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江城资讯] 2017年12月20日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20 16: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贴原来已经发过的旧闻之前,想提醒一下:碳交易和证券交易一样吗?交易系统地位和股票能相同?

国家既然摆了擂台,基本的公平还是有的,在规则范围内湖北当然会选择最有利的。

再看:

=========
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落户湖北

国家发改委11-20 10:33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北京召开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以下简称“两个系统”)建设工作会议,宣布两个系统建设方案的评审结果,确定两个系统承建省市。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气候司司长、巡视员、副司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咨公司有关人员和参与申报的9个省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江苏、湖北、广东、福建、深圳)政府副秘书长或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根据评审结果,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评审得分第一名均为湖北省。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两个评审得分均为第一的省市只能选择承建其中一个系统,湖北省在两个系统中选择了注册登记系统,因而交易系统评分第二名的上海市递补成为交易系统承建单位。

湖北省之所以选择注册登记系统,是因为根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初步方案,注册登记系统在全国碳交易体系中处于更加核心的地位,同时对接结算系统和交易系统,是资金、配额、数据的汇聚点,也是碳交易市场管理枢纽,有利于吸引各方资金开展碳金融业务,对湖北建设全国碳交易中心和碳金融中心将起到更有力的支撑。而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尽管受外界关注,但功能较为单一,主要是电子撮合,对资本的汇聚功能没有注册登记系统强大。也正是这个原因,湖北省近年来持续发力争取注册登记系统落户湖北。

本次湖北在两个系统激烈角逐中均获得第一,成为最大赢家,成绩来之不易,体现了业内专家对湖北碳交易工作能力和成果的充分肯定,得益于蒋超良书记、王晓东省长等省领导对碳交易试点和两个系统争取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黄楚平常务副省长今年5月份亲自带队参加评审会,都对取得优异的评审结果起到了关键作用。

确权登记、托管、结算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既是全国碳市场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更是全国碳资产的“银行”和“仓库”,将集中全国重点控排企业信息,同时汇聚大量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带动湖北绿色金融业和低碳产业快速发展。因此,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落户湖北,对湖北省建设全国碳交易中心和碳金融中心是个重大利好因素,有利于促进湖北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0 16: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zhaojialouzi 发表于 2017-12-20 16:05
碳交易,几个试点里面,武汉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只能说,林总折戟,四野遭殃。二野和三野起来,二野华西有 ...

大大的时代,一切都应该重新洗牌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0 16: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碳市场来了,大平台带来大机遇——万亿绿色资本添彩湖北经济版图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廖志慧 通讯员 张熙 肖竞佳

    作为中国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转变发展方式的最新举措,以及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将给中国、给湖北带来什么?

    履行承诺大举措    2030年碳排放达峰

    二氧化碳,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元凶。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上升至80万年来的最高水平。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说,二氧化碳在大气中能存留数百年,在海洋中存留的时间更长。根据自然规律,人类今后将面临更加炎热、更加极端的气候。如果不快速消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将面临环境危机。
    减少碳排放,早已是全球共识。欧盟、美国等早在10多年前就建立了碳排放交易市场。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后,二氧化碳就作为强制承诺减排的一种重要商品,迅速在全球规模化交易。
    2016年5月,包括中国在内的175个国家代表赴联合国签署了《巴黎协定》。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多国家同时签署同一协定。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必须采取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中国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如何?习近平主席曾代表中国做出承诺:中国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展示了向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经济转型的决心。
    “全国碳市场的启动,是中国努力实现碳排放达峰的又一重大举措。”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
    2011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3年6月,深圳率先启动碳排放交易,随后其他地方的碳交易市场也相继开锣。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司长李高介绍,截至2017年11月,7家试点累计配额成交量超过2亿吨,成交额超过46亿元。从试点的范围来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出现了双降的趋势,起到了碳市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

    转型增添新“推手”    交易额将超过8000亿元成为经济转型升级“引爆点”

