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经济论道] 2025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7 22: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yangyiping2053 发表于 2025-2-7 11:52
武汉当前埋头苦干,把《灵笼》、《昭和米国物语》两个爆款做好,不逊于《黑悟空》、《哪吒》。还有小明太 ...

灵笼可惜了,太墨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7 22: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表看来,湖北很给力啊!经济强省大部分负增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7 22: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 农历新春首个工作日,省委召开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对全省支点建设进行全面部署。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湖北省省会”  
截自武汉发布湖北日报采访guo书记
算是定位的剧透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7 22: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chinahwd 发表于 2025-2-7 22:02
人家企业所得税只有15%,一直延续到2030年。这少交的税钱,算不算扩大了它的利润?

肯定算啊,没有这政策,基本没有企业会去西部投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7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看重庆的主城区人口可能就跟武汉差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7 22: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7 23: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
择高而立 向上而行 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2025年02月07日10:54 | 来源:湖北日报



农历新春首个工作日,湖北省*委召开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对全省支点建设进行全面部署。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湖北省省会,武汉如何扛起责任担当,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记者采访了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

推动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

问: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武汉作为湖北的省会,请问如何贯彻落实全省支点推进大会精神,扛起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6次亲临湖北,为湖北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对武汉寄予厚望、赋予重任。省*委高度重视武汉发展,要求武汉择高而立、向上而行,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在新年之后第一个工作日,省*委召开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对全省支点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省*委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自觉。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湖北省省会,武汉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认真落实全省支点建设会议精神,知重负重、知责担责,牢牢把握加快建成支点这一战略定位、战略任务、战略机遇,细化落实措施、压实工作责任、汇聚资源力量,推动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加快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着力打造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典范、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样板、保障国家发展安全的重要支撑,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整体提升城市的战略支撑力、创新策源力、产业竞争力、开放辐射力、生态承载力、文化影响力、区域协同力,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问: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湖北“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武汉科教资源丰富,请问未来如何在推动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应有作用?

答:科教人才优势是武汉最大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武汉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充分肯定“每次来都能看到新突破”,对武汉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湖北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武汉责无旁贷。2月6日,武汉召开“新春第一会”,就是围绕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省支点建设大会精神,对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进行动员部署。

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和省委部署要求,扎实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着力增强创新策源功能,加强高水平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高能级科创平台等科技力量建设,加快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东湖科学城,争创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不断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持以应用为导向,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武创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支持更多龙头企业组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加快构建体现武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积极发展研发设计、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全力打造“世界光谷”“中国车谷”。

推进武汉襄阳宜昌“金三角”协同发展

问: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湖北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勇于探索。武汉区位交通优势突出,请问未来在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汉襄宜”协同发展上有什么具体举措?

答:武汉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美誉,现在是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两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地、“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我们将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发挥武汉联结东西、承接南北的交通区位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提升枢纽功能,完善铁水公空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建设铁路客货运、航空客货运“双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联动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打造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加快建设“五型”国家物流枢纽,落实自贸区提升战略,推动三大综保区争先进位,建好用好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中德国际产业园等平台,完善供应链平台体系,打造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组织中心。全力推动协同发展,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武汉都市圈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一体化水平,推进武汉、襄阳、宜昌“金三角”协同发展,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交流合作,更好服务区域发展战略。

更好彰显大江大湖的生态魅力

问: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湖北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丰富,请问下一步将如何推广武汉文旅品牌、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答:武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生态禀赋优越,“一城秀水半城山”,是全球唯一人口过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发展文化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武汉持续位列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今年武汉惊艳亮相央视蛇年春晚,我们顺势策划开展“跟着春晚游武汉”宣传推广活动,旅游市场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均创近年来新高。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保护好利用好武汉丰富的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努力建设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美丽武汉,深入实施湿地花城锦绣、河湖碧波安澜等专项计划,加快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更好彰显大江大湖的生态魅力。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推进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武昌古城等16个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建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段)。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办好武汉马拉松、武汉网球公开赛等重大文体活动,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积极参与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努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谢慧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7 23: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Harim 发表于 2025-2-7 16:01
武汉的国土空间规划定位到底啥时候能出?

