老旧小区改造完工后,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探访了泉山街道两个已经改造好的老旧小区,经过巧“梳妆”,建工大院和农金大院再次呈现花园小区的本来风貌。
昔日的“花园小区”再次焕发光彩
平整的道路、新刷的墙体、崭新的大门……一走进建工大院就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这些都得益于我市对老旧小区的改造。
建工大院始建于1976年,共有多层居民楼11栋,平房5栋,住户283户。随着时间的推移,建工大院基础设施多数损坏,道路坑洼不平,下水堵塞,夜间缺乏照明,违法用地和乱搭乱建情况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2015年7月,田家庵区委、区政府斥资60余万元,对小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累计整修铺设路面2703平方米,疏通下水管道20米,安装路灯13盏,整修绿化3处,粉刷墙体2816平方米,增设道闸一处、垃圾桶8个以及安装探头6个。
今年79岁的郑大爷住在小区30年,说起小区改造后的变化,郑大爷不断地夸:“好!好!污水管道、垃圾、还有路面的问题都解决了,真是不错!小区环境好多了!”
“喜盼旧貌换新颜,惠民工程暖人心。”因为受老旧小区改造前后的变化所触动,小区里一位退休老党员写下这样一副对联。破损的道路修复了、乱糟糟的菜园子和私搭乱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将是赏心悦目的绿地和健身器材、新增设的路灯及安防系统……说起小区改造后的种种变化,以及更加美好的前景,农金大院的居民郭师傅如数家珍。
“农金大院小区的改造自2015年11月起,由田家庵区委、区政府斥资30余万元,对小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累计整修铺设路面1385平方米,疏通下水管道30米,安装路灯2盏,整修绿化280平方米,粉刷墙体3400平方米,增设道闸一处、垃圾桶8个以及安装4个探头。目前,小区内的路面硬化、安保设施、拆除违建等改造项目已经完工。”泉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群说。采访中,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了解到,小区居民们还自觉参与到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他们主动做起了民生工程义务宣传员,在小区的拆除中,很多居民不但自己主动积极配合,还出面给其他居民做工作。
郭师傅住在大院近30年,开始他怎么也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当泉山街道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小区不仅要修路疏通下水,还要安装太阳能路灯时,郭师傅才意识到自己和邻居们真的“摊”上好事了。他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小区改造之前,与农金大院相隔不远的建工大院已经改造完工,他和许多住户都去看了,确实是硬件设施也好了,小区环境也美了,所以改造到我们小区时,大家是双手赞成,积极配合,让我们的小区也早点旧貌换新颜。”
保洁员陈师傅常年负责建工大院的清扫工作,对于小区环境的变化,他最有发言权:“这块空地以前杂草丛生,杂物垃圾还经常丢在这里,我清扫的速度哪赶得上扔垃圾的速度,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卫生死角。”
改造后,卫生死角“转型”成为健身场所,大家再也不愿意往这扔垃圾了。从此不仅居民有了锻炼身体的地方,陈师傅的保洁工作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延伸到这些卫生死角了。“现在清扫可方便多了,小区的角角落落都能扫到,环境卫生自然就能保持整洁了。”他说。
老旧小区改造让更多居民受益
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木桶原理”,大意是一个木桶的容量并不取决于它最长的那块板,而决定于其最短的那块。其实,城市的文明同样如此,宽阔亮丽的城市大道、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舒适便捷的现代小区、幽静漂亮的街边公园,这些固然是现代城市文明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却并非全部,那些在光鲜背后的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才能真正考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我市在改造老旧小区上投入大量精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交口称赞。但应该看到,改造老旧小区不是“一次性”工程,而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民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在使其“旧貌换新颜”之后,更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一系列长效机制和管理措施,让老旧小区的管理向现代化、科学化、标准化看齐,来巩固改造成果,使居民们长期受益。
在采访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看到,小区面貌焕然一新了,小区居民的脸上也绽放出幸福的笑容,他们主动参与小区管理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图片由泉山街道提供)
图一:建工大院曾经残破不堪的围墙
图二:同样的地方如今换新颜
图三:以往私设的小菜园随处可见
图四:同样的位置如今“转型”为停车场
(记者 罗静 李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