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tonydyk

[原创摄影] 日本印象(第9页最新更新九州照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9 16: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飞羽84 发表于 2016-12-9 15:35
东京市中心的一户建都很多,公寓楼普遍也不是很高,他们人口密度虽然大,但分布很广啊,你看东京都市圈 ...

那不是很多人家距离地铁站会很远?地铁就是在密集也不够,毕竟居民分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9 16: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加油,好好学习一下东京值得借鉴    期待我大武汉早日恢复荣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9 19: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嗨,穿上“传统服装”就叫继承传统文化了?日本女性穿和服就跟我们这边穿上海手工旗袍一个意思,炫富+好看(拍照)。一个国家的文化是不可能真的由于什么运动什么革命就没了的,5000年没倒的文明,哪那么容易就断?
中国的文明说白了,其实就是农耕文明,农村,农民,农业,这三大块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这一点我们国家和欧洲是天生就不一样的,欧洲那是骨子里留着城邦文明的血。你说的我们国家很多传统文化的丢失,主要因为是你生活在现代化的城市里面,现代化的城市天然就是反中国传统文化的存在,也许也就北京老胡同里能留存些许中国古代城市文化,像上海里弄,武汉巷子。而现在我们是如何对待这些保留了传统生活传统文化的地方?拆!因为破,影响市容,拆完了咧?一栋栋板墙似的鸽子笼住宅高高拔起,压垮的是上千年的城市传统邻里关系和生活文化,这种情况下,好意思指责中国人没去继承传统文化么?
我一直都是反对简单拆迁来解决老城问题的,这次中山大道的改造有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那就是尽可能的保留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居民,尽可能的保留这座城市传统生活状态,最大的在人文关怀前提下进行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我甚至是很不希望很多老城区就这样拆了的,这次中山大道改造我希望能让坛里比较激进的朋友们明白:房子破了可以修,路面窄了可以扩,电路老了可以换,可一旦拆了,就什么都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9 19:56: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子不高,马路很黑,细节不错,地面干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9 19: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城市真是tm的干净和发达,武汉能学其十分之二三也是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9 20: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lushiqi 发表于 2016-12-9 19:05
嗨,穿上“传统服装”就叫继承传统文化了?日本女性穿和服就跟我们这边穿上海手工旗袍一个意思,炫富+好看 ...

你不如直接和我说好了,何必这么含蓄。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确出了问题。一代和二代都没有发挥建设性性作用,倒是海外华人、港澳台继承了不少。就是日本,其文化中唐宋的文化传承不少。但今天的中国大陆呢?

不要给我举例,你去问问你那些从日本回来的阿拉老乡,就知道他们的体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9 20: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确实很干净很漂亮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9 20: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ushiqi 于 2016-12-9 20:48 编辑
巴山楚仁 发表于 2016-12-9 20:00
你不如直接和我说好了,何必这么含蓄。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确出了问题。一代和二代都没有发挥建 ...


