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城市的实力和影响力基本上与其行政级别成正比。一个城市群,除了自身的实力也同样需要一个头衔(就像商品需要包装)。
曾经是淮海的坚定支持者,徐连双子的拥护者,可惜国家无意,周边城市亦或高傲亦或扶不起。对徐州而言,迷茫与无望漫漫无期。。。。。。
而与之相比的现实,国家却有意将江浙沪皖打包打造成一个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世界超级城市群(正在编制,离出台不会太远),这是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一个信号一个重大机遇!
同时该区域已建或即将建设的高速铁路已经逐步成网,江浙沪皖的时空距离被大大缩小。
随着徐宿淮盐四市自身不断发展以及徐盐高铁的筹备开工(区域交通条件的改善),区域格局也正发生着很微妙的变化,也就是说苏北(尤其是徐盐一线)这个板块被凸显了出来,该板块在长三角的地位也将得到整体提升。
区域发展也是不断变化的,未来的长三角极有可能北进西扩。城市组群除了沪宁、沿江、杭甬等传统核心区域外,安徽的合肥以及苏北尤其是徐宿淮盐一线都是亮点,通过自身产业化城市化的城市实力的增加,这些区域极具改变区域格局的潜力,很可能成为长三角新的组团,并通过高铁网进行组团间的联络。上述的沪宁、沿江、杭甬、合肥、徐宿淮盐等沿线区域将是国家即将打造的新长三角主骨架的最重要力量。整个大长三角又可以分成若干个都市圈组团,如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通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淮安增长极或淮盐都市圈等,共同构筑长三角大城市族群。
对徐州来说,淮海也许不是徐州唯一的选项,但一定要做大做强徐州都市圈。无论淮海(被无数专家学者区划爱好者无数次探讨了一个多世纪,期间汪伪淮海省也仅仅昙花一现,目前前景暗淡但无需放弃)还是长三角(国家有意打造和加强的正牌国家级城市群),也许目前还显得些许空洞的话,那么徐州都市圈是实实在在的,也是徐州目前可以具体操作的。要大力聚集产业、财富、人口等资源,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强城市功能、吸引力和承载力。有了足够大的产业和人口规模,就不会被无视。完善交通一体化,为区域一体化提供便捷的交通支撑。不管怎样,打着长三角大旗的同时也并不耽误和妨碍做大做强已有一定规模和区域影响力的徐州都市圈。也只有徐州及徐州都市圈(100公里1小时时空圈,主要包括徐州及淮北宿州枣庄宿迁等。通过滨湖新城对接枣庄及微山等、贾汪对接台儿庄、陇海新城对接邳新、双沟机场对接睢宁宿迁、萧县及埇桥、段园等对接淮北宿州、徐沛快速通道连接丰沛;大力发展完善区域交通网络,通过轨道交通、高铁城际、高速公路快速路快速通道大五环、省际市际区县公交等,实现区域快速融合)做大做强了,才能让徐州在长三角、在淮海有更重的分量。有了更多的影响力和发言权,再谋淮海亦不迟。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