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2-6 08: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创新兴区 创业富民
洪山打造充满活力的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
放眼未来,洪山正在编制“大学之城”3.0版本规划,力图通过区校深度融合,把洪山打造成“创新之城”、“创业之区”。
环大学创新经济带
助推大学与产业融合发展
尝试借鉴波士顿等世界一流“大学之城”的经验,把大学作为整个城区发展的源泉,推动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加快推进大学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为了让大学生更多地留在武汉,洪山布局环大学创新经济带,将“创谷”计划融入其中,打造别具特色的创新创业亮点区块,吸引更多大学生扎根于此——
环东湖创新经济带——依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全力推进烽火创新谷、武汉·中国宝谷、722所国防科技产业园等重大项目。
环南湖创新经济带——围绕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推进联想星空·智慧谷、理工智谷、武汉创意天地等重大项目。
环黄家湖创新经济带——推进黄家湖大学城建设,进一步优化青菱高科技产业园产业定位,将园区建设成为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承载平台。
“三区联动”
促进大学与城市“水乳交融”
洪山积极向波士顿学习城校融合发展的模式和经验,以校带城,以城促校,打造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目前,通过一系列有益探索,已通过多个项目,在多个点位打破大学与城市发展之间有形、无形的“围墙”,实施了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
位于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校区西南角的洪山文体中心,开创了国内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的新模式。如今,中心内所有场馆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公众开放,满足了周边近50万居民的文化体育活动需求,还解决了大型运动会后场馆闲置的问题。
青菱卫生服务中心,是洪山区整合大学医疗资源后,由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医院改建而成。建成后,中心推进医疗分级诊疗,打通双向转诊通道,为周边居民带来就医实惠,被评为“全国百强社区医院”。
2015年9月,洪山区联合市公交集团开通了武汉首条“校校通”公交567路。一条公交线路连起13所高校、高职院校,方便学子跨校上课、联谊,为近28万师生交流和出行提供便利,成为一道流动的靓丽风景线。
洪山区山水交融,生态资源丰富。此前,狮子山绿道、南湖绿道的建成,让高校师生和周边百姓享受开放共享的绿色空间。未来,与高校共建的狮子山、桂子山、南望山等大学城市公园,以及环野芷湖、汤逊湖、黄家湖、青菱湖绿道的建设,都让洪山在生态化建设中再领风骚。
借平台、教育、活动“刻意人为”留人才
实施“四大计划” 助力青年圆梦
大学生,是创新创造能力最强的一批人;大学生战略,是效益最高的战略;大学生是洪山区乃至武汉市最大的优势,是最大的资源。
2016年6月的统计数据显示,近3年来每年留汉创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超过10万人,至2020年,武汉或将每年吸纳20万名大学生。
留住青年人、大学生,洪山区主动作为,积极行动。通过平台、教育、活动来提供服务,为青年人创造创业兴业的条件,培养青年人对城市的热爱和认同感,增进对城市的了解,让他们在这里读完书后,愿意在这里创新创业、安家落户、安居乐业。
青桐计划
洪山实施青桐计划,筑好巢,引好凤,大力建设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促进大学生到孵化器创业,让凤凰栖息梧桐。截至目前,洪山区已有孵化器22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3家,市级3家,在孵企业1100余家。已有众创空间18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在孵企业400余家,为大学生在创业成长壮大各阶段提供一条龙服务。
“创谷”计划
洪山推进三大创新创业园区建设,目前已初具成效。获批武汉首批“创谷”的联想星空·智慧谷,立足于打造世界水准的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产业园,目前已吸纳50多家企业陆续入驻;烽火创新谷获批首批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武汉创意天地成为全国最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城市合伙人”计划
