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52大武汉

[江城资讯] 2017年4月12日武汉新闻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2 23:08: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的金融还弱得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2 23: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yangathrun 发表于 2017-4-12 16:24
我从来没有说不利影响  相反我还说了  国家如果支持我们  给政策给钱  我们大力支持
但是  作为一个省市 ...

你这一说还真让人开窍。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其实项目融不融得到钱关键还是看项目质量。项目质量不行,家门口有100家银行也没用,而且真融到钱了说不定还把自己坑了。项目质量好,隔着太平洋人家也把钱送来。所以金融机构的多少对实体经济影响不大?

不过抛开融资不谈,换个视角:现今金融企业基本都是很能挣钱的,你开的银行当铺保险公司证券柜台多了,你给当地政府交的税也多吧(虽然业务范围不限于当地)?比如帝都西城区就成了全国最挣钱的区。我想很多网友关心的是这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2 23: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飞行的坚果 发表于 2017-4-12 17:38
引用某人2014的话,

“去工业化”论,“晒地论”和“产能过剩论”,这些都是伪命题。哪里产能过剩了?地 ...

不是月经,真是服唐的水平!还有这股认真的干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2 23: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2 23: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vedreamer1 于 2017-4-12 23:28 编辑

       楼上各位其实说的都不错。这里科普一下,金融意涵是资金融通以及借此衍生的资本活动。一般金融分为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两大类。直接金融通俗的讲是资金持有方和使用方直接发生联系,间接金融就是两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发生联系。银行就属于间接金融,证券和投行属于直接金融。
       武汉发展金融业这个目标不错。但是金融的口子,决策层不会轻易放开,次贷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而且当年汉柜被搞熄的时候也是因为金融秩序混乱。从国内国际的经验教训来说,金融监管都不会放松只会加强。所以楼上有童鞋指出武汉要发展金融必须依靠政策面的支持。武汉是有金融基础的,不然不会有汉柜,经济史的角度,任何商贸繁荣的城市都会自然而然有金融萌芽,所以武汉要搞金融首先要摆正金融的位子,那就是为融资服务而不是变成冒险家的乐园,实际上武汉在现今各国趋于加强金融监管的倾向而言,武汉也做不了投机冒险者的乐园。但武汉可以首先做到强化商贸和工业,有了这个基础,武汉就有伸手要政策的底气,金融业是最最现实的行业,从来都是跪舔能增殖的嫌弃不能增殖的。大家完全不必为此争论。
      间接金融受困于各大行权限不断的上收,且武汉并没有大银行的总部,所以大项目从银行融资总需要京沪那些坐办公室的高管批复,武汉的城市美誉度和政策倾斜度不是特别出众的情况下,武汉想获得实质性资金支持是比较艰难的。武汉曾经想从直接金融入手做大金融,大家也都看到了结果。所以间接金融被卡死,而直接金融又被封掉,这就是武汉从九十年代中期到现在的现实。
      但是捏,从长江存储这件事,大家应该能明白,练好内功才是根本,钱会主动往武汉跑。因为资本永远是逐利的现实的,要让资本所有方对武汉有信心,其实在目前条件下是更实际的奋斗目标。也就是狠抓工业,狠抓招商,狠抓人才引进,这三点做好,就是抓好金融。对武汉而言,就这么简单。大家争论是好的,越辩越明,不伤和气就行~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2 23:33: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gwang1229 发表于 2017-4-12 23:17
无责任八卦。我听说小胡当年上大学没钱,找恩施当地政府借钱,没人借。所以小胡对湖北其实没啥感情

xi小胡跟恩施有毛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2 23:45: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天广东媒体,习对广东的工作得到肯定并做出指导批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2 23:45: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angathrun 发表于 2017-4-12 16:24
我从来没有说不利影响  相反我还说了  国家如果支持我们  给政策给钱  我们大力支持
但是  作为一个省市 ...

金融在处于产业初期其实是和实体资本相辅相成的,你老拿上海北京这种一线和国际金融中心来做对比,可问题是人家金融发展早就越过产业初期而进入泡沫金融时代了,纽约泡沫破灭都玩了好几次了,就是上海也经历了一两次。
武汉当然要大力发展金融,这里不是指产业发展,而是市场功能补足上。你总想着大区总部大型机构,这些都不是政府金融发展规划上有提及的,相信这批新领导自己心里很清楚湖北和武汉的金融是什么个现状。现在主要问题是银行券商保险这些金融机构连本土企业的投融资需求都很难满足,这难道不需要大力补课么?
你说发展金融不如发展实体来的现实,但现实是现在这个时代没钱啥都干不了。80年代市场化,90年代进入货币化,老一代那种一句口号大干快上的理念早就被淘汰了。
就说个最现实的问题,武汉希望借助长江航道,新汉欧铁路和顺丰机场重振当年九省通衢物埠天下的风光,但现实是金融产业不发达,外贸物流也不发达。国际金融中心哪个不是从外贸中心做起的?
再就不说借贷授信了,估计就是中介银行的跨国结算担保承兑等业务都是很低级的阶段,这种金融现状叫本土企业如何推广到外地?很明显的,上海北京有大量的全国性公司,布局都是以全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为舞台,而武汉咧?不说那些现在都有点够呛老牌国企了,本土亮眼的民企里做到全国市场的都没几个,连个斗鱼都是在广州上海发展起来了搬回武汉的,真的是质量差口碑低?拿出去比划比划哪个在同业里差了?说白了还是一个平台问题,金融为基础的资本市场恰恰是平台的重要构筑者。
我这里的金融发展,根本不说什么交易所这种级别的,太远了。单单只要能满足本土企业家们投融资需求,中小创业者资金需求和贸易企业业务扩展这就很不错了。
可惜武汉本地金融机构连这些产业功能都不能很好解决,这还不需要补功课?真的不知道一些莫名的消极情绪哪来的,可曾听到过哪个领导有言论说金融要向北上看齐的?至少我看到的很多领导发言和政府规划还算是很务实的。就是不晓得网友怎么就这么容易脑洞大开了,一谈到发展金融就是什么大区总部,国际中心,继而政策匮乏,继而朝中无人这种没营养的言论又来了。。。针对这种言论只说几句,中国目前银行业总体规模已经达到了一种庞然大物的级别,基本上来讲政府某些人的个人意志根本动不了银行业这个大怪物。总理都笑了,笑了又怎么样?该宽松还得宽松,把银行喂饱了才是识时务。大家就别再老抱着中国政府对市场掌控力度很强,可以凭某些大员个人意志左右未来发展这种老掉牙的观念了,至少在金融业尤其银行业来说,行不通。
越没人,越不要跳,老老实实按部就班发展,壮大自己实力,该有的都会有,就是过程苦不苦的问题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3 00: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coldbox 发表于 2017-4-12 23:14
你这一说还真让人开窍。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其实项目融不融得到钱关键还是看项目质量。项目质量不行,家门 ...

