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pisama

[城建] 全力打造中国最具品质的生态新城——关于加快长沙南部新城整体规划建设的调研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3 14: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starzou 发表于 2018-9-3 14:12
恭喜,已经9月了


之前说的8月初出来具体规划,再一次被现实啪啪啪打脸! 年初喊口号,年中开会议,年尾销声匿迹,每年都是这个怪循环,周而复始,从未改变!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年春节后的口号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3 14:47: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baituo77 发表于 2018-9-3 14:43
之前说的8月初出来具体规划,再一次被现实啪啪啪打脸! 年初喊口号,年中开会议,年尾销声匿迹,每年都 ...

老铁果然深知这其中的门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0 07: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11月了,过了春节又要准备新的口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0 15:31: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召开了首届长株潭书记联席会议,签订了三份纲领性文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0 15:31: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证今天召开了首届长株潭书,,,记联席会议,签订了三份纲领性文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0 20:27: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开的会,是个关键点,一体化有实质进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1 23:41: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发展趋势: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都市呆
  从全球范围来看,都市区、都市圈和都市带的形成和发展是 21世纪世界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城市地域空间组织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由于都市圈、城市群、都市带的出现,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愈加扁平化,突破了原来固有的地方行政区划在横向(同级行政区域单位)和纵向(高低级的行政区域单位)的桎梏。
  社会发展、城市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是有市场规律的。客观规律、市场规律就是社会发展趋势、城市发展趋势。顺势而为,就是遵循这些规律,敬畏这些规律。
  0
  总论:弄明白几个概念关系
  关于都市区、都市圈、城市圈、都市带,有不少媒体描述的并不准确,甚至有混淆。我国的这些概念,都是从国外引进。我们就从国外原意来切入。
  1,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MA或者MetropolitanDistrict)
  都市区是国外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美国是最早采用都市区概念的国家,1910年美国首先定义了都市区的概念,“都市区”一词来源于英文“Metropolitan Area”,也译为大都市区。当时,美国确定都市区范围的方法以县为基本单元,采用劳动力的非农比重、人口密度及中心县到外围地区的通勤率三个指标。现在,美国规定中心地人口规模应大于5万人,外围地区非农劳动力比例大于75%或绝对数大于1万,人口密度50人/平方英里,通勤率单向15%或双向20%的地域可称之为都市区。
  通俗地说,都市区就是承载城市中心职能的区域。
  这是城市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农村人口向三四五线城市集聚,三四五线人口向一二线城市集聚,享受繁华都市生活。
  大都市区,应该还是都市区的概念,字面理解是大城市的都市区。但现实中容易与都市圈混淆,理解成都市区的辐射,泛都市区。如重庆的大都市区,其实是都市圈的概念。
  我国的二、三线城市正处在这个阶段,产业、人口不断集聚,城市主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向着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超大城市迈进。
  都市区空间布局半径没有特别规定或经验,有的都市区是圆形如北京,有的都市区是狭长形如深圳,考量的主要指标是通勤距离和时间。一般圆形都市区地域是半径30公里以内。
  2,都市圈(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gion,MCR)
  都市圈的概念出现在日本。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将城市功能地域界定为“都市圈”。“城市通过对其周边地域辐射中心职能而发展,以城市为辐射中心形成的职能地域、结节地域称为都市圈。”都市圈不仅是一种概念上的地域构造,而且是一种具有具体职能的社会实体。日本由7个都市圈组成。这与日本地域狭小有关,不能够像美国那样主要以城市群为主。
  通俗地说,都市圈就是城市中心职能向周边地域辐射。这是在汽车、地铁发达的交通条件下完成的。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是中心,其它城市是副中心,主副关系非常明显。
  如东京都市圈中的东京都是主中心,而横滨市、浦和市、柏市、千叶市、町田市等,是副中心。
  我国经常说的大都市区,其实是都市圈概念。如重庆大都市区,包括重庆大都市区, 是重庆在五大功能区规划体系里提升出的一个新概念。包括五大功能区的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即主城九区和12个行政辖区: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大足区、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