    虽然此次全国碳市场的启动首批只纳入电力行业,但业内普遍认为中国仍将建成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介绍,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是因为发电行业现在最具条件,数据最完整,同时碳排放的规模占比也比较大,全国1700多家电力企业的碳排放总量达到30多亿吨。国家计划从发电行业开始,首先把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制度、重点排放单位的配额管理制度、市场交易的相关制度,以及碳排放的数据报送系统、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和结算系统尽快建立完善起来,然后再进行系统的测试,在测试的基础上开始真正的货币交易。
    据世界银行预测,高峰时我国碳配额成交量可达到260亿吨以上,以目前最低碳价30元/吨计算,未来我国碳市场交易额将达到8000亿元以上,以欧盟最高碳价120元/吨计算,未来我国碳市场交易额将超过3万亿元。
    这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将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新的“引爆点”。
    不注重节能减排的企业,成本将迅速上升。配额不足的企业需要通过购买配额,否则将遭受取消优惠政策、多倍罚款等处罚。随着未来碳价持续上升,企业购买碳配额的成本就会加大。不想“肉痛”,就必须改变能源消耗结构,增加节能技术投入,改进生产制造设备,从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对那些不赚钱或者赚钱不多、竞争又很激烈的产品,企业就会考虑是不是放弃。过去那些‘每吨钢铁挣的钱还不如卖一斤白菜挣的多’的情况,就不会存在了。”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说。
    “低碳技术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省发改委人士介绍,碳市场的减排示范效应将充分激发企业对低碳技术的需求,据预测,未来仅在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投入将不低于41万亿元。而碳交易带来的一系列衍生服务,将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湖北有了大平台    大量资本将汇聚湖北提供就业岗位近20万个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征集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与运行维护任务承担方的通知》,碳交易登记注册系统的功能,是提供碳资产的确权、登记等服务。
    对全国碳市场来说,登记注册系统是核心、枢纽;对碳市场功能来说,是资产仓库、数据中枢和管理支撑平台;对湖北来说,则是拥有了一个全国性功能平台。
    功能优势,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杨建文此前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曾指出,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是功能优势。什么是功能优势?就是指“你有,别人却没有的优质功能与服务。”
    湖北经济学院副教授、碳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孙永平说,深交所和上交所已经成为全球最繁忙的交易所,它们发挥的功能和作用,对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提升作用。全国碳交易登记注册系统对接交易系统,是资金、配额、数据的汇聚点,也是碳交易市场管理枢纽,届时,大量的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将通过注册登记系统汇聚湖北,对湖北意义重大
    这些仅仅是开始。按照蒋兆理的预计,如果考虑碳期货进入碳市场,规模将放大到600亿元至4000亿元,成为我国除证券交易、国债之外的又一大型交易市场。
    注册登记系统的运行,如鲶鱼摆动,将产生一系列深远影响。省发改委人士介绍,注册登记系统将吸引近千家碳资产管理公司、咨询机构、第三方核查机构、减排项目业主等各类市场主体及专业人才入驻湖北。初步统计,试点期间参与碳市场的各类服务机构约1400家,注册资本超过2100亿元,从业人员约5万人。未来全国碳市场规模将扩大至4倍以上,总注册资本预计达到8000亿元,将提供近20万就业岗位
    孙永平认为,专业人才和团队进驻后,将在碳排放核查、碳价格发现、碳指数、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碳金融衍生品开发、碳资产管理、碳基金发行和托管、碳资产证券化等碳排放权交易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开展业务,吸引资金、技术和绿色金融机构以及各类金融要素向中西部地区聚集,逐步发挥金融集聚效应,实现碳市场和其他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最终将湖北建成全国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绿色资本市场。

    【小资料】

    碳排放权交易

    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
    1997年,全球100多个国家因气候变暖签订了《京都议定书》,该条约规定了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同时提出了三个灵活的减排机制,碳排放权交易是其中之一。二氧化碳正式作为一种商品,进行全球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的原理是,每个企业都有二氧化碳排放限定指标,有效减排的企业,将多余指标出售获取收益;而那些超标排放的企业,就得掏钱买指标。效果就此显现:减排的企业想法再减排,以多卖指标;超排的企业须多掏大把银子,也会想方设法减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0 16: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碳市场,这跟蒋有半毛钱的关系吗?他来之前就定下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0 16: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复兴汉柜的开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0 16: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zxz323 发表于 2017-12-20 15:56
不是来吵架的。友好讨论下。因为信息稍微有点不清楚
非得抠字眼的话那个配合。我们这边一些人就是这样 ...