截至2025年1月31日,全国已有南京、广州、成都、沈阳、杭州、济南、南宁、海口、兰州、南昌、呼和浩特、合肥、福州、太原、石家庄、长沙、昆明、哈尔滨、西宁、长春、郑州、银川、贵阳、乌鲁木齐、拉萨、西安等26个省会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仅剩武汉市未获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7 23: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ttyy1122 发表于 2025-2-7 23:22
截至2025年1月31日,全国已有南京、广州、成都、沈阳、杭州、济南、南宁、海口、兰州、南昌、呼和浩特、 ...

希望最后出一个好消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8 00: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2月7日)有市场消息称,比亚迪已采用黑芝麻智能车规级自动驾驶计算芯片,搭载车型为比亚迪旗下的腾势品牌。对此,黑芝麻智能方面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回应称:“黑芝麻智能的芯片已被比亚迪采用,并已实现量产出货,具体细节不便透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8 08: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白大白 于 2025-2-8 08:59 编辑
xoxo01 发表于 2025-2-7 16:47
很多方面确实做得不好,不上不下,有些说是本地人反思怪,性格问题,只能说讲这种话的可能对武汉要求太低了 ...


那怎么解释比不上武汉的城市个个都有自信呢?
武汉已经在国内排名前列了都要反思   那在武汉后面的几百座城市还要不要活?
城市永远不可能完美   什么城市都有做的不好的   北京二环内   上海市中心老城破的那个样子   也没见别人一天到晚反思

我们普通人本来就不是大boss  凭什么有什么资格站在上级的视角一天到晚反思别人?你没当boss   根本就不可能获得更高层级的人才能获得的信息量    内部规则是怎么回事?有没有我们普通人掌握不到的内幕你啥都不知道,你怎么保证我们这里的问题症结一定出在我们自己?就张口闭口反思,这不是打嘴炮嘛?怎么不反思你自己呢?
何况很多人是把无数个城市的优点比武汉一个地方的缺点   这样的比较合理嘛?
假如我把张家界的风景    西安的底蕴   北京的科教文卫   纽约的经济和上海一个城市比   最后也能得出上海一无是处的结论   然后叫上海人反思   这也合理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8 09: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图不发话 发表于 2025-2-7 16:49
只要没有爆火,出圈,全民讨论,哪都属于掉队

俗称的贱三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8 09: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15万家光谷企业克难攻坚 200万光谷人民同心协力
3200亿元背后的光谷密码
长江日报
2025年02月08日

  蛇年央视春晚,光谷惊艳亮相。


  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长飞先进武汉基地。


  组团亮相湖北“新春第一会”的10位“楚才”人形机器人,全部来自光谷。

  新华社记者肖艺九 摄


  TCL华星武汉基地显示面板产线运行中。

  高勇 摄


  九峰山论坛已成为国内化合物半导体领域规模最大的标杆性盛会之一。

一束光,从光谷射出,直冲天际,变幻万千。蛇年央视春晚开场时的这一幕,至今仍在无数观众心中激荡。

从一束光到一座创新涌动的科创新城,37年接续奋进,曾经被称为“武汉地图外两厘米”的光谷,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发制造基地,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

经济大区挑大梁。作为武汉的科创高地和经济发展“主引擎”,2024年,15万光谷企业和200万光谷人民携手并进,咬定武汉新城和世界光谷建设目标,跑起来抓落实、跳起来求突破,再次拼出了一份超出预期、穿越周期的内生式高质量发展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200亿元,同比增长7.1%,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

2月8日,紧随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光谷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企业家被请上“C位”,亮成绩、谈思路,再度吹响政企同心、同向发力,建设武汉新城、打造“世界光谷”的冲锋号。   

