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7649|回复: 21

[城建] 那些在长沙建筑工地挖出的古城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3 18: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RICHARD19849 于 2014-12-23 18:53 编辑

长沙市青少年宫建设工地发现的一段古城墙
2014年12月22日 来源:潇湘晨报
一段沉睡千年的古城墙,再次出现在长沙街头。12月19日,记者从湖南省文物局获悉,长沙市青少年宫建设工地日前发现一段古城墙。目前,发掘工作已近尾声,古城墙则有望原址保护。
长沙市青少年宫建设项目位于中山亭东北侧。此次发现的古城墙,其位置处在工地东南侧。19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古城墙出土部分约5-6米长,1米高,呈东西走向。墙体由青砖堆砌而成,保存完好。
湖南文史馆馆员、长沙地方史专家陈先枢认为,此次出土的古城墙,刚好位于长沙老地名六堆子附近。“这里是唐代长沙城北门护城河所在,唐代长乐门的遗址就在六堆子。”陈先枢称,中山亭南侧分布有已探明的晋墓、楚墓区。据此推测,长沙市青少年宫建设工地出土的古城墙,其年代应在晋代之后,极有可能为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此次出土的古城墙,为古代长沙城域变化提供了新的证据。结合此前在万达广场和华远华中心 (论坛) 工地出土的古城墙,以及小吴门附近出土的明代护城河遗址,大致可以推断出唐代长沙的城区范围:即北起中山路、南至解放路,西起湘江路、东至蔡锷路。
值得一提的是,长沙市考古专家曾经绘制过一张《长沙古代城域变化示意图》,根据已经掌握的文献、文物资料,推测长沙从楚汉到明清时期的城墙分布。陈先枢说,从这份示意图可以看出,此次发现古城墙的位置恰好位于图中唐代北城墙之上,“也就是说,这段古城墙的出现,印证了此前专家的推测。”
对于此次出土的古城墙,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负责人称,在听取了各方意见之后,已初步决定对其实施原址保护。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18: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潮宗街古城墙
2011年11月下旬,考古专家在长沙万达广场工地发掘潮宗街古城墙,现场共有两段墙体,一号墙体为一处大型夯土遗址,顶部宽约7.2米,底部宽约19米,高约3米。一号墙体初步判断为明清时期。
二号墙体为内外包砖的大型夯土墙体,两侧包砖从底至顶逐步向内叠收。结合墙体内出土遗物,初步判断这段墙体年代为宋元时期。
华远华中心古城墙
华远华中心项目位于长沙市天心区坡子街南侧。
2012年7月底,长沙市考古工作人员在工地西南角挖掘取土,并发现有垒砌较为规整的一线麻石堆积及青砖铺砌堆积,至9月底,城墙区域先后发掘有明代、宋代、五代3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墙体堆积遗迹。
专家推测,华远华中心古城墙应为潮宗街古城墙墙体的延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18: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ICHARD19849 于 2014-12-24 07:29 编辑

天心阁古城墙差点就没了
本报长沙讯 长沙自战国始便已建城。
东汉《汉官仪》说,“秦……凡郡或以列国,陈、鲁、齐、吴是也;或以旧邑,长沙、丹阳是也。”这里说的“长沙”以“旧邑”兴建,是秦代的一个小城。
从目前的出土文献来看,汉代长沙城格局已较为完善,官府、街市等功能区域分割明显,但当时的长沙城区范围很小,主要集中在今五一广场一带,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在此之后,长沙城范围虽有扩展,但到宋代最终定型。
关于宋代长沙城的格局,一个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城市范围为南起城南路,北止湘春路,东枕龙伏山,西临湘江。宋代之后,明朝洪武五年间(1372年),展开了大规模的城垣修缮工作。1852年,太平军攻打长沙城以后,清朝的咸丰、同治年间对古城墙进行过多次修缮。
长沙博物馆原馆长黄纲正所著的《湘城沧桑之变》认为,清代长沙的古城墙自河岸城角码头始,经北门(湘春门)、兴汉门、经武门、小吴门、浏阳门、黄道门(南门)、学宫门、小西门、太平门、大西门、福星门、潮宗门、通泰门至城角码头,周长为2639丈,约8700米。这也是关于长沙古城墙最为详细的记载。
1917年,湖南督军谭延闿下令设立长沙商埠马路工程处,为修路拆除古城墙。当时政府提议将天心阁古城墙一并拆除,市政筹备处负责人曹典球挺身而出,力陈利弊,要“睡在城墙上,与城墙共存亡”,得到了当时众多有识之士的拥护。经过再三呈请,政府才最后决议保留天心阁城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3 18: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这次最新发现的古城墙能真正保护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3 22: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福万达 当年吵得那么厉害 现在依旧被一堆写字楼压在脚下  到家在那吃喝玩乐的时候谁会记得它?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3 23: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奇怪过了几百年的东西怎么都会埋到地下去了,人为还是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3 23: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长沙城大概就相当于明代长沙藩王城的大小啊,从前是城市本身,后来变成城中之城,历史变迁真是有趣。这么多年长沙市中心就没动过,差不多以同心结构扩张,难得。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07: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ICHARD19849 于 2014-12-24 07:41 编辑



