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9889|回复: 126

[江城资讯] 2017年12月28日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28 08: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成效显著 武汉用满满的诚意留住大学生
今年留汉大学生将突破30万


编者按

当代城市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今年初,武汉启动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确保5年留住100万大学生。紧接着,一系列针对留汉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截至12月15日,今年留汉就业创业的大学毕业生达到28.29万人,是去年的近2倍。武汉已经树立起“大学生最友好城市”的鲜明形象。

近日,针对大学生就业、安居、落户三个方面措施落实情况,楚天都市报记者分别采访了三位留汉大学生,从中探析武汉矢志打造“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的决心与诚意。

  同学的一个电话 让她离京回汉

  北漂武汉妹重返家乡做物业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陈倩 通讯员史雅琴

如果没有同学的一个电话,武汉伢孙落雁也许还在北京“漂”着。而现在,她是武汉市百步亭集团“红色管家”物业服务队的一员。她说,是“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计划”,让她有了回来的动力。

北漂生活

孙落雁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伢。今年从吉林建筑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毕业后,她和同学双双进入北京一家数字传媒公司。

之后,孙落雁和同学四处奔走,好不容易找到一间很小的租住房,月租金却要4000元。而且,房子离公司有2个小时车程,这意味着,“披星戴月”今后会成为她们固定的生活模式。

生活成本也让孙落雁纠结。她的月薪不到5000元,房租就要2000元,剩下的只够维持吃饭、交通等基本开销。“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孙落雁对记者说。

回汉追梦

就在孙落雁彷徨的时候,她的一位高中同学给她打来电话:百步亭集团物业公司正在招聘,想不想回来试试?

于是孙落雁回汉应聘,顺利通过面试,成为百步亭集团“红色管家”物业服务队的一员。

在百步亭,孙落雁轻松找到了合适的住处:两室一厅的房子,家具、家电齐全,月租金只要1800元。而且租住房离公司很近,步行几分钟就到,周边超市、餐馆、菜场一应俱全,非常方便。

目前,孙落雁月工资约4000元,虽然比上一份工作低一些,但开销也低得多。更重要的是,她甩掉了那种“永远在路上”的沉重感。

新手上路

孙落雁现在对接的是老旧小区,居民以残疾人、孤寡老人为主。平时,她除了负责物业管理之职,还要承担很多志愿者的工作。

上岗之初,孙落雁就来到社区“残疾人阳光家园”,和残疾居民一起做串珠。这些残疾人虽然身体有缺陷,但生活态度乐观向上,让她深受感染。活动结束后,不少残疾人对她说“谢谢”,让她十分感动。“我所从事的工作,既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自己也能得到幸福。”孙落雁说,她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当然,社区服务也免不了磕磕碰碰。百步亭社区推行停车规范化,但有不少习惯乱停车的居民不配合。经过几个月的磨练,如今,孙落雁已经学会如何应对那些难缠的对象,“硬碰硬肯定不行,要慢慢做他们的工作,让他们明白规范停车的好处,自觉接受物业管理。”

对于未来,孙落雁已经有了规划。她说,百步亭物业公司将会由单纯的住宅管理,向写字楼、青年社区、老年公寓、学校等多种物业形态转变。自己现在积累的经验,以后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跟其他许许多多同样选择武汉的大学生一样,孙落雁觉得,她离梦想很近,近到触手可及。

出台最低年薪标准

今年10月,武汉在全国率先出台大学毕业生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专科生4万元,本科生5万元,硕士研究生6万元,博士研究生8万元。

11月2日,武汉发布首批31662个“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校园招聘岗位,所有岗位的薪资全部达到最低年薪标准,其中年薪10万元以上岗位近万个。此后,该市在武汉及上海、成都、南京等地开展20场校园招聘活动,累计供岗11万余个,达成意向3万余人。招聘中,最低年薪标准写进了合同。

