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1-18 16: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engqiD 于 2017-1-18 16:18 编辑
2017撸起袖子加油干
总体要求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正确处理“五大关系”,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扎实推进“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和“五个湖北”建设,稳步推动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声音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发扬“工匠精神”,培育更多“湖北工匠”和“百年老店”,不仅要争创“第一”,更要争创“唯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老百姓的“幸福靠山”。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必须重拳出击,铁腕治理。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改善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要努力增强发展的民生底色,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美好愿景,致力于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无论今年财政压力有多大,用于民生的支出只增不降,为群众办的实事只加不减。
●不求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事,把政绩写在荆楚大地上、印在群众心底里!
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抓好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天马第6代低温多晶硅生产线、通用汽车二期及发动机等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汉十高铁、郑万高铁和蒙华铁路湖北段、保神高速、枣潜高速、鄂咸高速、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建设海绵城市80平方公里、地下综合管廊100公里。
●全力振兴实体经济。突出抓好30个预增产值过10亿元重大增长点的协调服务。
●大力提振民营经济。依法加强对各种所有制法人产权保护。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和支持省属国有企业与民企、央企交叉持股、兼并重组。
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加快打造“双引擎”。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省。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确保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重点抓好华星光电T4厂、湖北中烟、武石化乙烯扩能等重点技改项目建设。推进6市1区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和5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集成电路、光通信、新能源汽车、高端数控装备、北斗等16个优势行业细分领域。抓好50家国家和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带动100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支持武汉、襄阳、宜昌、孝感等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
●提升创新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建设。支持武汉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加快建设一批众创空间、“双创”示范基地。新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校企共建研发中心80家。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法依规处置“僵尸企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煤炭生产企业两年内全部关闭。实行一城一策、分类调控,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加快推进关键性改革。
●加快推行负面清单制度。推进综合执法改革。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全面落实“营改增”等政策,确保减税300亿元。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定价项目、降低收费标准。
●推进湖北自贸区建设。促进武汉、襄阳、宜昌三个片区彰显特色、差异发展。
●双向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继续办好华创会、楚商大会、粤港澳等招商活动。加快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武汉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建设。支持仙桃、潜江保税物流中心申报。
农业农村改革发展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339万亩、补建332万亩。
●促进农业增效。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全面落实农电体制改革政策。加快农村电网改造。确保村村通光纤。
●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力争128万人脱贫、1520个村出列、9个县摘帽,4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万公里,改造危房10万户。加快推进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四大片区扶贫攻坚。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湖北实施。全面落实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规划,加快实施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支持咸宁、黄冈、荆州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构建多极发展新格局。大力支持武汉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大力支持襄阳、宜昌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推动3个至5个经济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地级市加快发展,形成新兴增长极。支持20个至30个发展潜力大、承载能力强的县市,建设成为新的增长节点。重点培育5个国家级、20个省级特色小镇,推进1000个绿色示范乡村创建。
●增强县域经济活力。扶持100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发展,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加快建设美丽湖北
●坚决向污染宣战。集中整治工业水污染、城乡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省控断面劣五类水比例控制在7.9%以内。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部建成使用。重拳治理大气污染。重拳治理土壤污染。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力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80%。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抓好20家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大力实施长江生态治理“宜昌试验”。全面完成“绿满荆楚”三年行动计划。
●加强生态文明机制建设。加快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完善地方环保法规体系和政府规章。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扩大就业。实施“我选湖北”计划。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和退役士兵的接收安置工作。大力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扩大农民工实名制管理范围。
●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按政策调整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地。新开工棚户区改造41万套。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惠及200万人。
●发展教育卫生事业。资助困难家庭学生130万人次以上。培育一批职教名校、名师、名专业。重点支持建设12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9000个村卫生室。全面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做好“全面二孩”配套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