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anderain 于 2019-1-25 22:32 编辑
儿时的记忆
对一个老汉口来说,“绿豆桥”一定是热闹的代名词。老汉口曾流传一句话:“声誉满三镇,购物在六门”,六门在这里特指六渡桥,人行天桥建起后,连接起周边的商场以及德华酒楼等老字号店铺。而因武汉方言原因,人们则亲切地将六渡桥成为“绿豆桥”。
当年生意火红的桥东、桥南、桥西、桥北四大商场,六渡桥天桥下密集的车流,挤满全国各地打货人的清芬鞋市,人声鼎沸的民众乐园,德华的包子和叉烧肉,东来顺的羊肉串,再来碗老万城的酸梅汤,晚上去澡堂泡个澡,心中充满了做城里人的自豪感......
那时大家虽然穷,骑的都是自行车,住的都是筒子楼,彼此之间的关系却很单纯而又融洽。天热的时候,狭窄的里弄里一个挨着一个竹床,大人们摇着扇子,孩子们在竹床上穿来穿去,晚上宵夜再来一份凉面,一堆人挤在一起看西游记和新白娘子传奇......
(60年代的中山大道和江汉路路口)
(90年代的六渡桥天桥)
(70、80后的儿时回忆)
六渡桥、清芬的历史
对于“六渡桥”最早的记载,是在清道光二年即1822年范锴所著的《汉口丛谈》一书,书的一首《汉口竹枝词》中写到:“妾似垂丝牵不断,郎如飞絮任斜飘,人都说是伤心树,怕上春风六度桥”。此“度”虽非彼“渡”,但这里六度桥就是现在六渡桥的前身。
今天的六渡桥是三民路一带以前的地名,三民路虽是1928年就有,即使到了上世纪40年代,人们在习惯上仍用六渡桥为地名,六渡桥三字仅凭口口相传就获得了汉口市民的认可。
清芬路属江汉区民权街积庆社区,积庆社区南靠统一街、北临中山大道、西起清芬路、东至民生路,说起积庆社区,就不得不说一下积庆里。积庆里始由民族资本家李子荣于1924年置业兴建,为一座1纵4横5条巷道组成的里份式民居建筑群,面积约13000平方米。初名为“同善里”,1935年改名为“积庆里”,取“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意。在以改地名人名为时髦的1967年,此处被改名为“东方红”里,5年后又改了回来。它位于汉口中山大道南洋大楼与东来顺餐馆之间,东通文书巷,南接武汉市51中,西连碧云里、汉池里,北临中山大道。
在积庆里面向街面的地方,1924年开办了一个大饭店——甲子大饭店,以甲子年命名。那时候的甲子大饭店,可以叫戏子、吃西餐、打麻将,吃喝玩乐应有尽有,何等的纸醉金迷。
积庆里的另一边,有一个建于1913年的丹桂大舞台。它于1926年改名美成戏院,又在1961年改为清芬剧场,是汉剧专业剧场。如今的美成戏院,在汉口前进四路重生。
论饭店,有甲子大饭店、远东饭店、大华饭店、长江饭店、北洋饭店;去看戏,又有美成戏院和长乐戏院;还有那些声名煊赫的酒楼,老会宾酒楼、德华酒楼、燕月酒楼;南洋烟草大楼,在当时也是地标式的存在。
(日占期间的甲子饭店)
积庆里之所以小有名气,并非因为以上的历史。1938年武汉沦陷后,日军即在南洋大楼背后的积庆里开设了慰安所,日军在汉口的联保里、立品里、华中里等地,包括南洋大楼,开设有27家慰安所,再加上武昌的紫阳湖、粮道街、三道街等地,日军在武汉开设的比较正规的慰安场所超过30家。
日军在武汉最大的慰安所设在汉口积庆里。对于这个慰安所,湖北大学历史学教授田子渝在他的一篇文章里是这样介绍的:汉口积庆里,是抗战期间武汉沦陷后日军在武汉开业最早、设置最集中的一处慰安所旧址。
还记得那部慰安妇纪录片《二十二》吗,或许很少有人知道,积庆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极少现存完好、规模最大的慰安所遗址之一。
这道伤疤对于武汉而言,也许太深太沉重,于是甚少有人知道这段过往。就算知道的,也多不懂慰安妇这个词意味着什么。问了一位住在附近的爹爹,他皱起眉头说:“那里在解放前全是小姐,都知道。”
六十多年过去,如今积庆里依然安在,这里里弄四纵四横,现住有500户人家,1000多居民。居家房舍依然保留有旧时厚重斑驳的木门,老式百叶窗,门楣上三角形的装饰图案;两层楼房,每层4米多高的空间和木制台阶依稀当年模样。这个背负着沉重历史记忆的遗迹在繁华现代的闹市中心被人们渐渐冷落。武汉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吴胜家透漏: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房建昌教授曾多次考察这里,说“像积庆里这样集中留存完好慰安所遗址的地方,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吴馆长提议,应该尽快将遗址辟为纪念馆保护恢复,用来昭示后人,不忘国耻。