  根本不一样,只搞诗词叫什么传统文化。。邻里关系,生活习惯,这都是传统文化所扎根的地方。香港继承的也就什么黄大仙半仙的算命先生还算不错,台湾就算了吧,顶多叫台湾土著的传统保留了一些。
  还有什么一代二代,神神秘秘的,跟你说吧,一代执政时期(当政府首脑而非党首脑)恰恰是中国近现代乡村建设最好的一段时期,乡村又是真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和继承地,所以可以看到很多中国优秀文艺大师都是那个年代出生或成长的,很多优秀现代传统文化作品也是那个年代出来的。恰恰是这十几年疯狂的城市化现代化,让中国人误以为自己的传统文化丢了。关于那个年代中国乡村建设,其实有很多仁人志士都在探寻,有梁漱溟晏阳初等都是最开始的一批。一代是里面很突出的一个,所以也被很多早期的革命人士称为泥腿子。不然现在也不会还有很多农村家庭里面依然张贴一代的画像。
   中国文明就是农耕文明,而农村村社建设在中国80年代开始就不断的走下坡路。所以我才说了啊,日本的农村建设的好,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传统文化自然就继承了下来,怎么没看懂这话咧。。。去日本旅游的当然都知道日本乡村那些逢年过节的祭拜活动和庙会等等,还有什么剑道这道那道的,这不恰恰就是因为日本乡村建设的好么,日本维新开始的工业化城市建设,这些东西都是被禁的你知道么?脱亚入欧你以为只是口号而已?如果不是日本的农村建设,这些东西早没了。。。你可以看看日本的很多老电影,城里人基本上就是完全的西洋化了,而农村还保留日本传统的服装发型和生活习惯世界观价值观等等。只是日本现在现代化几十年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好,再加上日本农村旅游发达,很多中国人都不清楚自己去的地方是城市还是农村,干脆就说日本传统文化继承的好啊。。其实他们要是去中国农村乡村去,尤其是安徽江西,或西南各省的农村,会发现中国的农村依旧保留了“传统”生活习惯和面貌,简直和城市生活完全不一样。还有华北的农村,又是另一番样子的北方传统习俗。只是中国城乡差别太大了,乡村旅游发展的也很基础,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去农村这种“乡下地方”旅游的,基本就不知道啊。
   城市尤其是现代化城市是天然反农耕文明的,继承的顶多也就是近代的所谓传统文化。近现代城市的概念是来自于欧洲,那叫城邦文明,跟东方儒家农耕文明是从根子上就不一样的。
如果说都以为有几个古建筑穿古装的人做些传统工艺品就叫继承传统文化的话,当我上面一堆都是废话吧。。。这些东西大陆不要太多。。。
   含蓄还不是因为这帖子有点火药味了,不想搞得跟打嘴仗似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9 20: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间真要去玩玩,这片土地真让人向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9 21: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lushiqi 发表于 2016-12-9 20:28
根本不一样,只搞诗词叫什么传统文化。。邻里关系,生活习惯,这都是传统文化所扎根的地方。香港继承 ...

文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改革开放后对传统伦理的破坏,可谓空前绝后。

如今的五代就是在不断恢复这个文化断层,尤其是精神伦理方面的断层。需要几代人努力。

我们的教育存在的重大问题,从国人出国,年青一代的缺失,就足可证明。就是你和我这一代人开始,就没有传统的人文伦理教育。我们这一代就缺乏传统文明的继承,更何况后面的一代两代。

这不仅是我个人观点,而是中国的智库更是这样的观点。我们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反差造成了一个矛盾万象的国度,这一点,同是东亚文明的国家到是很少看到。虽然这些国家的当权者极端虚伪、自私,但在个人伦理上还是继承了儒教文化的传承。

可以说,现在的上层还需要把过去几十年失去的东西,一步步补回来。你承不承认都无法改变这个未来趋势。而且这些也不是你个人能阻止的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9 21: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是发达国家气质气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9 21: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密集和东京有一拼了 就是没有东京那么大的恐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9 22: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cz1024 发表于 2016-12-9 16:41
那不是很多人家距离地铁站会很远?地铁就是在密集也不够,毕竟居民分散了。。

日本大都市地铁和JR的密度很可怕的,旅行必备APP,换乘案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9 22: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山楚仁 发表于 2016-12-9 21:06
文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改革开放后对传统伦理的破坏,可谓空前绝后。

如今的五代就是在不断恢复这 ...

我恰恰是坚定不移的支持五代的总体经济方向的:降低发展不平衡,减缓城乡差距,消灭最后贫困,恢复生态经济,强调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我一直都认为城市周边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比市内的建设更加重要,而农村回归生态文明,生态农业是非常关键的,这不仅仅关系到我们粮食安全问题和环境问题,更涉及到三农问题的建设和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回归。这一点欧洲日本都做的非常好,也因此欧洲日本自身的传统文化都能得到非常好的保留。尤其是英国更是保留了很多中世纪就存在的乡村,而乡绅自治制度在英国今天依旧运行良好,也让英国人至今依旧保留所谓绅士精神。
武汉今年的三网拆除工作正式进行,而且梁子湖还开始搞生态养殖,农户入股。这都是好现象,我始终认为,无论教育如何,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土壤是没用的。整天说中国是农耕文明,结果吃的养殖场的肉,喝的工厂产的奶,水果又都是转基因杂交产物,而中国几千年对自然生态相依相生的农产方式以至于以此诞生的中国文化所剩无几,这是我觉得非常迫在眉睫的。所以我不明白你最后一句话为何这么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0 17: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bert068311 发表于 2016-5-9 22:56
据说欧洲最发达的英法德 也只有德国比较干净,美国法国就不说了

谁说的?我在英国呆了一年多,我觉得英国很干净呀。举个例子,一个乡镇的居民遛狗时都会带上狗粪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4 10:25 , Processed in 0.056513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