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1-15 12: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zy3 于 2021-11-15 12:22 编辑
老城厢,常州的文脉、商脉所在,城市的根和魂,这里承载了常州人太多的记忆和乡愁。常州市第十三次会重点提出,要以珍爱之心、尊崇之情善待历史遗存,探索更富创意的“打开方式”,让老城厢唤醒记忆、绽放新颜。
常州高度重视老城厢复兴工作,出台了“三年行动计划纲要”。钟楼区老城厢约3.6平方公里,约占全市老城厢面积的一半。钟楼区坚持全局统筹、高位推进、“点—线—面”联动,通盘考虑老旧小区改造、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和片区整体改造,已完成范围内13个老旧小区改造和18条道路综合环境提升,正在或即将启动建设11个小区和25个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大庙弄街区等整体改造工程正加速推进。
摸清钟楼区老城厢历史文化遗产家底,挖掘文化“瑰宝”,留住城市记忆,沈东认为至关重要。
建设长三角一流现代化城区 常州钟楼蝶变崛起
“在我们的大庙弄附近,曾经有过一栋‘柏花楼’。”沈东估计大多数市民可能都不知道。这栋楼是明朝兵部尚书陈洽所建,当时那里是陈家花园,楼就建在百花丛中,因此取名为“百花楼”,后来又称为“柏花楼”,是陈洽当年读书处。“陈洽自幼好学,通晓经史;他的哥哥陈济更是博览群书,有‘两脚书橱’的雅号,是《永乐大典》的总编辑。‘柏花楼’可以说是陈济、陈洽兄弟的成长起步之地。以后,我们在大庙弄街区的书店或者旅店,如果用‘柏花楼’为名,那多有意义呢。”大庙弄街区,计划2023年开街,在“柏花楼”助力下,相信有实力亮相即“网红”。
面向“十四五”,老城厢该如何有创意地“打开”?沈东表示,下一步将从加强顶层设计、挖掘历史文化、强化业态引进、完善工作机制、聚焦重点关键、集聚群众智慧等六个方面入手,围绕内涵丰富、功能完善、业态更新等绘好老城厢的“新篇章”。
老城厢,新品牌,老味道。未来的钟楼老城厢,既是游客们的“诗与远方”,更是常州人的“美丽乡愁”与宜居家园。
这次钟楼大庙弄改造好像有点创意了,这个百花楼从来没听说过,如果可以复建也是非常有创意和历史文化的。看来东哥肚子还是有点东西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