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7052|回复: 19

老镇江的回忆----回忆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4 15: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收藏曾经的记忆:30多年前镇江大市口同兴楼美食以及市中心周边的印象记忆


这是在一张1986年当时镇江日报记者陈大经拍摄的老照片,是在镇江画报2008年10月创刊号上发的老照片,可以看出当年大市口市中心当年繁华热闹景观。当时大市口中心的中百二店。老同兴楼可以清晰的看到的。因为年代久远,个人记忆偏好限制,肯定会有不少差错。请熟悉这一带情况的老镇江人回味记忆中犹存的点点滴滴对过去往日时光的难忘印象,并补充指正下述文字中的遗漏,错误部分内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15: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兴楼曾经是镇江市区大市口中心一个很著名的饭店,是三层建筑。在60年代到90年代前期止一直是镇江经营特色小吃饭店。生意红火。属于镇江饮食服务公司主管。在镇江60年代到80年代初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老镇江人一定有很多在同兴楼品味过美味的小吃。同兴楼位于大市口中百二店的西侧。

      记忆中1975年前后老同兴楼一楼是卖包子和白汤面条和馄饨的。其中的留有印象的是杂色包子好象是3角钱6只一笼,里面有豆沙包,菜包,烧卖,肉包,还有一块猪油夹糕。著名的蟹黄汤包当时是3角钱2只。皮薄肉多蟹味浓。馄饨是1角2分一碗白汤的,馄饨皮薄肉多,碗里骨汤中漂浮着小混沌可以清晰的看到薄皮里鲜红的猪肉馅心。逗人食欲的。白汤面条是1角钱一碗。 夏天里老同兴楼一楼西侧和牌坊巷靠近有一个门面是专门卖冷饮的。当时的光明冰砖1角3分一块很美味。

     老同兴楼2楼是买甜食小吃的。有印象的是雪饺6分钱一根,油饺子5分钱一只,油饺子里面是豆沙馅心,还有各种年糕类的糕点忘记名字了有十多种。赤豆糊当时是8分钱一碗。顺便提一下,当时买吃的同时还要付粮票的,比如蜂糖糕6分钱一块还有付一两粮票。 好象是80年代以后原来2楼的甜食部和一楼面食部合并了。2楼以上开饭店了。

      老同兴楼3楼当时是卖什么的记忆不清楚了。只记得当年同兴楼后面有很高大的烟筒还有可以升降装煤块的铁架构升降机。 只到1986年前后当时的镇江的交通银行成立之日。那天中午在老同兴楼3楼宴请吃饭才去过的,当时3楼是装潢不久豪华的宴会大厅。记忆中第一次在3楼吃到美味的扬州炒饭,齿口留香久远。

     到80年代,同兴楼开始改革经营方式。小吃和炒菜分开经营了。记忆中小吃部分是在西边出售,当时汤包一笼5只1元5角是很多吃客首选的美味饮食。东边部分经营炒菜盖浇饭售卖。2楼,3楼也开始对外承接宴席酒宴了。