截至目前,武汉近500家企业带头落实大学生最低年薪标准。

每天早上7点半,阚栋栋都会准时起床,洗漱后8点左右从居住的大学生人才公寓出发,步行20分钟到烽火通信公司上班。他的公寓位于光谷金融港,是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大学毕业生打造的人才公寓,阚栋栋有幸成为了第一批入住的大学毕业生。

  家乡在河南,在重庆读大学的阚栋栋,毕业时也曾收到过来自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大企业的工作邀请,他最终选择来武汉工作,是因为他看到了武汉对大学生的满满诚意。

  拒绝高薪投身汉企

  今年 25岁的阚栋栋,家乡在河南信阳,本科就读于河南理工大学,之后他考取了重庆邮电大学的研究生,攻读通信工程专业。

  去年 9月开始,进入研三的阚栋栋开始找工作。“我们专业的毕业生比较好就业。”阚栋栋说,他也投了一些简历,清华紫光、联发科、360等大企业都向他抛出“橄榄枝”,给他开出了月薪过万的薪酬。不过,这些公司大多在北京、深圳等城市,生活尤其是租房成本很高,这让他有些犹豫。

  不久,烽火通信公司来到学校招聘,阚栋栋当即就投了简历。一周后,阚栋栋顺利通过面试,他几乎没有犹豫,就和公司签了约。虽然公司给他提供的薪资比之前几家公司低了两三千元,但阚栋栋更看重的是武汉出台的对留汉大学生的相关配套政策,以及武汉这座城市的发展前景。

  1个月拿到配租钥匙

  “大学毕业生租赁房的租金比市场价低,挺适合我们这种刚毕业的大学生。”7月26日一大早,阚栋栋向公司请了假,7点不到就来到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拿到了当天办理大学毕业生租赁房业务的第一个号。开始叫号后,阚栋栋提交了学历证明、身份证、劳动合同等资料,几分钟就办理好了申请,窗口工作人员热情的态度也给阚栋栋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二天,阚栋栋就收到了审核通过的消息。半个月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布了配租公告,阚栋栋配租成功,可以入住位于光谷金融港的大学生人才公寓。9月初,阚栋栋拿到了公寓的钥匙。“从递交申请,到通过审核、配租、拿到钥匙,只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真是神速!”阚栋栋说。

  未来选择安家武汉

  昨日,记者来到阚栋栋所住的金融港人才公寓。阚栋栋的房间位于人才公寓的5楼,是一个20平方米的单间,配有独立卫生间和床、书桌、衣柜、空调等家具家电。公寓内部的墙壁粉刷成暖黄色,墙上画着花草、蝴蝶等绘画,看着非常温馨。“公寓月租金700元,水电费另算,这个地段同类型的房子,租金大约在1000元左右。”阚栋栋说,公寓入口处有保安,陌生人员不能随意进出,住着也挺安心的。

  来武汉工作半年,阚栋栋周末时常会去武汉的大街小巷转转。他说,尽管武汉相比沿海发达城市还有一定差距,但他喜欢武汉的美食,排骨藕汤、热干面、豆皮、小龙虾……如今,阚栋栋已将户口从老家迁到了武汉,他打算努力工作一两年,有一定积蓄后就在武汉买房,“以后,武汉就是我的家了。”

  武汉今年已推出8430套“人才房”

  今年6月,武汉市出台“留汉九条”,提出每年建设和筹集5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学毕业生租赁房。就在“留汉九条”发布后10天,7月3日武汉市招才局会同市有关部门,举行百万大学生留汉政策“三个一批”发布会,公布了首批3805套大学毕业生租赁房。

  此后,武汉又推出了第二批大学毕业生租赁房房源。截至12月6日,武汉全年大学毕业生租赁房已推出两批共8430套,总建筑面积41.38万平方米。

  就在首批大学生租赁房交付使用后,8月26日武汉再次提出,要让大学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房,提出武汉未来五年将建设和筹集250万平方米以上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包含大学毕业生安居房85万平方米。

