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6497|回复: 44

[江城资讯] 2016年11月11日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1 09: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前夕  长报记者探访全国“中山第一街”

记者 王亚欣 刘功虎 宋磊 欧阳春艳 通讯员 李娟


明日是孙中山诞辰 150周年。

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汉口后城马路改名为中山马路。19年后,中山马路命名为中山大道, 一直沿用至今。

作为中国最早一条以“中山”命名的城市马路,中山大道铭刻着中国近代以来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深刻印记,见证了风云变幻的时代进程,成为一代代中国人为国家富强奋斗、实现中国梦的历史现场。

昨日,在“中山第一街”中山大道改造升级、 即将开街之际,长江日报记者兵分多路探访地标建筑,感受这条百年大道的今昔之变。

从修建后城马路到划定生态控制线: “城市之根”开启城市化

空气温凉,阳光金黄。昨日中午 1时半许,记者站在中山大道大洋百货门前,眼前一片忙碌施工景象,3台翻土车同时施工作业,不少市民驻足围挡外,从空隙处探望。

武汉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规划分院院长刘凯敏,指着大洋百货门前一块空地说,这里就是 “绿岛”景观所在地,地面将铺设红砖,中间留出 一条弧线,铺仿古青砖,以纪念汉口城堡。

刘凯敏比划着前进五路到六渡桥的狭长区域,“绿岛”规划长度 170米,中山大道改造完成后,地铁 6号线将在其下方穿行而过。

110年前,湖广总督张之洞拆除汉口城堡,修筑了上起■口、下至江汉路的后城马路,即中山大道前身。为纪念这段筑城史,中山大道上规划了两处装饰品:一处为 4米高的柱形“精神堡垒”,刻上后城马路的历史故事;一处为红砂岩展示区,展示当年张之洞筑路所用原材料。

很快,中山大道从汉口边缘“后城”一跃成为繁华中心。中南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李春舫说,中山大道近江汉路一段是当时的金融贸易中心,遍布银行大楼;向西面延伸,是当年的“华界”,南洋大楼、民众乐园、水塔、总商会、中国银行等鳞次栉比。

将百多年来武汉地图,按时间排开,可以看到:1870年时,从城市面积看,武汉还只是依偎在长江、汉江边上的两只小“虫蛹”;到 1910年,后城马路使汉口迅速扩张,沿长江线性生长,而后武汉三镇沿两江继续拓张,向远城区外溢发展。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1+6”城市空间形成,武汉城市格局实现华丽蝶变。

今天,武汉市域总面积为 856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 520余平方公里,市域境界长度(边界周长)接近武广高铁的长度。这意味着,高铁以时速 300公里围绕武汉跑一圈,需要花上 3个多小时。

今天的武汉,已不再单纯追求面积之“大”, 明确提出布局府河、武湖、大东湖、汤逊湖、青菱湖、后官湖水系等 6个大型放射形区域为生态绿楔,不再开发。今年 10月 1日,《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作为全国首部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的地方立法,《条例》对生态底线区、生态发展区等均作出详细规定,为城市生态划出“铁线”。

从中山大道底定城市格局、打开城市空间,到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锁定城市增长边界,武汉百年城市化进程,从此进入一个全新境界。

从水塔、电车到地铁网:近现代事业引领城市成长

昨日下午的汉口水塔,高大、澄明。四周是热闹的工地,站在尚未通车的马路中间,大洋百货、 佳丽广场、江汉路地铁口尽收眼底。

市社科院研究员张笃勤站在水塔前,望着眼前的一切深有感触。他告诉随行采访的长江日报记者,我们脚下的这条大道,一百多年来一直引领着武汉乃至中国的都市化潮头,“改造一新后的中山大道,将会继续凸显这个特征”。

1906年,几乎在后城马路修建前后,浙江商人宋炜臣联合浙江、湖北、江西 10名巨商,取“水火既济”之义,发起筹办汉镇既济水电公司。3年后,汉口水塔与为之供水的水厂一道建成,让武汉人喝上了第一口自来水,供水人口一度达到 10万之众。

“汉口水塔之设,在中国多年处于领先地位, 规模上也堪称翘首,是多少武汉人的骄傲。”张笃勤介绍,汉口水塔塔高 40余米,一度是武汉最高建筑,在很长时间里定义了城市天际线。

这里还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电报局。公交、医院、银行、仲裁、信托等兴办都位居全国前列。

