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qrx12340

[城市建设] 花溪大学城建设纪实(花溪大学城总体规划专题汇报会在贵安新区召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17: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加快推进花溪大学城二期有关市政项目建设,力争按照目标任务实现通车,2013年9月11日,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曾文平同志率集团公司有关领导和人员赴花溪大学城花燕路和思雅路二期项目现场进行了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工程建设的推进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就切实抓好工程质量和安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行了安排部署。分管领导、市建投公司监事会主席常鲁晋同志参加了检查。



曾文平董事长在现场听取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曾文平董事长深入施工一线检查建设情况


  当天下午,曾文平一行先后来到花燕路二期项目起点段、思雅河大桥、思雅路一二期交汇处等项目现场,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施工组织、工程推进和存在问题有关情况汇报。在检查花燕路二期项目时,他指出,花溪大学城二期项目特别是花燕路二期项目建设工期紧、任务重,项目部务必认真组织施工,加强现场管理,按照工期安排,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尤其要加快松柏山水库花中干渠的迁改工作,快速有效地推进项目建设;工程前期部和工程管理部务必进一步加强协调,加快工作进度,尽快完善相关手续;质安管理部务必加大项目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情况的检查频率,全方位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安全,确保做到精细化管理。在检查思雅路二期项目时,曾文平指出,项目参建各方要按照质量高、成本省、建设快等要求,从整体大局出发,对项目建设各项工作认真思考,全面把握,进一步加快工作节奏,使项目健康有序地推进,确保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集团公司办公室、工程前期部、工程管理部、质安管理部及项目管理公司有关人员参加了检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4 19: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建设快速推进 崛起人才创新高地

贵安新区,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贵州人正全力以城以才兴,业以才立。由此,贵安新区确立了创建全省一流的人才首选区、科技引领示范区和教育改革先行区的目标。

