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7748|回复: 19

上海地铁新规划第二次环评公示及走势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9 12: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etrofan521 于 2016-5-19 12:54 编辑

上海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5)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发布单位:中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18日
  相关链接: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评第一次公示

  1、说明
  中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受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开展“上海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5)”的环境影响评价。现根据国家及本市法规及规定,向公众进行第二次信息发布。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对现阶段所发布信息的真实性负责。随着项目实施进程及环评工作的开展,相关信息将完善或调整。

  2、规划概要
  规划名称:上海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5)
  规划概述:本次建设规划由9条线路组成,全长约285公里。
  轨道交通19号线起自闵行梅陇,终至宝山杨行。主要沿济明路、浦东南路、江杨南路走行。全长约40km,设站30余座。
  轨道交通20号线一期起自上海西站,终至共青森林公园。主要沿交通路、场中路、嫩江路走行。全长约20km,设站10余座。
  轨道交通21号线一期起自国际旅游度假区,终至浦东新区高行。主要沿哥白尼路、广兰路、杨高北路、东靖路走行。全长约28km,设站10余座。
  轨道交通23号线一期起自闵行开发区,终至徐家汇。线路主要沿东川路、龙吴路走行。全长约29km,设站20余座。
  轨道交通1号线西延伸为现状1号线终点站莘庄站向西延伸1站。全长约1km,新增车站1座。
  轨道交通13号线西延伸线路起自国家会展中心(中国博览会综合体),终至现状13号线金运路站。主要沿诸光路、联友路、金沙江西路走行。全长约10km,设站5座。
  轨道交通嘉闵线起自嘉定新城,终至闵行莘庄。主要沿澄浏中路、金运路、七莘路走行。全长约42km,设站10余座。
  轨道交通机场联络线起自虹桥枢纽,终至上海东站。主要沿沪杭客专东侧、春申塘、外环线走行。全长约68km,设站8座。
  轨道交通崇明线起自浦东金桥,终至崇明陈家镇。主要沿G1501、长江隧桥——沪陕高速公路、中滨路走行。全长约47km,设站8座。

  3、环评初步结论
  《上海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5)》符合国家相关政策,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相关规划基本协调,有利于上海市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
  本次建设规划拟定的9条轨道交通线路的总体布局、敷设方式、大宗用地选址等基本合理。在下一步规划实施阶段进一步落实有效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基础上,规划实施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总体是合理的和可达到的。
  综上所述,从环境保护和环境规划的角度,《上海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5)》基本可行。

  4、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⑴报告书简本:
  ⑵查阅期限:自公布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

  5、规划组织编制单位概要
  单位名称: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地址:人民大道200号
  联 系 人:葛工
  联系方式:fgwcsc_metro@163.com(电子信箱)
 
  6、环评单位概要
  评价机构名称:中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评价机构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807号
  评价机构地址:上海市民生路600号
  联 系 人:李工
  联系方式: 58856638(电话),58211402(传真),hjpjb@263.net(电子信箱)

  7、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公众对本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8、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公众可向规划组织编制单位、评价单位发送电子邮件、传真、信函等方式发表关于该项目建设及环评工作的意见看法(不接受与环境保护无关的问题)。

  9、信息发布有效期限
  自信息发布之日起十个工作日。





******上海地铁新规划QQ群:473777035,欢迎加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0 16: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d_uguluke 发表于 2016-5-19 22:50
怎么没有松江呢?松江泗泾、佘山、九亭等地大居有百万人,每天9号线挤到爆,市府是否就是看不见呢?


说实话,政   府真不是为了人民休地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0 18: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d_uguluke 发表于 2016-5-19 22:50
怎么没有松江呢?松江泗泾、佘山、九亭等地大居有百万人,每天9号线挤到爆,市府是否就是看不见呢?

地铁估计也是慢慢向外延伸的,只能等了,但我感觉上海的地铁以后会延伸至上海每个角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0 23: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说控制2500万人口吗?  修这么多地铁给谁乘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1 00: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wask 发表于 2016-5-20 18:38
地铁估计也是慢慢向外延伸的,只能等了,但我感觉上海的地铁以后会延伸至上海每个角落

必然会按照这个方向发展地铁建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2 16: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d_uguluke 发表于 2016-5-19 22:50
怎么没有松江呢?松江泗泾、佘山、九亭等地大居有百万人,每天9号线挤到爆,市府是否就是看不见呢?

新城应该修建市域快线,20分钟内接入4号线,现在的站站乐效率太低了,也不利于新城的开发,更容易导致摊大饼式的发展。
应该按照1条普通地铁串联人口密集区+1条快线快速接入市区的配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16: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d_uguluke 发表于 2016-5-19 22:50
怎么没有松江呢?松江泗泾、佘山、九亭等地大居有百万人,每天9号线挤到爆,市府是否就是看不见呢?

可以到QQ群里看看~~~里面资料不少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16: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wask 发表于 2016-5-20 18:38
地铁估计也是慢慢向外延伸的,只能等了,但我感觉上海的地铁以后会延伸至上海每个角落

恩,欢迎入群了解最新动态~~~{:5_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6 17: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metrofan521 发表于 2016-5-26 16:54
恩,欢迎入群了解最新动态~~~

什么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3 11: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地铁新规划总群473777035,欢迎加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 1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RECK 于 2016-6-3 12:16 编辑

不得不说申通和规划都很失败……上海地铁90年代开始到现在4号线早早成环,强行把客流引向市区换乘,然后一边又在喊超载不堪重负。还有3号线奇葩的地铁走高架,导致沿途所有换乘都极其的反人类。8号线 6号线等脱离时代的小车厢,2号线和3号线的分截换乘。都极大程度的影响乘坐体验。
应该好好考虑怎么修复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摊大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 12: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luluice 发表于 2016-5-20 16:55
说实话,政   府真不是为了人民休地铁的~

这个你喷过头了,
地铁规划里面有城市布局、各区利益博弈等因素,但是地铁建设资源有限,需要逐步开展,不可能一步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 12: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MORECK 发表于 2016-6-3 12:14
不得不说申通和规划都很失败……上海地铁90年代开始到现在4号线早早成环,强行把客流引向市区换乘,然后一 ...

地铁建设不是申通有权规划的
地铁从现在放射+环的布局逐渐加密成网格线,这是循序渐进过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 12: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起兮云飞扬 发表于 2016-6-3 12:38
地铁建设不是申通有权规划的
地铁从现在放射+环的布局逐渐加密成网格线,这是循序渐进过程的

并没有说申通是决策的主体,但是至少是参与者。
交通部门是不可能饶过申通自己出方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 13: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MORECK 发表于 2016-6-3 12:14
不得不说申通和规划都很失败……上海地铁90年代开始到现在4号线早早成环,强行把客流引向市区换乘,然后一 ...

这很难说,很多事情结果只有留下缺点,因为历史没有假设,说不定其他方案会造成更多其他缺点?
轨道走高架的手法很常见并不稀奇,市中心换乘不是轨道故意如此,而是换乘中心自然会人多到变成中心。只是我们的市中心和市外郊的功能性还分的不够。国外常有人说穷人住市内,富人住市外,我们不是如此,城市功能过于集中。

当然你说的规划失败什么的,我也非常理解,而且在我看来现在的环境下这将会继续错下去。我们的政府并经不起太多推敲和考研就被逼得不得不做决策。当年我就听一个铁道方面的工程师说中国的高铁有原罪,轨道宽度不够,但急着上高铁,结果不出意外马上出事故,现在不得不降速慢慢摸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5-9 20:04 , Processed in 0.047602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