这种官方文件和发言当然是每个字都含有深意,这不能叫抠字眼。是你一直在质疑湖北官方的报道,上海市长的发言你又读出了话外之音,所以我才就事论事,有理说理,我说的话也没毛病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0 16: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碳交易结算系统也在武汉的话,这次武汉真心是赚大了,从长远来看,其意义不亚于长江新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0 16: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新区应该快了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0 16: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时尚”大浪奔涌立潮头 2017武汉时装周圆满落幕


2017年12月20日 11:07:51 | 来源: 新华网


    12月19日晚,2017武汉时装周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江汉经济开发区红T时尚创意街区盛大举行,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设计师计文波与登上纽约时装周舞台的武汉婚纱设计师罗钒溪以美轮美奂的盛大发布,将严冬中的江城时尚灼得火热。闭幕式上,进行了武汉时尚联合会启动仪式,备受关注的2017武汉优秀设计师奖项也在颁奖典礼中揭晓,罗钒溪、余倩、华静、杜沐泽、高睿宣荣获2017武汉优秀设计师奖。至此,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汉区政府、武汉裕大华纺织服装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17武汉时装周圆满落下帷幕。



    本届时装周为期7天,来自中外的76位设计师在江汉经济开发区红T时尚创意街区、花园道、知音号、东湖绿道、武汉美术馆、K11等武汉时尚地标共举办了28场专场发布、2项专项设计大赛以及1场静态展及5处创意系列活动。在时装周活动数量、规模以及城市参与度等方面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体现出立足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放眼联通世界国际时尚平台的强大吸引力与影响力。



    本届时装周发布作品包括女装、男装、休闲装、婚纱礼服、童装、亲子装等品类,以及箱包、鞋帽、眼镜、丝巾等配饰产品,覆盖时尚全产业链,飞跃千山万水而来的中外时装设计师和武汉本土优秀的创意人才们一起,用令人赞叹的创意时尚作品,让江城时尚成为高度文化自信的完美表达。

    正因为 “一线贯通,两江交汇,三镇雄峙,九省通衢”的地理文化特征,在2017年末掀起巨大时尚浪潮的武汉时装周,能够更好地践行“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闭幕式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设计师计文波与曾登纽约时装周舞台的武汉本土婚纱设计师罗钒溪分别带来从不同角度解读时尚、文化的美轮美奂的发布。



    足迹遍布众多国际时尚之都的计文波,不断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的当代时尚风采。此次,他秉承一贯的黑白灰DNA,立足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活化,独创纹样设计结合高级丝绒、桑蚕丝面料、手工蕾丝等高级舒适的面料,以立体剪裁结合重复、变异、渐变、肌理等美学法则使得设计充满神秘和诗意;帅气利落的修身长款大衣,干练不失优雅的套装,巧妙的搭配新式旗袍、飘逸利落的阔腿裤等都是表现突出的搭配单品。计文波为不同的生活场合创造出独有设计师灵魂的装着理念。

    85后新锐设计师罗钒溪,以武汉首登纽约时装周婚纱高定设计师的身份,为大众熟知,“让全球女性都可以穿上中国制造的婚纱礼服”是她坚定的追求。她为江东父老带来的婚纱发布,从层叠设计、精致刺绣到变幻莫测的珠片设计,都带来令人赞叹的精湛工艺与惊艳细节;大量鸵鸟毛、钉珠刺绣、立体花卉等装饰设计,勾勒出梦幻情景,立体花卉的运用则让人感受到唯美与清新之感,“漂浮”在裙面之上的花朵与枝叶装饰,结合淡淡的色彩,雅致可爱

