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2871|回复: 79

[江城资讯] 2017年12月18日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8 08: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汉提前完成招商引资 签约额2.5万亿目标

    本报讯(记者张隽玮)17日晚,记者从市招商局获悉,截至最新一个工作日,武汉招商引资签约投资达到25065亿元,提前半月完成年度2.5万亿元目标。
    2月28日,全市招商引资大会召开,以创新举措全面启动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加快推进武汉赶超发展。目前武汉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最新数据显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72个,相当于在1—11月的基础上半月新增亿元以上项目68个,超过之前的月平均数。
    今年,武汉以“创新”影响中国,把招才与招商结合起来,将现有资源转化成了发展优势。分析引资方式发现,“校友招商”模式、“系列专场”招商方式、“商帮聚汉”效应形成了招商引资“武汉现象”。5天前,刚刚举办的武汉文化产业招商投资洽谈会上,20个文化产业项目成功签约;8天前,旅游招商专场集中签下1183亿元项目。接下来,在本月内,在9场的基础上,预计还将有一场“百万校友资智回汉”专场举行。
    随着签约项目投资、引进大项目、落户企业总数三项指标不断刷新,武汉目前已成为现象级投资风口城市。
    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的法国达索系统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罗熙文表示,自己在中国任职的6年中,有5年时间频繁考察武汉,“每次来,我都能感受到武汉的发展证明了自己不愧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他说完这番话的一小时内,就和武汉中法生态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汉设立华中区域总部,未来还有若干项目落地。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清华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陈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武汉由科教优势衍生出的校友模式,是武汉的实力之源,为城市未来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8 08: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招才招商生态建设整顿吏治创新举措效果获点赞
武汉创新一年十余次 登上国内外权威榜单





    武汉倾力改革、加强创新,为大武汉复兴注入强劲动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记者任勇 摄
    “这是一个在历史的积淀中寻求复兴的城市,此路虽艰,其志可鉴。城市的管理者们从制度创新中寻找动力,激发活力;他们定位清晰,把合作者的需求置于重要位置,把招才与招商结合起来,努力把现有资源转化为优势,实现经济与生态共同发展。他们整顿吏治,更新观念,建立奖惩分明的机制,让复兴之路真正具有可持续性。”
    ——中国新闻周刊给武汉“年度城市创新”奖的颁奖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8 0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委专家解读2017“年度城市创新”奖为何花落武汉
“武汉的改革逻辑”脉络清晰水到渠成