  12月19日,武汉首个长江青年城正式开工,这也标志着武汉大学毕业生安居房的建设拉开序幕。未来几年,武汉还将在宜居宜业的区域规划建设多个“青年城”。据最新消息,大学毕业生安居房已规划近9000亩,总建筑面积近800万平方米。

一身白大褂、戴着眼镜,从外表上看,马静红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安静,与一般观念中的医生不同,他所从事的是法医专业。今年10月,他拿到了武汉的户口本,“没想到以前觉得比登天还难的事,现在变得如此容易。”马静红感叹。他并不知道,自己是新洲自主创业硕士落户第一人。马静红的落户之路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仙桃伢考取上海公务员

  马静红今年28岁,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硕士,说起自己的研究生学历,他十分自豪。要知道,在大多数人心中,医学专业很难考,名校的医学专业研究生更难考。“我老家在仙桃,一步步进入到武汉这座大城市,一路走来并不容易。”马静红说。

  马静红本科毕业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校在武汉新洲,并不是重点本科院校,想依靠这个学历找到好工作真的非常难。”马静红决定进一步深造,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通过三年的寒窗苦读,2016年研究生毕业。

  早在毕业的前半年,他就已经成了“香饽饽”,不少就业单位向他伸出橄榄枝。“我学的是毒化研究,公安部门对于法医有着不小的需求。”马静红非常清楚自己的专业优势。2015年,他参加上海市公务员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录取,“要知道,能成为上海的一名公务员,对于不少毕业生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事,当我接到面试后的录取通知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马静红说。

  百般纠结后选择回汉创业

  就在他即将奔赴上海之时,一个电话又让他摇摆不定。马静红的一位师兄看上他的才华,邀请他一起创业。是去上海还是留在武汉,成为困扰他的一个难题。“我前前后后考虑了近一个月才做出决定,毕竟就凭‘上海’两个字都十分诱人,他们在法医研究方面的基础硬件更好,而且公务员还能取得户口,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马静红回忆起当时的抉择,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十分大胆。

  最后,马静红做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放弃公务员身份,回到武汉开始白手起家创业。“其实我2016年就想留在武汉,但按照当时的落户政策,个人条件并不符合,因此还打算走一步看一步。”虽然选择留在武汉创业,马静红多少有些不甘心,“一个人在武汉创业,没有户口就如飘萍,对于自己到底能在武汉坚持多久,心中并没有谱。”

  “如今想起来,这一步还真走对了,今年武汉大学生落户的新政出台,大学毕业生可以零门槛落户。”马静红说到这里,兴奋地笑了起来。他给自己的这道人生选择题打了满分。

  成功落户了心里更踏实

  说起自己的落户之旅,马静红记忆深刻。“我清楚地记得,今年9月份,一名同事告诉我,现在大学生落户很方便。”于是,马静红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按照网站的操作流程提供了相关资料,“户口、身份证如何上传,转户申请如何填写,每一个步骤都有模板。”只花了半个小时,就将准备好的资料上传完毕。

  来不及等网上资料审核,他就兴冲冲地来到新洲区政务中心,现场递交材料,“工作人员询问我的名字后,说了句‘哦,原来你就是马静红。’然后现场帮忙办理资料审核。”不到十分钟,马静红就成功在武汉落户,成为新洲区自主创业硕士研究生落户第一人。

  一个星期后,马静红就办理好了老家的户口迁出、销户等相关工作。当他把办理好的户口迁入资料交给派出所后,半个小时,他就拿到了自己的户口本。“有了这个小本本,以后我相亲找对象会很有底气,结婚成家也更方便。”马静红有些腼腆地笑着说,“有了户口,我在武汉创业心里更踏实了,不用再担心没资格买房,还有小孩子上学这些难题。”

