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4-9 18: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2、伊滨城市设计,其实是动了很多心思的。作为新型城市化的试点,产城融合理念的践行者,伊滨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个卫星城存在的,有别于功能上分工明确的老市区(包括洛南)。毛SJ在的时候,下了大工夫规划设计伊滨,力求靠ZF、学校、新型工厂带动一个相当于三分之一的老市区的新城区。从水系到道路、到功能分区规划,在当时都是先进的理念。为此规划部门还多次去外地考察学习,结合了新区设计时的经验和教训,做出了在当时一点都不落后的规划。可楼堂馆所和入候补调走都让伊滨的发展陷入停滞,最重要的导向因素没了,原有的设计也只能挺在纸上。但可喜的是,伊滨的规划要点,市里还是很坚持的。比如所有建筑物,不分商业、住宅,公用、民用,规划必须过规委会(当时跟今日可不能比),而且外墙的要求是,要么干挂石材,最低也得真石漆,可不是新区劣质灰皮、蓝皮、白皮楼。(要知道泉舜的两排楼,站在ZF大楼上看,被多少LD骂)后面伊滨的中轴被一遍一遍改,但总体讲每次都有出彩的地方,可惜的是都没实施。管委会承受着没编制、没资金、没政策、没人疼,连条路都修不起。今天,重心过来了,是值得高兴的。至于模型的商务、商业、住宅等等,喷那些有什么意义?将来土地出让后,怎么建开发商说了算,模型上也就那么一摆。但是,成型的公共建筑,我感觉都很好看。特别是科技馆和会议中心,是花了心思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