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项目名称
新建铁路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
1.2项目规模与线路走向
新建铁路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卫市和甘肃省白银市、兰州市境内。线路北起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向南经白银市(平川区、靖远县、白银区)及兰州市(皋兰县、兰州市),引入兰州站,新建正线221.419km,同时对兰州枢纽进行改扩建,主要包括:兰州东站利用既有调车线作为动车存车线并改建东咽喉结构和物资专用线;兰州站总规模由原6台11线扩建为8台15线,并对现有站房进行改造、新建高架候车室和南站房;中兰客专引入工程;改建包兰线1.507km、兰渝线1.75km、中兰客专至兰渝线联络线1.20km、改建王长线2.465km。全线设计速度目标值250km/h,共设有车站9个,其中新建站5个(北滩、平川、靖远北、白银南、皋兰南),预留站2个(北湾、什川),既有站2个(兰州东站、兰州站)。全线共设特大、大中桥梁86.74km/98座,建隧道71507.67m/29座。
1.3建设单位
银兰客专甘宁铁路公司筹备处
1.4 本项目环评工作概要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按《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要求,于2015年7月7日、9日起在白银市人民和中卫市人民政府网站,7月27日在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随后开展了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和现场监测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简本。
1.5 项目工程内容
1.5.1 技术标准
1.5.2 线路
本项目线路包括新建正线工程和兰州枢纽配套工程。
(1)正线工程:中卫南(不含) CK30+056.6497~CK248+491.7361,双线长221.419km。其中宁夏段正线长度46.213km,甘肃段正线长度175.206km。
(2)兰州枢纽引入工程:
A、中兰客专引入工程:中兰客专与榆中联络线四线并行,沿兰渝线北侧并行。榆中联络线与中兰客专四线并行段路基及桥梁墩台及梁部工程一次实施,榆中联络线线上工程本次不含。
B、改建包兰线:由既有包兰线引出,下穿客专正线及榆中联络线后接入既有包兰线。
C、改建兰渝线:为实现与兰渝线的运输要求对进站区进行改建。
D、中兰客专至兰渝线联络线:自兰州东站西咽喉榆中联络线上行线上出岔引出,沿车场北侧与榆中联络线并行,至车站东咽喉下穿榆中联络线与中兰客专正线后接入兰州东站车场东咽喉。
E、改建物资库专用线:因中兰客专及榆中联络线沿兰州东站北侧走行,将改建兰州东站北侧接入的物资库专用线。
(3)王长线改建工程:工程自平川区水泉镇上跨王长线,因净空不满足上跨要求,对跨越段改扩建。
1.5.3 轨道
(1)中卫南(不含)至兰州东(不含)正线一般地段采用有砟轨道,长度大于1km隧道铺设无砟轨道,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
钢轨:采用60kg/m、100m定尺长无螺栓孔U75VG新轨。
(2)兰州枢纽采用重型轨道标准,铺设跨区间无缝、有砟线路。
钢轨:采用60千克/米新轨,Ⅲc型混凝土轨枕。
1.5.4 路基
全线路基总长78.921km,占线路总长(235.764km)的33.5%。其中正线路基全长69.640km,兰州枢纽配套工程路基全长6.881km;改建王长线路基长2.400km。
1.5.5 站场
全线共设有车站9个(不含中卫南站),其中新建站5个(北滩、平川、靖远北、白银南、皋兰南),预留站2个(北湾、什川),既有站2个(兰州东站、兰州站)。
1.5.6 桥涵
全线共设特大、大中桥梁98座,桥梁总长86.74km,桥梁长度占线路总长的36.79%。
正线共设有特大、大中桥梁96座(其中3座含多线道岔梁),桥梁长81.698km,桥梁长度占正线线路长度的36.90%;其中,特大桥68.133km/41座,大桥13.10km/50座,中桥0.465km/5座;框架桥19995.7 m2/29座;涵洞7867.7横延米/282座;跨线公路桥4942 m2/1座。各类小桥涵共311座,扣除桥梁、隧道长度后,平均每公里线路涵洞4.1座;兰州枢纽配套工程:设四线特大桥4.9994km/1座,单线中桥46m/1座,涵洞952.52/25横延米/座,箱形桥4001.6m2/4座,道路桥147.8m2/1座。
全线涉河桥梁2座,分别为靖远黄河特大桥(2个水中墩)和砂金坪黄河特大桥。
1.5.7 隧道
本工程隧道均位于正线部分,兰州枢纽段无隧道。线路走行于中低山区,正线新建双线隧道71507.67m/29座,占正线线路总长的31.8%。其中香山隧道为全线最长的隧道,隧道长度为17765m;黄石台隧道为全线第二长隧道,隧道长度为10114m。
1.5.8 电气化工程
(1)接触网供电方式
全线采用AT供电方式,接轨区域、联络线及动车存车线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正线新建牵引变压器推荐采用两台单相变压器组成330/2×27.5kV三相V/X结线型式,利用既有变压器。
(2)牵引变电所