    罗钒溪的设计超脱传统婚纱,用薄纱与刺绣打造的喇叭袖、从腰处蔓延的荷叶边,与众不同又美轮美奂。

    在时尚为城市发声,积极践行文化自信的本届时装周中,不容忽视的是新时代中,中国优秀时尚从业者对于本土文化、流行趋势、生活消费等领域的全新思考。虽然呈现出的时装样貌更加国际化,更加丰富多变。



    时尚立足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是时尚产业毋庸置疑的时代使命,也是当代中国时尚向世界表达态度,提升话语权的根本所在。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2017武汉时装周中,来自不同地区的众多设计师的作品强烈彰显着原创设计、文化创新、流行引领,更加深入生活、落地商业的设计创意、结构造型、材料创新、服饰配搭等,体现出当代中国时尚风貌的多元特征。

    水墨戏剧、山水风光、吉祥纹样等中国传统美学,通过现代国际化设计语言重新诠释,成为新时代中国时尚走向世界的独特价值核心。计文波、陈闻、刘勇和郭培等中国时装设计顶级设计师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方面不断创新;施杰、理臻、刘嘉、乔丹、熊昀等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更侧重表达现代都市生活中多维的中国时尚美学;罗琳、罗钒溪、王钰琪、李馥、刘正心、杜沐泽、高睿宣、华静、谢珊、余倩、杨悦、张文婕、陈娇等武汉本土优秀时装设计师则赋予传统文化更多的互联网时代特征,显现出更强烈的国际化色彩。“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被广泛运用于时尚流行的创意作品中的中国文化,揭示着时尚进步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必然联系。优秀的时尚创意者们,正在通过对中国文化多元丰富的时尚表达,让世界聆听来自东方的创意之声。



    创意实现价值

    在消费升级、商业转型和科技变革的新时代,创意设计、时尚产品需要更迅速地缩小与市场的时空距离。让时尚产品与时尚消费间零距离,更快实现创意的市场价值转化,不仅是每一个设计师和品牌商在考虑的问题,更是整体时尚产业面临的颠覆性新课题。

    2017武汉时装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以“设计商业化”为定位,举办官方静态展,集聚并释放巨大的创新设计市场能量。于12月16日-18日在武汉市江汉经济开发区红T时尚创意街区举办的静态展占地2000多平方米,邀请了众多知名品牌和专业买手参与,并通过和各地展会的战略合作引进大批买手资源,结合武汉本土的优势商业资源,打通时尚产业链的采买壁垒,着力帮助品牌实现商业落地,为“设计商业化”定位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深入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即秀、即量、即扫、即买” 等展示、销售一体化功能。品牌商、供应商、时尚买手等多方资源相互匹配对应,设计师们的新季作品直面消费者的审核选择,时尚创意无缝商业落地,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创意设计的商业价值。

    以时尚产业推动时尚经济发展,以跨界经济创新时尚产业升级。不断创新的武汉时装周,作为中国时尚产业版图中不可或缺的国际化综合服务平台,在提升本土时尚产业影响力、引导大众消费趋势、促进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同时,也用脚踏实地的种种举措,承载起推动时尚设计与市场商业对接的重任。



    产业基于人才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人才,2017武汉时装周在以行之有效的商业手段扶持新锐原创人才的同时,更通过设计大赛、精英评选等方式,为发掘、展示新时代的时尚态度提供了最直接的舞台。裕大华服饰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2017年“裕大华杯”(首届)中国新锐设计师大赛,从来自全国600多位参赛者中选拔出的24位设计师,以“汉若新生”为题,用个性突出的设计作品演绎着对武汉未来时尚的认知;武汉纺织大学举办“红T杯”世界青年设计邀请赛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23名青年设计师用展现不同文化的多元作品设计,充分展示了什么叫“创意无限”。两场设计大赛以设计人才储备与培养为核心,积极践行“一留一回,两个百万”创新战略,汇聚青年时尚创意精英,搭建起无障碍的国际化时尚交流平台,令武汉时装周成为哺育设计新秀、扶植优秀设计师成长的产业人才孵化器。