2011年11月下旬,考古专家在长沙万达广场工地发掘的潮宗街古城墙共有两段墙体:
一号墙体
一号墙体为一处大型夯土遗址,外侧用麻石条包边,麻石内侧与填土之间则填充砖石碎块加固。另外,一号墙体位于二号墙体西侧,两者呈明显的叠压关系,根据墙体内外侧包含物以及这种叠压关系,初步判断这段墙体年代为明清时期。
一号墙体剖面呈拱形,顶部宽约7.2米,底部宽约19米,高约3米。
二号墙体
二号墙体为内外包砖的大型夯土墙体,两侧包砖从底至顶逐步向内叠涩收分。这段墙体的部分青砖上刻有“忠义军”“善化梁五砖”“长沙张壬洪”“宁乡郑滨”等字样,根据字体及内容,并结合墙体内出土遗物,初步判断这段墙体年代为宋元时期。
二号墙体现存断面呈梯形,两侧包砖从底到顶逐步向内收分,顶部宽约5.7米,底部宽约6.2米,外侧包砖宽约1.1米,内侧包砖宽约0.4米,高约1.8米-0.5米不等。
二号墙体保存状况尚好,但一号墙体现状较差。[1]
2科研价值
编辑

古城墙的重要性在于贯穿了多个朝代,等于是记载长沙古城历史的载体。它对研究城市发展的历史来说,是难得的实物教科书。
潮宗街古城墙由多个朝代的中心城叠加在一起,在中国城市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它在文物建筑上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在城墙部分青砖上刻有的“长沙”和“忠义军”等字样以及从城墙的修补,可以考证当时长沙人和蒙古军奋战保城的惨烈的攻城战斗的历史记忆,所以它和中国其他城市和地区的古城墙的价值不同,这段城墙既有防卫又有防洪的功能,它的存在可以考证近千年前的湘江河道和长沙城的关系的变迁。
文物专家认为,古城墙具有重要的学术科研价值,不仅记录了长沙古城演变的一个片段,还反映了自宋代以来长沙局部地貌的变化。[2]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4 07: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沙坡子街华远华中心项目 宋代城墙西侧一线砖砌城墙(北-南) 资料图
  2012年7月,长沙市天心区坡子街南侧华远华中心项目,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在工地西南角发现有垒砌较为规整的一线麻石堆积及青砖铺砌堆积。9月底,城墙区域发掘完毕,先后发掘有明代、宋代、五代3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墙体堆积遗迹。另在工地其他区域发现有不同历史时期古井。

    此次发掘是继2011年万达公馆项目发现长沙古城墙西侧一线墙体后的又一次展示,各时期墙体相互关系明显,为研究长沙古城的历史演变及古人修筑长沙城的构筑方法等发面提供了新的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4 10: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拆掉了实在是可惜,可以与现代建筑相融合,只是现在的设计都没有这份心思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4 10: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似乎没有一个是留下来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4 12: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考验政府和商人的良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4 14: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听说切割交给长沙市博物馆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4 23: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奇怪过了几百年的东西怎么都会埋到地下去了,人为还是自然?
HEAVEN 发表于 2014-12-23 23:16



    都是自然的地壳运动。随着时间迁移,以前的东西会埋到地下。一层一层网上盖。就像想在的石油、煤矿等等,都是当年的动植物埋入地下形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4 23: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哭,,虽然我们家不是长沙人。但我除了出生,之后一直都在长沙。长沙的一草一木,每条街道,没座都放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本来文夕大火就烧掉了城市的大部,现在为数不多的古迹被一点一点的破坏,政府却没有保护的意思。真的很伤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2 02:16 , Processed in 0.04665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