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民日报》头版聚焦武汉“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科创新苗引来金融活水
□ 人民日报
新时代以来,金融活水攀“高”逐“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指出:“引导金融机构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统筹运用好股权、债权、保险等手段,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支持做强制造业。”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在湖北武汉,被称为“中国光谷”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内,有着5000多家科技型企业。
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在光谷这个蓬勃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中,包含信贷、保险、风险投资、融资租赁等金融业态的1000多家金融机构,为需求各异的科技型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
金融活水如何滋养科技创新?一株科创新苗的诞生与发展,给出了答案。
■ 练就一双慧眼——
看准了的项目就坚定支持
爬楼梯灵活自如,仿生手臂“举重若轻”,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内,人形机器人“劳动者1号”正在进行训练。
“‘劳动者1号’步态越来越稳健,正努力训练成为变电站‘值守员’。”格蓝若公司副总经理高峰说。
“得知格蓝若计划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研制人形机器人,我们为企业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为成果转化做足准备。既然看准了,就坚定给予支持。”交通银行武汉东湖支行营销科科长赵宇飞介绍。在科技金融支持下,“劳动者1号”的诞生只花了不到1年时间。
2018年成立以来,格蓝若从单一的电力智能感知业务进入智能机器人、精密运动控制等领域,成长为竞逐多赛道的多面手。
“在光谷,从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到商业化,科技创新全链条都有金融服务与之匹配,为规模各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不仅高新区“敢为人先”,以“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为目标,各地区各部门加快改革,构建同科技创新规律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机制。科创企业授信方式不断优化,“十四五”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超6500亿元;创新积分制从国家高新区进一步扩展到全国试行,量化评价企业创新能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经济思想科学指引下,一个合理分工、相互补充、功能完整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加快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不断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刊载于11月20日《人民日报》一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