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3867|回复: 90

[江城资讯] 2016年12月19日武汉新闻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9 09: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zbd000 于 2016-12-19 10:11 编辑

赴上海广寻合作伙伴
“楚才回家”4年引进300多位中高端人才

    本报上海电(特派记者肖娟 通讯员毛琳)12月17日,在上海浦东新区的锦江唐城洲际大酒店,41家光谷企业组团揽才,向在长三角地区的楚才发出邀约。现场近千参会人才中,三成初步达成了回汉发展的意向。据悉,2012年以来,通过“楚才回家”活动,累计引进人员3万多名,其中中高端人士约占10%,达300多位。
    本次“楚才回家”上海站活动由武汉市人民政府、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指导,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湖北人力资源中心、湖北方阵人力资源集团共同承办。
    “武汉气场越来越强,曾经北漂南飞的楚才,练得一身本领,最终还是会为武汉所引、为武汉所用。”知卓资本创始人陶闯和晨兴资本创始合伙人刘芹在会场上一聊,发现两人都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都看好光谷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的未来,都在武汉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我和武汉本无渊源,但当年拿着一份商业计划书,就在光谷得到了3551人才的500万元无偿资助。”安翰光电执行总裁肖国华是“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他的胶囊内镜机器人项目就是在武汉起步。
    “楚才,泛指湖北籍及曾在湖北武汉学习和工作过的中高端人才,更指愿意来武汉发展,和城市共同发展的人才。”东湖高新区科创局负责人介绍,上海站的活动中,来自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互联网+、软件信息服务、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的41家光谷高科技企业,共提供239个可选择职位、2000余个岗位。
    “楚才回家”从2012年起举办,是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面向全球创新尖峰区域的“创业、引智、引资”活动,为有意回归湖北武汉创业创新、投资兴业、职业发展的楚才精英和团队搭建“直通车”,鼓励本地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招才引智引资,解决企业创业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未来,还将在硅谷、以色列、伦敦、北京、上海、深圳等创新尖峰区域持续寻找楚才。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9 09: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楚才回家”赴上海招贤引才
现场近千人才三成初定回汉发展

    本报上海电(特派记者肖娟 通讯员毛琳)12月17日,在上海浦东新区的锦江唐城洲际大酒店,41家光谷企业组团揽才,向在长三角地区的楚才发出邀约。现场近千参会人才中,三成初步达成了回汉发展的意向。据悉,2012年以来,通过“楚才回家”活动,累计引进人员3万多名,其中中高端人士约占10%,达300多位。
    本次“楚才回家”上海站活动由武汉市人民政府、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指导,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湖北人力资源中心、湖北方阵人力资源集团共同承办。
    “武汉气场越来越强,曾经北漂南飞的楚才,练得一身本领,最终还是会为武汉所引、为武汉所用。”知卓资本创始人陶闯和晨兴资本创始合伙人刘芹在会场上一聊,发现两人都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都看好光谷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的未来,都在武汉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我和武汉本无渊源,但当年拿着一份商业计划书,就在光谷得到了3551人才的500万元无偿资助。”安翰光电执行总裁肖国华是“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他的胶囊内镜机器人项目就是在武汉起步。
    “楚才,泛指湖北籍及曾在湖北武汉学习和工作过的中高端人才,更指愿意来武汉发展,和城市共同发展的人才。”东湖高新区科创局负责人介绍,上海站的活动中,来自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互联网+、软件信息服务、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的41家光谷高科技企业,共提供239个可选择职位、2000余个岗位。
    “楚才回家”从2012年起举办,是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面向全球创新尖峰区域的“创业、引智、引资”活动,为有意回归湖北武汉创业创新、投资兴业、职业发展的楚才精英和团队搭建“直通车”,鼓励本地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招才引智引资,解决企业创业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未来,还将在硅谷、以色列、伦敦、北京、上海、深圳等创新尖峰区域持续寻找楚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9 09: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昔日北漂南飞 今日楚才回家
武汉气场加速中高端人才回归