  这是城市化发展的中级阶段,超大或特大城市开始逆城市化,郊区同城化,形成都市圈是趋势。但是都市圈是主动为之,副中心与主中心是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不是随意的”摊大饼“。
  在典型的都市圈中,距离是一切,越靠近中心,一定好于远离中心的区域,因为这是外溢性发展模式,因此,都市圈就是典型的多L型台阶,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更低廉的价格(包括人力价格、资产价格、消费价格)。空间布局半径在160公里左右的都市圈最为适宜。
  3,城市群(Megalopolis,与都市圈不同)
  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城市“集合体”。
  通俗地说,城市群就是若干个相当的城市组成的城市集群。与都市圈的不同的是,各城市之间不是主副关系,比较独立但联系比较紧密,共同形成一个经济发达的区域。
  美国是典型的城市群国家,城市群的形成与制造业的发展密切相关,3大城市群都分布在制造业发达地区,如:波士顿--华盛顿城市群。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圣地亚哥--旧金山城市群。感觉美国没有次的地方啊。
  这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以前的特大或超大城市发展成都市圈,以及都市圈进一步扩展、蔓延与增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都市圈又连接起来,从而形成城市群。
  空间布局半径在300公里以内的城市群比较合适。
  4,(大)都市带(Megalopolis)与(大)都市连绵区(Metropolitan Interlocking Region)
  (大)都市带≈(大)都市连绵区
  大都市带是在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内,有若干个彼此分离的都市圈在人口和经济活动等方面逐渐紧密联成一体所形成的一种空间结构形态,是一种新的城市区域空间组织形式和城市区域发展的现象。
  此概念最初是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J.Gottman)提出的,称为Megolopolis,指由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群,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其实质是由各等级城市形成的相互串连、高度集中的经济中心地带。大都市带是由于科技进步、集聚经济效益促使产业与人口在空间上集聚与扩散运动的结果,交通运输和信息化的高度发展是大都市带发展的主要动力。 大都市带即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形成的大区域或地域板块。
  这是城市化发展的顶级阶段。经济高度发达,以前的城市群进一步扩展、蔓延与增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城市群又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大都市连绵区”(或称巨大城市带)。
  为什么说大都市带是顶级阶段呢?因为地球的负荷量是有限的,某几个区域成为大都市带,是可以的。地球的能源有限,优胜劣汰机制,不可能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的大都市带,人满为患了,自然界的生态法则淘汰掉落后的,保持合理的人口密度和地球承载量。
  1
  我国都市区的现在与未来
  都市区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就是城市的主城区:指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发达、工业发达、商业密集、人口集聚在20万以上。
  大都市区,就是大城市的主城区。一些地理位置优越和产业优势明显的城市经济功能趋于综合型,金融、贸易、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得到发展,城市的集聚力日益增强,从而使城市的经济能级大大提高,成为区域性、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经济中心和贸易中心。
  如:北京主城区是指城八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其中市中心城区是: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都市区是指不仅包括主城区,还包括通州区、平谷区、顺义区、怀柔区、昌平区、门头沟区、房山区、大兴区、密云县、延庆县。
  如:重庆主城区是指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即通常所称的“主城九区”,是这相对固定的。而重庆都市区指的含义更广,不仅包括主城区,还包含区域间的战略与协同发展,具体区域范围包括重庆主城区以及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大足区、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
  因为我们国家城市发展比较晚,错过了世界大都市区发展时期(目前仅有4个大都市区),盲目地用行政区划限制建立了很多大中小型城市,如各省的省级市省级34个(其中4个直辖市)、地级市283个(852个市辖区)、县级市374个、县级镇(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1636个、乡镇级合计41636个。而且这些城市之间,重复建设严重,城市与城市之间联系并不紧密。致使特大城市少,北上广深大城市病突出,而很多二三线城市及大部分三线以下城市又发展不足,与大城市间的紧密联系少,不能相互促进,发展不平衡。
  我们国家现在处在城镇化进程的50%-60%阶段,并且特大城市北上广深进入都市圈、城市群时代,而一些二线城市处在向特大城市迈进的时代,也就是建设都市区本身的时代,如杭州、南京、武汉、成都、重庆、西安等。
  都市区的未来
  美国案例
  都市区的未来,美国城市的发展值得我们借鉴。
  初级阶段(都市区):美国在19世纪的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发展以集中为主,主要是大城市本身规模不断扩大。