       看当年老同兴楼的照片,回味很多年前在同兴楼里一楼,二楼吃各种美味小吃的快乐情形。记忆尤新,同兴楼饭店经营到上个世纪末1993年,因为镇江大市口中百二店扩建为商业城而拆除。曾经让无数镇江人留下很多美味回味的小吃饭店从大市口消失了。希望与老镇江人一起回顾回味过去在同兴楼曾经的品味体验经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15: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15: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中标注的文字牌坊巷10号是我93年因为建造商业城而拆迁前我曾经居住过的1935年建造的连体建筑的老楼房:桐封里。是我从1973年到1993年居住了20年左右时间的老房子。在牌坊巷9号和10号老楼房里曾经居住过的当时镇江著名的锡剧演员曹雅琴,摄影家及镇江文联主席庄润贵,还有后来成为影视美女演员的谢兰等几位镇江文化名人。标注的八叉巷小学也就是现在的八小是我1973年9月到1978年7月前后5年半上小学的学校。 我们一年级,二年级的班主任鄂明昆老师就住在大市口人民商场旁边的巷子里,她家住在米店东边。、同兴楼西边后门对面有一家很古老的老虎灶。里面的老板是一个瘦瘦黑黑的听力不好的老爷子。他们老伴2人和一个叫荣华的女儿3口人,女儿荣华在当时五条街菜场工作。住在老虎灶后面的阁楼上。当时马路对面新华影剧院里演员饮用的茶水全是这个老虎灶供应的,我大姨是戏迷和老虎灶里的老板娘认识熟悉关系很好。在新华影剧院有戏剧演出的晚上,她们经常两人抬着开水木桶借口送茶水到剧院后台送水顺便蹭戏看。当时经常有地方剧团样板戏的演出,文革完了,开始演出过很多老版的古装戏。牌坊巷头老虎灶北面有一个大院子,里面住着很多人家,记得其中有一个在一中教化学的韩老师住在里面。牌坊巷厕所对面当时住着一个理发的师傅,在河滨饭店对面的一个小国营理发店里理发,我小时候经常去那里理发。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15: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同兴楼和中百二店中间的位置当时有一家规模不小的药店叫利民药店。好象有四层楼。一楼是中药柜台,一面墙上全是酱紫色一格格存放中药材的抽屉。一楼还销售各种养生膏方及参类药材。我是在那里第一次看到认识人参,海马,龟板。鹿茸名贵中药的。还记得把家里收集的橘子皮。猪骨头。鸡肫皮等几种药材卖到一楼中药部。再拿换回来的钱去京江饭店斜对面的新华书店买小人书看。二楼是西药柜台。在那里我买过土霉素,庆大霉素等西药。三楼是药械器材柜台。里面很多难得见到的各种玻璃和手术器材让我们研究半天。四楼好象是仓库。在四楼楼梯平台上有一个很小巧的电动吊车是用来从一楼往上吊放运输药品的。在小学四年级有一段时间八小组织学雷锋活动,这个药店是我们小组学雷锋做好事的定点场所。记得当时是李凯同学牵头联系的。一个星期有一到二次下午放学后5,6个同学一起到利民药店里做好事,经常做的事情是在药店后面空地上清洗使用过的各种药瓶子,有的里面有沉淀物的需要使用棕丝刷子反复清洗冲洗才能干净。记得还有一次在三楼整理玻璃用品。有同学不小心打碎了几只小玻璃瓶子,偷着扔掉了。没有告诉店里人。80年代开始好像这个药店改名为公济参药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15: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百二店和解放路邮电局之间,有一个和中百二店连在一起的眼镜钟表销售门市部。里面是出售各种钟表和修理钟表的专门维修点,同时也是各种规格眼镜的销售点,当时是镇江少数可数的几家眼镜钟表专业店。童年时期我经常去眼镜店里溜达,观察欣赏门市里7,8位上班就紧张忙碌维修手表钟表的师傅们,看他们怎么给钟表上油,维修,感觉很神奇,特想研究究竟学习他们精湛的维修手艺。手表在文革时期属于高档生活消费用品,名贵的上海牌手表需要凭票供应的。南京产的中山表敞开供应也需要30元一块,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我上中学的第一架眼镜就是在这家里配的。花了9元5角。还没有现货,还要等二十多天才拿到眼镜,计划经济时代的运行模式,累死折腾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15: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ndy-lulu 于 2012-9-24 15:59 编辑

