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经济论道] 2025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yangyiping2053 发表于 2025-11-19 13:37
能否协调一下把航班数量增加增加,每周都是全国最大的负增长,真的很难受。

天河高铁站必须快点上马,打造虹桥那样的交通枢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wuhan_123 发表于 2025-11-18 20:02
前五梦想?你觉得武汉市委**水平不如你?

我觉得你话糙理不糙

而且你掌握了网路斗争的话术

武汉有关不门的水平要是能有你一半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fjhzcald 发表于 2025-11-19 07:03
“武汉太不会宣传了,这要放在同等城市,又可以吹上天了。”没有说你说的不对的意思,但是这句话真的出现 ...

但是别人说的这个话说的确实是太对了

武汉的很多优势   确实武汉没把它们当回事

很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5: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rim 发表于 2025-11-19 14:37
“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这不是十四五的目标 ...

这不很正常     也就微操那会变了     老王当初提的  现在继续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ttyy1122 发表于 2025-11-18 18:23
今天,武汉天空现“泾渭分明”奇景

长江云新闻  2025-11-18 13:03:26

这个换到西边,早就微博上一轮热搜了。可惜武汉没钱来搞宣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好事,能带动拉一拉光谷中心城的租房市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山楚仁 于 2025-11-19 16:34 编辑
xtcr027 发表于 2025-11-19 14:45
号称九省通衢,实际上交通现状真的一言难尽


的确如此,如果说10年之前武汉的交通枢纽建设走在前列的话,这十几年原地踏步,其他省市反而开足马力补短板。

以前被吐槽的重庆北站南北广场不联通,如今不仅打通,10号线两个广场都必停。重庆西站够大的了,现在还来一个号称亚洲最大的东站。江北T3规模远超天河T3。

好不容易汉阳站动工了,结果一看规划,全国前20谈不上,估计30都够呛。


当然,这与小王到省里去,武汉市的那2位平庸耽误了有关。现在换人了,但时机也错过了。

中国特色就是,地方首脑决定了地方发展,2020年前武汉的翻天覆地和那几届领头人息息相关。

现在新首脑就位,希望能开创一个新的发展周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交通哪里不方便了,火车站,机场建得勺大走死个人,多修几个火车站,方便各个区乘客,挺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中 发表于 2025-11-19 16:42
交通哪里不方便了,火车站,机场建得勺大走死个人,多修几个火车站,方便各个区乘客,挺好

重庆西站和南京南站不小,我怎么一点不累啊?反而武汉站连个坐的地方都不好找,候车时就一直站着,哪个更累?

成都东站因为饱和,也是找个座位也不容易,也累。

汉口站和武汉站这点面积也算大?你也是在外地,这点应该都看得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中 发表于 2025-11-19 16:42
交通哪里不方便了,火车站,机场建得勺大走死个人,多修几个火车站,方便各个区乘客,挺好

高铁站大就一定累吗,你这是什么逻辑,只要设计合理,超级大站都走不了多少路,我感觉广州南、南京南都很方便,从来不觉得走断腿,地铁就在车站负一楼,不要再找这种理由了,武汉站的设计确实是个败笔承认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中 发表于 2025-11-19 16:42
交通哪里不方便了,火车站,机场建得勺大走死个人,多修几个火车站,方便各个区乘客,挺好

你还活在上个世纪,大了设置快速长传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6G通感算智融合创新开放实验室正火热建设
明年上半年竣工验收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11月的武汉,凉意渐浓,但在位于东湖综保区的中信科移动通信设备研发和制造基地项目(一期)工地上,却是一派火热景象。机械轰鸣声、施工人员的指挥声交织在一起,一座未来的6G通信产业高地已奏响序曲。

作为全球5G技术引领企业,中信科移动正代表中国参与6G和卫星互联网的生态构建。该基地将建设6G通感算智融合创新开放实验室、武汉市星地融合新一代无线通信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等重点平台。建成后,它将承担湖北省及中国信科集团在6G“空天地一体化”移动通信设备方面的研发、制造与交付任务。