  中级阶段(都市圈):进入20世纪20年代,美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大城市人口开始逐渐向郊区迁移,形成了具备相当城市功能的郊区。至1940年,都市圈的数量和规模普遍增长。1920年,美国有58个都市圈,其人口占美国总人口的34%;1940年,都市圈增加到140个,其人口比重上升至48%,接近全国总人口的一半。
  高级阶段(城市群):从1940年延续到本世界初,主要表现为百万人口以上的都市圈优先增长。大都市圈数量增加至331个,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都市圈发展尤为迅速,其数量由11个增加到60个,人口由3490万增加到1405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50%以上。很多大的都市圈地域相近,内在联系很密切,形成了城市群,城市群人口近2.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
  顶级阶段(都市带):本世纪初到现在,2到3个大城市群进一步增长,互相连接,形成连绵的城市群,非常发达和繁华。很多人去美国生活发展或留学,确实美国的城市发展领先我国几个段位。
  2
  都市圈的现在与未来
  都市圈是一个大的城市人口核心,以及与其有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它是国际上进行城市统计和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是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都市圈的半径通常不大于200公里,才能使核心城区与镇村之间办事方便、联系紧密,当天就能来回。
  如现在的北京,已经开始形成都市圈。原来的主城区,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开始向郊区延伸,也就是摊大饼。以前由于没有像东京都市圈那样有目的的规划建设,北京主城区谋求和向外扩展,效果并不好。一是没有形成几个功能明确的副中心,二是方便快捷的交通没有跟上,人口被挤出来了,产业没有跟上,配套没有跟上,致使人们在郊区与主城区之间来回奔波,加剧了交通的拥堵与环境的恶化。
  我国的经济体制与美国、日本不同,我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户籍限制,致使城乡之间没有良好的互动,都市圈没有良好地发展起来。优质资源过度配置在城市主城区,加剧了主城区的吸附能力,使学区房多少年来成为稀缺产品,房价畸形上涨,加剧了社会的不公。
  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立,北京新机场的建立,都是在北京与河北交界的区域,一是北京自身发展的需要,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共同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需要。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机场形成的航空城,更像是北京主城区(首都)的卫星城,强化北京都市圈空间结构,利于北京都市圈的强大。北京副中心还应该再建设几个,以拓展北京城市的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功能。
  我国都市圈的未来,可能借鉴东京都市圈的比较多,在150公里范围内,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1 23:41: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东京都市圈   世界著名的都市圈包括纽约都市圈、伦敦都市圈、东京都市圈等。其中东京都市圈最具代表性,是一个发育很成熟的都市圈。   东京都就是主城区,是东京都市圈的核心,类似于北京的二环以内。   东京都市圈建立在畅达的轨道交通基础之上。   东京都市圈,又有首都圈、关东都市圈等别名,一般意义上包括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埼玉县,因此又称为一都三县。但实际上,按照日本的《首都圈整备法》,整个东京都市圈还要加上群马、枥木和山梨三县,达到一都六县的庞大规模,但人们习惯上还是按照一都三县去理解东京圈。在日本,县是省级行政单位,但一般人口面积只相当于中国的地级市规模,所以以3-5个大城市这样的概念去理解就可以了。   目前,生活在东京都市圈的人口接近3800万,其中在狭义的东京都生活的大概是1200万,其中又有890万人生活在比较市中心的区域。整个东京都市圈的GDP总量在2008年就达到1.8万亿美元(另据布鲁金斯研究所2012年11月数据,根据平均购买力计算,东京都市圈GDP为1.5万亿美元),规模位居世界主要大城市群中的第一位,如果把东京圈视为一个国家,其经济规模可以排进世界前十,相当于整个韩国。   东京都市圈是世界上运行最良好的都市圈,根据《经济学人》杂志刚刚发布的一项最新排名,东京被列为全球最安全的城市,其在数字化安全、医疗保障、基础设施和人身安全等方面的综合评比领先于其他大城市,另一日本大都市大阪也在前五位之列。   都市圈似乎是日本一个重要特色,这个1.2亿人口,37万平方公里的岛国,除了东京圈外,还有大阪都市圈(又称京阪神都市圈、近畿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又称中京都市圈),其规模都可以进入世界前15。加上福冈、札幌等另外几个,夸张地说,7大都市圈,几乎组成了整个日本。   日本都市圈的数量和规模,超过和自己人口面积接近的英法德等国家,和美国相当。这一点和日本高度的城市化水平以及发达的铁路交通体系有重大关系。日本的农业人口只有总人口的1%-2%,这意味着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生活在城市。   在交通方面,从东京都内出发,乘坐新干线,仅需10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达日本第四大城市、神奈川县的首府横滨。而京阪神都市圈的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1 23:42: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不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2 14: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baituo77 发表于 2018-8-1 12:04
“当前,长沙一方面向西发展,着重建设湘江新区;另一方面向北发展,以便融入长江经济带,而向南与株洲、湘 ...