回顾2017年,谁在影响中国?2017年12月15日,钓鱼台国宾馆,“影响中国”2017年度人物榜单隆重揭晓,武汉市成为“2017年度城市创新”奖唯一得主。
    这是一个改革创新风起云涌的时代,“年度城市创新”奖为何花落武汉?长江日报记者深入采访了榜单主办方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两院院士和学者专家、文化界名流。他们眼中的武汉:近年来在招商、招才、生态等方面的创新力度及其效果、改革密集度与可复制性,在全国可圈可点,“武汉的改革创新逻辑”脉络清晰,使城市的营商环境改善水到渠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可持续发展势头。
    《中国新闻周刊》社长夏春平:
    武汉这一年来在改革创新上的努力具有示范性的推动力
    每到年底,我都会问自己:这一年谁在影响着我们?哪些面孔给人以温暖、希望和信心?哪些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从2009年开始,《中国新闻周刊》都用一份推崇理性价值的榜单,来致敬这些有影响力的人。
    “年度城市创新奖”最初通过中国新闻社各地分社推荐,组委会重点对比了全国众多城市,基于武汉市,综合专家评审意见后,武汉最终斩获唯一的“年度城市创新”奖。武汉这一年来在改革创新上的努力,也是这个大时代前行具有示范性的推动力。
    《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陈晓萍:
    《中国新闻周刊》一年三度以封面报道聚焦武汉
    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新闻周刊》的封面报道聚集“塔尖上的城市”,剖析了武汉圆梦“国家中心城市”的来龙去脉。今年10月,《中国新闻周刊》又刊发了《武汉复兴如何破题》专题文章(中文版、意大利文版),其标题在封面导读,该报道经过杂志和新媒体的传播,在境内外使领馆、华人华侨中也产生了比较好的反响,在国内外读者心中留下了较深的武汉创新印象。今年《中国新闻周刊》的年终报道,将聚焦此次颁奖盛典,再度介绍武汉的创新思路。
    《中国新闻周刊》编委韩永:
    今年大家对武汉特别关注的两点就是招才和招商
    一个城市能够脱颖而出、实现良性发展,主要靠两点,一是能留住有竞争力的人才,二得有国内国际比较领先的好项目。这两年武汉给人的感觉是硬件起来了、软件也起来了,比如说开创审批服务“三办”(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让干部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成立了在全国大城市中率先成立招才局、科技成果转化局、网上群众工作部等机构,实行“虚拟机构、实体运作”,不断增强政策供给的有效性,形成了一批具有开创性的城市创新“武汉样本”。这些都体现了一种改革的思维,使营商环境有了突出的改善。
    今年大家对武汉特别关注的两点就是招才和招商,武汉成立了招才局,把招商与校友联系起来。招才和招商这两块能做好,主要的原因是营商环境的变化,而这变化的背后是因为改革的思维。营商环境变化其实主要是真正按规矩来做事,把影响人才留下的因素改掉、把影响招商的因素改掉,用改革把整个营商环境给变好了,招才和招商自然就水到渠成。武汉这一年,把其中的逻辑关系处理得特别好。也就是说:2017年,武汉市以改革的思维,做了很多尝试,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把环境给做好,吸引人才留下来。武汉这一年的发展逻辑,脉络很清晰。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康辉:
    武汉创新最核心的是人才制度的创新
    经常谈创新,创新确实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城市创新又应该怎么来做呢?一座城市的创新可能需要变革者大刀阔斧,同时也需要实干者不断地上下求索,而在2017年每一座城市的创新中,武汉荣获“年度城市创新”奖,我觉得是实至名归。
    刚看到武汉市拿这个奖时,我有一点小意外,这几年提到武汉的时候,会想到原来它是大武汉,历史悠久,但是真的不会马上反应到它是一个新武汉。可能我们在没注意这个过程当中,武汉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其可持续性的创新发展可圈可点。在大家帮武汉分析总结的众多持续性创新发展关键因素中,我觉得最最核心的就是人的因素。武汉这几年在人才引进方面有很多新的政策,在吸引高精尖人才方面有很多创新,而且武汉积极服务好所引进的人才。
    这也是武汉市年度城市创新的创新之处,吸引更多人才,创新就会不断向前发展。
    著名当代艺术家徐冰:
    武汉是一座拥抱当代艺术的活力之城
    12月初,我回国以来第一个大型回顾展恰好在武汉美术馆举行,我的代表作《天书》《地书》等也是首次到武汉展出。之所以选择在武汉办我在国内第一次较为完整的个人作品展,是因为武汉和当代艺术有一种特别的机缘。
    武汉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城市,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非常注意营造文化氛围。武汉是世界上大学生最多的城市,就冲这一点,这个城市比其他城市多了一种特殊的魅力、多了一份活力。我多年来坚持开展艺术教育工作,在武汉,我欣喜地看到,很多大学生喜欢我的作品与展览,进一步了解当代艺术是怎么回事,对于他们自己重新认识自己的专业与领域,会有思维上的新的出口。
    著名网球运动员张帅:
    武汉是努力向上的网球名城
    《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2017年度体育人物颁给了中国著名女子网球运动员张帅。张帅对长江日报记者说:武汉出了娜姐,出了很多网球高手,网球算得上武汉的一张城市名片。
    李娜的辉煌是张帅的榜样和坚持的方向,张帅说:“对于我的网球生涯来说,其实大部分的时候是一直在输球,我在八年间,大满贯连续14次第一轮,我一次都没有战胜过对手。但是我一直在努力向超一流的伟大选手去努力着、去拼搏着每一天。我过去的23年间,拼尽了每一天的努力,每一天都在为网球、为梦想打拼。我很清晰地记得我小时候一位教练对我所说的话,就是‘努力并不意味着成功,但放弃就一定失败’。”她也以此言与武汉这座新兴的网球之城,众多热爱网球、热爱体育、努力追逐梦想的朋友们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8 08: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创新举措和效果获得多方肯定
武汉创新频登国内外城市榜单