    特派记者肖娟
    “过去,我为了梦想到北上广拼搏,现在,回到武汉同样能实现梦想。更重要的,还能拥有家人和生活”,31岁的高盛高华研究员余皪今年决定,放弃上海的高薪工作,回武汉创业。
    12月17日,“楚才回家”上海站,汉沪企业家座谈会上,他的话不时引起掌声和共鸣。
    曾经远赴海外、北漂南飞的楚才们纷纷归来,加入城市创新创业。加速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武汉,正形成巨大引力场,吸附中高端人才更快速地回归。
    新兴产业崛起吸附人才回归
    “长江存储项目,投资已经到位,厂区建设已在打桩,三维闪存的技术研发也于两年前就开始,这是未来五到十年,我国最有标志性的一个半导体芯片项目。”“楚才回家”上海站,长江存储总经理杨士宁透露了公司的最新进展。他向上海乃至全球人才发出邀约,长江存储希望打造的团队,是实干为先、在一个国际化氛围中能形成独特基因的团队,“有胸怀,敢创新,更敢于创造奇迹”。
    近年来,武汉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新兴产业崛起,大批知名公司、重点项目落户,对人才的磁吸效应凸显。
    在光谷,有长江存储、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代表国家“一芯两屏”最高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所需人才均为全球招募,每一个重大项目,都是极强的人才“虹吸器”。生命健康产业进入发力期,人才需求巨大。斗鱼、卷皮等独角兽企业领跑互联网创业军团,进一步带动互联网人才回流。
    “一年之间,斗鱼从不到500人,增长到1300人,目前仍急需从高端技术到基础行政的各层次人才。”斗鱼直播创始人、CEO张文明说,去年斗鱼招人不易,今年则将近百名武汉本地优质毕业生招致麾下。他认为,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成熟企业,职位基本填满,上升竞争激烈,而在武汉光谷,年轻人有大把机会施展才能。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呼唤楚才回家
    “唯楚有才,欢迎回家”,从2012年起,“楚才回家”的呼唤,坚持喊了4年,已举办了7场大型活动。
    政府搭台,企业组团,面向一线城市定向招聘人才。前几年主要是去深圳、北京,今年东湖高新区组织光谷企业奔赴硅谷、深圳、上海,视野更为开阔。
    “楚才回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共鸣。”东湖高新区科创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正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武汉,可以给人才事业和生活的双重收获。
    “过去说要回武汉,别人会觉得你放弃在大城市拼搏,没出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准备从上海回武汉创业的余皪说,武汉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日益优越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还有新兴产业发展对城市经济的支撑,让他有信心回汉发展。
    余皪在武汉长大,在上海工作,“一个月收入,可能在武汉需要干一年”。但从去年起,他发现上海的房价太高,加上孩子即将出生,考虑未来的生活成本,他决定回汉,“我也很渴望能天天在东湖绿道上跑跑步”。
    “武汉也需要一帮国际化人才回归,助力城市加快发展。”余皪说,现在正是大家回到家乡、助力建设的最好时机。
    工作生活舒适度不可或缺
    “我已经准备回光谷了”,人人视频创始人兼CEO周为民说,目前公司研发团队主要在上海,内容运营放在北京,明年计划在光谷开设分公司。
    在上海创业多年,周为民感受到创业成本的压力,“好的技术人才非常难招,而且薪酬比其他地区高很多。”生活上也有压力,“如果在大城市里买不了房、买不了车,很难有幸福感。”
    摩拜科技上海总经理李欣是武汉人,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北京、上海等地工作多年。他表示,因为第二个孩子出生,他将回汉发展,把摩拜共享单车带入武汉。
    “吸引大家回来发展,现在武汉已经提供了产业可能”,人福集团董事长王学海说,集团旗下的研究院有400多人,其中一半是从外地回流的楚才,“除了有产业的支撑,武汉的生活条件、设施好起来,生活成本低,比较优势明显”。
    “宜居宜业之地,人人向往”,杭州星推联合创始人邓峰说,现在较之北上广深,杭州、武汉、成都等地的吸引力在提升,“武汉还要再加速,守住大好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9 09: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雄楚大道BRT拟东延 直通光谷网球中心全长约17.5公里

       武汉首条快速公交示范线——雄楚大道BRT,计划本月底建成通车。昨悉,该BRT拟向东延伸,直至光谷国际网球中心,呈环状布置。目前,这一项目正在省环保厅官网进行首次环评。
   雄楚大道BRT起于武昌火车站附近的静安路,止于佳园路光谷大道站,沿途经过14个站点,一期总长13.6公里,计划于本月底通车,将通行25条公交线路。
       环评信息显示,拟启动的BRT东延线工程,西起高新大道佳园路口,沿高新大道,经豹溪路、高新二路、光谷一路至佳园路高新大道路口,呈环状布置,全长约17.5公里,道路红线宽度为50—80米。项目包括规划范围内的高新大道、高新二路道路改造,新建BRT站台、绿化、排水、BRT智能化系统等工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9 0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rchiversss 于 2016-12-19 16:55 编辑