■ 产业跃迁

工业经济站排头,综合排名在全国高新区位居第6

一路向东,位于光谷左岭大道的TCL华星武汉基地内,为确保全球显示屏幕市场正常供应,智能化生产线24小时不停歇。

作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之一,2014年落户光谷至今,TCL华星武汉基地已在光谷建立高端显示面板全产业链,聚集近2万名各类科技和技能人才,成为全球领先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研发和生产基地。

2024年,TCL华星武汉基地产值突破200亿元,累计产值突破1100亿元。

人歇设备不歇。春节期间的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内,依旧是一片忙碌景象,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轮胎模具激光清洗装备即将下线,发往全球头部轮胎企业。

2024年,华工科技推出38款专精特新产品,其中不乏“全球首创”“全国首台”。前三季度,这家工业母机领军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42%,海外出口额连续三年增速超30%。

以TCL华星武汉基地、华工科技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因光而生的光谷正从“创新起家”逐步迈向“制造当家”的新道路——工业经济站排头,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7.5%,对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部分的贡献率接近60%。规上工业产值突破3700亿元,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龙头。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重大项目则是支撑工业经济的“压舱石”。2024年,光谷重点围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和北斗等优势产业,以“招商三色图”为指引开展精准招商,签约100亿元以上项目7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1个,先导稀材等10个半导体制造项目落地,新增投资规模1200亿元。

越来越多的制造名企选择用脚投票,把“最硬的鳞”放在光谷。继汽车超级工厂、手机智能工厂后,小米在光谷建设第3座智能工厂——小米智能家电工厂,签约3个月即开工,开工2个月即封顶,再次刷新光谷速度;投资30亿元,武汉敏声高端射频滤波器研发生产基地已全面封顶,将于2026年实现量产,届时产能将达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2024年,光谷新开工百亿元以上项目4个、亿元以上项目128个,总投资1693亿元、总量历年最多,固定资产投资超1270亿元,光迅高端光电子等38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

重大项目相继落地,龙头企业扩产放量,光谷经济高开稳走,增长“极核”地位更加巩固,首位度进一步提高,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达15.2%,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第6。

■ 创新裂变

科技产业互促互进,光电子信息产业首破6000亿元 

2月5日,湖北“新春第一会”——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举行,组团亮相的10位“楚才”人形机器人,全部来自光谷,光谷为其研发提供资金支持,并同步搭建应用场景示范。

次日,武汉“新春第一会”——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2024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产品发布,7个来自光谷,涵盖智能制造、光通信、新型显示、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

作为我国唯一以“光”闻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是光谷最亮眼的底色。以自信自强勇攀科技和产业两座高峰,光谷和光谷企业家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中不断建功立业。

2024年,在这片5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突破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存储芯片、光电集成芯片、空芯光纤、心肌旋切、电磁能弹射等自主创新技术世界领先领跑,中国信科等企业共摘得6项国家科技奖励、60项省科技奖励,与光谷深度合作的李德仁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科技创新,基础研究是源头,基础设施是保障。

去年11月,湖北首个国家大科学装置——位于光谷腹地的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成功实现26兆瓦全球最大单机功率风力发电机的原位退磁与退磁后的再饱和充磁,再获新突破。从“受制于人”到“授之予人”,运行10多年来,该中心已创造64T(特斯拉)平顶脉冲、94.88T双级磁体场强等多项世界纪录。

勇担科创中心建设使命,聚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高地,一座座高能级创新平台加速集聚光谷。2024年,汉江国家实验室科研总部、3个国家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6家湖北实验室高效运行,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鸿蒙生态创新中心、全国首家鸿蒙PC适配认证实验室建成投用。

创新引领加快建链。以武汉中心城区最高峰命名的九峰山实验室投入运营两年来,不仅诞生了全球首片8英寸硅光薄膜铌酸锂光电集成晶圆,还培育了30家创新企业,总估值超百亿元,点亮全球化合物半导体产业灯塔。“全链条一起往前推进,才能一步步踏上新台阶。”九峰山实验室主任丁琪超说。