    记者贺亮
    近日,《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 “影响中国”2017年度人物榜单揭晓,武汉成为“年度城市创新”唯一入选者。
    据了解,武汉入选,对比了全国众多城市,基于武汉市2017年以来在招商、招才、生态等方面的创新力度及其效果、改革密集度与可复制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可持续发展势头,是活动评选委员会综合考量后的决定。
    长江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武汉创新能力获得多方肯定,这一年来,登上国内外十几个榜单,表现十分强势。
    城市创新力
    获多家权威机构肯定
    11月,《国家治理周刊》2017年第39期发表了《对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综合创新能力的测评》。在城市综合创新能力、创新基础力、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力等各项测评中,城市综合创新能力,武汉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全国排名第4,持续创新能力全国第一。
    9月15日,武汉市发改委宣布:截至7月底,武汉市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总数225家,总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全市的新型技术研究院及各级研发中心数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4。还是在这个月,国家信息中心下属的大数据公司和《每日经济新闻》联合发布《全国17城市双创指数排名》,从榜单来看,北京、上海、深圳双创指数排名前三,处于第一梯队,武汉双创指数居全国第8位。更早的“2017中国大陆宜创业城市”排行榜中,武汉排名全国第6位。
    11月1日,武汉成功入选2017年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由此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四个“设计之都”。
    城市经济提质升级试点
    获国务院表彰
    今年5月,国务院表彰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市、直辖市辖区,武汉位居受表彰的15个城市之列。
    11月,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2017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指出,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排名出炉,武汉排名第10位,武汉在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表现突出。
    7月,武汉跻身全国信用城市排行榜十强。发改委智库国家信息中心发布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间,全国36个省会、直辖市、副省级城市信用综合指数排名。根据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司法机关在4个方面的信用信息,分析城市信用状况,武汉得分为83.8分,位居第10名。
    市民更幸福更有获得感
    武汉市民出行更加方便。12月,在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年会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联合发布《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报告(2017)》,研究人员依据技术创新指数、管理创新指数、商业模式创新指数、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指标,对我国200个主要城市的轨道交通城市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列出排行榜,武汉排名全国第5位。同月,武汉在全国道路停车行业联盟主办的“5G时代城市道路停车管理智能化发展论坛”上,获颁全国十大智慧停车示范城市之一。
    武汉城市环境更宜居。10月27日,住建部官网公布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名单,武汉市戴家湖公园园林绿化与生态修复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为今年湖北省唯一入选项目。12月6日,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第五届城市颁奖仪式在美国芝加哥举行,武汉获得2017年C40城市奖“城市的未来”奖项,为本次唯一获奖的中国城市,这也是武汉在三年内第二次获得C40“城市的未来”奖项。
    武汉更有安全感。9月19日,武汉继2013年后再度被授予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同时荣获2013—2016年度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称号。
    11月14日,武汉出现在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中,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城市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5月25日,第一财经旗下数据新闻项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在上海发布了《2017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新一年的15个“新一线”城市揭晓,武汉位列三甲。
    11月,“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在上海揭晓,在“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上,武汉连续三年进入前10位。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指标体系包含经济和非经济(软经济)两大系列指标。其中经济指标由GDP和居民储蓄两部分构成,占比61.8%,非经济(软经济)指标由科教、文化、卫生、生态环境四部分构成,占比38.2%,可以全面、科学地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财政收入最高的十大城市排行中武汉在第7位,消费力最强的十大城市中,武汉排名第6位,固定资产投资最高的十大城市中,武汉排名第3位。
    武汉一年十余次上榜
    发布单位                     获奖    发布单位                     获奖   
    4月 国务院 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
    升级成效明显的市、直辖市辖区
    7月 发改委智库              跻身全国信用城市排行榜十强
    8月 欧美同学会              海归创业第五城
    9月 《每日经济新闻》 “双创”指数居全国第8位
    9月 武汉市发改委            “双创”孵化基地总面积全国第1
    9月 中央综治办              武汉再夺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
    10月 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      2017中国大陆宜创业城市排名第6位
    10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11月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 位列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排名第10位
    11月 《国家治理周刊》               持续创新能力全国第1
    11月 华顿经济研究院               武汉连续三年进入“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十强
    11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入选2017年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
    11月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12月 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 获得2017年C40城市奖“城市的未来”奖项
    12月 全国道路停车行业联盟          全国智慧停车示范城市
    12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轨道交通城市竞争力排名全国第5
    12月 《中国新闻周刊》               荣膺“年度城市创新”称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8 08: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省集装箱吞吐量再创新高



