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819|回复: 2

[坛友互动] 转自知乎-关于现代高层建筑遮阳的设计-高楼不仅是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5 13: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建筑内外遮阳各有什么利弊,可以同时采用吗?   

     现代建筑因为整体性考虑和尺度的原因,外遮阳不光在造型造价上有负担而且还有可能在强风中变成安全隐患。如此等等,设计师往往就不喜欢处理外遮阳了。以下是个例子,但因为担心牵涉真实人和公司没有上图,八卦感骤降,请将就。。。一两个星期前一个大学同学给我看他们公司新近中标的一个某区文化中心,诚实的说已然设计的很不错了,我俩讨论的时候我也只是说“很好,只是有点太北欧了。”,几天前他又联系我一次,关于这个方案的深化。他们带队的设计师在建筑最高的一层设计了一个嵌在中间的半开敞露天平台,平台旁边是室内展览空间可以和平台互动,由于整个表皮是统一设计的,在屋顶上表皮处理成顺滑的凹陷露出平台,而展示空间也利用表皮肌理开了不少天窗。他问我出平台的墙面要不要考虑遮阳。我才老老实实把上次没说完的话说完:这个设计太类似BIG或者JDS的东西,社会和功能角度非常不错,可是放在中国南方就会水土不服,我提供了一些改造做法也提醒这都是提高造价的活儿,他们老板最有可能是放弃天窗以及在选择出屋面墙面玻璃幕时提醒选择low-e玻璃然后剩下的靠设备解决。最后貌似就是这样决定的。遮阳这种基本的东西,我们着实掌握的不好,更糟的是,上世纪初期便宜能源和欧美相对较冷地区所塑造的建筑美学的影响下,我们下意识的就认为遮阳结构是在破坏立面的简洁。

内遮阳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外遮阳考虑不周时的替代做法,窗帘,百叶就可以算成是内遮阳。内遮阳减小了设计师设计外观的压力,但正如说外遮阳利弊提到的,内遮阳意味着阳光以及辐射是先穿过玻璃进入室内后再考虑的遮挡,在能耗上肯定会影响大一些(随着材料进步,玻璃的隔热能力越来越强,但内外遮阳毕竟有辐射总量上的不同)。对于现代建筑,内遮阳成为使用者容易接近的装置便于维护和控制,于是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调整内遮阳板来实现‘适应性’的舒适。此外,室内得热并不全然都是坏处(就像柯布那个画表现的一样),利用一些空间和结构划分,室内得热可以形成热浮力的风拔效果,引导正确就可以保住室内实现热舒适的合理分布。这些都是内遮阳的优点。

最后再跳出以上所说优缺点的框框,外遮阳不一定意味着深屋檐大结构,Porous wall(多孔墙面)不是什么高新技术,早在很多伊朗(干热),锡兰(斯里兰卡,湿热)地区传统建筑中出现,当代也有不少有意思的作法(比如巴西这个:BT House / Studio Guilherme Torres)。这样的外遮阳同样可以做到不影响立面效果,与此同时副产品是便于通风。

另一方面,建筑形体自遮阳也是可以考虑的,下面是Mario Cucinella在宁波诺丁汉做的CSET Building的光影分析模型。这个扭曲的形体拥有遮阳上的意义。

内外遮阳归根结底就是考虑遮阳,不存在二选一这种规定。大体便是如此,在我国气候条件下,遮阳不应该被忽视,不节能不生态之外,也是建筑师在让渡自己的职责。就像我在什么样的建筑可以称作「绿色建筑」?里面说的,合理的筛选周边条件做出合理的设计才是建筑师的本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5 13: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部分词语太过专业,有些看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5 17: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太看懂 是我太山炮了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8 06:34 , Processed in 0.03349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