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12-3 12: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业清华人丨 水木未来:解码生命,领航未来
一“镜”窥未来,在解析生物大分子结构、探寻生命最本质奥秘的路上,荆棘与鲜花伴生。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为冷冻电镜技术做出贡献的科学家,由此,冷冻电镜这一最前沿的技术走进大众视野。水木未来,这一诞生于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的冷冻电镜高科技公司,在对新冠病毒的结构解析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冷冻电镜技术被更多行业伙伴认识,水木未来也在产业化路径上行稳致远。
1974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Kenneth Taylor与其导师Robert Glaeser首次提出并获得了冷冻含水生物的电镜成像,这被认为是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即“冷冻电镜”的雏形。一直到2013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程亦凡和David Julius的研究组用冷冻电镜首次得到膜蛋白TRPV1的3.4埃(1埃= 0.1纳米)高分辨率三维结构,极大地提高了冷冻电镜的分辨率,冷冻电镜发展的黄金时代才得以到来。
我国对冷冻电镜的研究和布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2009年,时任清华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的施一公力排众议,为清华大学引进了亚洲首台Krios 300KV冷冻电镜。作为当时最先进的冷冻电镜设备,在此后的研究中,这台冷冻电镜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也为生命学院的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意料之中,冷冻电镜这一高科技的产业化势必依托于国内一流院校及研究所,水木未来,便深植清华基因。1992年,水木未来创始人之一的王宏伟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跟随冷冻电镜行业探索者隋森芳院士学习,并于2010年被聘为生命学院教授,2016年任生命学院院长。
彼时,提前一年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的郭春龙在互联网领域风生水起,学习方向和职业道路都截然不同的两人,却因为冷冻电镜,意外地成为了创业合伙人,并共同做出了一番事业。
“在2015年之前,我对冷冻电镜所知很少,也从来没有想过之后会和宏伟一起,去做这样一个电镜产业化的公司。”谈及公司的源起,水木未来CEO郭春龙非常感慨。早在2016年,王宏伟多次向郭春龙讲起冷冻电镜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希望能由创业经验丰富的郭春龙挂帅,成立一家做冷冻电镜产业化、商业化的公司。但是自觉非科班出身,且对生命科学怀有敬畏之心,郭春龙并没有第一时间接下这一职务,而是选择在2017年考入生命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来为自己再次“充电”。在2017年底,水木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2019年春天两人再次见面时,王宏伟对当时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商业化进展不甚满意。当时,冷冻电镜还是一个太过前沿的赛道,没有可参考的商业成功案例,甚至很多清华老师都认为冷冻电镜商业化是异想天开。当时留给团队的时间已经不多,和几位老师深入沟通后,郭春龙最后决定自己下场,重回创业一线。2019年5月,郭春龙正式接任CEO。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经过初期摸索已有了明晰的发展方向,水木未来制定了三个“三年计划”:第一个三年,拓展冷冻电镜平台产能,形成规模化优势;第二个三年,基于平台规模和技术优势,启动推动下游基于Cryo-EM和生成式AI的新一代数字化药物发现;第三个三年,进军上游核心技术和科研装备,从软件到硬件,解决卡脖子问题。最终要做到掌握核心部件甚至主体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把冷冻电镜技术的产业化做扎实、做深入,成为全球最大的冷冻电镜平台和结构生物学科研中心、冷冻电镜科研大装备研发生产中心、数字化药物设计和创新中心。
技术的发展绝非一日之功,每个三年更多的是完成从0到1的突破,要做到100甚至更多,需要更长时间艰苦卓绝的努力。水木未来尤其注重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储备。AI软件团队日以继夜,在电镜平台的通力配合下,成为全球第一个全量使用自研Cryo-EM软件工具的商业平台,完成了核心软件工具国产替代,性能方面也全面超越海外软件,并彻底解决了公司和国 家未来生物结构数据安全的问题。基于创始人实验室和其合作者北京大学彭海林实验室多年在石墨烯载网方面的科研探索,水木推出的GraFuture™系列特种载网开始走向全球顶尖实验室。
在全球冷冻电镜霸主赛默飞的官网上列出了全球5家冷冻电镜商业化平台,作为赛默飞全球战略合作伙伴,水木未来是唯一一家亚太地区企业。相对于其他四家英美德法企业,水木是最年轻的,却走出了最快的发展速度。从第一台电镜投入运营,不到三年时间已经成为行业公认的冷冻电镜商业化平台和技术前沿的**者和推动者。
在拓展商业化的同时,水木未来也成立了水木未来研究院,积极转化清华生物医药老师的科研成果,广邀全国科学家,重点推动生命科学和医药产业的数字化、计算化和AI化,推动新药研发和进口替代,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生物医药行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对冷冻电镜这一行业以及水木未来的前景,郭春龙认为:“冷冻电镜领域目前是朝阳行业,对我们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国内的政 府和产业都意识到了创新的必要性,而要想创新就需要前沿结构生物学的帮助。挑战在于,很多国内的药企都没有相关的团队储备,面对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无从下手,这需要很长时间的市场教育。我们希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让水木平台解出的大分子结构占据全球数量的一半以上,能够让冷冻电镜真正意义上走向产业化,做全球冷冻电镜产业的领航者。”

水木未来创始人郭春龙(左)、王宏伟(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