    同时,在本季时装周上武汉本土新锐创意力量表现出令人瞩目的实力。在婚纱、礼服、男正装、休闲装、中式服装等领域,新一代本土时尚的缔造者们,“立足本土,兼具国际视野”,以包容开放的姿态,糅合多元的设计手法和艺术风格,展现出新一代汉派时尚的荣光。

    复兴来自共赢

    “重整汉派服装的荣光,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服装名城,助力武汉建设世界设计之都、中国时尚名城,让武汉更具现代气息、国际风范,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时尚风向标。”

    各方精英人士联手对产业发展进行探讨与研究的武汉时装周“时尚产业高峰论坛”已成为行业年度盛事,本土时尚产业每每都会从中获得新的发展思路。2017武汉时装周时尚产业高峰论坛,来自政府、行业协会的领导,和企业家、国外专家、时尚企业高级管理者、投资人、投资顾问等业界精英人士,以“时尚助力城市品牌塑造”、“消费升级引领时尚领域商业模式创新”、“时尚产业创业模式及投资战略”三个主题展开对话,结合武汉本土产业的特点和优势,探索武汉“东方时尚之都”的发展方向,寻求“汉时尚”崛起之路。现场,武汉时装周、上海时装周、广东时装周、厦门时尚周进行了时尚战略联盟签约,四城联动,集聚高端要素资源,加快培育产业生态,将打造中国时尚产业新高地、新样板、新地标。作为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点及内陆开放型高地,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武汉,“有条件、也到了发展时尚产业的时候”,要努力打造“中国时尚名城”。同时,现场还进行了江汉区与时尚产业项目和人才引进的签约仪式。

    正如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张庆辉所言,武汉要抓住消费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抓住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更好地通过时尚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市文明的进程。作为武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新兴行业成长壮大的加速器,武汉时装周以创意设计、时尚推广、品牌建设为重心,持续不断推动着城市时尚创意产业、城市时尚消费的发展和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充分与全球优势资源对接,积极汲取外部产业精华要素的同时,深度发掘扶持本土新生设计力量,提升本土原创时尚品牌和城市艺术文化软实力,为武汉时尚产业和时尚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加速城市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的时尚创意核心平台的进程,打造出时尚之都这张武汉全新的城市创意名片。

    在“让世界看见中国,让中国走近世界”的文明崛起中,武汉时尚产业一如这座城市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城市特征,立足荆楚传统文化、承载文明基因、传袭产业优势、融入当代创意思维,以“工匠精神”推动城市时尚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武昌一呼,四方响应”的“汉时尚”精神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0 16:37: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haojialouzi 发表于 2017-12-20 16:21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两个评审得分均为第一的省市只能选择承建其中一个系统,湖北省在两个系统中选择 ...

这个不是新建金融市场,要不然连登记系统都不可能放在湖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0 17: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zhaojialouzi 发表于 2017-12-20 16:10
另外,也要感谢蒋书记,相信他在武汉争取这个碳交易中心的过程中,也付出了不少努力。

虽然没有全部拿下 ...

跟他有啥关系? 上一届班子那么努力被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0 17:05: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争来争去没几个人说重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0 17: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书记在天津怎样,不好评论,但是对湖北绝对是功臣,碳交易注册系统落户武汉,蒋书记也绝对是有功劳的,起了作用的,毕竟蒋也是金融高手,当初中央调他来湖北的目的,也是为了搞湖北金融,包括了碳交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0 18: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数字,太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0 18: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山楚仁 发表于 2017-12-20 10:16
利万高速即将通车,利川市政府提出湖北段暂时不收费,这一举措引起很大反响,这对宣传利川、发展旅游有好处 ...

这个看看以后其他地方会不会推广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7 18:08 , Processed in 0.047287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