(日占期间的积庆里慰安所)
(如今保留完好的积庆里民居)
积庆社区内的当年国民政府所在地的南洋大楼、孙中山先生铜像、拜占庭式风格的民众乐园等都是武汉难得的历史文物建筑。
民众乐园始建于1919年,初名“汉口新市场”,位于中山大道民生路上首,曾是一个娱乐、商业兼备的综合性游乐场所。民国初年,由汉口知名人士刘有才等集资兴建,后来由汉口商商会会长周星棠主持完成。民众乐园效仿上海大世界,文化娱乐设施众多,开业后曾享誉国内外,在这里共产党人李之龙创办过血花剧社,艺术大师夏菊花表演过杂技,抗战时周韬奋等许多名人在此做过演讲,民众乐园解放前与天津劝业场、上海大世界并称为三大娱乐场,诸多指标曾经亚洲第一。
南洋大楼,1917年开始建造,屋顶有回廊、凉亭、拱门和钟楼的造型,曾是汉口的标志性建筑。南洋大楼原是南洋华侨简氏两兄所创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汉口分公司所在地。1926年9月,北伐军占领了汉口,同年12月,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南洋大楼成为国民政府的办公地点,“党政临时联席会议”设在此楼。1927年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这里举行,国共许多重要领导人相聚于此。
(1920年代建设中的民众乐园和南洋大楼)
(1930年代的铜人像)
改革开发以后,作为商业重镇的汉口一马当先,而夹在汉正街和江汉路之间的六渡桥以其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迅速成为汉口商业的排头兵。六渡桥百货商城、清芬鞋市、花楼街五金市场、手工艺大楼、江汉路商业街处处都是人来人往。
清芬的现状和未来
随着武汉城市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变化,昔日热闹的六渡桥的人气开始逐渐衰弱。六渡桥百货商城最终淡出视野,清芬鞋市、花楼街五金市场、手工艺大楼的生意也逐渐清淡。2007年前后,政府投入资金对积庆里进行“整旧如旧”的商业开发,同时对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房屋全部进行了整修加固,希望重现老汉口商铺的怀旧风情,但是依旧无法挽回颓势。
转眼时间来到了2019年,地铁2号线、6号线给清芬周边带来了便利的轨道交通;
焕然一新的中山大道又重新让江汉路周边恢复了活力;
当年一度担心会被每天密集人群踩塌的六渡桥天桥没有倒在人们的脚下,却因为地铁施工而在2014年被拆除;
凯德接手后的新民众乐园却没有重现昔日的热闹场景;
而那些满载着儿时回忆的里弄却将因为旧城改造而面临拆迁消失的命运。
(夜色中的中山大道和拆迁中的清芬片区)
(武汉规划一张图清芬周边)
C地块已经被香港嘉里建设拿下,将建设由学校、住宅、写字楼、酒店和裙楼商业组成的包含有地标性超高层建筑的嘉里城;
B地块为2016年年底开始的楚宝旧城改造项目地块,目前正在对全球征集城市规划建设方案,规划为商服用地;
清芬地块(A)和紧邻的磨子桥地块(D)已经被武汉地铁集团拿下。清芬地块目前大致完成总拆迁签约进度的70%以上,磨子桥地块大概率今年会出正式旧城改造公告。
按武汉规划一张图来看,包含积庆里在内的清芬地块没有住宅用地规划,将主要规划为商服用地,也就是说,积庆里成为慰安所遗址纪念馆的可能性很小,那些苦难历史的记忆应该被每一个中国人所牢记,可以用纪念馆的方式,更应该刻骨铭心,让这些不可磨灭的记忆成为我们前进和变强的动力。
将地铁集团旗下的商业地产品牌和此项目进行匹配,一个低容积率、结合历史和现代风格的开放式街区商业、类似成都太古里和瑞安武汉天地的“匠心街”项目或许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规划方案。
(成都太古里)
(瑞安武汉天地)
消失的清芬路,继六渡桥天桥、民众乐园之后,又一个老汉口的记忆出口被关闭了,看着武汉规划一张图中这一大片区域密集的红色商服用地规划,我们憧憬未来的汉正天街、中山大道、江汉路周边能够在不断变化的新时代中涅槃进阶,书写汉口商业发展的新篇章。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4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