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岸大道:
临江大道现有四条车道全部作为北行车道,多余空间留给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江堤内再修4车道,作为南行车道,车道水平面低于江堤而高于警戒水位;
江堤作为道路中央绿化带(立体的绿化带)和绿道。
堤内行车(包括公交车)可以欣赏到江景及两岸天际线;江堤本身作为绿道可供行人、游客观光;堤内江滩和城市阳台也可供游客观光、休闲。
不足在于堤内的车辆无法欣赏江景,但避免了在堤内狭小的4车道上盖高架。
汛期如果江水威胁堤内车道,则全线封闭,堤外的4车道则临时分成南北各两车道通行。
我的印象,三峡大坝修起来之后,武汉江水已威胁不到设想中的堤内车道。因此堤内车道一般年份可常年通行。
堤内车道的南行车辆如何联通堤外路面车道?
其实现在江堤上每隔一定距离就有闸口,使堤内江滩与临江大道相通。
设想中的堤内车道或高架可在临江大道的主要路口(新生路、秦园路等)设立下桥匝道,匝道与闸口相通,这样堤外车道的车辆就可进到堤内来了;
如果主要路口没有闸口,可以新开一个闸口,再将多余的闸口关闭几个。
左岸大道亦可效仿。
沿江大道北行至江汉关时可沿直线拉通至堤内作为北行车道,堤外沿江大道作为南行车道,江堤作为中央绿化带和绿道。
不要喷我是键盘侠哦,两个月前我把武昌江堤(江滩)从新生路至二桥段走了一遍,不是单车,是步行哦,不是走直线,而是堤上和堤下江滩公园轮着走。
走在堤上有种行走西安城墙的味道,而且还多了一种味道,那就是还能看到江景。
比较麻烦的是月亮湾险段,那里堤内段太窄,要拓宽只能学重庆,在江面打桩修高架,江地下能否打桩还得问专家。
月亮湾堤段是1996年洪水后,武汉市联合铁路局重修的,为战胜1998年更大洪水立下大功。
应该是铁路局出的大头,以保护武九铁路及沿线站房和仓库等设施为立项主要依据,新堤段的碑铭上落款单位是XX铁路局武汉分局。
不要喷我不向政府部门留言 而是在这里指点江山,我确实不知道怎么去留言。另外,借此地与大家讨论分享也未尝不可。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