11月16日,站在基地已然成型的厂房前,仿佛能听见未来通信时代的脚步声。从工地入口望去,空中已不见塔吊身影,取而代之的是5台施工升降机不停上下运输材料,4台曲臂车在高处灵活作业,处理外檐局部施工。

“我们现在正忙着给5栋大楼‘穿衣服’‘精装修’。”项目承建方、中交一航局相关负责人形象地比喻,目前现场固定施工人员达430人,“是去年3月开工后的最高峰”。

在他身后,160台剪叉式登高车在内檐空间中升降移动,工人们正进行墙面、管线、设备安装。室外,4台挖掘机、16台渣土车和1台推土机协同作业,高效平整场地。

为抢抓产业机遇,项目部自我加压,开工至今始终保持高强度推进。今年1月17日,其建筑全面实现主体封顶;春节后,项目迅速复工,如今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走入项目内通用厂房B区域,“科技感”尤为突出。这座总高4层、单层面积超1万平方米的“巨型方盒子”,从空中俯瞰,边长各100米,规整而壮观。令人惊讶的是,如此大跨度的空间内,支撑立柱只有81根,比常规设计少了约三成,两根立柱间的最大跨度达12米。

“秘密在二楼楼板。”该负责人介绍,项目采用一种名为“密肋结构”的设计,楼板呈蜂窝状,不仅结构更稳、承载力更强,还大幅减少立柱数量,为未来布设大型设备“腾”出宝贵空间,以适应中信科移动未来在5G-A、6G、星地融合等领域的研发与制造需求。

事实上,这里正加速接入6G信号。今年9月,中信科移动发布“九万里计划2.0”,联合运营商、商业航天、通信产业链、高校与科研院所等上下游伙伴,共建星地融合网络,推动我国卫星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同时,企业深度参与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简称)在印度召开的首次6G无线接入网工作组会议,将前期预研成果融入国际标准讨论,提出多项关键技术方案。

中信科移动今年三季报显示,其第三季度营收12.25亿元,同比增长6.23%。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当季研发投入达3.22亿元,占营收比例26.30%,显示出其对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位于东湖综保区的该基地,将成为企业未来研发的核心一环。

“今年底,我们要完成项目正式通电,明年上半年竣工验收,工期依然非常紧凑。”该负责人说,尽管忙碌,但在他和施工团队看来,能让这座承载着通信未来的基地早日投产,成为中国在空天地通信领域的“创新重器”,“一切都是值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5G与6G存在70%技术重合,湖北在5G时代的深厚积累,正成为其率先布局6G的底气。

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武汉)辐射全国,光谷硅光芯片走向世界,“十四五”期间,湖北把5G、工业互联网作为产业转型的“金钥匙”,持续夯实数字底座。

如今,湖北不仅拥有全国第三的5G工厂数量、覆盖全省的千兆网络,更在硅光芯片、空芯光纤等前沿领域走在全球前列。扎实的5G产业基础、广泛的融合应用和尖端的研发能力,助力湖北在抢占下一代通信技术制高点上持续加快脚步。

受其推动,今年上半年,湖北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2835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9.57%。全球首个智能体工厂、天地一体化智能遥感卫星系统、新一代北斗定位芯片等一批“高精尖”产品密集诞生。

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5G+应用覆盖千行百业

鸟瞰湖北,5G早已成为融入生产生活的“数字血液”,并产生可观的生产力。

在武汉,烽火通信数字工厂作为国家级5G全连接工厂,其数字化改造让系统间数据流动效率提升30%,产品制造效率提升20%。更值得一提的是,烽火打造的智能平台已服务超过800家企业,其中超76%是中小企业,助力链上企业增收近5亿元。

在随州,百年老字号叶开泰焕发新生。其投入6亿元打造的国家级5G全连接工厂,实现从投料到成品的全程无人化操作。新产线全面投产后,产能将提升一倍,人效提升200%。

截至目前,湖北已建成101家国家级5G工厂,数量位居全国第三,覆盖全省14个市州,“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综合水平进入全国前五。从智慧矿山到智能酿酒,从纺织车间到机械制造,5G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赋能湖北的产业制造。