湖北日报讯(记者雷闯、通讯员陈珺)12月16日从省港航局获悉,1-11月,全省完成港口吞吐量约3.4亿吨,同比增长6.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0万标箱,同比增长19.8%,超过去年全年总量,创历史新高。
    省港航局相关人士介绍,截至11月底,全省共完成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80.2亿元,其中港航建设投资62.7亿元、港口后方物流园产业园投资17.5亿元,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投资目标。受益于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货运增长较快,共完成港口吞吐量约3.4亿吨,其中长江干流完成吞吐量3.23亿吨,占比达96%;集装箱方面,前11个月的运输量达150万标箱,超过去年全年。
    港口方面,武汉港表现抢眼。1-11月,武汉港完成货物吞吐量9239万吨,预计全年过亿吨。完成集装箱运输123万标箱,同比增长21%,占全省集装箱比重达到81.7%,再一次突破百万标箱。
    业内人士分析,集装箱大幅增长,一是本地货源增多,集装箱航班增多,空箱利用率大幅提升;二是港口与中欧(武汉)班列对接,综合交通发挥优势,吸引了大量中西部货物在汉中转;三是湖南华光武汉—洋山线自今年6月开航后,每周2个班次,每月箱量同比增长162%。
    省港航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现有港口运行情况,预计全年集装箱运量将会突破160万标箱。届时,武汉港将成为湖北省乃至中上游的百万标箱、亿吨大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8 09: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每天不一样,希望武汉越来越好,发展越来越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8 09: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的新闻好早,加油大武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8 09: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17-12-18 09:57 编辑

万勇主持召开市城建重大项目工作例会
强调:把东湖生态绿心打造成为生态之心人文之心融合之心



日期:2017年12月18日  信息来源:长江日报  字体:【大】【中】【小】



  16日,市长万勇主持召开市城建重大项目第77次工作例会,研究东湖城市生态绿心概念规划及东湖绿道三期综合提升规划等工作。他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按照市委打造“城市生态之心、人文之心、融合之心”的要求,切实做好东湖绿心概念规划和综合提升工作,加快建设世界名湖、城市绿心、生态典范、最好景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万勇要求,完善绿心概念规划,高标准严要求,做实做细东湖绿心定位、建设时序、规划范围、红色文化、大湖连通等内容;明确绿道三期建设重点按照环境整治提升、完善服务配套、加强运营管理、提升文化内涵等方面,统筹做好生态艺术照明、水上绿道、水上码头、渔光酒店、环境整治及景中村改造、湖边塘改造、小驿站建设、游船改造、厕所革命、智慧绿道等工作;建好重要配套工程,抓紧推进水生态治理、杨春湖商务中心、交通衔接、环湖天际线管控等工作