花溪大学城,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载体。
隆冬季节,位于贵安新区的花溪大学城里却是一片火热。在栋青路、思雅路等主干道上,环卫工人们正忙着给道路两旁的行道树浇水、剪枝;在各高校的新校区内,一排排色彩鲜明、风格各异的校舍鳞次栉比,庄重气派,学子们三五成群,或笑语融融穿行在整洁的校园内,或凝神静气在宽敞温暖的教室里学习……
截至今年1月,大学城一期已入驻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和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共5所高校7万师生……
大学城二期工程建设正加速推进,贵州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人文学院、贵州亚泰职业技术学院已于2013年下半年正式动工,今年9月将开始招生;贵州理工学院、贵州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贵安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将开工建设,并于明年9月招生……
在二期公建居住综合配套服务区,浙江群升集团和华润集团已于2013年相继动工开建投资280亿和100亿的商住综合体……
承载着贵州“人才强省”梦想,一座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大学城,正在“高原明珠”贵安新区崛起。
“力争把花溪大学城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国际知名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型、职能型、开放型全国一流大学城,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为贵安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人才保证和区域空间。”贵安新区大学城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党委书记、项目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夏明枢如此描绘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的美好未来。
决策:破解制约发展瓶颈问题
时间回溯到2009年。这一年,省委、省政府做出在花溪建设高校聚集区的重大决策,提出将大学城作为提升高校办学规模和教育质量的载体,推进我省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教育发展滞后,是制约贵州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以高等教育为例,2010年,贵州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0%,远远低于全国26.5%的发展水平。
而正在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的贵州,对人才的渴求越来越强烈。
破解此前贵州高校分割教育资源,画地为牢的单体发展模式,以高教园区发展模式实现高校资源共享,使之集中化、规模化,推动贵州高等教育跨越发展。2010年12月29日,贵阳市花溪高校聚集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开工,之后,各入驻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相继开工……
一场旨在推动贵州高等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战役”,由此悄然打响。
建设:巧干苦干创造“贵州速度”
花溪大学城由高校聚集区、科技园区、公建居住综合配套服务区三大功能板块构成,规划总人口40万,其中学生25万人。其中,一期占地7500亩,总建筑面积120多万平方米,总投资逾百亿元,建设规模大、需要资金多,该如何解决?
为破解资金难题,省政府明确建设资金主要由学校贷款,通过资本市场开展融资,省级财政安排31亿元,解决贷款贴息及部分还本资金。按照“明天后天的钱今天用,提前发展提前受益”的理念,积极融资,变直接投入为贷款贴息。
融资方式的创新,确保了花溪大学城建设的快速推进。截至今年1月份,大学城总投资逾百亿元,一期高校聚集区已建成5平方公里,年内将全面竣工。
贵州财经大学,创造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入使用的“贵财速度”。
2011年1月20日,一场罕见的大雪将通往贵州财经大学新校区建设现场的道路阻断,雪没过人的小腿肚,学校领导依然做出克服一切困难如期开工的决定。建设人员们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使新校区场地平整工程按原计划如期举行。当年10月8日,贵州财经大学新校区首期15万平方米校舍落成,迎来了4000名新生入住,成为首家入驻花溪高校聚集区的高校。
到2012年底,大学城一期5所高校全部入驻办学。创造了“高于过去、高于西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贵州教育速度,实现提前入驻办学目标。
“我们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确保五年、力争四年、有条件的三年建好大学城’的目标,成为贵州教育的一大亮点。”夏明枢说。
搭建人才交流、科技创新、教育合作“三大”平台,加快人科教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今天的大学城,正在向着创建“人才高地、科创基地、生态园地”的目标,阔步前进。
改革:人才高地科创基地优势初显
花溪大学城,正引领贵州高等教育进入集群发展新模式。
大学城有效地整合了贵州高等教育优质资源,扩大了高等教育规模。大学城全面建成后,将为提高贵州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贡献近4个百分点。
目前入驻的5所高校已初步实现图书、电子网络、实验室、公共教学、互聘师资等资源共享的集约化办学模式。随着各高校间建立科研合作机制、学分互认等机制,贵州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将进一步有效整合,成为贵州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区、高科技研发的新平台,展示贵州教育、文化、科技发展的亮丽窗口。
创新能力的提升,正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轴心。
据介绍,入驻花溪大学城11所高校涵盖理、工、农、医、文、经、管、法、教育、历史九大学科门类,拥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与地方共建工程实验室……这些都将成为拉动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智力支撑。
目前,入驻贵安新区的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已经开始与花溪大学城展开互动。贵安新区强力推进大学城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综合智力优势与其他社会资源优势相结合,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服务。
围绕重点产业的发展需要,贵安新区在大学城北部规划了1300亩的贵安国家大学科技园。目前,入驻科技园的企业已经达到26家,正在接洽的有意向性合作的单位还有10余家。“吸引贵州乃至全国大学科技园来花溪大学城建设分园,重点依托高校资源优势,推进教育科研成果转化,重点发展IT、民族医药、电子商务、生态文明等高新技术产业,将大学城建设成为人才创业首选地示范区。”贵安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富杰介绍说。
随着花溪大学城科技创新高地海拔高度的不断提升,对贵安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发动机”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开放:面向世界引才聚才
贵安新区广阔的发展前景,正引起国内外智力资源的注目。而花溪大学城,成为贵安新区招才引智的良好平台。
2013年12月13日下午,我省与北京大学签署省校战略合作协议。依据《北京大学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合作框架协议》,贵安新区与北京大学将在花溪大学城共建北京大学贵州生态文明城,作为贵州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的示范点。
同时,双方依托该项目,一方面结合贵州生态优势及花溪大学城各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北京大学贵州生态文明国际研究院,力争成为世界一流的生态文明研究机构,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决策参考和人才支撑。另一方面将由北京大学牵头,联合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等10所世界知名大学在花溪大学城成立国际绿色大学联盟,一起推动全球生态文明研究与教育。
此外,贵安新区组建了贵安国际人才科技教育中心,主动出击,积极与省内外、国内外相关部门、机构联系,力争把大学城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国际知名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型、职能型、开放型全国一流大学城。
“为提升花溪大学城国际化水平,今年贵安新区将与省教育厅、中国东盟中心、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SEAMEO)在大学城共同举办第七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夏明枢告诉记者,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大学城将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各国在语言教学、留学生互派、科技创新、技能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并以教育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各国在经贸、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提升贵州与东盟各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今年,贵安新区还将与上海浦东新区联合建设上海浦东国际人才城贵安基地,通过上海人才城遍布全球的网络促进人才的流动,并为大学城的高校毕业生搭建国际化的就业平台;与华润集团共建大学生创业论坛和大学生创业园,促进贵州小微企业的发展,激发贵州民营经济活力;在大学城三期规划建设国际名校区,引进国际知名大学来花溪大学城设立分校,提高贵州国际教育科研水平……
“人才强省”的梦想,正通过大学城的崛起、成长而实现。
短评
贵安新区的建设,将为贵州发展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贵州后发赶超和跨越发展的主战场,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大背景下,贵安新区的建设与发展,新意迭出。
推动贵州高等教育跨越发展,为贵安新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花溪大学城肩负历史重任。
以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的精神创造发展新速度,自2010年开工以来,建设者们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后发赶超,在大学城,创造了“高于过去、高于西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贵州教育速度”。
以改革思路创建发展新模式,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政策,正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聚合度,贵州高等教育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方式实现集群发展。而积极搭建自主创新平台、技术转化平台和各类企业与高校联合创新的平台,正助推高校教育发展与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同频共振,共赢未来。
以开放胸怀拓宽发展新道路。贵安新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美好未来,如一块强有力的磁铁,吸引着八方关注。而一座生态型、职能型、开放型全国一流大学城,将成为各方贤才与贵安新区相知相聚的最好依托。随着国内外一个个人才团队的翩然而至,一个个合作创新平台的不断入驻,花溪大学城,将成为人才创业首选地示范区。新经济业态的金种子,将在贵安新区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贵安新区带动黔中经济区火车头,促进贵州腾飞引擎,注入强劲的创新动力。赴,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4 21: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个,消灭零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4 22: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能多开几路公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5 11: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anymore51