伴随5G+应用的拓展,更多场景也在城市中延展开来。

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规模全国领先,全省铁路、高速、地铁逐步实现连续覆盖,为自动驾驶和低空经济铺路。“鄂汇办”提供4000余项线上服务,省市县乡四级贯通的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也已建成。

而支撑这些的,是湖北坚实的网络底座建设。眼下,全省5G基站总数达18.1万个,5G轻量化基站5.6万个,重点场所覆盖率达100%。这里已实现所有行政村5G和千兆光网通达,“数字鸿沟”正被快速弥合。

如今,湖北的5G+应用已从“样板间”变为“商品房”,昔日“新基建”的试点示范早已开启规模化复制。

光电子信息基石稳固、自主可控

5G产业生态全球领先

如果说5G是信息高速路,那么光电子信息就是它的“路基”。

目前,我国光电子产业规模全球第一。其中,从光纤到光模块,从射频到基站设备,从芯片到系统集成,湖北的相关产业布局环环相扣,支撑起全国“半壁江山”,独步全球。

从46年前南望山下的“一束光”到眼下光谷科创大走廊上的万亿级产业集群,跨越近半个世纪,无数创新之火在此汇聚,形成燎原之势。

在今年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上,华工科技子公司华工正源亮出突破3.2T光模块的核心技术——单波400G光引擎。这项技术首次采用国产硅光芯片流片平台,填补了我国硅光产业链的关键空白。

长飞光纤则在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展示了面向5G-A和6G的G.654.E光纤,以及具有“下一代光通信颠覆性技术”之称的空芯光纤。后者传输时延比传统光纤降低约34%,有望为6G时代的算力网络提供“光速通道”。

在射频芯片领域,武汉敏声也带来惊喜。其在光谷建设的高端射频滤波器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量产后产能将达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这只新兴“独角兽”已累计申请专利416项,在海外布局61件专利,为中国5G、6G通信发展深度赋能。

在他们背后,既是超1.6万家光电子信息企业的协同发力,也有涵养它们成长的“政产学研金服用”完备生态。在这里,技术升级得以快速验证,产品量产因此迅速落地,供应链可以本地协同,创新应用也能实现快速循环。

因此,湖北不仅能在5G时代全球领跑,也具备了走向6G的坚实底座。

尖端技术策源能力提前布局

冲刺6G湖北先行一步

在夯实5G基础的同时,湖北早就将目光投向更远的通信未来,一批“黑科技”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

今年9月,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发布首套全国产化12寸硅光全流程套件,为光电子芯片设计师送上统一的“官方工具包”。发布后短短半个月内,就吸引全国超40家企业、高校前来合作。这套工具包能大幅缩短研发周期,降低制造成本,性能已达量产要求,正支撑龙头企业试产高速硅光芯片。

今年上半年,九峰山实验室发布的其自研氮极性氮化镓产品,功率密度比常见产品高出2倍至3倍,成本却降低三成以上。因材料、工艺等瓶颈制约,此前国际上仅有少数机构可小批量生产同类产品,且价格高昂。面向海量的应用市场,氮化镓器件可全面赋能5G/6G通信、自动驾驶、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

“湖北坐拥产业基础优势、科教资源优势与区位战略优势,有能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6G创新的领跑者。”中国信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书平说,中国信科将把6G及卫星互联网作为“十五五”核心战略方向,加快迈上千亿级台阶,为湖北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028年突破1.5万亿元、2030年突破2万亿元提供支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山楚仁 发表于 2025-11-19 16:32
的确如此,如果说10年之前武汉的交通枢纽建设走在前列的话,这十几年原地踏步,其他省市反而开足马力补 ...

国强,元强都不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粗粮厂 橙色log的位置出来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1-20 03:01 , Processed in 0.053807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