武汉未来15年城市总体规划初稿出炉
新规划展现多重国家重大战略
打造更具竞争力、更富文化魅力、更便捷安全的幸福宜居地


    本报讯(记者张希为 通讯员何灵聪)未来15年,武汉怎么建?《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按照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进行了规划。近日,武汉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正深入推进,前天,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就规划的初步成果组织召开全国专家研讨会,听取专家意见。

    自建国以来,武汉共进行了4轮城市总体规划,分别是1954、1982、1996、2010年版,每一个版本都对应着重大时代背景的转折和战略重点的转变。这次2016版也是一样。

    当前,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创新改革试验区、自贸试验区等多重国家重大战略叠加武汉。武汉需要通过新一轮总体规划优化空间格局,抓住机遇实现转型发展。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总规以2030年为规划期限,初步明确城市规划发展五大目标。

   11月16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北京组织召开城市总体规划部际联席会,讨论武汉新一轮总规编制申请工作。会议原则同意武汉等6市启动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武汉成为北京、上海以外第一批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城市。

    为加强统筹,本轮总体规划采取“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适度先行,城市总体规划全面统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支撑保障”的思路,2014年,综合交通规划前期研究工作率先启动,去年,在交通规划研究基础上,城市总体规划工作启动。

   此外,本轮规划编制采取 “定量规划”的研究方法,建立国内领先的现状建筑数据库,完成主城区约30万栋,4.39亿平方米建筑量数据库,定量分析“人、地、房、产、设施”匹配关系,让规划更精准。

    为了让规划更接地气,规划部门通过“众规武汉”等渠道听取市民规划师的意见。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规划编制处处长殷毅介绍,他们每天都能收到十几份市民建议。比如有的市民提出武汉的发展规划应该不仅局限在市域范围内,要加强与孝感、鄂州等周边城市的交流;有的建议将两江四岸的绿道打通,方便骑行或跑步;有的市民对地铁站如何加强与公交车、公共自行车的衔接提出具体的建议等。在本轮总规的编制中,对其中一些有普遍意义的观点予以采纳。

    更具竞争力的创新城市

    当前,武汉正处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城市转型期,本轮城市总体规划战略提出,未来武汉将朝着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国家现代服务中心的目标努力,争当中国经济第四极

    首先,全面激发科技创新能力 ,营造多元协同的科技创新空间。同时,提高区域金融服务能力。巩固和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加速传统产业转型与智能化升级,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新城区则按照“独立成市,产城联动 ” 的思路,科学安排产业用地及生活配套用地比例,实现副城与新城组群的职住平衡,吸引产业人口集聚,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肯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划司司长 孙安军

    武汉一直是我看好的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它众多的高校资源和民间创业基因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先机和条件。

    ■问题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主任    彭高峰

    武汉是大学之城,高校、科研院所、高素质人才资源非常丰富,但毕业生留下来的比例并不算高。既然把建设更具竞争力的创新城市作为目标,那么如何把资源转化为能力,这是武汉需要考虑的问题。

    ■建议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石楠

    国家中心城市不是一顶帽子,更多的是一份责任,武汉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也意味着要比以前更多地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承担责任。以往我们更多地把人口、土地、政策作为驱动经济发展的要素,但是下一步不仅要考虑要素驱动,还要用创新驱动。武汉的实业基础较好,现在需要用创新作为动力,将实业转化为更强大的实力,这需要通过政策机制形成对科技创新的包容性。

    更高效便捷的枢纽城市

    高效整合武汉综合交通枢纽资源,实现“空铁无缝换乘”和“铁水多式联运 ”。航空方面,以天河空港为核心,打造中国中部地区的国际门户航空枢纽。规划控制山坡第二机场,与天河机场、顺丰机场,组成“一主(天河)两辅(顺丰、山坡)”航空客运枢纽体系

