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9-14 12: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沙空港城,要做亚洲法兰克福
2015年5月8日。长沙县黄花镇谷塘村。
随着最后9栋民居的残壁在大型推土机的钢臂下轰然倒地,长沙县最大腾地拆迁工程“黄花机场东扩工程”实现“零障碍”施工。在其西边不到400米的地方,一架架涂着各种彩妆的航班飞机正在机场跑道上频繁轰鸣起降。
“我们有信心在明年10月建成黄花机场第二跑道。”湖南机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国林表示,黄花国际机场目前基本达到了单跑道的满负荷容量,建设第二跑道刻不容缓。第二跑道建成后,黄花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将从去年的1802万人次上升到3100万人次,物流货运量也将大幅提升,还能起降空客A380、波音787等空中巨无霸机型,使得黄花机场在飞泰国、韩国、新加坡、日本、德国、美国等国的航班开通后,具备进一步深耕国际长途航班的条件,从而形成临空经济的辐射点。
而在黄花机场西面,长沙经开区东面,规划总面积54.6平方公里、总投资约54亿元的长沙空港城暨综合保税区项目,已于近日签约,与长沙县合作的为央企中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民生银行。这既是长沙县目前最具开放型经济意义的PPP项目,也将是长沙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中最具辐射带动力的区域。
德国的法兰克福,因为拥有德国最大的航空枢纽、铁路枢纽,而成为德国乃至欧洲重要的工商业、金融服务业和交通中心。长沙空港城从启动之初,就将自己的目标定位为“亚洲的法兰克福”。
“不靠海不靠边,发展可以靠蓝天。”长沙空港城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全国十强县中唯一地处中西部地区的县,长沙县既不沿海,也不靠近国境线,发展开放型经济就必须紧紧依托黄花机场,向蓝天要效益。
国际商务活动的人流、物流比的是速度,而临空经济就是快经济。以航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事实上已逐渐成为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测算,在中国机场,每100万旅客的吞吐量,就可以产生18亿元经济效益,提供5000个就业岗位。中国临空经济的“先行者”——北京临空经济区就创造了北京1/8的工业总产值和4%的经济总量。
从“平面”到“立体”,从“缓步”到“快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决定在全国建设一批临空经济示范区,长沙空港城有望成为其中之一。
“长沙空港城正在沿着人民东路布局以航空运输服务、物流、总部经济和临空高新技术为主的知识型现代服务业,打造现代生态城。”长沙县委常委、副县长、空港城管委会主任杨莉向记者介绍,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区域内市政道路、给排水、供电、宽带网络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中国联通长沙阅读数字基地、厦门航空、奥凯航空、普洛斯物流、嘉里物流、顺丰物流、普仁医疗等一批临空偏好型服务业项目已进驻,空港城的建设发展已成雏形。
高铁大交会,带来会展大生意
2015年5月14日。雨。
长沙县黄兴镇光达村一处工地。工人老张正冒雨进行基坑支护作业。在他的西面几百米处,浏阳河的对面,长沙火车南站波浪形的顶棚清晰可见。
在这块以辛亥革命元勋黄兴和共和国大将许光达命名的镇、村土地上,一项宏大的工程正在建设中,这就是长沙国际会展中心。这个正在紧张施工的大项目地处高铁新城核心区域,占地800亩,建成后将形成44万平方米的中南最大会展群,从而结束长沙无法承接大型国家会展和大型国际会展的历史。
知情人透露,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项目选址曾经过多轮考察踏勘,全市共选取11个点,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论证,最终选定高铁新城片区黄兴镇,正是看中了它独特的区位优势。这里位于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紧邻黄花机场、高铁长沙南站、京港澳高速公路和长沙地铁2号线、4号线,是未来长沙的重点发展区域。“高铁会展区”也成了长沙县着力打造的五大功能区之一。
在现代经济中,区位决定着资源要素的配置,因而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出路与命运。京广、沪昆两条横贯中国南北、东西的高铁大动脉在长沙的交会,为湖南孕育出新的区位优势,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又一条快捷的通道。
“我们已在由高铁长沙南站辐射形成的高铁新城区域内,大力发展物流、会展经济,再以长浏城际、地铁等轨道交通,京港澳高速、机场高速、长株高速等为主的高速形成的交融网络,连接各片区形成开放型经济走廊。”长沙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去年12月开工,拟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启动主体工程建设,预计2016年10月底竣工,届时展览面积约为20.2万平方米,可提供室内展位近6000个,成为湖南第一、中部一流,可承办国家级或国际会展的综合性展馆。
发展之梦:让长沙东西两翼齐飞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开放型经济省市领先、产业基础已经形成、平台建设逐步完善,这些都为长沙县积极投身建设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打下了坚实基础。
20年的深耕,让长沙县拥有了极为坚实的外向型经济基础和对外来资本的强大吸附力,一大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已在此安家落户,并实现起飞。
请进来。与星沙城区相伴而生的国家级长沙经开区从成立之日起就眼睛向外,拥抱国际资本和技术,如今的经开区来自德国、日本、意大利、美国等外资企业达到百余家,其中,上海大众、广汽三菱、广汽菲亚特、博世汽车、住友橡胶等33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星沙,为新一轮发展留足了源源不断的后劲。开放经济带来国际人才流动,目前星沙每年申请临时居住证的外籍人士约6万人次,已经占到长沙的半壁江山。
走出去。20年前,长沙县迎来三一重工的入驻,抓住机遇布局工程机械业,成为中部工业强县,一度被形象地称为“力量之都”。如今,以三一、中联为代表的工程机械产业跨境物流已经占到七成。长沙县去年涌现出许多依托创新驱动发展的外贸企业,助推全县“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双轮驱动,截至去年12月,长沙县(含经开区)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共156家,已与1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30亿美元大关,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十分之一,占全市近四分之一。
搭平台。在对外开放平台的建设上,除了长沙空港城,毗邻黄花国际机场的黄花综合保税区获批指日可待。投资规模50亿元。届时,企业在综合保税区开展口岸作业业务,海关、商检等部门在园区内查验货物后,可在任何口岸(海港或空港)转关出口,无须再开箱查验。去年11月,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成功获批,使得茶叶、食用菌等生态农产品出口实现免检通关,以日韩为主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为去年长沙县最大的贸易伙伴。部分外贸企业已在或拟在印度尼西亚、塔吉克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阿曼开展境外投资、设立销售平台或售后服务网点。
“长沙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前景无限,困难不是没有,关键是要看决心。”杨懿文说,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与湘江新区将成为长沙经济腾飞的两翼,也是经济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长沙县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其中发挥主力军、先行者的积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