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nderain 于 2019-5-18 16:23 编辑
刚在武汉泛海CBD上看到这篇描述武汉中心玻璃幕墙的文章,很有感觉,转发如下:
站在438米之上的武汉中心大厦极目远眺,长江、汉江及多座跨江大桥尽收眼底,天气晴朗的时候,地面的不少街巷角落也能清晰可见。这座地标性建筑刷新了这座城市高楼的纪录,自动工以来一直备受公众关注。如今 ,武汉中心大厦超级幕墙工程全面完工。
设计这种新型玻璃幕墙,以及具体的制作安装都有相当大的难度,加上节能环保技术、特殊的灯光照射,所达到的效果与传统幕墙绝不可相提并论。似乎只掀开一角,其中就有无数不为人知的细节。
武汉中心大厦幕墙顾问机构与著名的台北101、迪拜塔相同,均为ALT艾勒泰。强大的幕后团队,加上“泛海扬帆,梦泽湖上”的设计理念,让整座建筑如同它所处的CBD一样,创造着繁华和高度,闪耀着梦想的光芒。
幕墙被誉为建筑“霓裳”
北欧常被视作幕墙的发源地,寒冷的冬天,当地双层窗户能避免室内热量散失,保温效果好。这种来自人类实用需求的产物,慢慢发展成为城中必备的楼房幕墙。
作为建筑的外墙围护,虽不承重,却成为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轻质墙体,从而保证建筑的透光性、气密性、水密性等,同时带有装饰效果。
幕墙也因此被誉为建筑“霓裳”。
上世纪20年代,密斯·凡德罗设想的玻璃幕墙摩天大楼的方案,在1951年因纽约利华大厦的出现而实现。
30多年后,真正意义上的幕墙终于现身中国。1983年建成的北京长城饭店,采用了银色铝框玻璃幕墙,成为中国第一个自主设计施工的建筑幕墙工程。
从无到有,从外资一统天下到国内企业主导、从模仿引进到自主创新,幕墙行业在中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幕墙的产量达到世界总产量的2/3,现存总量超过10亿平方米。
幕墙技术逐步提高并走向多元化,形式也从起初粗犷的板块堆积框架式,发展到单元式幕墙,现在又融入了光电、节能、环保等多种元素,提升为智能型单元式幕墙。
建筑高度决定了玻璃一定是武汉中心大厦不可代替的墙体材料。
重量大、强度低的石材幕墙很少会在400米以上的建筑中使用。同样,4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由于建筑艺术功能等需求,设计师也不会选择金属板材。
采用玻璃幕墙,外墙的重量大约是建筑物总重量的1/100,这为建筑物高度的向上延伸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甚至可以说,没有玻璃幕墙,就没有摩天楼。
武汉中心大厦的幕墙设计从2011年开始,经历了3年时间,其间在不停修改完善。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华东建筑设计院早期为武汉中心大厦提供了三种表皮方案。用通俗语言描述就是:鱼鳞状叠型幕墙、玻璃边缘有凸起的玻璃翼幕墙、平面错缝式幕墙。
经过反复试验和论证,最终确定为第一种鱼鳞状方案,叠型形式、质感与周围建筑有所区别,大面积的玻璃幕墙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除了美观,更重要的是它能有效地保证采光、遮阳和通风,降低能耗。
整栋建筑的“鱼鳞”均为独立的板块,共有11343片,造价人民币2亿元。它们是按照数学模数组合而成,其复杂的单元模组属于国内顶尖水平。
据介绍,“鱼鳞”还有导流作用,雨水可通过它们的倒水口直接进入导流槽,经雨水收集系统,重新被回收,循环利用。隐形的蓄水池如同“水空调”,在用电高峰期,可以将冷水循环到楼内降温。
武汉中心大厦在类似的节能环保细节方面不胜枚举。据测算,未来武汉中心大厦投入运营后,这些措施将为这座建筑节能15%-30%。
它是银的、绿的、透明的 不同的天气,武汉中心大厦的外立面看上去有着不一样的表情。晴天阳光下变幻的云层在幕墙上流动,玻璃则会泛出微微的绿,下雨时或许又呈现出银色。旭日初升或夕阳西下时呈现出金色光芒。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中心大厦幕墙的玻璃颜色是经由南玻集团特殊调制,它的色彩、节能参数、反射率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其颜色主要有两种——武汉中心特调1号、特调2号,名字霸气有趣。
不少人担心幕墙如此大面积地采用玻璃材质,可能会对周围建筑和街道造成干扰,也就是俗称的“光污染”。对此,目前已有城市出台相关规定,玻璃幕墙反射率需控制在30%以下。武汉中心大厦的这个数值为23%左右。
到了晚上,加入的灯光效果让大厦又换了一番模样。
泛光照明设计中,既不能破坏建筑体本身的美感,又要尽量减少对幕墙的影响,如何隐藏灯具、如何实现均匀照亮效果,这些极其困难的问题,都需要幕墙设计者前期与相关机构进行对接。
想象一下,当武汉中心大厦错落分布的幕墙晚上亮起来,从不同角度观看,大概是波光粼粼又壮丽的样子吧。
幕墙设计显然不是幕墙设计者单方面的行为,它还需要与建筑师有充分的交集,包括时间、空间以及对工程的理解和思考的交集。
既然如此,二者间也少不了矛盾,武汉中心大厦在设计过程中自然出现了各种分歧。比如塔冠的设计,建筑师希望呈现出全透明的极致视觉效果,包括龙骨也要用玻璃制作。
在400米的高空,做一个50米高的“玻璃盒子”,理论上可行,不过世界上暂时还没有先例。幕墙设计者与建筑师各持己见,半年间,他们找北京、上海、深圳的权威幕墙专家论证多次,得出的结论依然是有风险,尽量不做。最终出于安全考虑,塔冠支撑体系材料选择了钢和铝合金。
平时注意不到的擦窗机,也属于幕墙设计的一部分。
武汉中心大厦的擦窗机设置在塔冠、65层与37层。与普通大厦的擦窗机不同,它们全部通过隐藏轨道“躲”在玻璃幕墙背后,且由于建筑立面的特色,轨道无法完全连接,于是在各层均配备了两组系统。据了解,擦窗机运行一次需要花费20天左右。
另外,武汉中心大厦幕墙设计中还运用了BIM技术,BIM的工作模式是将众多的设计数据集成于一个模型中。
简单说来,几乎所有的设计意图都可以通过三维模型进行协调,施工过程可以通过仿真模拟工序,实现了所见即所得,减少了设计返工带来的经济损失。
这相当于在盖楼之前先在计算机里盖一遍,好处在于任何漏洞都能及时发现,避免了所有问题和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