    已经是贵安新区直管,与贵阳没用一毛钱的关系,如果公交不盈利,剔除政府脸面,开通可能性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5 12: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255 207 401 402 403 已经有5条公交线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5 12: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255 207 401 402 403 已经有5条公交线路了
世宗 发表于 2014-2-5 12:06



    这么多人,感觉远远不够。贵州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贵安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新成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5 13: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贵阳的大学太少,大学城弄一堆职业学院进去先充充数。
话说,有没有可能引入一些著名高校的分校分院什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6 15: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40X都是从花溪坐

大学城里花溪还有10公里
老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16: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贵阳的大学太少,大学城弄一堆职业学院进去先充充数。
话说,有没有可能引入一些著名高校的分校分院什么的 ...
查无此缘 发表于 2014-2-5 13:32


三期就是准备引进名校来建设分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6 17: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qrx12340


    能引来吗?不会是私人加盟承包的吧,就像现在那些高中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6 17: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查无此缘

高考人数逐年下降,几年前高校大规模扩张已经饱和,贵州现在才开始修大学城,生源数量和质量都堪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6 20: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大的合并,就是全国高校合并的最后一次。
贵州领导做的事情,符合贵州的地位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5 09: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花溪大学城高校座谈会召开

3月24日,花溪大学城召开2014年高校座谈会。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副省长、贵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秦如培出席会议并讲话。

  秦如培强调,花溪大学城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确保五年、力争四年、有条件的三年建成大学城”,要做到立足贵安新区、服务全省、面向全国,将来还要做到走向世界。大学城应抓住当前大好的历史机遇,抓住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贵安新区的时机,把政策吃透、用好。他表示,贵安新区要充分支持大学城各高校,也要充分利用好各高校的资源优势,建立合作双赢的平台。大学城各高校要运用创新型模式培养人才,同时要通过建立科技园区等形式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的力度,真正实现把大学城建成“人才高地、科创基地、生态园地”的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0 12: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城初具规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4 19:48 , Processed in 0.046669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