这智库感觉是猪脑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2 14: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z4938520 发表于 2018-10-20 20:27
今天开的会,是个关键点,一体化有实质进展了

如果所有的东西都停留在报告里,那也是一些口号和空话,只有真正的项目开工,才算是实质进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2 15: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城现在陷入一个尴尬的局面:搞吧搞不起来,实质市里面没动力和心思搞南边,不搞吧更麻烦,外人指着鼻子说不作为放着长株潭这个天然融合条件不用,所以现在只能喊喊口号,过去是不定期喊口号,现在是定期喊口号,嘴上虽然还在喊,身体还是一如既往的诚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2 15: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546438198 于 2018-10-22 15:48 编辑

未来理想城市的发展,并不是一味求大。北京不大吗?上海不大吗?广州不大吗?太大的城市,普通百姓生活起来并不十分方便,不方便主要体现在居住与工作上班地址的不统一性,每天24小时,差不多1/5的时间用于开车打车坐地钱上去了,城市大了,生活着也非常压抑,空气不好、环境不好。未来城市规划应当更多地发展卫星城、或城市圈,卫星主城为一个城市的省府政治、文化、金融、经济中心,由2-3个,或3-5个若干卫星城组成生态与宜居式的副城市中心,个中道理就不多说了,想必大家都会明白和理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7 21: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南部片区规划编制工作铺排,为明确片区建设的战略意图和重大部署,为各类规划编制提供准则和指南,市南部办于今年5月组织启动《长沙南部片区规划纲要》编制,7月24日组织开展初步成果专家审查会。经过近20次修改,向市四大家领导、34个单位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后,形成了本次上会成果。规划纲要提出要突出长株潭一体化和生态优先两条主线,把握以人为本、高端布局、产城融合、城乡统筹等要求,着力提升现代产业能级、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共享优质公共服务,将南部片区打造成为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城典范。

《长沙南部片区概念规划》于今年4月由市规划局牵头启动编制,7月6日召开南部片区概念规划全国专家评审会,确定了中标单位和初步规划方案;随后,组织召开多次规划方案沟通会、意见征集等。规划编制单位根据相关意见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形成了此次概念规划审议成果。概念规划主要明确了南部片区的战略定位、空间结构、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用地规模及人口、综合交通规划、产业规划等17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为片区下一步专项规划编制和招商引资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长沙南部片区规划纲要》将按照市**常务会议审议意见修改完善后报批,并公开发布。《长沙南部片区概念规划》将根据市**常务会议审议意见修改完善后,进一步与绿心总体规划修编对接,再向市**报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7: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记者从湖南城际铁路公司了解到,10月30日,“铁路e卡通”将在长株潭城际铁路正式上线投入使用,长株潭城际铁路将成为全国铁路范围内首条可通过手机扫码进站乘车的线路。旅客只需在12306手机客户端完成相关手续,便可在长株潭城际铁路沿线各车站通过手机扫码进站乘车。

  据介绍,为了进一步方便长株潭城际铁路沿线的旅客进站乘车,广铁集团、湖南城际铁路公司根据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的特点,联合中铁银通支付公司、中国银行等单位,开发了“铁路e卡通”项目。“铁路e卡通”投入使用后,实现了旅客乘降“验检合一”,简化了进出站流程。旅客通过12306手机客户端进行注册并点击“铁路e卡通”图标完成相关开户手续后,在长株潭城际铁路各站进站乘车时无需预先购票,仅需在进站闸机处通过手机扫码和人脸识别即可完成实名制验证及进站乘车手续,到站后再通过手机扫码即可出站,出站闸机则根据乘车信息扣除相应的票款完成当次乘车费用支付。旅客使用“铁路e卡通”乘坐长株潭城际铁路列车,将更加快速便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4 07:53 , Processed in 0.043995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