视线离开水塔,转向对面。人们会清晰记得, 从大洋百货到佳丽广场一段短短路面,每天早晚高峰,公共汽车交织密集,每天吞吐着巨量乘客。

1929年,武汉人第一次坐上公共汽车,16辆美国雪佛兰改装的单开门“凸鼻子”客车行驶在中山大道上。随着城市发展,“凸鼻子”变成“长辫子” 电车。

根据今天中山大道改造规划,传统车辆车型大幅减少,大量新型能源车上路。“长辫子”电车不会消失,更多作为“城市景观”出现。武汉地产集团某部负责人黄永华介绍,中山大道一系列全新的智能化站台,正在紧锣密鼓施工建设。

从佳丽广场往东,几步路远,是江汉路地铁站A出口。多年前,这里曾是中山大道电车站台。

目前,武汉有 11条地铁线在建。未来 5年,武汉地铁将平均每年开通两条线路。到 2021年,武汉轨道交通线网将达到 400公里,基本形成覆盖主城和六大新城的轨道交通网络。

中山大道位于这张地铁巨网的核心节点。

张笃勤认为,城市之所以异于乡村,现代城市异于传统城市,不仅仅在于人口和住所的简单聚集,更在于公共设施及相关软硬件、城市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就此而言,中山大道堪称武汉的先进之路。

从水塔、电车到地铁,城市百年发生质变,中山大道始终引领时代风气。中山大道的成长,表征着武汉这座城市的成长。

从革命舞台到未来梦想:中山大道见证人民不息的奋斗

昨天下午,在武汉国民政府旧址南洋大楼前, 记者看到,施工人员正在铺设地面,三种不同花纹的地砖铺装讲究,青灰、古朴的街道与眼前的这栋大楼交相辉映。

1926年,随着北伐节节胜利,大革命重心转移到武汉。当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至武汉, 首批到汉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入驻南洋大楼办公,出入着国共两党的大批重要人物。

“可以想见,当年一定有无数共产党人,在中山大道上为中国革命忙碌奔走,从事着一个个足以改变历史的谋划、行动。”张笃勤说。

在不远处的中山大道与三民路交会处,记者看到这里的一栋小楼已基本复建完成,顶楼上的红色招牌写着“初开堂”三个字。武汉市国家历史文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研究员王汗吾告诉记者:“大革命时期,这里是著名的长江书店。这间书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设立的出版印刷机构之一, 也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公开开设的一 家书店。”

1927年 7月,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共产党人从南洋大楼走出,开始走向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1927年 8月 7日“八七会议” 在汉召开,会上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张笃勤说,南洋大楼见证了大革命的高潮和失败,共产党从巨大挫折中重新站起来,开始新的奋斗,直至革命胜利。

专家介绍,抗日战争、保卫大武汉,以及工人运动、献金运动等都在这里留下重要历史印记。当年,中共为支援抗战,发起献金运动,中山大道见证了武汉市民走上街头、排队捐钱,一致抗日的民族热情。

1949年 5月 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遣兵团也正是从中山大道入城,自发列队欢迎的武汉市民将宽阔的中山大道挤得水泄不通。

中建三局中山大道项目副总经理汪明军在南洋大楼施工现场告诉记者,作为中山大道改造的示范段,这一地段施工已接近尾声。示范段的工程标准非常高,人行道将铺设10厘米超厚的花岗岩, 可防路面积水、溅水,人行道扩宽至12米“,市民行走在中山大道,踏访各处历史旧址将会更方便”。

从风雨南洋大楼到武汉解放,再到中山大道改造升级即将开街,承载潮流、时尚与现代的市民生活,这条大道呈现一代代人为梦想不停前行的形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9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1 09: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媒体报道团来汉 专题采访报道“武汉制造”

长江日报讯(记者蒋太旭 康鹏)昨日,中央媒体“中国制造 2025调研行”专题采访报道团到达武汉,采访我市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施“武汉制造2025行动” 的做法和成效。市长万勇接受集中采访。

中央媒体专题采访报道团由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新社、人民网、央广网、央视网等媒体的 40多位记者组成。

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 1.24万亿元,增加值达到 3500亿元, 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由 2010年的第 8位上升至第 4位,工业投资 2769亿元排第2位,机械装备、汽车和零部件、家电等重点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结构优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正逐步实现。

中央媒体记者就武汉为什么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在加快重大装备创新方面取得哪些成果、 如何发挥科教优势推进智能制造业发展、如何吸引和引进高端人才、如何将大学生资源优势融入武汉发展等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提问。

万勇接受采访时说,120年前,“汉阳造”影响深远;今天,新“武汉造”正在崛起,从钢铁到光纤,再到芯片,武汉制造业在发展规模、结构优化、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7700亿,比上一年增长 14.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63%。可折叠的柔性显示屏,十万瓦级的光纤激光器, 世界领先的超光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 “三超”光传输技术,全球首台常温常压储氢技术的汽车等许多全球领先新技术在汉诞生,正在迅速产业化。