  目前,马静红加入的创业项目——湖北崇新司法鉴定中心风生水起。“今年估计盈利能达到600万元左右,规模和实力都是武汉市数一数二的司法鉴定中心。”马静红说。

  今年留汉大学生将突破30万人

  要在一个城市定居,户口是许多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今年5月,武汉市出台落户新政,放宽了大学毕业生落户条件,但仍有一些条件限制。10月,武汉出台大学毕业生落户专项政策,留汉大学毕业生年龄不满40周岁的,可凭毕业证申请登记为武汉市常住户口,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龄限制。新的落户政策,实现“零门槛”“全脱钩”“全自由”。政策一出,前来办理落户的大学毕业生挤满了各区的政务中心,落户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落户新政实施后,仅一个半月新增办理落户60960人。

  据统计,截至12月15日,今年大学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已达28.29万人,是去年的近两倍;预计2017年全年大学生留汉人数将突破30万人,较2016年的 15万人翻一番,为历史最高。大学生在汉新落户13.2万人,是去年的6倍。

  从学历层次来看,已办理落户的13.2万大学毕业生中,专科占31%,本科占56%,硕士、博士占11%。从区域来看,本省占 71.9%,外省占28.1%。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8 08: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新城概念规划愿景征求民意

湖北日报讯(记者成熔兴、通讯员陈康)12月26日,武汉长江新城管委会发布概念规划愿景并征求民意。该愿景提出长江新城建设的规划要领和五大功能定位。

2017年初,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规划建设长江新城。目前,各项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国家级新区申报正在全力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初具雏形,总体概念规划预计年内完成,区域管控工作成效明显,招商引资工作稳步启动。

根据长江新城概念规划愿景,长江新城将与武汉主城错位互补,形成“双核驱动”模式,东西方向以汉江—东西山系为串联,带动“大临空”、中法生态城和“大光谷”,西南联系“大车都”并辐射江汉平原,南部联系山坡第二机场方向,带动环梁子湖地区,辐射幕阜山区,构建“大”字形空间结构。同时超前控制,预留向北、向东拓展空间。

在产业分布上,长江新城将科学布局高效高新产业,配套完善未来城市功能。将依形就势,因地制宜,以武湖为心进行布设。南部滨江城市带将延展长江主轴,打造未来武汉国际交往中心;北部丘陵城市带将依托木兰山系,打造区域综合服务中心;西部将沿滠水河布局科技创新板块;东部将沿倒水河布局文化创意板块。

在城市布局上,将贯通“木兰山—武湖—天兴洲”南北风道纵轴,联通“滠水—武湖—倒水”东西运河横轴,形成十字框架,构建生态自然托盘。将依照“环湖建设、临江发展”的原则,由内而外梯次展开,环湖聚岛、纵深筑城,形成内低外高的空间形态;延展长江主轴,临江布局3大城市功能片区,形成高低错落的城市天际线,凸显滨江滨湖特色。

在生态环境上,将严守“湖泊蓝线”,以武湖为主体,高标准建设水岸相依、蓝绿相融的湿地公园;组团布局、集约发展,用足用好地上地下、天空地面等各类空间资源。按照“江河绕城、森林环城”的原则,沿府河、滠水、倒水建设生态缓坡式堤防;在河道两岸、国道两侧,建设四季有景、步移景换的多彩林带,撑起“水环林绕”生态屏障。

在土地利用上,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互融合,以绿色生态空间为基底、以人居生活空间为核心,以高效生产空间为支撑,倡导土地混合使用模式,构筑复合城市功能空间。

长江新城将围绕“生态”与“智慧”两大核心主题,打造高效高新产业集聚的创新名城、大江大湖魅力凸显的生态绿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先应用的现代智城、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一流的国际友城、百姓富裕安居乐业的创富民城。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8 08: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沌口长江大桥今日通车
迄今长江上已建成的最宽大桥