  会议研究城市骨架路网微改造工作。万勇指出,要发挥微改造“建设快、动作小、投资省、作用大”和“四两拨千斤”的优势,加快实施中南路傅家坡节点、沙湖大道跨武汉大道立交、欢乐大道地面段配套改造、机场二通道上下桥匝道、姑嫂树立交上桥匝道、龙阳大道陶家岭段路面改造、武汉站青化立交改造等微改造项目,切实提高城市路网运行效率,满足市民更快更方便出行需求。

  会议还研究了汉口火车站北广场规划建设工作。

  副市长汪祥旺,东湖风景区工委书记黎东辉,市政府秘书长刘志辉参加会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8 09: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的武汉市基础建设满城挖,武汉每天不一样是城市硬件的升级和改造,当然这个远远没有完成。
one new来了一年,对武汉的软件提出了不一样的观念,比如招商,留才,办事态度等,这些进一步
升华了武汉每天不一样的含义,这些才是今后武汉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希望,也是与一线城市缩小差距,弯道超车的资本。
2017年武汉确实在全国媒体的曝光率大幅增加,无疑对武汉作出了很好的宣传,期待武汉早日凤凰涅槃。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8 10: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半个月就是新的一年的,一切从头开始算,再接再厉,不要躺在成绩簿上睡大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8 10:01: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的新闻看了真是让人振奋,武汉加油,明年要继续保持今年的招商力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8 10: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ttyy1122 发表于 2017-12-18 09:55
万勇主持召开市城建重大项目工作例会
强调:把东湖生态绿心打造成为生态之心人文之心融合之心

机场二通道上下匝道是指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8 10: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ttyy1122 发表于 2017-12-18 09:55
万勇主持召开市城建重大项目工作例会
强调:把东湖生态绿心打造成为生态之心人文之心融合之心

这中南路傅家坡节点到底怎么改造才好 石牌岭宝通寺丁字桥中南傅家坡 这武珞路沿线完全是堵得没脾气 车流量是非常大的  武珞路高架破坏城市景观基本不可能 关键节点立交之前有方案 然后就没下文了 卓刀泉立交是非常好的(除了卓刀泉北路到卓刀泉南路那一段实在没办法)
这几个路口可能真的是无解 立交暂时是没指望了 只能等11号线通车缓解一下 2号线现在十分拥挤 很多人放弃地铁又坐回公交和开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8 10: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8 10: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出台沿江综合立体绿色交通走廊规划


发布时间:2017-12-18 09:40:00来源:湖北日报进入电子报



       湖北日报讯(记者雷闯、通讯员高斌)近日,《湖北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绿色交通走廊建设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台,以全面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要求,打造沿江综合立体绿色交通走廊。

      《规划》提出,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长江黄金水道,着力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走廊,重点推进绿色交通发展。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贯穿到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全过程,重点突出交通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加快建设以绿色循环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

      《规划》强调,以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为前提,加快构建沿江综合立体绿色交通走廊,支撑湖北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全流域、中部各省份协同发展,着力打造全国综合交通运输枢纽、长江经济带战略交通支点、全省绿色交通发展示范区。

      《规划》提出,到2020年,湖北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基本实现快速化、网络化和均等化,总体上达到中部领先、全国先进水平,基本建成“两中心两枢纽一基地”(即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全国铁路路网中心、全国高速公路网重要枢纽、全国重要航空门户枢纽、全国重要物流基地),形成立足湖北、辐射中部、沟通各大重要经济区、联通国际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新格局,支撑湖北成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枢纽和门户,至2030年,全面建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优势互补、城乡共享、绿色智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7 17:57 , Processed in 0.043768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