位于中百二店北面的解放路大市口邮电局。是当时镇江最大的邮电分发邮寄中心。是我我经常去购买《红小兵》杂志,购买各种社论报纸的地方。80年代各种报纸早上有零售,就摆到邮局门口过道处出售。记得当时有一段时间,我天天去买新民晚报。最喜欢看里面副刊的文章。1978年开始在邮局里购买《儿童时代》,《少年科学》。《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等等喜欢阅读的杂志。后来这里还是镇江市邮票交换买卖地方。我开始集邮很多旧票,新票就是在这里交换购买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16: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市口中百二店斜对面东南面是果品商场,当时在70年代好象叫益民副食品商店。一楼西边卖糖果,饼干,各种糕点。东边是卖各种酱园小菜,还有各种土特产品。我家里的早饭和晚饭小菜很多都是在一楼购买,有一些时间包装酱园小菜是荷叶包装印象深刻。3毛8分钱一斤的酱萝卜干最喜欢吃。还有乳黄瓜也喜欢吃。从中间的楼梯上去是二楼,当时二楼北侧是卖各种蜜饯干果炒货的地方。是我们经常徜徉的地方。很多种橄榄,话梅,杨梅,坚果被分为小纸包装。一般是使用那种灰黄色的纸张包成三角形出售一角钱一包。最便宜的干草橄榄可以一角钱10颗,也就是说一分钱一颗。那种个头大一些的美味拷扁榄一角钱只有5,6颗一包。安徽出产的8分钱一包的牛肉干一直是最爱。几粒块状的黄色咖哩味道的黄牛肉干装在一个巴掌大的黄色黄牛图案的纸包里。吃完牛肉干以后舔闻纸包里浓郁香气的咖哩味道,很难忘。在1976年前后,有一段时间里,特别喜欢吃2楼卖的纸包装的甘草山楂,6分钱一包。很美味。现在这种甘草味的山楂很少看到了。当时自己的零花钱除了买自己喜欢看的小人书。就是到副食品商店2楼花买蜜饯干果吃。同学小伙伴之家也不时的交流美食美味零食。我们童年时候的最爱美味,与当今孩子们的美味零食比较差距很大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16: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旗医院的西边有一个在当时中山路上少有的熟菜店,经常需要排队才可以买到8毛钱一斤的鹅爪。9毛钱一斤的猪头肉。再往西是河宾礼堂。是当时镇江市革会开会和看内部电影的地方。文革时期以及文革结束有几年时间,这里放映过很多属于内部不对外公开放映的影片。一般是内部放映不卖票的,想去看就要找关系托人要票。记得在这里看过《勐垅沙》,《怒潮》,《三进山城》,等等黑白老影片。当时70年代后期我大姨在市委二食堂工作,和河滨礼堂里人员熟悉。到放映电影的晚上,早早先进去躲在礼堂南边的宿舍里。等放映开始了跑到礼堂里站着看电影。因为这些内部电影一般满座。过河宾礼堂以西过一条南北向马路。路口是一个吃食店。买各种蜜饯糖果烟酒。我经常在这个店里买各种橄榄吃。最便宜的一分钱一颗的甘草咸橄榄就是在这个店里买过的。再往西是一个小百货店。里面卖一些生活用品什么的,但不卖吃的。再往西还有一个小巷子里面住着当时著名的杨永康。再往西是向阳照相馆。二糖烟酒店,这是小学时期里经常在这个店里买3分钱泡泡糖的地方。然后才是甘露浴室,当时在童年时期,春天,秋天,冬天我经常洗澡的地方除了中泉和京江浴室。甘露洗澡最多了。在向阳照相馆对面是一家向阳小吃店,里面买小吃包子,面条什么的,记得面条2两两粮票9分钱,3两面条是1角1分钱。在甘露浴室正对面是九如饭店。是当时清真饭店。店里买牛肉油煎包子,2两7分钱2只是我最喜欢吃的包子了。也卖各种特色素菜包子。和面条。后来到80年代也是开始对外经营炒菜酒席了。是再往西还有一个我经常看书的阅览室在80年代好象是在山门口路口粮油店的西边。位于王通寺巷路口水果店的中山路斜对面。里面全是少年儿童读物杂志什么的,星期天经常喜欢去看。再往西是镇江市消防队,东边是一家很有名气的小吃店,叫东风小吃店,每天下午在小吃店吃东西人很多,主要有特色各种包子,还有就是1角三分钱一两粮票的白汤馄饨很美味,骨汤浓郁回味无穷。每天下午来这个店里吃下午的吃客人满为患。小吃店对面是当时镇江最豪华的市政府接待饭店,我大姨70年代中期在河滨饭店里工作过。我在里面吃过几次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16: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时期在镇江大市口街头比如新华影剧院西面和红旗医院东面墙上。还有河滨礼堂北侧墙上经常出现批林孔批周公大字报漫画, 在80年代之前。红旗医院的东边是新华影剧院的停车小广场。红旗医院的东边围墙和新华影剧院的广场边围墙是文革期间贴批判大字报的地方。。1975年春夏时期一度镇江大市口街头还出现了文革时期镇江受害者的呐喊鸣冤大字报和受难者的血衣凶器等物证展示。在当时中山路文革前期地区领导人居住地附近还出现了:火烧某某某。绞死某某某字样的大标语。这对于10岁的我来说,欣赏街头巷尾还有学校里的各种大字报和奇异夸张批判漫画是开心高兴之事。但又茫然困惑又带着好奇如同欣赏样板戏里电影里好人坏人一样的现实版意味。那时候文革就是一个人格扭曲,扼杀人性的史无前例文明大倒退时期。
    记忆中同兴楼西边是大市口工商银行所在前身在70年代文革期间是一个西式建筑风格的高大老楼房,小时侯经常经过门口看里面宽敞的水门汀大厅和转角楼梯很新奇。后来听邻居说文革中曾经有一个银行里516分子因为批斗心理承受不起上吊自杀在里面楼上了。以后每次经过银行门口总是心里恐惧怪怪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16: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0511!~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4 16: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珍贵的照片,真是有心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4 19: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塞,古董咯,经典{:5_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4 19: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棒的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4 19: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是转的所以就不好加精了,我一层层的加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6 17:01 , Processed in 0.04819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