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12-1 16:51: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iven00001 于 2017-12-1 17:01 编辑
AZBIL 发表于 2017-12-1 16:27
永安堂这名字听起来像殡仪馆,建议改名
那是碰到扁担山陵园了,最早是教堂。
180、汉阳永安堂
从汉阳王家湾十字路口沿汉阳大道西行约2公里,离汉阳扁担山不远,便达到永安堂。路北的永安堂小学处即为旧时永安堂所在地。旧时的永安堂为清末时期英国教会修建的慈善机构,当地人称善堂,称永安善堂。
善堂拥有30多公顷的面积,其中建筑均为汉民族风格:两栋青砖琉璃瓦房,房中有天井,房间分正厅和偏厅,一栋朝南,一栋朝东南,相隔百米,八字前立有牌坊,上书“永安善堂”4个大字;两房之间有一口池塘,池塘南边有25公顷左右的一片墓地,为义冢,安葬故逝的穷人和无主野尸;义冢的南边有座六角形宝塔,塔身高6米有余,基座高约2米,围在四面有字的小院中。这便是永安堂的全部。
日本侵略者来这里后,抢掠奸杀无恶不作,奇怪的是对这座由英国人开办的永安堂却不敢胡作非为。于是,永安堂成为附近村湾大姑娘小媳妇的避难所。
1943年,永安堂一栋教堂辟为学堂,供周边穷人家的孩子上学念书,先在两偏厅分别念“人之初”和“先鉴”,再到正厅里读“孟子”。3年学完以后,有条件的孩子再到汉阳城里去念书。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建起汉沙公路,拆除了永安堂的宝塔。1952年底拆除“永安善堂”建永安堂小学。如今,旧时的永安堂早已不复存在,除了永安堂小学、还有磨山小学、武汉经济贸易学校、武汉财政学校等单位。武汉供电局江北变电站从这里将电力能源输送到四面八方,原汉沙公路在这里改造成宽敞的汉阳大道。大道两边修建不少楼房,完全不是旧时的模样。旧时善堂的无奈与凄凉,悲惨与痛苦早被现代城市的文明与繁荣取代了,一个全新的“永安”在世人面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