2016年5月,16位包括产业高端人才、创业投资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杰出人才在内的“洪山城市合伙人”在全市率先亮相。他们怀揣梦想,享受洪山区最高的人才礼遇、最宽松的发展环境、最好的资源,与洪山携手铸就“大学之城”。他们中有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高级工程师,有大学期间就开始创业的年轻人,他们的优势领域涵盖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代表了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
“洪山工匠”计划
“洪山工匠”计划作为“城市合伙人”计划的有益补充,将每年引进培育领军层级的“洪山工匠”10人,建立“洪山工匠”工作室10个,进行技能培训1000人次,以此聚集一批高技能人才。
营造创新环境 贴身服务青年
为优化区域创新发展的环境,洪山区委区政府“撸起袖子”,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利用“互联网+”开展全方位服务,以此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行政审批3.0
洪山实施大部制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市中心城区率先推行行政审批3.0版改革,行政审批局挂牌运行,实现审批职责、审批事项、审批环节“三个全集中”。
制定大学生帮扶机制
截至目前,洪山辖区已有20余所高校设立了大学生创业专区。为此,洪山区制定了大学生创业特区建设支助、大学生创业房租减免、大学生创业先锋评选和大学生创新项目帮扶等6大机制。
与此同时,洪山将实施政府创新行动计划,改革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入方式,设立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天使投资母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科技创新风险补偿基金,为新兴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社会组织孵化
激发创新活力,社会组织也是主体之一。洪山区建成区级综合性、专业性、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开展“一站式”、“陪伴式”服务。得到孵化的组织中,不乏创新创业的新锐组织。
华中科技大学Dian团队创始人刘玉教授,另一个名字叫“创业红娘”。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多方协调,特事特办,让项目顺利孵化发展壮大。
如今,刘玉每次组织“创业相亲会”,都会请来10家以上的投资机构,对接10个以上的创业项目,不仅为创业者和投资人牵线搭桥,还跟打造创业者互相学习、优势互补的空间。10期“相亲会”为20个项目拿到投资合同。
开展丰富活动 让青年爱上这座城
让大学生留下来,除了营造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更要培养他们对武汉的热爱和认同感,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愿意在武汉创业、成家、扎根。
为此,洪山也做了一系列有益尝试。
青年学子进社区
在洪山区街头,随处可见一群可爱年轻人的身影:他们或是穿着红马甲捡拾花丛中的垃圾,或是站在交通要道引导行人过马路,或是在社区帮助青少年进行课外辅导,亦或是在陪伴孤寡老人……
他们是充满活力的高校青年志愿者。经该区牵线搭桥,154个社区与33所高校的200多个院系签订共建协议,双方“联姻”开展志愿服务——社区则持续享受大学生提供的个性化志愿服务,大学生在一次次伸手助人的过程中,真实体验到“奉献”、“互助”的志愿者精神,更对这座城市增加了了解,产生依恋,并且涌现出了被中央领导称赞的“本禹志愿服务队”等明星团队。
高校艺术节魅力十足
借助区域文化得天独厚的天赋与底蕴,洪山为青年大学生“量身定制”了一大批文化活动,延续多年,形成品牌。
林立的高校,蕴藏无限文化活力与创造力。为了搭建高校校园文化平台,从1985年至今,洪山文体局成功举办了13届高校艺术节。
在最近一次“区校融合 魅力洪山”高校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中,洪山区又一次将高雅艺术送进校园。节目形式不仅有音乐、舞蹈、戏剧(小品)、曲艺,还包括摄影、美术等艺术类别,参加的学校数量和规模屡创新高,品牌魅力不断凸显。
如今,洪山高校艺术节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已成为一块响亮的文化“金字招牌”。
城市形象宣传系列活动尽展大学之美
2016年,洪山秉承“宣传大学就是宣传洪山”的理念,与辖区37所高校谋划,以“爱一所大学,恋一座城市”为主题,开展一系列宣传武汉、宣传高校的系列活动,“美景随手拍”、“晒一晒我校美景、晒一晒我校美食、晒一晒我校形象大使”、“高校形象宣传片大赛”等活动,集中展现大学之美、洪山之美。
凭借这项活动,激发辖区高校、在校师生、历届校友和广大群众对大学的眷恋,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洪山这片热土,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富民强区的关键抓手,打造筑梦圆梦的“梦想之城”,让立志创业的人们在这里挥洒青春,成就梦想,也提升生活品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