本报讯(记者韩玮 鞠頔)今日12时,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长江上已建成最宽大桥——沌口长江大桥将通车试运营。它是武汉四环线首条过江通道,武汉第九座长江大桥。同时,武汉西部物流车辆南下有了另一条便捷过江通道。

    沌口长江大桥位于白沙洲长江大桥与军山长江大桥之间,桥面宽46米,是目前长江上已建成的最宽大桥。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为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货车比重超过40%,是武汉现有桥梁中最能扛“重”的一座。

    沌口长江大桥起点位于已通车的四环线西段,在沌口汉洪高速设互通衔接,过长江后经洪山区青菱乡,在江夏区青郑高速设互通衔接,终点接四环线南段。该桥通过匝道连接汉洪、武嘉、青郑三条高速公路,并让西四环与南四环“牵手”。目前,由于南四环尚未建成,从西四环驶往武昌方向的车辆经沌口大桥过江后,无法直达江夏,只能通过石咀互通从武嘉高速方向匝道下桥,前往京港澳高速方向。武嘉高速武汉段今日将同步通车试运营,该高速将成为沌口长江大桥连通京港澳高速的重要通道。

    中交二航局沌口长江大桥项目部总工程师罗航介绍,沌口长江大桥通车后,西部物流车辆可经该桥过江,从石咀互通上武嘉高速,再上京港澳高速,京港澳高速上的货运车辆也可经武嘉高速到达石咀互通,经匝道上沌口长江大桥前往物流集散中心。由此,武汉西部物流南下,除了军山长江大桥外,有了另一条便捷的过江通道。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8 08: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新城管委会与6家银行集中签约
    本报讯(记者夏琼 通讯员陈康 赵龙兴)26日,长江新城管委会与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湖北省分行举行战略合作集中签约。市委副书记、长江新城党工委书记陈瑞峰出席签约活动。

    规划建设长江新城,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百年大计,武汉大业”。当前,长江新城规划建设各项工作开局良好,体制机制建设初具雏形,区域管控成效明显,招商引资工作稳步实施,国家级新区申报正全力推进。

    陈瑞峰强调,要按照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的战略部署,以长江新城(新区)为重点,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撑和服务作用,大力推进“未来之城”建设。要进一步深化政银交流对接,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和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新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等。要大力培育区域内多层次资本市场,探索长江新城新金融模式,着力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消费金融和民生金融,为长江新城建设提供有力金融保障。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力量和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进长江新城基础设施基金和产业基金协同发展,促进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把长江新城(新区)打造成为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区。

    长江新城管委会主任张文彤参加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8 08: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昌区GDP跨千亿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讯 (记者吴纯新、通讯员刘庆国、刘金峰)12月27日从武汉市武昌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获悉,预计2017年该区生产总值达106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8亿元,稳居武汉中心城区前列。
    武昌区主要负责人介绍,该区快速发展得益于产业布局优化,总部经济持续拉动,金融板块迅速崛起,文创产业成效初显。预计2017年服务业产值91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85%,从过去“武字头”集聚的工业中心蝶变为“金字头”扎堆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武昌区实施“新金融特区”计划,引进富邦华一银行等省级以上金融机构18家。12月6日,包含襄阳大厦、天风大厦在内的金融主轴项目同时开工。华中金融城中南路、中北路沿线的各类总部企业中,金融业占比近半,成为武汉建设中部金融中心的重要一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8 08: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湖综合保税区二期通过验收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讯(记者杨然、雷闯、通讯员乔明)12月27日,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东湖综合保税区二期通过验收,东湖综保区面积再添3.36平方公里,武汉对外窗口进一步扩大。
    东湖综保区2011年8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我省首个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5.41平方公里。2013年1月15日,首期启动区1.82平方公里通过国家10部委联合验收。封关运行以来,累计完成工商注册企业逾千家,税收达25亿元,出口额近120亿美元。作为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的核心区域,东湖综保区以“弹丸之地”为武汉市和东湖高新区分别贡献年出口额超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发挥了对外贸易示范带动作用。
    此次通过验收的二期范围共3.36平方公里,与一期相连,区内已建成全封闭隔离围网、第二卡口、监控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监管配套设施。经听取情况汇报、实地考察、现场评议,由省人民政府牵头成立,海关、国税、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验收组一致认为,武汉东湖综保区二期基础和监管设施符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基础和监管设施验收标准》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东湖综保区二期规划有保税加工区、保税物流区、保税服务区等功能区,已有多家企业和产业园着手选址,筹备入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8 08: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北两个主塔全部封顶,大桥全面转入上部结构施工
杨泗港长江大桥有望提前两月完工




