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xdwxd 于 2013-11-29 17:39 编辑
解放军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1911年出生于湖南醴陵,17岁即投身革命,抗日战争中参加了平型关大捷,他在开赴前线途中曾在太原停留。1949年2月初,杨得志率19兵团胜利开进北平,指挥机关驻扎于颐和园后的大有庄。一个月后,第四次来到山西的杨得志率19兵团参加太原战役,与晋中等军区三个独立旅一起负责从城南、城西发起进攻。由于19兵团炮兵力量薄弱,他们在总攻阶段打得非常艰苦,同时也涌现了攻取双塔寺的“攻克要塞开路先锋连”、登上首义门的两个“猛虎连”、突破水西门北的某部排长彭彦雪和战斗到最后全排最后一人的18岁小战士陈昌翰等一批战斗集体和战斗英雄。
解放军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1914年出生于福建长汀,15岁参加红军,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团长。平津战役结束后,20兵团千里行军,经大同抵达太原前线,与第7军的19师一起负责从北面发起进攻。太原城北一带是工业密集区,阎军依靠大量坚固的建筑物做为依托工事,杨成武为此制定了穿插分割、各个击破的战术。总攻太原前夕,杨成武带领20兵团军师两级指挥员登上太原城北的一座古塔观察地形,为攻城做最后布署。观察完毕后,杨成武一行刚刚下到第五层,古塔即遭到卧虎山要塞阎军炮兵的袭击,一枚炮弹打入塔身,在第六层爆炸,杨成武下塔之后举头回望,不由得心有余悸,如果再晚下塔半分钟,全兵团师以上指挥员恐怕就基本报销了。总攻时刻,20兵团率先从小北门东部的突破口将红旗插上太原城头,据说,小北门之所以成为战后唯一被保存下来的城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太原解放三天后,解放军正式举行入城仪式,彭德怀在原太原绥靖公署门前检阅了入城军队。五月初,彭德怀对18、19兵团的部署加以确定之后回到陕北。徐向前因为身体的缘故最终未能跟随彭总并肩解放大西北。1949年夏天,第20兵团做为战略部队,被布署到京津附近保卫党中央的安全,第18、19兵团正式划归第一野战军建制,跟随彭总挺进大西北,与胡宗南、马家军决战。这年冬天,第18兵团又被划归刘邓的第二野战军建制进军大西南。18兵团60军180师在这一过程中更是立下汗马功劳,堪称雄师,他们曾以四个班击溃国民党一个军,生俘2200余人,他们也曾以一个团迫降胡宗南的精锐部队第38军。朝鲜战争爆发后,原华北军区野战军的三个兵团先后参战,都有过出色的表现,最著名的莫过于《奇袭白虎团》,但是,曾经创造辉煌战绩的180师被敌军包围,全军覆灭,成为解放军对外作战中成建制损失最大的一次。随着战争的结束和百万大裁军,一支支英雄的部队令人惋惜地从解放军的序列中消失,参加太原战役的10个军,原华北军区野战军的第60、61、62、66、68军和原一野第7军的番号被撤销,第63、64、65、67军继续保留在新时期解放军24个集团军的行列里。在中苏对抗时期,隶属于北京军区的第63军重新回到太原,派驻山西在太行山构筑华北的第二道防线,保卫我国部署在山西的军工厂和战略导弹基地,后来的山西省武警总队就是由该军第189师改制而成。有消息说,第63、64、67军将在新一轮的裁军整编中成为第一批裁减的三个集团军,昔日为解放太原而浴血奋战的胜利之师,终于即将完成他们的历史始命,无论他们的最后归宿如何,龙城太原,将永远铭记那段血与火写成的历史篇章,永远铭记他们抛洒在这片土地上的热血。
除了征战于第一线的将士们,广大支前群众和隐蔽战线上的同志们也是这支胜利之师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
晋中战役刚刚结束,太原战役前委就组建了太原战役联勤指挥部,由裴丽生担任司令员,负责指挥太行、太岳、晋中、晋察冀、冀鲁豫各解放区有关支持太原战役的后勤工作。整个战役期间,直接参加支前工作的第一线和第二线民工多达25万人,民兵5万人,参加运输的牲畜2万余头。民兵主要负责看管粮食仓库和军用物资,并按部队的作战需要,担任必要的看管俘虏、运送弹药工作,有时还直接参战。民工主要负责运输工作。寿阳、阳曲等距太原百里以内地区的群众全体动员,无论青壮年男女、老人、少年,几乎全部参加了支前运输工作。有的民工一夜之间在七里长的运输线上往返九次,去时扛器材,返回时抬伤员,行程一百余里。四大要塞争夺战期间,民工们不仅运送物资,还需要开山辟路、就地开采煤碳,关键时刻就留在阵地上参加战斗。