报道团还实地采访了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前不久,工信部公布的“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中,这2家武汉企业均入围。 市委副书记陈瑞峰、市政府秘书长彭浩参加活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1 09: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最大葡萄酒贸易中心将落户武汉

2016年11月11日07:04 荆楚网-楚天金报

  楚天金报讯 金报讯(记者张吉晴 通讯员余爱民)8日,在汉欧国际葡萄酒推荐会上,一批来自法国波尔多顶级贵腐甜白产区的葡萄酒,通过中欧(武汉)班列来到武汉。这仅仅是个开始,依托中欧(武汉)班列的优势,国内最大的葡萄酒贸易中心有望落户武汉。

  目前,中欧(武汉)班列运输的货物已从最初的建材、机器零配件等扩展到葡萄酒、牛奶等食品。为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将国外优质土特产引进国内,转化为运输、销售一条龙模式,武汉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今年6月成立了武汉国贸公司,聘用一批海归年轻人前往班列通行的国家,寻找当地最好的食品,再通过中欧(武汉)班列运输回国销售,运输成本大大减少。

  武汉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利军告诉记者,目前汉欧国际将与汉口北进口商品城合作,更多的“洋特产”将进入到武汉家庭。由于突破了列车集装箱的冷链技术,今后奶酪、冰淇淋等食品也将运达武汉。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1 09: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chemxl 发表于 2016-11-11 09:03
中央媒体报道团来汉 专题采访报道“武汉制造”

长江日报讯(记者蒋太旭 康鹏)昨日,中央媒体“中国制造 ...

多报道,多宣传 武汉,多来点正能量新闻,武汉崛起需要舆论的能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1 09: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大道真的是武汉人集体回忆的浓缩,我外公就是多了,他对药店手表商店绸布店剧场等等的回忆,当年跟我外婆谈恋爱也是跟今天的年轻人一样去民众乐园。 到我阿玛这一代,仍是如此。到我这一代,小时候去中心百货买变形金刚,被妈妈带着去工艺大楼买东西,还有花楼街的亲戚街坊们。第一颗牙也是在被拆了的人行天桥上被发现掉了滴,哈哈。承载了家里几代人太多太多回忆。我想许多人也跟我一样把。真心期待中山大道的如约蝶变~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1 09: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dreamer1 发表于 2016-11-11 09:22
中山大道真的是武汉人集体回忆的浓缩,我外公就是多了,他对药店手表商店绸布店剧场等等的回忆,当年跟我外 ...

看你写的满满的回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1 09: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青山的 发表于 2016-11-11 09:39
看你写的满满的回忆啊

是呀。可惜了江汉路新华书店没有了,品芳照相馆也没了。有这些才是完整的童年回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1 10: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大道改造工程不得有误啊
我奶奶以前总是叫去六渡桥、江汉路为“到底哈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1 10: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睿琪小智 发表于 2016-11-11 10:03
中山大道改造工程不得有误啊
我奶奶以前总是叫去六渡桥、江汉路为“到底哈克”

阁下的奶奶一定是硚口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1 10: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chemxl 发表于 2016-11-11 09:03
中央媒体报道团来汉 专题采访报道“武汉制造”

长江日报讯(记者蒋太旭 康鹏)昨日,中央媒体“中国制造 ...

多多宣传 ........真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1 10: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种带循礼门长大的伢,对中山大道其实冒的么感情。小时候都是青少年宫、中山公园、武汉商场还有被炸掉之前的武汉展览馆。那个时候,铁路外和铁路里还是区别蛮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1 10: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大道空调外挂机该怎么处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1 11:15: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dreamer1 发表于 2016-11-11 09:56
是呀。可惜了江汉路新华书店没有了,品芳照相馆也没了。有这些才是完整的童年回忆。

赞一个,还有桥南那好一个宾馆的酱肉包子,以前读小学放学总是买一个,还有新华电影院,泰坦尼克就是那看的,都是小学的回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1 11: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valje 发表于 2016-11-11 10:10
阁下的奶奶一定是硚口滴~~~

老一辈总是把长江和汉水的上游叫“高头”,下游叫“底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1 12:05: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烟波晴川 发表于 2016-11-11 11:32
老一辈总是把长江和汉水的上游叫“高头”,下游叫“底哈”

我记得1号线就是根据长江的上下游分的上行和下行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4 11:49 , Processed in 0.080329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