钱跟着项目走,项目难道不能跟着钱走?别人家门口有一百家银行,你的项目就跑到别个家去了,武汉孵化的企业最后为别个做嫁衣的例子还少,包括一些互联网企业,我就不点名了。企业有流动的自由,别忘了,真正要命的是这,比项目孵化,武汉不比一线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3 00: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市很多企业的幼儿园,不知是喜是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3 00: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52大武汉 发表于 2017-4-12 08:18
中国旅游幸福指数最高15大城市 武汉上榜排第12

长江云报道 为什么二、三线城市旅游幸福指数更高?为什么 ...

见了鬼的排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3 09:12: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ushiqi 发表于 2017-4-12 23:45
金融在处于产业初期其实是和实体资本相辅相成的,你老拿上海北京这种一线和国际金融中心来做对比,可问题 ...

你说的直融这块  我前面也讲了可以搞搞pe  vc  这一块 需要的是民间资本和高新产业结合  武汉目前政府也支持  门槛低  起步快  但是问题是天花板也低  
小企业贷款  商贸企业授信这块  高层啊  媒体啊都在说要多支持 但是全国的银行都在压缩退出  或者使用强担保  为什么?银行业在钢贸损失超万亿  在煤贸  油贸也出了一堆问题  做这个是亏的  谁敢给他钱啊  说到贸易的本质  纯转手型的贸易商根本用不到多少钱  自己的钱很多就够赚了  而现在的贸易公司呢  这种纯转手型的很少了  实际分为几种  1  高利贷型  体现在应收账款  其它应收款  预付账款一大堆  实际就是拿银行的钱去给上下游账期  本质就是高利贷  2  融资平台型  因为贸易企业很容易把收入规模做大  我曾经见过一个深圳的某供应链第一年10亿  第二年20亿  第三年40亿  第四年80亿  第五年160亿的贸易企业  把销售做大了去拿融资  融完了把钱通过一些财务手段给上级公司的房地产板块用  制造板块用 甚至借新还旧玩庞氏 这种模式武汉很多企业都在用  制造企业本身也在用  没什么新鲜的 说近的吧 如武汉的某钢  黄石的某有色  3  内保外贷型  这2年少了
说说小企业  信用型的不良率 百分之十几很正常  所以这块现在又回到抵押贷或者强担保模式了

我自己也是武汉人  在武汉呆了20多年  以前在武汉的时候曾经在武汉包括湖北看过100多家工商业企业  武汉包括湖北的问题不是没金融  而是人太聪明了  导致吃国企的多  玩资本以实业为名骗政府地的多  能静下心来实实在在的做实业的少  导致金融的钱投不出去  不敢投  这才是武汉最需要改善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3 09:19: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oldbox 发表于 2017-4-12 23:14
你这一说还真让人开窍。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其实项目融不融得到钱关键还是看项目质量。项目质量不行,家门 ...

这是总部经济  金融街在西城区  各大机构全国总部在那  武汉学不来  目前该来的机构也差不多来了   剩下的会有增量  但是更多是存量博弈  比如集中在建设大道和中北路了  其它几个cbd怎么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3 11:22: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angathrun 发表于 2017-4-13 09:12
你说的直融这块  我前面也讲了可以搞搞pe  vc  这一块 需要的是民间资本和高新产业结合  武汉目前政府也 ...

中小企业融资难这是个全国性难题,尤其是互联网经济和大学生创业时代到来,资本寒冬带来的不利影响会更大。但武汉并不仅仅只是只有这一个问题,武汉现在是资本市场资金池都极不充裕,固然政府投资和大学等机构借贷消耗了很大一部分。但在国际资本市场对接,投资者和被投资者之间的中间市场建设上武汉都有很长一段路,如果武汉的银行不能很好的和中国资本高地对接,不能和国际资本市场对接,那么谈什么扶持大型民企,引进世界500强,留下百万人才都只能是个笑话。资本市场本身吸收效应是所有市场里最强的,发展速度也是最快的。如果不能保证本土的资本市场能服务好本土企业,那最后就只有被吸血的命运,尤其是中国进入金融资本时代,人家一天交易额千亿万亿,数十万亿的资本市场,资本洼地的实业企业要想向上走,就只有远走他乡的境地,强如浙江辽宁的阿里巴巴万达,这在当地都是土皇帝的存在,不也还是得搬到北京运营总部。
武汉现阶段不求什么大机构大区总部,但求本土资本市场能很好的服务本土企业,能做到这点都很不错了已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3 11: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说封帖吗?怎么还可以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31 04:05 , Processed in 0.053682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