    铁路网方面,规划新建兰福、武杭,京九,沿江及胶桂高铁,构建以武汉为中心的“两纵两横两连二十(?)方向 ” 高速铁路网络。水运则以阳逻港为中心,优化整合各类航道港口设施资源,全面建成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本轮总规还对武汉城市内部的交通体系进行梳理。未来15年,将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构建轨道上的大武汉,大都市区形成点到点一小时市域铁路交通圈,主城区形成门到门一小时城市轨道交通圈。将武汉塑造成为“轨道+慢行”引领型的绿色出行楷模,成为超大城市“绿色交通”典范,实现“442”交通出行结构规划目标。公交慢行出行比例均达到40%、私人机动化出行比例控制在20%以内。

    ■肯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划司司长 孙安军

    过去,武汉的交通枢纽地位一直很重要,随着高铁的建设,越来越多线路从武汉经过,今后它的枢纽地位会越来越重要。

    ■问题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主任    彭高峰

    除了中部交通枢纽角色,大武汉也应该多考虑自身内部交通方式的衔接。广州现在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那就是老城区的慢速路和快速路应该如何结合?比如进行老城区城市道路提升和微改造计划时,在小尺度层面上如何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

    ■建议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李晓江

    武汉已经是超越10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交通需求在快速增长。但光靠修路是解决不了城市交通问题的,必须结合需求管理角度进行综合治理。

    更富魅力的滨水文化名城

    充分发挥武汉“两江九水、百湖之市”这一全国独有、世界少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凸显“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城市景观风貌特色。建设长江两岸世界级滨水风光游憩带、汉江及东西山系历史人文景观走廊。依托六楔建设建设集城市游憩、休闲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环东湖、环武湖、环汤逊湖、环青菱湖、环后官湖和府河两岸等6大郊野公园群。

    ■建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划司司长 孙安军

    一个人对城市的心理归属感不是简单建立在有多少平方米住房这个层面上,还要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寄托一种乡愁。城市空间不仅是居住空间,还是精神家园。大江大湖大武汉,武汉要把自身的文化魅力凸显出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划司规划处处长 李枫

    滨水,不是只讲怎么去用水,还要讲怎么去保护好水网、水环境,做好环境保护。

    更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

    本轮总规编制时提出打造“集中建设区”和“非集中建设区”。集中建设区主要在主城区,非集中建设区主要在新城区。在非集中建设区域,将着力打造特色小镇集群+乡野单元+郊野公园的空间体系。构建特色功能小镇集群,依托现状小镇基础,打造具有武汉特点的特色功能小镇集群。

    另外,“六楔”将再升级。六大生态绿楔通过“内引外延”,建立连接主城内外的生态廊道和城市风道、改善主城区热岛效应。“内引”指六楔入城,与城市绿地系统形成有机整体,“外延”指六楔依托山水脉络向外延伸,打造六大郊野公园群。

    ■建议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李晓江   

    今天的武汉人已经不是以前的武汉人了,比如一到周末大家可能不再是逛街,而是想去郊外,想度假。对城市的空间需求有了从量到质的改变,需要环境品质的提升。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石楠

    现在很多城市都面临一个问题,以前可能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但在转型阶段,把提升环境品质作为一个重点工作,由做大城市转化为有品质的好城市。未来的武汉可能不是一个生产性的城市,但是向功能更完善的综合创新城市努力。比如人行道是否适合步行、去公园是否便利等。武汉如何摆脱“成长的烦恼?”,成为“安安静静的美男子”?拭目以待。

    更可持续的安全城市

    推进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系统综合性工程,打造适度超前的市政设施规划建设体系。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修复城市水生态,加强水污染治理,改善大气环境,完善废固处置体系。提高城市供应体系保障能力,提高城市防洪、排涝、防震设施,构建完善的消防急救体系,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建议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李晓江

    城市楼宇越来越密集,防火安全问题凸显出来了,随着城市的拓展,排水防涝问题出现了,安全问题越来越尖锐。所以总规的编制时一定要重视安全,因为一个城市没有安全保障,不管是品质还是发展速度都没有意义了。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总规》)以2030年为规划期限,重点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从“竞争力提升、空间格局优化、枢纽城市打造、文化魅力彰显、宜居城市建设”五个维度,明确城市规划发展五大目标。前天,来自上海、广州、成都等地的专家、领导集体献计,对武汉本轮总规初步成果提出完善修改意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9 0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TX5618520 于 2016-12-19 09:29 编辑

