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力行改革推动争当排头兵 着力为同类型改革发展提供经验
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昨日透露,我市90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其中力推“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展新民营经济、推进“四水共治”、创新招商机制、实施“红色引擎工程”等15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同类型改革发展事业提供经验。
新目标:争当全国改革排头兵
今年伊始,武汉改革确立了全新的标高——争当全国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在更大的坐标系里谋篇布局。
1月22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将“聚力改革创新,奋力拼搏赶超”写进大会报告的主标题,报告中45次写到改革,涵盖全市工作的各个方面。
2月7日,《武汉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7年工作要点》审议通过,确定了90项重点改革任务。
15项有基础、有优势的改革项目担纲先锋,市领导领衔负责,力争在“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容错免责、发展新民营经济、推进“四水共治”、创新招商机制、实施“红色引擎工程”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17个区和功能区各自确定了特色改革项目,充分调动基层的首创精神。
市领导领衔推进重大改革,15项“排头兵”的项目,分别由市领导领衔,亲自抓谋划部署、抓督察落实。梳理已经成熟的试点经验,由市领导牵头抓好推广,把点上的“盆景”变成面上的“风景”。
各区、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市深改组第三十三次会议专题听取东湖高新区、汉阳区、武昌区、黄陂区“一把手”抓改革落实情况的汇报,“一把手”抓改革的落实情况被纳入今年的考核内容。
新机制:创新方法增强改革合力
建立深改组月会议制度。今年以来,先后审议通过了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群团改革、积分入户、医养结合等12个改革方案和报告。一批改革举措密集出台,确定的重点改革加快推进,原来20个专项小组整合归并成6个小组,全市改革的系统集成更加有力。
创新考核机制。突出改革在绩效管理中的权重,发挥绩效考评在推动改革中的指挥棒作用,将改革工作从原来的综合考评体系中单列出来,成为与发展、稳定、党建并驾齐驱的4大专项考评之一,改革工作得不了优秀,不能评为全年绩效考评立功单位。
新进展:多项改革深入推进初见成效
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出台具体方案、形成年度计划。全面创新改革试验34项年度重点工作全面展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防控金融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振兴实体经济等32项重点任务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推进;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顺利挂牌。
一批富有武汉特色的改革迅速启动。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和招才引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强化招商局,成立招才局,聘任“招商大使”“招才大使”,开展“百万大学生留汉创新就业计划”“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
建立“四水共治”统筹协调机制,全面落实湖长制、河长制。
创新城市规划建设理念,打造“一个主轴,一个新城,一个绿心”的百年亮点区块,规划建设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区。
今年以来,一批富有武汉特色的改革迅速启动。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和招才引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强化招商局,成立招才局,聘任“招商大使”“招才大使”,开展“百万大学生留汉创新就业计划”“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建立“四水共治”统筹协调机制。
15项有基础、有优势的改革项目担纲先锋,市领导领衔负责,力争在“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容错免责、发展新民营经济、推进“四水共治”、创新招商机制、实施“红色引擎工程”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长江主轴可向游艇经济发力
市民、游客建议精心改造沿江多个码头
武汉长江主轴概念规划方案自5月4日起向公众广泛征集意见以来,引发市民和网友热议,正在持续“发酵”。昨日,多位市民不约而同地向长江日报记者表示,长江主轴要打造成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应重新设计、大力改造沿江多个码头,使其艺术化、景观化、特色化,还可发力高端游艇经济,做足长江主轴“水文章”。
外地游客希望沿江码头景观化、特色化
昨日中午,记者来到晴川大道汉阳江滩临江处的晴川码头,从晴川码头门廊走进去,就到了汉阳江滩,沿路可欣赏大禹神话园的石雕艺术,漫步30米就到了码头所在地。驻足通往江边码头的台阶,上游的武汉长江大桥和鹦鹉洲长江大桥近在咫尺,眼前的晴川阁及长江对岸的黄鹤楼风光尽收眼底。
来自甘肃兰州的游客王先生和妻子正准备在此乘坐轮渡到对岸的黄鹤楼游玩。王先生表示,长江沿线的风光太美了,晴川码头目前看起来简陋、陈旧了一点,可以通过精心改造,使其艺术化、景观化、特色化,可吸引更多外地游客。他还希望武汉能“更多地打造旅游码头、客运码头和游艇码头,多开辟江上游览线路”。
市民建议将晴川码头改造为游艇码头
武汉市民高智明昨日对长江日报记者表示,国外发达国家的游艇普及率比较高,国内也已经有很大一批人开始关注游艇消费。长江主轴应该瞄准高端产业,游艇码头应作重点研究,改造码头势在必行,尤其是位于汉阳区的晴川码头。
高智明认为,晴川码头是发展武汉游艇业最佳地段。一是地理位置好、有文化底蕴,处于长江主轴核心段范围内;其次是晴川阁、武汉长江大桥、汉阳江滩等特色景点近在咫尺,风景优美,能充分体现长江主轴的景观优势。
在他看来,晴川码头目前是一个轮渡码头,也是两江游船的停靠点,加以改造就可以成为游艇码头,不需要重复建设,不浪费资源。晴川假日酒店与码头所在区域相连,具备食宿、商务、会议、婚礼、庆典等多种功能,这一区域完全符合设立游艇俱乐部的要求。
同时,高智明也提出,武汉具备打造游艇产业链的实力,比如武船重工、青山造船厂在武汉,还有航海学校,既能设计、制造游艇,又可以培训游艇驾驶员。他建议可在政府相关部门的主持下,海事、交通、旅游等部门联合对开发长江主轴游艇业及相关产业的情况做一个可行性评估报告,并制定相关政策。
来自武船重工的市民陈超也有同感,他希望将现有的码头进行改造升级或新建游艇码头,“将游艇这样高大上的元素融入后,长江主轴才可能是世界级的”。
旅行社建议重点打造武汉关码头、粤汉码头