27日,杨泗港长江大桥南岸主塔成功封顶,大桥建设全面转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记者任勇 摄

    南北两个主塔全部封顶,大桥全面转入上部结构施工

    本报讯(记者韩玮 通讯员刘佩娅 胡明杰 陈永创)12月27日11时28分,经过近20个小时的连续奋战,由武汉城投集团建设、中铁大桥院设计、中铁大桥局施工的世界最大跨度双层悬索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南岸主塔塔柱最后一节段顺利浇筑完成,成功封顶。至此,继11月21日北岸主塔封顶后,大桥南北两个主塔全部封顶,标志着大桥全面转入上部结构施工。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是一座双塔双层钢桁梁公路悬索桥,1700米一步跨越长江,同时还是长江上首座双层公路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双层悬索桥。大桥全长4.13公里,上层设有双向6车道的城市快速路,下层除了双向4车道的城市主干道,两侧还设有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人行观光休息区。

    该桥预计2019年建成通车,建成后将是世界上功能最全的大桥,连接武昌白沙片和汉阳四新片,将极大完善武汉城市快速路骨架系统,缓解过江交通压力,带动新区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位于武昌八坦路武金堤附近的南岸主塔塔柱高241.2米,相当于80多层楼的高度。中铁大桥局杨泗港大桥南岸项目经理李永旗介绍,为保证工期、施工既快又好,南岸主塔采用四面同步快速爬升的液压爬模系统,实现每天“长高”近1米,300天向上爬升了241.2米,创同类悬索桥塔柱爬升最快速度,工期比年初定的计划提前了2个月,意味着大桥建设将提前2个月完成。

    据悉,主塔是负责承重的部分,两座主塔封顶后,大桥将进入上部结构施工。下一步,将进行先导索过江,架设牵引系统,安装猫道、主缆、吊索等,预计明年“五一”开始主缆架设,明年“十一”进入架梁施工。目前大桥钢桁梁已经开始工厂化预制。武昌岸引桥也正在加紧上部结构施工。

    南北两个主塔全部封顶,大桥全面转入上部结构施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8 08: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8 08: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消息不少 武汉每天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8 08: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lz 辛苦了,每天上来有新闻看是武汉高楼迷的一大福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8 08: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阳逻港铁水联运一期工程现场看到,场区内循环道路正在铺设沥青路面,铁路专用线、主卡口、1号通道绿化施工如期完成,集装箱龙门吊安装就绪、进入调试阶段……场地施工一片如火如荼,“每天不一样”。阳逻港铁水联运一期工程作为湖北省武汉市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战略”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工程的首个启动项目,12月28日将建成投入使用,目前正在做“临门一脚”的施工冲刺。

  改革创新 提升软实力

  进入12月,武汉航运中心迎来一大波利好消息。阳逻铁水联运一期工程建设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投入使用进入倒计时;疏港专用道路方案确定后,将全面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年底开工;距离铁水联运工程2公里,紧邻阳逻港集装箱一、三作业区,总投资6.9亿元的武汉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项目,征地拆迁基本完成,将于12月28日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年底建成投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8 08: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8 09: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武汉每天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8 09:15: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号线是不是就是过杨泗港大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8 09: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武汉V58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7 23:38 , Processed in 0.06014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