全线新建4座330kV AT牵引变电所,分别位于北滩(CK81+700)、东湾(C2K134+200)、白银南(CK185+750)、什川(CK233+450);新建5座分区所,分别位于香山(DK58+710)、平川北(DK106+335)、北湾(DK160+370)、皋兰(DK208+170)、兰州东(DK247+900);新建8座AT所,分别位于DK39+920、DK70+620、DK90+800、DK120+300、DK145+000、DK175+400、DK196+450、DK219+500。
(3)接触网
正线采用全补偿弹性链形悬挂,其它线路(到发线、联络线)采用简单链型悬挂。
1.5.9 通信工程
本工程沿新建铁路两侧敷设GYTZA53型48芯单模光缆各1条。沿线新设通信基站38座。
1.5.10 动车组设备
本工程在白银南站设动车存车场1处,新建动车组存车线4条,其中1条兼做人工洗车及卸污线,新建乘务员公寓、生产办公房屋等配套设施;兰州枢纽地区利用兰州东既有调车线作为存车线。
1.5.11 综合维修
本工程利用在建的中卫南和既有兰州东维修车间,并新建白银南、平川维修车间2处;在北滩、皋兰南站各设维修工区1处,共2处;在靖远北设工务工区1处。
1.5.12 给排水
全线新增用水量为1250.6m3/d,新增排水量为743.0m3/d,其中生活污水359.8m3/d,生产废水29.0m3/d,客车洗刷污水18.2m3/d,动车卸污336m3/d。
1.5.13 房建
全线新增定员888人。新增房屋总建筑面积158534m2(含还建)。
1.5.14 暖通
本线地处夏热冬冷地区,兰州站和皋兰南站采用市政供暖;兰州东站和白银南站、靖远北站采用燃气锅炉供暖,其他各站均采用空气源热泵供暖。
1.5.15 工程投资估算及施工组织安排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3172283.60万元,项目资本金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共同出资。
本工程建设期为2016 年6 月至2021年6月,总工期为5年。
1.6 项目与相关规划相符性1.6.1 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容性分析
(1)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相容性分析
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拟建线路未穿越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
(2)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生态功能区规划相容行分析
本项目为新建高速铁路工程,全线桥梁比例高,占用农用地数量少,列车采用电力牵引,不排放空气污染物,工程建设对沿线限制开发区域的农产品生产功能影响较小。
本项目线路引入沿线城镇区域,车站建设能带动周边地块开发,促进当地城镇化建设,符合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的要求。
1.6.2与沿线城市总体规划相容性分析
本工程选线已征询了沿线城镇人民政府及规划部门的意见,能做到与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相协调。
(此处略去部分环评内容)
4 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新建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的建设可加快形成我国西北地区连接华北地区的便捷快速客运通道,可成为京兰客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核心区域内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是一条区域性客运专线;本项目的建设可加快形成我国西北地区连接华北的便捷快速客运通道,有利于均衡区域客运专线网,对减轻京广客专的运输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其连接的兰新第二双线、兰州至张掖城际带来大量的诱发运量和转移运量,对充分发挥相关线路运输能力,盘活相关存量资产,提高能力利用率和运输收入,进一步提高路网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的实施对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工程建设虽然将会对所经区域的生态、水、气、声、振动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但工程设计结合当地特点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生态保护及恢复措施、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以及污染控制措施,报告书又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在工程施工和运营中,只要认真、全面落实环评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就可得到有效控制和减缓。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