武汉2030年总体规划注重提升城市品质 六大绿楔升级为郊野公园群

17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全国专家研讨会在汉举行。专家们对武汉新一轮总体规划的初步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建议要更加注重城市品质的提升。
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把武汉确定为除北京、上海以外的第一批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城市。武汉2030年总体规划已完成11个重大战略专题,主要涉及武汉的国家战略定位、城市规模、区域协调、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及总体城市设计等方面。
武汉2030年总体规划提出,打造高铁无缝换乘的高度一体化综合枢纽体系,构建以武汉为中心的12个方向的高速铁路网络。在市内交通方面,将以“轨道+慢行”引领绿色出行,其中公交、慢行出行比例均达到40%,私人机动车比例控制在20%以内。
六大绿楔将升级为郊野公园群。城市远郊地区,依托木兰山、梁子湖等山区、湖区特色,在南北两个方向重点打造全国知名的两大郊野公园群。两大郊野公园群规模可达数百平方公里,将是武汉未来旅游新名片。在城市外环以内的近郊区建设“郊野公园+主题休闲游憩”,形成各具特色的主题生态功能区,防止城市建设区连绵成片,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近郊周末休闲游憩新空间。
依据武汉2030年总体规划,未来市民的生活将更便捷,生活品质更高。我市将逐步推广街区制,打造具有武汉特色的宜居街区,实现“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即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可以便捷地到达中小学、菜市场、体育健身场所、绿化公园、养老服务站等生活必需的配套设施场所。
与会专家们认为,武汉2030年总体规划在《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有继承也有发展,为武汉绘制了美丽的蓝图。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9 09: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不是应该发19号的新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9 09: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错了,今天应该是19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9 09: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首个自动驾驶示范区落户蔡甸后官湖

记者昨日从蔡甸区政府了解到,由雷诺集团、东风雷诺汽车公司和武汉蔡甸生态发展集团联合建立的自动驾驶示范区在蔡甸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正式开放。
该自动驾驶示范区位于后官湖畔,道路长度两公里。使用的自动驾驶车辆为一辆电动雷诺汽车,这将是中国第一个开放性的自动驾驶示范区,对普通游客开放。雷诺汽车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示范区的管理规范还在制定,在不远的将来,普通市民可通过预约的方式体验自动驾驶。
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雅克福介绍,有数据表明,目前交通事故90%以上是人为的原因。从这个角度来说,自动驾驶车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尽可大大降低交通事故。但是自动驾驶真的成为武汉街头的常态,还需要和环境的融入,这也是自动驾驶示范区两年的主要使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9 09: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9 09: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TX5618520 于 2016-12-19 10:05 编辑

高颜值东湖绿道月底开通 7000车位满足游客需要


12月28日正式开通的东湖绿道各景观节点命名方案,现已初步确定啦!
昨天,武汉晚报记者在东湖绿道楚风园现场探访时看到,一块标有东湖绿道各景观节点名称的展板已立于路旁。一名知情人透露,目前东湖绿道各景观节点的名字已初步确定,待最后进行微调即正式对外公布。
武汉晚报记者获悉,武汉市作协组织约60人的专家团队,为东湖绿道命名出谋划策,前后历时半年有余,召开的研讨会达7次以上,小范围的讨论超过20次,组织学者、作家前往绿道实地探访10多次。为集思广益,作协还以登门拜访和通信方式向不少学者征求建议。
参与东湖绿道景观命名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谭邦和介绍,在绿道修建之前,东湖湖岸线沿途的地名、景点名并没形成系统,此次东湖绿道的命名首先就考虑名字的系统性,包括字数上的统一,此外还考虑到突出每个景点的自然风光特征,又兼顾美感和韵味。
东湖绿道内的新建、改扩建景点颇多,此次命名主要对其中21处大景观展开。根据展板内容,大景观根据东湖绿道的不同路段而分,包括:湖光序曲、九女墩、长堤杉影、湖心岛、沙滩浴场、湖光阁、鹅咏阳春、观楚台等(以上为湖中道;全景广场、枫多山等(以上为湖山道);磨山挹翠、林间探微等(以上为磨山道);雁聚佛脚、稚趣园、曲港听荷、鹄梦回塘、田园童梦、塘野蛙鸣、湖山在望、荻芦泽畔、落霞归雁等(以上为郊野道)。