记者看到,晴川码头处,普通轮渡和两江游轮一字排开,停泊在岸边。武汉市轮渡公司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承担两岸交通的普通轮渡,江上游览观光的观光轮渡以及分日游、夜游产品的两江豪华游轮,都会在这个码头停靠,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其中,船票价格40元一张的长江观光航线从中华路码头始发,经汉阳门、晴川码头到武汉关,最后再折返中华路,形成环线。这条线路途经武汉长江大桥、黄鹤楼、晴川阁、武昌江滩、西安舰、龙王庙等武汉的多个知名景点,颇受旅行社和外地游客欢迎。
据悉,轮渡公司也参照欧式游艇外观打造了“首义号”观光船,但海事部门出于安全考虑,要求其限速运行。
对于将码头改造成游艇码头的这一建议,武汉一旅行社负责人表示,游艇速度较快,而长江主航道上的来往船只较多,因此安全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他建议,可选择武汉关码头、粤汉码头等长江边一些大型旅游集散码头来重点打造,游艇停泊空间将更大。
市民热议本报“长江主轴”八连版
建设“做得美”大家“获得美”
本报讯(记者韩玮 实习生吴光文)昨日,长江日报通过《来了,武汉长江主轴》八连版的形式,将武汉长江主轴概念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五轴一体”的景观构想也首次通过“读图”方式生动地展现在公众面前。
市民王先生昨日向记者表示,“五轴一体”的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在一张图上清晰呈现,还分别进行了解析,看后的确令人振奋。他认为长江主轴从前期研究、初步方案到中期深化,展现了工匠精神,彰显了特色亮点。
市民李女士去过很多城市,她看了长江日报的八连版后认为,武汉长江主轴将成为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城市中轴。看到关于长江主轴全方位的报道和展示,她希望武汉长江主轴的规划要“想得美”,长江主轴的建设要“做得美”,武汉人在长江主轴的发展中要“获得美”!
网友“雄关漫道”说,长江主轴应做足水文章,让水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和城市名片,极力挖掘传统及现代文化底蕴,打造春、江、花、月、夜的迷人文化景观,让浓郁的现代气息和浓浓的乡愁交相辉映,成为世界城建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身为“老武汉”的游老先生特别提到八连版中的“晒一晒城市阳台,走一走长江绿道”的相关图文,称其所展现的长江绿道、城市阳台,让人感受到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大武汉形象,未来令人期待。他希望长江主轴在建设中要广泛听取多方建议,既要上档次,更要有武汉的文化气息,用武汉话说,就是一定要“是那个事”!
网友>>>
@胡全喜:长江主轴的美好描绘可谓:奇幻、美妙、壮观、养眼!
@嘸墨: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十年,长江主轴实景鸟瞰图逐渐生成中。
@韩风:从设计到规划十年见规模,可以肯定是世界级的又是独特的长江主轴!
@冯贤桥:看懂武汉长江主轴图就能知道,未来五至十年幸福的武汉打造世界级城市主轴地标,围绕“五轴一体”“两江四岸”,将给市民生活环境带来更大的实惠!
@JaySG:如果武汉能在水上运动、网球、足球等项目上在国内领先,又可以进一步打响武汉在全国以及世界的知名度。规划城市的时候,请务必留有足够的运动空间,这样会大大造福武汉人民。
武汉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试点时间过半 任务完成过半
武汉入选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已过去一年多时间,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目前我市试点工作确定的40项重点任务已全面启动39项,完成20余项。作为中部唯一入选城市,武汉市推动技术创新型、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取得初步成果。
三项重要指标同步提高
服务贸易发展质效同升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市服务贸易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提升、结构的持续优化,主要体现在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服务出口额和占外贸总额(服务贸易+货物贸易)的比重“三提升”。
去年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用两年时间,在包括武汉在内的10个省市和5个国家级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到去年年底,我市服务进出口总额107.09亿美元,同比增长52.04%,其中,服务出口30.5亿美元,同比增长87%;服务进口76.6亿美元,同比增长41%。服务贸易占外贸总额(服务贸易+货物贸易)的比重达31.05%,相比去年提高近一成,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5个百分点。
另外,部分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迅速,技术服务、保险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文化服务等新兴领域服务,出口增幅均超过25%。
今年1月-4月,我市企业实现技术出口金额2813.33万美元,同比增长130%;实现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1.84亿美元,其中,离岸合同执行额1.22亿美元,同比增幅均超过100%。
重点领域发展亮点纷呈
武汉服务国际化步伐加快
我市充分发挥在制造业领域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带动技术、服务出口,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双边贸易额实现连年攀升。随着试点工作深入推进,武汉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例如,武汉烽火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把握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立10个海外技术服务中心,加快拓展海外电信商运营维护服务市场,去年实现海外服务收入增长400%以上。
在建筑服务领域,中国一冶、中铁大桥局、中交二航局、华中电力等企业设计和建设的项目遍及“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文化贸易领域,江通动画、两点十分、玛雅动漫等动漫创意企业,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菲律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原创动漫版权交易,汉产动漫创意企业“海外淘金”呈现新趋势。我市知名的电子乐器制造商艾立卡已在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设有424个营销点,欧美市场占其出口总额的80%。
传神语联网是一家总部位于光谷的多语信息处理及服务提供商,依托以“云翻译技术”为核心支撑的语言信息服务平台,业务涉及国际工程、装备制造、影视传媒、情报资讯、跨境电商、文化旅游等50多个领域。据介绍,该公司聚合全球译员近80万人,服务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2000多家国际化企业,语言服务能力居亚洲第3位、全球第19位。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