科技团队敲不开市场的大门,一直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卡”点。坚持以用为导向,由光谷主导建设运营的“科创淘宝”——科创供应链平台上线以来,已有6.5万用户,完成供需对接超1.2万项,促进全省就地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至67%。

科技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2024年,“第一资源”紧贴“第一动力”,光谷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4名代表行业最高水平的院士团队落户,新增18名省级以上人才、117名市级人才、933名3551人才。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向新拓新,这束独树一帜的光愈发闪亮。2024年,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助力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加快迈入万亿级。

■ 产城融合

武汉新城建设成势见效,2年净增超15万人

光谷马拉松跑进武汉新城、参与人数再创新高;武汉网球公开赛时隔四年焕新开赛、全球瞩目;硬核酷炫亮相蛇年春晚,“赛博光谷”火出圈……

2024年的光谷,一次次用流量证明,这里不仅是创客实现梦想的舞台,更是一座以科技为引领,科、产、人深度融合的科创新城。

一个多月前,地铁11号线东段二期开通,被誉为“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体”的光谷广场综合体同步开放,以360°环形连接珞喻路、鲁磨路、民族大道、光谷步行街,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并登上央视新闻。

交通“硬联通”,才能实现经济“软融通”。2024年,伴随着地铁11号线二期、九龙互通光谷收费站开通运营,光谷与武汉主城、鄂州主城组团链接更加紧密。51个路段完工通车,20条微循环道路、90公里非机动车道按时打通,市政道路建成率突破80%,重点区域周边路网织牢织密,让光谷人在工作和生活上有了更大便捷与自由。

教育、医疗和公园是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得住“小朋友”“老朋友”,才能留得住“大朋友”。2024年,光谷9所中小学完成新改扩建,新增学位1.4万个,武汉新城实验高中、武汉新城外校等“新校即名校”项目开工建设,华师系、华科系、育才系、外校系名校矩阵初步形成。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武汉新城中心医院、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工建设,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加快形成。

人来人往的关山大道上,光谷书房·光谷创意产业基地分馆内,迎来了一拨又一拨光谷读者。这间面积最大、藏书最多的光谷书房,所有书籍可与湖北省图书馆通借通还。2024年,光谷文化中心封顶,2个光谷书房建成开放,总数达到8家。

去年9月,光谷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正式上线,通过“一屏统览、一网统管、一体联动”,打造“最强大脑”赋能城市治理。2024年,光谷在全国率先实现低空共享无人机全域覆盖,全省首个无人机送药成功首飞。伴随着智慧治理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科技点亮生活、智慧引领未来,正在成为光谷发展的现实。

列车悬空而挂,在光谷生态大走廊穿梭“飞行”——作为目前全国唯一开通运行的空轨线路,光谷空轨自开通以来吸引了约200万海内外游客打卡体验。刚刚过去的春节8天长假,光谷空轨客流量达12万人次,同比增长32%。

受邀参加春晚时,美国小伙埃文·凯尔正在光谷体验空轨和无人驾驶巴士。他感慨:“这次科技之旅真的很酷。”以埃文·凯尔为代表,走向世界的光谷正在吸引全球的目光。去年,光谷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累计覆盖人数达2.45亿,创新光谷成就、美丽光谷画面、独特光谷魅力,都是备受关注的内容。

一边是理想,一边是烟火,追光的光谷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心中的那束光。数据显示,目前武汉新城区域实有人口53.6万人,2年净增超15万人,其中20—44岁的年轻人口占比超一半。一座催人奋进、令人向往的未来之城已成势见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8 09: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荣天街9.30开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8 11:07: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omano320 于 2025-2-8 11:14 编辑

东风的问题是某类企业的通病,相比1、上、广没什么本质的区别,打脸最狠的就是上和广,自从某位提前退了之后,东风是最快全方位拥抱hw了,岚图、奕派、还有收回了示界品牌,主要的自主品牌全方位合作了,不知道总有人嘲笑,相信东风和hw及小米合作会一起在武汉发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 15:25 , Processed in 0.050695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