太原战役期间,支前民工共运送弹药400万公斤,各解放区支援的粮食16453万斤。支前民兵与民工共有203人牺牲,746人负伤。就象“人民群众用小轮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一样,太原战役的胜利同样离不开普通民众的汗水与牺牲。
早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区就不断向太原派遣地下党员和地下工作者,以各种职业作掩护,甚至打进入敌人要害部门,搜集情报、策反敌军。太原战役前夕,阎锡山甚至认为共产党在太原的地下工作者和伪装分子多达数万。而事实上,到1948年冬,太原城内的地下党员共有488人,还有内线关系859人。
太原战役期间,太原隐蔽战线最出色的行动莫过于绘制太原城防图。地下党员张全禧以谦益信自行车行为掩护,结交了刚刚受到降职处分的阎锡山长官部侍从参谋张光曙,并成功将其策反。张光曙利用视察城防工事的机会,绘制出50多幅太原城防设施图,并在图上标注了大量参考资料。张全禧将这些图纸暗藏在自行车内胎和大梁的管子里,在张光曙的护送下穿越封锁线,将这些在太原战役期间起到重要作用的城防图送到了情报站。
阎锡山建立了一套完整严密的特工系统,使得隐蔽战线充满了难以预料的风险和突如其来的牺牲。1949年3月,另一条获取太原城防工事图的秘密战线在组织向外输送情报和安排撤退的过程中被阎锡山特工系统查获,八名地下工作者集体就义于大东门外。与中央有直接联系的地下党员赵宗复也在不久第二次被捕。
赵宗复是原“山西省政府主席”赵戴文的儿子,做为追随阎锡山三十余年的忠臣和功臣,赵戴文在去世前向阎锡山亲口嘱托:“宗复年轻,做事不稳当,希望好好教育他。”阎锡山表示:“你的儿子和我的儿子一样,我一定要教育他,你可放心。”
赵宗复在燕京大学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以而立之年出任阎锡山政权的教育厅长。赵宗复被捕后,阎锡山的高干会议在讨论到如何处置赵宗复这一问题时,众人都缄默不语,只有警宪指挥处代处长徐端主张将赵处决。正在阎锡山迟疑间,太原绥署秘书长吴绍之提醒说:“请会长回忆副会长临终托言。”阎锡山于是说:“将宗复交我处理吧。”但终究没有下达任何处置命令。阎锡山飞赴南京后,梁化之一度准备处决赵宗复,五妹子阎慧卿说:“老汉在的时候都没有处理.你为啥要处理他?老先生就这么个苗苗,还能这么做?老先生怎样对待你来?”结果,杀害赵宗复的事便搁置下来。
解放以后,赵宗复历任山西省教育厅厅长、山西大学副校长、太原工学院院长等职。1966年6月21日,赵宗复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终年51岁。
信誓旦旦要与太原共存亡的阎锡山为什么要逃离太原,王靖国为什么要拒绝女儿的劝诫,阎锡山所谓殉难的“太原五百完人”是怎样一回事,残留侵华日军和美国飞虎队为什么要帮助阎锡山守卫太原,远在上海的阎锡山为什么在最后关头允许太原守军投降。请看《沧桑阅尽话太原》第三十章:太原战役之败军之将
本节主要参考资料:
《徐向前传》
《中将风云录》
《历史的回顾》,解放军出版社,1998
《华北野战军》,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
《山西文史资料》,38、61辑
附录:本章背景资料
初期作战示意图;外围作战示意图;总攻作战示意图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杨成武:会攻太原;杨得志:横戈马上
徐向前在太原前线
彭德怀在太原前线
胡耀武邦在太原前线(中)
太原前委扩大会议合影
第二排:杨成武(左一)、杨得志(左二)、耿飚(左三)
彭德怀(左五)、第一排:唐廷杰(左一)、罗瑞卿(左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