7000个停车位供市民游绿道
未来两年还将增加3500多个停车位


昨天下午,由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100台环保电动观光车开进楚风园停车场。公司彭经理介绍,目前已经为绿道工程提供200台电动观光车,将在28日绿道正式启动运营时接待游客。东湖绿道现已建成磨山南、落雁岛和楚风园3个观光车停车场,今后可为300台观光电动车提供停车、充电和维护服务。记者杨涛 摄
昨天,武汉晚报记者在东湖绿道探访时还获悉,伴随绿道的年底通车,绿道周边将提供近7000个停车位,充分满足绿道开通后,市民前来游玩的需要。
根据建设安排,东湖绿道共包含东、南、西三大门户,市民前来游玩时,可先将车停至该处,再下车步行进入绿道。
在西门户的梨园广场周边共分布有6座停车场,包括2000多个停车位。另外,在紧邻梨园医院旁的楚风园,还将新建一座停车场。该停车场有1000个小车位和35个大车位,未来将与东湖绿道一起对外开放。
目前东湖绿道中,景点最密集、游客最多的南门户梅园全景广场,现有停车位明显不足。不过目前梅园东停车场正在建设中,未来可提供967个停车位,将随东湖绿道一同投入使用。
东门户的落雁驿站,今年伴随绿道同步开通的落雁南停车场,将同步提供310个车位。
算上既有停车场,今年年底前,东湖绿道周边将提供近7000个车位。周边各门户还将新增多个停车场,预计增加3500多个车位,新增停车场全部将于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9 10: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创企业、中小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各有平台
9家公司入驻氪空间·武汉科创社区


    本报讯(记者李咏 通讯员邱耘 冯攀)16日,氪空间在华中地区的首个科创社区正式启用,3家入驻企业进行了项目路演。
    氪空间是互联网独角兽36氪旗下以联合办公为载体的创业服务平台,是全国知名创孵机构、国家级众创空间,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拥有28个创业社区,平均入驻率高达84%。“孵化”是氪空间企业服务的核心优势。截至目前,氪空间已成功孵化193个创业项目,融资成功率达97%,孵化项目融资总额27亿元,估值总和达152亿元。
    氪空间·武汉科创社区位于湖北省科技创业大厦,面积3449平方米,已有悠米技术天使投资工场、湖北田间优选科技、湖北同诚通用航空、象人文化传播(武汉)等9家知名公司入驻,入驻率在正式启用前就达到90%。
    据悉,氪空间针对初创企业、中小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提供了3种平台——轻享空间、专享空间、尊享空间。人数规模小的初创企业可进入轻享空间,“联合办公”,拎包入住。对于人数更多的中小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可提供数间办公室或整层楼空间。氪空间可为入驻企业提供人才、技术、资本、社交等全方位服务。
    氪空间落户武汉,是看中了武汉建设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选址省科技创业大厦,是因为“邻居”是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人才、科教优势明显。
    据了解,氪空间·武汉科创社区是武昌“中科武大·智谷”的重点项目。“中科武大·智谷”由武昌区政府联合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武汉大学等共同建设,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高端人才培育集聚,加快推进创谷计划,为创客营造优良的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中科武大·智谷”将率先打造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承载区,成为武昌科教创新的策源地,着力引入国际研发机构、国内外500强企业和一批“城市合伙人”,开展全球产学研合作,创建“卓越创新中心”。
    氪空间·武汉科创社区为创业人员设置的交流区、休憩区、电话接打区(从左至右)   记者李咏 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9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ZTX5618520 发表于 2016-12-19 09:21
武汉雄楚大道BRT拟东延 直通光谷网球中心全长约17.5公里

       武汉首条快速公交示范线——雄楚大道BRT ...

吓死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9 10: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效整合武汉综合交通枢纽资源,实现“空铁无缝换乘”和“铁水多式联运 ”。航空方面,以天河空港为核心,打造中国中部地区的国际门户航空枢纽。规划控制山坡第二机场,与天河机场、顺丰机场,组成“一主(天河)两辅(顺丰、山坡)”航空客运枢纽体系。

——————————————

规划方面玩得6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9 10: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路网方面,规划新建兰福、武杭,京九,沿江及胶桂高铁,构建以武汉为中心的“两纵两横两连二十方向 ” 高速铁路网络

确定是20方向,不是12方向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4 20:31 , Processed in 0.03801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